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修行在很多人眼裏是看破紅塵,不積極面對生活的表現。有些人談起出家之人時的言語也缺乏尊重。爲什麼呢?


大隱出入臥井市,小隱進山非避身。心隨欲起紅塵引,眼光追卻名利身。思合念空幽谷住,抱朴返真美入目。山內修得神明靈,再出山外補全真。

進山修行不是爲了避開人事,而是爲了能把在人事中抬慣瞭望天以爲着己定勝天的頭,低下來注地明悟成厚德載物的首。然後再去人事中面對之前煩惱害怕噁心厭惡的東西,補全道真。

因爲欲修大道的天道天時蒼穹,不僅只有山裏的地道地利寰宇,更要有山外的人道人和人事,天地上下無中不成全,天地人上下中合當成真,是爲全真


我覺得如果是四十歲出家

  • 該經歷都經歷過了
  • 那時候想出家應該是真實的想法
  • 而不是失戀了 孤僻而產生的想法

一週七日(七曜)文蒼的視頻 · 424 播放

我之前龍門的一位師兄聊過這個問題,我暫且說說吧。

這位師兄的師爺是個妙人,雖然是龍門,但是卻不出家,算是居士,按理來說,居士是不能撥職也不受三壇大戒的,但龍門我們都知道,最精妙的,還是丹道,丹道纔是龍門根本,至於什麼法事及符籙,其實都不是全真本職。和這位師兄聊天的時候,就聊到出家這個問題,他說他師爺也反對出家,認爲兩種情況下出家尚可,第一種是孤兒,上不知父母,這種人可以出家,因爲無祖先之祀嘛,第二種情況是命裏必須帶的,不然這個小孩兒必然一聲路途坎坷(但是說真的,這種情況真不叫問題,有辦法解決的,所以我持的觀點是隻有第一種出家無礙,第二種是病,可以治)

正統道門其實是反對出家的,出家是佛家帶來的東西,他是基於印度文化(尼泊爾也是屬於印度文化圈中的)而誕生的一種社會制度,四大種姓是佛教因果輪迴說的溫牀,中華民族沒有啊,後來有出家了,是因爲某位祖師乾的事情,我說從文化上來說,是披着道袍的和尚,如此罷了。

道門有入山一說,但是沒有出家一說,入山是修行到了關鍵點,需要入山精修,現在很時髦的一個詞語,就是修煉到了瓶頸之處,需要入山,入山也只是最多幾年,大多數入山是因爲小周天圓滿,要採大藥了,不能被人打擾,大藥一採,初步修煉有成。

但是根據圓頓子陳攖寧前輩來說,他當時走訪全國,能出陽神的幾乎沒有,也就是說,採大藥幾乎寥寥,進一步來說,沒到這一步,入山都是胡扯,關於入山的要領,葛洪先生是講得很清楚的。

所以以出家這個制度來說的話,道教出家,沒有任何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我是正一的,我這麼說,肯定會有很多人說我攻擊全真,但事實就是如此,在沒有采大藥之前,所謂的什麼住廟啊一類的,都是胡扯,沒任何的意義,佛教是因爲印度文化的孕育,所以出來這麼個制度,在中國本來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自從晉朝得國不正,統治者歪曲中華的正教價值觀的以後,就幾乎沒有多少人能夠分得清印度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區別了,所以我們就對出家文化,沒有一個完全的認識。

出家是逃避現實還是修身養性,是否是逃避現實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出家修身養性也純屬胡扯,修身養性這件事兒,必須是在紅塵中來,不然煉出來的性是假性,別人一屁就能打過江。而且道觀之中,好比一個大的宗族之內,而且還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宗族,別指望住廟的人有多麼品德高尚,大多比普通人還不如,想吧,勾心鬥角堪比後宮大劇,你跟我說是幹嘛?

當道士倒可以,但是我是非常反對出家的,出家也和我中華文化之中的孝道文化是完全相悖的,出家說孝順,根本就不可能,贍養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順吧,可是出家無私財,用什麼贍養父母,廟裏面的香油錢,可是香油錢是信衆供給廟裏的,不是供給父母的,要麼對不起父母,要麼對不起信衆,這事兒可真是那些出家人乾的。


修行就要正視現實,而且是徹底的正視。

至於當道士和尚,那是一種營生,和是否在修行關係不大。佛門慈悲,有時也會收留內心無處可逃之人,這是慈悲爲懷,爲度衆生,並非修行需要。如果一直逃避,那修不出東西的。

但是人生在世,並非人人都是聖賢。哪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過不去的坎,佛門道門給個庇護,過去坎了,也算功德一件。例如柳智宇,最初可能是有難言之痛才入佛門。但等他度過這一坎,正視現實了,即開始修了。

所謂逃避,不過是內心起點更低,猶如負債之人。但終究負債幾億的史玉柱又站起來了,逃避的人未必修的慢。只要有修行之心,有正念,那有些事就是早晚的事。


仁清法師:佛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信衆:師父,信了佛爲什麼還會得病? 師父:你不要說信了佛還會得病,就是修了佛也會得病,爲什麼呢?佛法是告訴我們怎麼認識疾病,信佛的可以得病死,不信佛的也可以得病死,但是死了以後不一樣。信佛的可以得病,不信佛的也可以得病,從病症上可以一樣,但是心裏承受能力和對病的感知能力完全不一樣。

佛教圈裏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東西,當你理不清的時候,直接沒法進行,沒法真正的提高,沒法真正的下功夫。比方有的人說“佛法是消極厭世的”。有多少人說過這個?很多人都這樣說吧!而且很多出家人都這樣說,佛法到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消極和積極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當把佛法認識成消極的時候,已經徹底把佛法敗壞了,給他一個不健康的負面的概念。

佛法是非常積極的,佛法怎麼積極的呢?當你明白道理的時候,你這個佛法的修證,需要持戒,持戒是降服自我的毛病習氣,降服自我是多麼的大丈夫,多麼勇敢的一種行爲啊!降服別人你是英雄,降服自我你是真正的修行人。當你持戒的時候在降服自我,當你修行的時候必須要精進,有的人總是說“佛法是消極的,某人去山洞了”。他去山洞了坐那裏不是睡覺去了,他在坐禪或者是閉關,或者是靜修,是在突破,突破一種什麼東西呢?突破一種無始劫來的顛倒妄念,多麼的積極呀!

從凡夫,從輪迴一直到了脫,一直到成佛,怎麼還消極呢?當認爲佛法是消極的時候,很多人他就不會主動實踐佛法,去修行佛法。佛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相當的積極呀!佛法的菩提心是什麼意思?我要成佛,我不單自己要成佛,我要讓一切衆生都成佛!哪個國王敢這樣?!哪個將軍敢這樣?!所以佛法是非常積極的!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