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大冰的書,你覺得你得到了什麼呢?

2020.2.29更新問題

或者說你從大冰的書裡面感受到了什麼?我個人的看法是,有的書整體很爛,但可能其中的某個句子、某個篇章會觸動到你。看書除了學習,還有其他的作用,比如去感受人生、獲得觸動、排遣娛樂等等。我想看到不同立場、不同觀念的人們對此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友好討論,也謝謝大家能來回答這個問題。


吹牛逼


可能有點偏,複製粘貼一些我以前寫過的

《你喜歡大冰?》瑞小河

不好意思,我就是喜歡大冰。

我早就知道黑大冰是一種「知乎正確」,「政治正確」,但那是在我專門搜索「大冰」後看到的結果,我以它為就是小範圍傳播的,看過大冰的書的粉絲重新回過頭來的態度改變。我也經歷類似態度的轉變,從最開始的痴迷到慢慢覺得有些東西變了味,然後不再關注,甚至年少時候有種自作清高的虛榮像抹去黑歷史一樣想抹去我曾經喜歡過他。

我一直以為這是我們書迷小範圍內的事情。直到前兩天我在微博看到一個我覺得還蠻有個性的博主,錄了長長長的視頻,在鏡頭前拿著大冰已經出版的幾本書,做「讀後點評」,其實是極盡所有能力嘲笑諷刺。

我覺得這就不行了,你為了流量攀高踩低,潦潦草草地閱讀然後就隨隨便便來嘲諷,你把我們真正付出過感情的讀者放在哪裡?不是說不可以批評,但不要把無恥寫在臉上。

大冰的書我認真看過兩本,《他們最幸福》和《乖,摸摸頭》,也就是最開始的兩本。我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人和事都是很意外地突然闖入,之後對我產生巨大的影響。大冰和大冰的書,也是。

13年,大冰去西安漢唐書城簽售《他們最幸福》。有一天我去書城,簽售的宣傳頁還沒有撤下,在一樓進門最醒目的地方。那段時間特別流行明星出書,我覺得就是一般人朋友圈文案或者備忘錄感想的文字水平加上很多自己的照片,就敢說這是一本書然後拿出來賣。我小時候每周追《陽光快車道》,大冰是外景主持,我知道。我當時一邊往二樓走一邊想,大冰怎麼也耐不知寂寞湊這個熱鬧。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

沒多久我就拿起《他們》在看,就是好奇隨手翻。畢竟我們《重案六組》季潔姐姐出的《我就是季潔》,賊尷尬地講了很多電視劇拍攝的花絮然後拍了一張自家的牆說「堅持自己設計」並寫了很多「設計理念」,這種書我都翻了一遍。但很快發現這本不一樣。

作者沒有寫自己圈內的事情,甚至很少寫自己;文字水平也比一般明星的書高出很多而且在寫一個個結構完整立意明晰的故事。《他們最幸福》明顯可以看出來,大冰在按照一本「文學」書籍在處理這本書,他非常認真地對待寫作。甚至你能明顯感到一種緊張或許還有小心翼翼。那種感覺就像一個身材健碩的成年男子(參考大冰自己)規規矩矩套上一身緊身衣。但是《他們最幸福》有一個之後大冰的書都沒辦法比的優點,就是沒有刻意地去從讀者的角度設計,所以第一本真誠、青澀。

《乖,摸摸頭》我覺得是一系列書籍里最好看也是水平最高的一本。如果說第一本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這本就是荷花開了,開的最舒展的那個。大冰應該是從第一本得到反饋發現反響很好,就把緊身衣脫了,換上自己一貫的機車皮衣,開上一瓶酒,想哪兒寫哪兒。

兩本書的文風明顯不一樣,第二本立馬貧嘴、輕鬆、自在起來。

第二本的故事也是最好看的,我最喜歡的是《椰子姑娘漂流記》和《小因果》。尤其《椰子姑娘》,我高二看的,之後給很多人安利過。給別人安利一遍,我就把這兩個故事重看一遍。我覺得這兩個故事從人物與情節都完全可以改編成電影。

我後來在大學逛了四年的畢業季跳蚤市場,每一年雷打不動都有人低價轉《乖,摸摸頭》,我還15塊錢買過一本大冰簽名版。前段時間我們擺攤甩東西,小香把她攤子上的一本《乖》送我了,我後來很快就又看了一遍椰子姑娘和因緣(寫到這裡我已經忍不住一會兒寫完再看一遍了)。

聽說歡樂頌打算籌拍第三部,楊紫拒絕出演,因為她覺得小蚯蚓已經完成了這個角色的使命與故事,再演下去只會走向反向糟糕。該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時候就要瀟洒地離開,即使之前有多少榮光都不要眷戀,請轉身,請離開。我覺得大冰寫完《乖,摸摸頭》,最多再寫一本,就應該停下來,結束這個系列。

大冰的第二本大獲成功也可以說轟動。到了第三本大冰延續升級第二本的語言習慣,尤其在故事不夠的時候那種語言習慣就更加誇張。我覺得最好的寫作狀態是可以有讀者,但是你只是一個旁觀者,你可以有很多意見但都是你的事兒與我無關。作家班宇大概說過,讀者可以對作品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是一個作家TA是有自己長期的一個積累的,不會輕易隨便被外在意見左右。那就像作家自己心裡有一顆大樹,TA采幾片葉子摘幾個果子拿出來給你看,你對葉子和果子有想法?謝謝參與,但這個絕不會回去影響到那棵大樹。大冰第三本書為什麼要那麼浮誇的語言?因為他在寫作時,不僅有讀者而且在討好讀者。

其實我現在很理解大冰,一方面他並不是專業作家,他心裡並沒有那棵大樹;另一方面大冰本職是主持人,是要八面玲瓏面面俱到照顧協調各方面感受體驗的主持人,他寫作時把讀者的閱讀體驗重點考慮也不難理解。

第二本書很成功,也因為大冰身邊那些好朋友的故事確實精彩。但一個人可以保持親密關係的朋友就那麼多,越往後面,故事性下降,主人公和大冰的關係也更淡,但大冰還在努力用之前的「快意江湖」去框,大冰框地很認真,讀者也眼睛一閉「慫管」想把自己也框進去,但太難,容易齣戲。這種不協調我覺得是後來大冰的書越來越多卻越來越糊而且越來越多招致嘲諷的原因。

現在單純說大冰後來掙扎出書不是一個理智行為,對於我也不是一個理智的行為。因為大冰還有一件伴隨這些書籍進行的事情,不容易但他堅持了好幾年。這件事和這些書有密切關係,下次寫。


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得到或者學到的東西也不同,而且讀書這件事情嘛,不一定非要學到什麼東西,培養一種閱讀習慣,培養一種通過閱讀書籍解決問題的習慣也不錯,對我而言,大冰的書其實也沒有學到什麼,就像小時候讀故事會一樣,自己覺得有趣就行!


從大冰的書里我看見了很多不一樣的人的人生,或許坎坷或許痛苦或許快樂也或許普通,但我想我學到的是如何品味人生


根本讀不下去 學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