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0,自己一直有儲蓄習慣。

還帶動了閨蜜一起存。前年她跟我說,有6位數了。後來也不好意思問人家存了多少了。

記憶中,我的存款習慣是從高中開始的。我爸有個習慣,現在回想,其實是特別好的鍛煉我對金錢管理能力。高一的時候,我爸每個月給我伙食費250-300元(具體的有點不記得了)。等到了高三,我爸會把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和學費一次性給我,後來上大學也是。這個跟之前每個月固定是2-300就不一樣了。我發現如果我不亂花,省下的錢就全都是自己的了。我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其實後來才發現,好不容易省下的錢,根本捨不得花~等到我高中畢業,上大學前,姑姑舅舅之類的親戚給的壓歲錢+上大學給我的零花錢,我已經存了5000元左右,然後上大學的時候我的電腦就是用這筆錢買的,花了三千多,還剩一千多。等上了大學,我爸跟高中的時候一樣,如法炮製。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學費一次性給完。我大學幾年,也從來沒有額外說錢不夠了,問家裡要過一分錢。家裡條件其實不是特別好。老爸是老師,老媽是學校的後勤人員(工資就4-500元)。等後來大學畢業了,就這麼存下了將近5000元。

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工資只有1700元,因為和男朋友一起,房租與他一起出,平時消費大多數是他出。我每個月會花將近1000元左右進行喫飯。公司沒有食堂,只能自己解決,每個月存下的也不多。估計也就200-300元,後來慢慢漲工資,同時加上每年有1.5左右的年終獎,半年度獎1000-2000不等。過年例行的還是要給爸媽買買東西,給點過年的錢。等三年半後我從上一家公司離開的時候,已經有將近6萬的存款了。

後來就換了公司了,工資開始翻倍,再翻倍。存到現在24,但去年因P2P理財,損失了7.5萬,主要是我姐跟著我買,她損失了特別特別重要的做試管嬰兒的11萬。我替我姐心疼的快要死掉了,根本沒心思顧及自己的感受。後來我和她都比較釋然,也根本沒指望那些錢能回來。現在仍然夾著尾巴存錢。

人的消費上來了以後,很難降下來。我現在保持每個月在4500左右的固定必存款。剩下的想買就買,想花就花。也不覺得被抑制了消費。我想買的比較貴的東西,也會買。

我和老公異地,還沒有孩子,我住公司宿舍,每個月700元。現在花費是每個月一般會有600元左右回家的高鐵車費。

存錢,堅持存就行。少花1000你死不了。三支口紅的事。不要見什麼都要買,你塗不了,穿不了那麼多。也不要盲目的跟風洗腦的話:女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你其實對自己一點都不差


在我開始存錢後的幾個月我就開始後悔了,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養成一個存錢的好習慣.那時候的自己工資一發就是買買買外加消費,沒事就出去喫個飯KTV唱歌等,看似很瀟灑但每當臨近月底的時候非常的困難.前面因為消費過度,後面根本沒有足夠的錢留下來喫飯滿足日常的開銷以此等待下月工資的發放,只能用花唄這樣的日子真的是太難了.然後就是工資一發就馬上還花唄,剩下的錢用完了又只能從花唄裡面花以此循環.

直到今年三月份左右的時候,我認識了長投學堂這個大家庭從此改變了我的消費觀念.我初步從小白訓練營到基金初級訓練營再到基金進階訓練營等,學習了多個關於理財的課程,自己也開始實踐買基金、債劵、期貨...等.也為自身制定了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方案,改變了像之前那種工資一發就要馬上還花唄,然後還是大把大把的消費再從花唄裡面扣除的壞習慣!

現在的我每月工資一發,將制定工資總額的20%存入自己的股票賬戶中,其餘的再用來開銷,那20%的錢是不能動用出來的錢簡稱我的「鵝」,應該有不少小夥伴聽說過「鵝下金蛋」的故事,這20%的錢就是我的資產我會讓他產生利息也就是讓鵝下蛋的意思.平時空閑的時間我還會接一些副業,再用這個額外得來的錢的50%存入賬戶中,讓自己的鵝越漲越大,使其快點而給我下給多的蛋.

隨著自己的成長還有時間的推移,在這期間的我也要學習大量有關理財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的鵝在時間的潮流中不被貶值不被侵蝕.


後悔!非常後悔!如果早有強制儲蓄的意識,自己的生活質量水平絕對會是一個更大的提高!不管你有沒有存錢意識,反正我真切地體會到:不管每個月存多存少,必須要有存錢意識,越早越好!而且存小錢是可以辦大事的!

本人所在城市屬於五六線城市可能都算不上的小城市。我從去年1月開始強制自己存錢,每次存一百或兩百或三百或五百等,大概每月存了大概有四千五百左右,結果堅持下來一年存了6萬多。有了點積蓄,心裡好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今年8月份,打算做一些小投資,買了一間35平米的商鋪,就當買一隻下蛋的母雞,以後可以出租出去賺租金。商鋪總價款40多w,。首付要一半,剩下的貸款按揭。幸好自己去年堅持存錢,加上借了一些錢,否則很難湊夠首付,恐怕就要錯過了這次投資的好機會啦!現在有錢人太多啦,價格稍低一點的商鋪一開盤就被搶購一空。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存小錢是可以辦大事的硬道理!


不僅僅後悔沒有早點存錢,更後悔沒早點學習理財!


真的很後悔

首先我是17年畢業,實習包括第一年工作都在北京,其實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公司職員,做著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替代你的工作,一個月工資5~8k,績效不錯的時候也可以1w+,當時覺得剛畢業,沒有認識到社會的險惡,就覺得自己有賺錢能力了,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玩,可以沒有顧慮的喫,結果兩年下來,只攢下了7千塊錢。

後來換了城市,消費水平變低,又過了兩年,慢慢攢下了一點10w+的存款,總覺得還不錯,但是你可以放眼周圍的人,同樣的年紀,買房的買房,買車的買車,工作還是可以被任何人替代,就會覺得畢業這三年真的浪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