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有一個同事,她和她表妹同時學的鋼琴,可是她表妹的父母比較寵不捨得,所以就是想練就練,不想練就玩,後來就荒廢了。我同事在父母的督促下一直堅持,雖然沒有很大成就,但是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秀一下。她告訴我,她表妹總嫌棄她爸爸媽媽不督促她,因為她那時候小,不懂,但是父母懂啊。這是很真實的,曾經聽過一句話:興趣是一時的,堅持下去就是愛好,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他雖然是一時喜歡,至少說明比其他的興趣更多一點,但是大人都不能做到從一而終,始終如一,為什麼要求孩子?所以小時候堅持不堅持全靠家長。不要說什麼太枯燥,什麼東西不枯燥?也不要說什麼孩子就要快樂,快樂就是建立在什麼都不學,天天看電視的基礎上嗎?如果是這樣,現在是快樂了,你讓他以後成人了,看到別人這也會那也會,他快樂嗎?所以從一開始就跟他講明白,可以現在什麼都不學,將來羨慕別人,也可以現在學點東西,將來不羨慕別人。我孩子五歲想學鋼琴,我告訴他,可以啊,很枯燥的,咱們可以先試試看,半年內可以選擇放棄,如果過了半年你還想學,才能買鋼琴,但是買了鋼琴就不要中斷了。現在高中了一直在堅持,雖然成績一般,但是我要告訴他,做事情要堅持,沒有幾個人會以鋼琴謀生,但是當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無聊的時候可以為你的家人彈奏,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發泄一下情緒。他一年級的時候又想學畫畫,我說你先考慮一下,因為你現在鋼琴、武術已經佔用了很多時間,你可以試試去掉這兩項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學其他的,或者說這個時間你就是想自己安排,玩會遊戲啊,找小朋友玩啊……如果過一段時間你還是想學,再帶你去報班。後來他自己就不提了。我一直認為孩子是可以溝通的,只是家長習慣性的總以為他什麼都不懂,所以就給他做主了。包括我們給他報武術班,當時也是溝通了,因為他體質差,告訴他可以強身健體,少去醫院,他就去了,寒冬酷暑,從來沒有叫苦叫累。所以家長為什麼不試著跟孩子溝通呢?當然也有家長說,溝通不了,但是我也認為這個是在孩子可以溝通的時候家長沒有合理的溝通,一步步養成了這樣。我鄰居的孩子一樣大,三四歲的時候有一次從我孩子幼兒園(題外話:那個孩子上機關幼兒園,我家條件差就上了個小幼兒園)旁邊的小超市看好一個玩具,一路哭著喊著回到小區,最後硬是拽著他媽媽回去買了那個玩具,我孩子在旁邊看著,回家我就問他:他做的對不對?孩子也說不明白,我就講給他聽:不是所有的玩具,你都要擁有,即使想要擁有也得需要合理的擁有,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滿足你的要求,包括爸爸媽媽。孩子可能不會真的懂,但是印象會有,慢慢大一點,再遇到相同的事情就會考慮到。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忽略了溝通。說得有點多,謝謝。


既然是孩子的愛好,就不用刻意地要求孩子做到極致,正確引導即可。


在家庭教育方面,做父母的要特別關注,有一句老話叫:三歲看大,四歲看老。教育孩子必須從小開始,從嚴開始。嚴師出高徒,但對於興趣培養則要看孩子的天賦,觀察他(她)對什麼感興趣,然後再引導他(她)無意識地學,這樣,久而久之就達到對所學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一旦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很有天賦,而且對它又特別感興趣,就請一位專業老師來教授,這樣就容易獲得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我是一名從教 6 年的幼兒教師,同時也是為人母,我兒子快滿三歲了,快上幼兒園了。在對待孩子教育方面應該比別人更有經驗。我接觸過各種各樣性格不一的學生,也看過許多關於教育孩子方面的書籍。所以在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方面有一些可行之處。比如說,我對兒子要求特別嚴格,但也儘可能滿足他的興趣需要。他要飛機,我就買相像的玩具給他,讓他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

一、父母與孩子共同活動,挖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有位教育專家說:家長是天生的教育人才。研究傑出人物的成長史,你會發現他們的成功,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他有一位善於教育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怎樣才能成為善於教育的家長呢,單 * 提要求、嚴格管教或者是一味的表揚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善於教育孩子的父母應該創設與孩子共同活動的環境和機會,在共同活動中,既可以瞭解孩子的行為特徵,又能洞察孩子的內心世界,還可以和孩子共同體驗快樂,從而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週末、節假日,與孩子一起進商店,逛公園,或到樹林裏散步,留心孩子感興趣的商品、書籍、景物等。此外,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寫字、畫畫、讀書、做紙工、修理日用品,一起做家務……孩子在與家長共同活動時,其興趣和愛好便會清楚地表現出來。

二、耐心教育,促進孩子興趣養成 孩子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我作為一名家長十分注重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培養。因為在我這一代,父母大多數生育了五、六個兒女,他們只能管我們的喫、穿,根本沒有時間教我們學習 , 更談不上培養孩子興趣。所以,我要在我兒子身上補上這一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和愛好,讓他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家長注重培養。故在今後教育兒子方面,我總是這樣說:「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要有喫苦耐勞的精神。

三、正確引導,選擇孩子有價值的興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徵求兒子的意見,讓他選擇他所感興趣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他感興趣的事,他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所以作為家長在對待孩子興趣方面,不能單只給孩子一支筆、一本書 , 而應該掌握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確引導孩子讓他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四、樹立信心,幫助孩子建立興趣持久性 孩子的興趣表現出一定的不穩定性 , 在日常生活中,我時常注意兒子的興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自覺性很不強,更談不上持之以恆,所以作為家長不能一時心血來潮,時而管時而不管。這樣,就將事與願違,不便於培養孩子。但對待孩子也不要過分,看到孩子的一點一滴的進步,要及時鼓勵及發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我在孩子學繪畫時,就做到把孩子的作品保存下來,常拿出來讓他自己看看,自己比較 , 體驗進步,樹立信心。還在適當的場合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鍛煉孩子的能力。

五、支持孩子,促使孩子興趣廣泛性 孩子的興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樣,生來就已經準備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於經過外界環境長期潛默的薰陶,而對不同的事物表現出的興趣程度不同而已。家長引導孩子愛讀書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孩子一旦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這樣,你就會為孩子的成功鋪設一條陽光道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可以改變孩子的氣質,也可以培養孩子高尚心靈,作為家長都要竭盡全力去挖掘孩子的興趣,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氛圍。此外還應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 , 促使孩子主動積極接受興趣 , ,家長應該經常主動讓孩子參加一些課外興趣班,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 開闊孩子的視野,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同時還可以發展孩子的思維,進而提高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怎樣發現孩子的興趣,沒有誰比父母更能發掘他們的興趣所在。因此,父母應該創造機會擴展孩子的視野。從遊戲中開發孩子的興趣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遊戲也能激發孩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同時,因為孩子的年齡偏小,他對有興趣的事情,一開始往往只憑好奇和熱情。因此,家長要引導他從興趣中探索和思考,從興趣中獲得科學知識,使其保持興趣的長久性。對孩子的興趣不聞不問無動於衷,是做家長的大忌。學會鼓勵孩子家長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個權威評價者,他們渴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如果家長總是「打擊」孩子,有可能摧毀其求知慾。因此,當孩子做得好時,家長可以適時表揚,可當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敗時,也要有和氣的教育。


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乍一接觸新鮮事物,多會表現出一些興趣,但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學了一陣就不想學了。

比如有些孩子初次接觸鋼琴,往往會被動聽的琴聲所吸引,或是想像著自己正在演奏,表現出對鋼琴的濃厚興趣;一旦開始正式學琴,新鮮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枯燥和畏難情緒,於是興趣就消失了。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這些特點,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不要因為孩子一兩次的不堅持就剝奪孩子嘗試的權利。

孩子的愛好應當出於「愛」一一喜愛,「好」——擅長,而不是其他的目的。

父母不要以「是否有用」作為要不要支持孩子「愛」下去的標準。


對於一些使用技能性的,我覺得需要從嚴教育,比如一些音樂特長,英語聽說,這些在孩子之後人生上的道路上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對於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我認為可以引導孩子自主選擇,讓孩子多多嘗試,選擇1-2門自己喜歡的愛好,然後家長要從側面糾正,鼓勵,讓孩子自己堅持下來。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對於孩子的愛好首先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引導,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前期廣泛嘗試,後期專註於1-2個興趣點重點培養,我的觀點是需要嚴格要求。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大家在說快樂教育,但很多人對於快樂教育這個詞的理解上是有偏差的,快樂教育並不是說放任孩子自己去發展。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探索世界的機會,為孩子合理地規劃投資。

對於孩子興趣愛好培養的嚴格要求和堅持,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做事的態度和毅力,這對他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不應該!

什麼叫愛好?不是家長無中生有想像一個唱歌跳舞運動畫畫彈琴,然後強加給孩子。而是說,去發現孩子真正的愛好。

什麼叫愛好培養?就是發現孩子喜歡什麼,然後鼎力支持。而不是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既然是不喜歡加討厭了,那還能叫愛好嗎?!)。

如果孩子的「愛好」需要家長去嚴格要求,那麼對不起,我不認為那真是ta的興趣愛好。

每個人發自真心的愛好,是不需要要求,更不需要嚴格要求就會去自覺享樂其中的,是的,對於個人愛好,我們每個人都會且只會充滿享樂,同時,在享受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