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願意選擇這這樣子過一輩子嗎?


假裝男生二十七年,這件事我可能還是挺有發言權的。

原生家庭是特別仇女的類型,所以我並沒有像很多MtF一樣從小就建立了性別認同,相反,我初中和高中是生活在恐跨情緒裏拚命假裝男生的,甚至並不是無奈或者被迫假裝,而是發自內心地、充滿恐懼和不安地想要證明自己是正常男性。所以留鬍子、留腿毛、刻意壓低嗓子說話、穿我爸的中年男式衣服,近乎偏執地參加所有那個年紀的男生會去做的活動。但是越是刻意地想證明自己是正常男性,就越發現自己內心強烈地抗拒男性身份。

大概高二後高三前一段時間,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的觀念很荒謬,問題很嚴重,逐漸開始質疑自己:有必要證明自己的男性身份嗎?這個問題一直伴隨到上大學,有了獨立的個人空間,有可以自由瀏覽的網路,開始如饑似渴地瞭解所有性別相關的議題,瞭解跨性別,瞭解性別重置的途徑。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才重新建立起了性別認同,主觀上也從「證明自己是男性」變成了「策略性地假裝男性」。之後到大學畢業和工作的這幾年,再到出櫃前,都是在這種戲劇化的扮演中度過的。

戲劇化的扮演和之前「證明自己是男性」最大的區別就是目的不同,扮演的目的是為了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像是男性,從而避免危險、保護自己,所以這個過程其實更像是一場有點挑戰性的遊戲,比起「證明自己是男性」反而不那麼痛苦和掙扎。甚至有時候在扮演男性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種旁觀者的視角,通過這種視角去審視所謂的男性氣質和身份,去觀察和理解順性別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建構方式,反過來進行一些有趣的思考。

但是也有一些從根本上完全無法忍受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年齡增長,想到即便現在就SRS也不再可能經歷成長的過程和青春期了,想到作為女性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生,就會覺得無法忍受。而這種無法忍受會隨著年齡繼續增長越來越嚴重:錯過青春期、錯過青年時代、錯過成熟的中年,每錯過一部分,焦慮就會成倍地爆發。而這種長期的高度焦慮帶來的後果,可能是沒有尊嚴的生活,可能是訴諸傷害他人,甚至可能是人格解離和最終選擇自殺。

所以如果問我有沒有人選擇這樣過一輩子,我覺得是有的,如果我沒有上大學,沒有從原生家庭的扭曲觀念中脫離出來,我可能也選擇這樣的一生,然後走向上面那些可能的結局。但是現在的我不會選,既然我認識到了這些風險,我就不會為了「正常」或者為了照顧誰的看法而甘願承擔這種風險,也沒有人有權要求我承擔這種風險。


曾經用男生的身份第一次談戀愛(戀人是直女),最後因為主要性別焦慮的原因,無法接受自己是做男朋友的角色與對象分手。

直到今天依舊記得19年夏天,在茫茫人海的深圳北站地鐵站,離開的時候我朝著對象深深鞠了一躬,你別送了就這樣吧(emmmn我妮瑪以為我拍電視劇場景呢...)當時是有點想哭的,但兩年的感情還是就這樣畫上句號。

前任其實也挺好,不支持也不反對我喜歡女孩子打扮。我們還曾經假扮閨蜜一起穿小裙子出門,她喜歡我給她拍漂亮照片,事實上我是那種拍照好看,喜歡給女票買買買的「別人家男票」;我也希望她也給我拍點好看照片,但是她拍我的效果嘛只能說太不走心了,(或者說我底子不好拍得好看太難)落差太大,sad.

我能感受到,她內心不想我穿著裙子變成姐妹。

漸漸地性別焦慮的情緒越來越嚴重,還是覺得更想做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做不了百合,普通情侶中的BF我是做不了,也不想做一個大大咧咧的直男,所以很多原因,最終有一天大家選擇及時止損離開對倆人來說是一種解脫。

也別八卦我喜歡男的女的,當我是顏性戀吧,後來也開始留起長發,反正是那個時候恢復單身後就沒有剪過。

然後現在的話平時上班還是不穿女裝的,留長一點長發能紮起馬尾就開始考慮中性的搭配,比如女款的風衣,顯瘦的闊腿褲等等,暫時也沒有考慮會出櫃選擇完全女裝,我覺得現在比以前已經好多了,開始有屬於自己的長髮,雖然還沒有留很長但我看著已經比以前很安慰了。

上次上班這樣穿

如果在家或去玩的話一般都是女孩子的衣服

最近一次照騙
記錄下從今天到去年10月的穿搭

95的我不知算不算這個圈裡的老洗滌,混圈這麼久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長頭髮剛開始留,眉也不會畫,糖也沒想到應該怎麼喫,錢沒存多少……多方面技不如人,反正嘛挺給大夥丟臉啦就是了。

這輩子怕是沒福氣換另一個性別,可能過不了多久幾年可能會被家人拉去剪去搞藝術一樣的長髮,然後要結婚生子吧。不用勸我,這個本來各人而異看條件,有些人是註定沒條件換人生這種bug的。

就醬。


我就這麼過了半輩子,極其失敗。

侃侃而談的死肥宅,謝耳朵的180斤版。工作上算是有點成就,然而人生越來越憋屈,止不住地後悔。

再也不想這麼幹了。。


本人生理性別男,心理性別女,性取向是喜歡女,也就是跨性別女同性戀。

我已經和自己的心理性別抗爭25年了。

【關於穿衣服】

第一次感受到性別焦慮大概是在小學三年級。

有一天我低頭觀察自己的身體,兩條腿和兩條手臂又細又直又白,從主觀上感覺這完全就是一個女孩的四肢,但我確實又長著男性生殖器,這讓我覺得非常矛盾和困惑,就像把一個男性生殖器強行安裝在了一個女孩的身體上。

從那之後,我只要洗澡、或者換衣服等,如果被我爸看到,就會有很強烈的被侵犯的感覺,於是會要求我爸迴避。我自己說不清這是為什麼,我爸也很困惑。

我爸當時問過我:「咱倆都是爺們兒,你換衣服我有啥不能看的?」

我也答不上來,但我心裡就是知道不能讓他看。

而且,夏天不管多熱,我是堅決不穿短褲的。小學,升旗儀式,學校要求統一著裝,夏天要穿短袖短褲,我堅決不穿短褲,誰說都沒用。老師很生氣的問我為什麼,我說不清楚,但我就是覺得光著腿出門會很羞恥,會有很強烈的被別人的目光侵犯了的感覺,我必須穿褲子保護自己。

後來上了初中,男生校服裏沒有短褲了,一年四季都要穿長褲,我特別開心。

但好景不長,開心了沒多久,我進入青春期了,我對於穿衣服的想法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隨著我的四肢越發的修長,我從羞於暴露自己的身體,轉變成了極度渴望展示自己的美。我不想再穿長褲了,而是想穿好看的裙子、熱褲。週末和同學出去玩兒,看到女同學穿著短裙,心裡很羨慕,覺得自己沒生成女人太遺憾了。但當時我根本沒聽說過LGBT的概念,更從沒聽過Transgender這個詞,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懷疑自己是變態。

我有一個關係很好的男同學,就叫他「海賊王」吧。

有一天我和海賊王說:「我想當女孩兒。」

他愣了一下,特別嚴肅的問我:「真的麼?」

我說:「哈哈哈哈哈哈假的!」

因為當時看他的表情感覺他好像被我的話嚇到了,所以我趕緊假裝在開玩笑。然後我們就轉而聊別的事了。

從青春期開始,我就極力的壓抑著自己想穿女裝的慾望,心理防禦機制呈現出了「反向生成」,於是我刻意的讓自己穿的像個鋼鐵直男。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皮衣、皮靴、迷彩長褲/牛仔褲是我的標配。

而對熱褲、超短裙、弔帶的渴望一直被我當做變態的想法壓抑著,每次在街上看到那些穿的美美的姑娘,我的心裡只有羨慕。為瞭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我一度沉迷於經典精神分析,把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的理論都看了一遍。嘗試給自己解夢,嘗試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找原因找情結,嘗試在自己的集體潛意識裡找原因找原型,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我越來越困惑,大學畢業兩年之後我終於去看了心理諮詢,我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諮詢師鼓勵我、引導我接納自己,我才漸漸覺察到,自己的心理性別似乎本來就是女性。

一次初中同學聚會,我又見到了海賊王。

海賊王出櫃了,他是gay,並且對LGBT人羣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把困擾自己25年的困惑告訴了他,經過與他和他朋友的分析討論,我才終於知道了自己是一名Trans Les,跨性別女同。

我不是變態,我太開心了。

【關於社交】

上小學的時候,我的「社交」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不知道該如何跟同學相處。

班裡的男生追跑打鬧、打架、踢球、打籃球,我完全搞不明白這些。為什麼要跑?為什麼要打架?球有啥好玩兒的?我感到非常困惑。男同學過來招我,給了我一個大逼鬥,我從來不還手,因為我覺得打架沒有意義。我去告老師,於是男同學們都說我是弱逼。

我被班裡所有的男同學排擠、欺負,小學四年級時被一個男同學打的進醫院,不誇張。

於是有一次換座位,老師把我的座位換到了幾個女生之間,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和女生們聊天可以聊得很開心,我和周圍的幾個女同學成了好朋友。

但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我的生理性別是男性,周圍的人們必然會拿我當男生看待,我必須想出一個跟男生相處的方法,否則我這輩子會一直被欺負被排擠。

打籃球和踢足球這兩件事,嘗試了很多次之後,我決定放棄,球類運動完全超出我的理解範圍,我上場就只能被球砸,太丟人了。

但初中的時候我學會打架了。小孩打架,只要氣勢夠、下手狠就行。所以初一的時候我偷偷在家裡對著電影模仿傑森斯坦森的面部表情和走路姿勢,讓自己看起來越兇越好。如果跟班裡的男同學打架,我能不用拳頭就不用拳頭,直接抄起椅子掄他,這樣就能直接震懾住對方。沒辦法,我必須這麼做,否則我無法保護自己。

初中之後,我再也沒受過欺負。

而且我學習還不錯,所以老師們也都很喜歡我。

初中畢業後,我雖然對打球和踢球已經徹底放棄了,但看著球場上的那些男同學,我覺得自己還是要有個一技之長纔行。

我需要培養這樣一門特長:它既是我能夠理解和掌握的、又要能讓我看起來很兇。

考慮了很久之後,初三的暑假,我決定去學電吉他了。

我的手很長很細,又碰上了一位好師父,所以我學琴學的很快。而且因為我是女性思維,所以我對於音樂中情緒的感受和把握都相對比較細膩,這讓我很快就體會到了彈琴的樂趣。與此同時,由於我一度沉迷於各類金屬樂,所以我經常把音色調的聽起來很兇,並且喜歡嘗試編寫一些具有攻擊性的Riff。這讓我可以把琴彈得「聽起來比直男還像直男」。

時間過得很快,到今天,我已經彈了十年琴了。

現在我的樂隊也會經常在大大小小的Livehouse、Live Bar、音樂節演出,這些年通過做樂隊,認識了很多朋友,但只要我自己不說,沒人能看得出來我的心理性別是女性。

【關於焦慮/抑鬱】

焦慮和抑鬱情緒是一直伴隨著我的,我大概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失眠,初中的時候神經衰弱已經比較嚴重了。所以其實我中學的時候一直學習不錯也有這方面原因,因為反正夜裡就算躺下也睡不著,還不如乾脆起牀複習功課。

至於焦慮和抑鬱的原因,現在分析起來,大概是因為我無意間一直在強迫自己表演另一個人,長久以來,我展現給外界的都只是一個「直男」的人設。

網紅Abbily做了很多我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我很佩服她,假如讓我遵從自己的內心去生活,我大概也會像她那樣去穿衣服、化妝,因為我覺得只有那樣,我才會感覺最真實、自然。

但是從小到大,權衡了多方面的利弊之後,到現在為止,我依然在堅持以「直男」的形象和氣場示人。這個「直男」的角色我表演了25年,已經駕輕就熟了,我可以演的非常像。喝大酒、打架、吹牛逼、說髒話、和樂隊演出時極力模仿Zakk Wylde的颱風……從面部表情到肢體動作,我能做到信手拈來。只是幾乎騙過了所有人的我,卻始終騙不了自己。

這種長時間的壓抑和偽裝帶給我的除了焦慮和抑鬱之外,甚至還有人格分裂的危險。因為平時我扮演「直男」扮演的越像,每到深夜,我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也就越沮喪、越難過。

我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忍不住去想,假如自己下輩子是個姑娘,那麼我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穿想穿的衣服、化好看的妝、社交時讓朋友們看到我最真實的樣子…… 但所有這些只能停留在我的想像裏,這輩子我似乎並沒有勇氣去實現。

想到自己可能一生都會活在這樣的矛盾中,我感受到的是巨大的沮喪和遺憾。但我的選擇一直是壓抑自己,第二天起牀後,我只能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表演這個自己已經演了25年的「直男」角色。

因此,最近幾年我的起牀困難症也越來越嚴重。每天早晨睜開眼睛,我要面對的都是一場「一個人的戰爭」。有無數個早晨,我都在想:我為什麼還要醒過來呢?我不如就這麼睡死過去算了。

但最近這段時間,我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已經比以前減輕了很多。

首先,我會定期去看心理諮詢,我的諮詢師知道我所有的情況,他可以幫助我接納我自己的一切。

另外,在我知道自己是Transgender之後,儘管依然會有痛苦,但我已經不那麼迷茫了,因為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比如Abbily、「大喜哥」劉佩麟、凱特琳·詹娜……還有很多知乎上的姐妹,這讓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關於親密關係】

我和現任女友感情很穩定,她也知道我的狀況。

在這之前我有過三個前女友。

由於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致,我從小骨子裡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卑。和真正的直男相比,我缺乏男性的思維方式,我的心思總是顯得過於細膩。學校裏的女同學們可以和我成為很好的閨蜜,但如果說談戀愛,她們往往根本不會考慮我。

我們班的女生跟我聊天的時候經常開玩笑說:「你看你,皮膚這麼白,還有大長腿,眼睫毛也這麼長,而且還喫不胖,你如果是個姑娘,絕對是女神級別的。」

我表面上趕緊假裝成直男的樣子哈哈大笑,就像在聽一個荒唐的笑話一樣,但其實心裡很難過。相信所有的Transgender都能明白,這種玩笑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太扎心了。

我的性取向是喜歡直女,但直女喜歡的是直男,而不是跨性別女同。

所以我的處境一直是尷尬的。

前面說過,我初中畢業後開始學電吉他,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在同齡人裏已經算是彈琴非常不錯的了,於是就開始做樂隊。寫歌、排練、演出,對我來說是一個釋放壓力的方式。

大一第一學期期末,我當時的樂隊第一次在學校裏演出。可能是因為當時真的壓抑的太久了,我在演出時呈現出了同齡人少有的舞臺表現力,一點兒都不緊張,反而覺得演的很爽。

當時大家還在用「人人網」,演完之後的當天晚上,我的人人網炸了,不停的彈出消息,全是學校裏的姑娘發來的好友申請。

當時的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姑娘追是什麼感覺。我受寵若驚,不久之後就和一個追我的姑娘在一起了。

一個順性別異性戀女性,和一個以為自己是直男的跨性別女同性戀在一起。好了一年之後,她已經察覺到了我的各種異樣,她覺得我非常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具體是哪兒不對勁。於是經過了無數次莫名其妙的爭吵之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僵,大二的時候就分手了。

我的第二任女朋友是雙性戀,也是她追的我。

她喜歡男性,也喜歡女性。由於都是性少數,所以我們在很多事上很有共鳴,很聊的來。

有一次她說她感覺我不是直男,但也不像是gay,總之覺得我不是很「正常」,但具體說不清楚。我當時聽了也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我自己也不太明白自己。

後來,我和她只好了不到4個月,就因為性格問題分了。

第三任女朋友也是順性別異性戀女性,誰也沒追誰,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好了4個多月之後,有一天她說我們剛在一起的時候她真的很愛我,但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突然就對我愛不起來了,於是她和我分開,跟別人在一起了。

這中間失戀的痛苦之類的我就不贅述了,都過去了。

再之後,就是我的現任女友了。我們已經在一起快四年了,感情很好很穩定,尤其是在我知道自己是Trans Les並向她坦白了之後,我們的感情更穩定了。

之前我們也有過爭吵,比如有一次,她說她感覺我一直在極力的扮演出一副正常「男朋友」該有的樣子,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但就是讓她覺得很不真實,有時候很做作。當時我自己也不明白,所以感覺很迷茫。

後來我知道了自己是Trans Les後,第一時間把情況告訴了她,她居然一點兒也不喫驚,而且很爽快的接受了我的身份。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們已經在一起這麼長時間,所以她早就有所察覺了吧。

「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的男朋友是個偽娘,只要你別做變性手術就行。」 這是她和我說的原話。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的生活中一共只有兩個人知道我是Transgender:我的女朋友和我的心理諮詢師。

除此之外,我都會以直男的身份示人。

我似乎逐漸在自己充滿矛盾的身份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所以就目前而言,我並不打算喫藥,雖然性別焦慮會一直伴隨著我,但我的男性外表也為我省去了很多麻煩。

比如我去見女朋友的家長,直接讓叔叔阿姨當我是直男就好了,我什麼也不用解釋。

布魯斯·詹納出生於1949年,但直到2015年她才決定做真實的自己,變成了凱特琳·詹娜。她當了六十多年男人,堅強的忍受了六十多年的性別焦慮,在這六十多年中,她成就了自己的事業,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既然她能做到,我想我也能做到。

我做不到她那樣優秀,但我能做到讓自己堅強的活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在權衡了多方面的利弊之後,目前我決定維持現狀。


之所以寫下這篇回答,主要是想找一個地方匿名記錄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覺得,在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致的情況下,若選擇喫糖、CD、變性,則是在勇敢的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抗爭;若選擇按照自己的生理性別堅持過下去,則需要一直和自己的心理性別抗爭。

這兩種選擇,都需要很強的決心。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謝謝大家的評論和點贊。

分享一首很喜歡的歌給大家:

Under the Water?

music.163.com圖標

壓抑,說不出的壓抑

日常就是喫藥和藏葯

只穿深色衣服,不帶條紋修飾

一點小事就會被激惹

萬事靠自己(非家長黨)

拚命為留長發找藉口

……

想到再補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