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處不厭,閑談不煩,從不敷衍,絕不怠慢。


尊重

尊重不是禮貌,而是留給對方空間,承認對方的權利。

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抑鬱症輟學在家。她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白天不能起床。

不是早上醒不來,而是起不來。因為,一旦她醒來,就必需回答媽媽的一句話:「昨天晚上睡得好嗎?」。

就是這麼普通的一句話,讓她幾經崩潰。

我說了一些話試圖共情。

後來,她的睡眠好一些了。

她告訴,讓她好起來的,是因為我說:我理解你的擔心,即便你可以睡得很好,依然可以得到幫助。那一刻,她覺得自己舒服多了。

這是我也不曾想過的結果,和來訪者一起改變,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喬治·戴德:一位美國咨商心理學碩士,法學碩士,以「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人舒服」為主線,幫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研究表明,90%的人際關係問題,都是心理邊界不清導致的。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認識你的心理邊界。而什麼是心理邊界呢?喬治說:所謂心理邊界,就是人際關係問題的分割點。知深淺,懂進退,懂得邊界的存在,如此,沒有什麼人際關係是搞不定的。反之,心理邊界模糊不清就成為人際關係問題的元兇。

心理邊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真實存在。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心理邊界能夠幫助我們劃分清自己與他人的責任。對於我們自己來說,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在心理邊界允許的範圍中實行,正確的區分「我們的」與「他人的」,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處理了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大部分人為了追求舒服,都會刻意保持與他人的距離,這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事例證明:與他人相距太近,我們會認為不舒服,而太遠,我們又覺得不夠友善。在家庭關係和朋友關係之間,不設任何防線,這也是人際關係問題的元兇。防線是肯定需要並且需要早日建立的,因為這即是對心理邊界的尊重,又是對自己與他人的尊重。

心理邊界清晰的人可想而知: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沉重,緊張。建立防線,尊重邊界,從而獲得健康的人際關係,就變得相輔相成。

在人際交往中,建立自我的邊界,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小世界,達到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當然這並不是一種自私,我們要知道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秩序,自我邊界的建立可以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家庭中,正確處理教育問題後,把邊界的建立交到每一個孩子自己的手中,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僅僅是對於孩子童年回憶的一種尊重,還是在「情感賬戶」裡面存款的一種手段。要知道:情感賬戶餘額越大,心理邊界也就越清晰,這對於孩子們以後的人際交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處理問題的正確與否,最起碼他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玩耍,學習,快樂的成長,要知道他們還只是孩子。

在生活中,「越界」行為越來越常見,但是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想到,為什麼會出現「杠精」「媽寶」「聖母」等一系列的控制狂。他們總是想無時無刻的去操控其他人的生活,用自己習以為然的手段,以至於慢慢的形成「討好型人格」。這就是對於邊界的不尊重,或者說是無視心理邊界,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成為大眾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

帶有控制性的名詞一旦形成,大多數人會越來越關注邊界問題,把「知深淺,懂進退」融入到日常生活以及在職場中運行。成功人士早有意識:依賴人際關係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本準則。而商業職場中人際關係的處理,主要依靠的就是「邊界意識」。像前文所說: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一個人的職場高度。

喬治特意強調了邊界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邊界呢?為了回答清楚此問題,他將心理邊界的運行範圍劃分為了兩個不同的群體。

在家庭關係中,如果有家庭成員缺乏必要的邊界意識,就會引起「我想這樣讓你做」的錯誤形態,接下來他們會侵入另一個人的空間,並且認為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應當。這樣被入侵的人就會做出自我保護的行為,於是當入侵者沒有達到他們所預期的標準,兩個陣營下的矛盾就於此展開。這種情況下的家庭氛圍就是不健康的,個體沒有做出對另一個個體的尊重,沒有劃清界限,家庭關係中也就談不上差異性的存在。

在朋友關係中,如果有人缺乏邊界意識,常常會把自己的事情移交到其他人手上,主動邀請朋友跨入自己的邊界中。短暫的時間裡,兩個人有可能會互利雙贏,但是一旦因為不起眼的小事發生什麼衝突,那麼後果就是不堪設想的。

可想而知,邊界意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需要邊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屬於自己的事情,他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工作中,更是需要邊界,老話說得好:「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任何人都無法設想事情的發展情況,在雙方當事人都十分熟悉後,總會有一方過分熱心、過分干涉、過分捲入另一方的生活。後果來臨前,為什麼不設定好雙方的界限呢?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若沒有合理的邊界意識,導致事情的發展所有人都無法想像。人際高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正確把握了界限感,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都應該有一定的界限。因為他們清楚,沒有界限感的人,必定會令人唯恐不及。

「外表好不好看,絕對不是人生的決勝點;討不討人喜歡,才是能否玩轉社交的關鍵」。


心裡總是裝著別人,也是我們最想結交的人,也是比較舒服的。邊界意識強的人總是給彼此保留空間,如此試想:橡樹和雪松雖然不能在彼此的影子中成長,但是它們的生活又怎麼會不舒服呢?


歡迎關注 @大學吐槽社 ,有趣和乾貨你都可以找到。


朋友就是一隻小船,讓你安全到達彼岸;朋友就是夏天裡的一棵大樹,讓你在炎熱的夏天裡乘涼;朋友就是寒冷的冬天裡的一杯奶茶,讓你感受到溫暖;朋友就像是影子,看似無足輕重,但卻是我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雨季中的一把小傘,撐起了一個晴朗的天空;風雪之夜的一杯淡茶,將寒意驅走,帶來溫暖;迷途中的一盞燈,在你迷失時給你方向。生活因朋友而悅耳和音。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雖素未謀面,卻視彼此為知己。鄭死後,王不顧千里奔波,為他處理後事。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友情應該是一種溫暖的責任,而不是一種販賣的機會。

古語有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朋友之極品,就應當像是一壺好茶,淡而不澀,清香緩緩飄來,細水長流。在每段人際關係里,太緊密的關係也許會令人窒息,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依然「三秋不見如隔一日」,才是最為舒服的方式。

長時間不聯繫,有事隨時打電話過去,對方還能陪你聊一會兒。我就有兩個這樣的朋友,當初一起來的上海。想什麼時候聊的時候就聊,對方也不必立即回復,看到了就回復即可。可以指出雙方的缺點,如果說的確實有道理的話,欣然接受。

你們的朋友 @店寶寶編輯於 2020-06-14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headacheheadache?

浙江大學 中國哲學碩士

謝邀@火腿腸

真實且善意的(兩者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樣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距離會呈現出不同的善意。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可能就是不過多侵入,一句發自內心的支持或鼓勵的話,可能有限,但卻是這一面之緣所能承載的全部。

更深的關係,可能這種真實且善意的東西,會呈現為原意做更多。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幫助,可能我們會想到在某一時刻需要他們的幫助,或者為他們做一些什麼,同樣是發自真實的善意。

更親密的關係,可能會呈現一種「溫柔的堅定」。當然這並不是說前兩者就不具備,只是在更親密的關係中,這種「溫柔的堅定」會化為我們生活本身被我們清楚地感知。如同兩個密友或者伴侶,更深程度的捲入,讓雙方的邊界不是那麼清晰,彼此的生命歷程相互交織,也因此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感覺到這種作為生命歷程本身呈現出來的「溫柔的堅定」。

看過一本日本電影《庸才》,因為種種原因,男主憎恨家人和外面的世界,但是表現得似乎對一切都無所謂。喜歡男主的女主,卻擁有不可思議的強烈生命力,不管男主怎麼嫌棄她,仍舊是緊貼不放。當然啦,這種情況現實中不太可能,電影中也表現了這一部分。男主對於侵入他邊界的親密很排斥,而女主則有一點過度地想要侵入男主的親密邊界。這就造成了衝突,兩人之間的遊戲也很有意思,玩輸了就要被扇耳光。似乎這種有一些傷害性質、這樣激烈程度的方式,才能表達雙方對於親密的感受。男主對於女主的侵入有時會感到很惱怒,因此會做出一些暴力行為傷害女主,女主的處理很有意思。這個女主不是說你傷害了我我還覺得是自己不好,是你愛我的表現,女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在那一刻,自己是恨對方的。於是她告訴男主,每一次自己感到恨男主的時候,就會在口袋裡塞一塊石子,到最後口袋裝滿了,自己就會把所有的石頭(恨)全部砸向男主。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內在的心理動力很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先去看看電影。

重要的是,女主對自己的感受誠實且清晰。她送給男主的一首詩是這樣的: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

我也知曉,我都知曉。

憑藉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

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瞭然於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任何事情都瞭然於心,除了自身以外。

男主什麼事情都看得很清楚,除了自己。而女主可能看上去很傻,但是對自己看得很清楚,也就是對自己很誠實、真實。由此產生出的真實的對男主的善意,能夠在男主「生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在男主做了錯事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同男主所說,「如果別人不替我強行決定,自己就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最終男主能夠憑藉自己的意志,選擇讓女主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就是因為在這段關係中有著「溫柔的堅定」。


真實且善意的(兩者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樣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距離會呈現出不同的善意。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可能就是不過多侵入,一句發自內心的支持或鼓勵的話,可能有限,但卻是這一面之緣所能承載的全部。

更深的關係,可能這種真實且善意的東西,會呈現為原意做更多。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幫助,可能我們會想到在某一時刻需要他們的幫助,或者為他們做一些什麼,同樣是發自真實的善意。

更親密的關係,可能會呈現一種「溫柔的堅定」。當然這並不是說前兩者就不具備,只是在更親密的關係中,這種「溫柔的堅定」會化為我們生活本身被我們清楚地感知。如同兩個密友或者伴侶,更深程度的捲入,讓雙方的邊界不是那麼清晰,彼此的生命歷程相互交織,也因此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感覺到這種作為生命歷程本身呈現出來的「溫柔的堅定」。

看過一本日本電影《庸才》,因為種種原因,男主憎恨家人和外面的世界,但是表現得似乎對一切都無所謂。喜歡男主的女主,卻擁有不可思議的強烈生命力,不管男主怎麼嫌棄她,仍舊是緊貼不放。當然啦,這種情況現實中不太可能,電影中也表現了這一部分。男主對於侵入他邊界的親密很排斥,而女主則有一點過度地想要侵入男主的親密邊界。這就造成了衝突,兩人之間的遊戲也很有意思,玩輸了就要被扇耳光。似乎這種有一些傷害性質、這樣激烈程度的方式,才能表達雙方對於親密的感受。男主對於女主的侵入有時會感到很惱怒,因此會做出一些暴力行為傷害女主,女主的處理很有意思。這個女主不是說你傷害了我我還覺得是自己不好,是你愛我的表現,女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在那一刻,自己是恨對方的。於是她告訴男主,每一次自己感到恨男主的時候,就會在口袋裡塞一塊石子,到最後口袋裝滿了,自己就會把所有的石頭(恨)全部砸向男主。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內在的心理動力很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先去看看電影。

重要的是,女主對自己的感受誠實且清晰。她送給男主的一首詩是這樣的: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

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藉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瞭然於胸,除了自身以外。

總而言之,我都知曉。

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任何事情都瞭然於心,除了自身以外。

男主什麼事情都看得很清楚,除了自己。而女主可能看上去很傻,但是對自己看得很清楚,也就是對自己很誠實、真實。由此產生出的真實的對男主的善意,能夠在男主「生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在男主做了錯事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同男主所說,「如果別人不替我強行決定,自己就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最終男主能夠憑藉自己的意志,選擇讓女主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就是因為在這段關係中有著「溫柔的堅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