年輕人,你對微信朋友圈刷投票的力量一無所知。
個人見解覺得主要是這幾點:

1. Billboard很大一部分比重是統計單曲銷量和電台點播量,而在中國應該是缺乏完善渠道統計這些數據的;

2. 整個華語實體唱片業一直以來都萎靡不振,而網路播放量和下載量可以直接參考各音樂app給的數據,使得第三方的音樂榜單沒有特別大的意義;3. 當年台灣就爆出過華納總裁陳澤杉疑似買榜之類的事情,而在大陸也可以參考也有各種刷票房雇評論水軍之類事情,這種情況下一旦推出音樂榜單,公信力會受到很大質疑,可以預計會有大量買榜刷銷量的事情來進一步破壞華語音樂圈的生態:4.類似billboard或者日本的oricon之類的第三方弄的完整的排行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投入來獲取數據並完善規則。僅憑這一點,很難想像現在的華語市場能夠有哪家能獨立做到這一點,而不是財政上依賴於唱片公司和各種在線音樂軟體的控制。


emmm...大概是流量當道,真正有實力的歌手熱度高的不是很多拼不過偶像歌手

B榜最初是本雜誌吧,通過唱片銷量和電台播放量等等做榜,單純是一個熱歌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歌曲的流行程度,後來也加進了流媒體等等因素。

所以在一開始毫無版權意識的中國無法獲得有信服力的數據,現在版權意識慢慢有了,但是各個播放器巨頭互不相讓,也沒有第三方力量來推動這個事。老實說我還挺期待有個這樣的榜單,不管上榜的怎樣吧。


因為沒有一個第三方能夠從騰訊,網易,蝦米等那裡拿來真實的數據,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傳唱度計算公式。

對於b榜來說,它有一個它自己的點數計算公式,綜合結合了下載量,主動流媒,被動流媒,電台的數據等,以期能夠更好地反應流行度。而且為了能夠更真實地反應流行度,它會有一些防止粉絲刷數據的措施。比如對於spotify提供的播放量數據,它是不記單曲循環的播放量的,不記音量低於某個值播放的數據的。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粉絲刷數據。

同時,國內由於網易,QQ,酷狗等競爭激烈,無法保證他們提供的數據是「真實」的。為了顯示自己的播放器有更多的人使用,它們可能會拔高一些播放量數據。而美國,itunes一家佔了下載量九成左右,相對而言,itunes沒有動機虛報下載量。對於主動流媒(主要是MV觀看量),油管佔了絕對大頭,而國內在這方面,同樣沒有一家處於絕對優勢地位。被動流媒同樣如此。

況且,QQ,網易肯不肯給你數據都是一個問題。

綜上,數據真實性無法保證,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榜單計算公式,所以是無法誕生權威榜單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