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理解不等於包容,我也明白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

但是有時候在瀏覽評論的時候,包括在微博孩子父母吵架事件等等,我都覺得太多人缺少最基本的同理心,他們也不是用是非觀思考問題,他們看起來就是沒法設身處地理解不了,很迷。而且我覺得立場和同理心是不矛盾的。是非觀和同理心也是不矛盾的。如果是因為閱歷的話,真摯的講我年紀並不大,但是並沒有這種感覺,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好像也相當偏執,他們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還是不想明白?很誠懇的問,希望不要引來群嘲,大家可以討論,謝謝大家。


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同理心於我而言就是很簡單自然的一個東西,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不需要多麼刻意,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呢?

慢慢地我發現這是個社會問題,因為同理心的缺乏是一個客觀事實,而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簡單地說就是社會並不需要人人都有高度的同理心,甚至都不需要你有同理心。換位思考、對人包容理解,這些是人文精神,已經脫離了溫飽層面。

下面簡述幾個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中國的大多數家長的教育都是殘缺甚至失敗的,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原生家庭問題,父母沒有同理心,孩子基本也不可能有。

2.與競爭激烈的社會有衝突

坦白說沒有人不自私,但過度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確實會導致大家同理心的缺失。

3.很多人不是沒有同理心而是其他原因

換位思考,甚至感同身受了,然後呢?缺乏思考的人感情用事或者隨波逐流,自私的人依然故我,更有深思熟慮的人最後選擇了一個不那麼真善美的方法,都有可能

4.高度的同理心本身就很難得

同理心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合適的同理心能對你的工作生活起積極的影響,本身就是你的優勢有同理心的人能更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感情波動,能讓溝通更流暢,也有助於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至少我是。

將社會橫向區分,社會的階層差距在加大使得人們不太能互相體會對方。比如懂球帝曾經有人說,「幾千歐元罰款不過是一個球星的早餐價格」,並非同一個遊戲模式,同理心的存在就可能不是天然的而是需要刻意為之。

將社會縱向區分,職業可以將不同的人區分開,年齡可以將不同的人區分開,性別可以將不同的人區分開,膚色可以將不同的人區分開,更不要說還有lgbt 這被刻意強化的社會角色。不同圈子的人,也很難互相理解彼此的意志,想去有同理心則難免經常碰壁。


就是因為有這種同理心鑒定師的緣故。現在我們說要有同理心,要換位思考的人是想表達什麼?

還不是「你的觀點和我不同,所以你肯定有問題」。

假如我是一個流浪漢我就會去偷東西,還是我是個貧窮女學生就會去出賣肉體?我想了想不會,然後一個人站出來說我沒有同理心,你肯定是沒切身處地的站在當事人的環境下。

但是難道說話的人就站在當事人的環境下了?

同理心得出的結果不同是正常的,結果對當事人更有利的那個贏了,這叫同理心?

這叫聖母謝謝。


謝邀。我們都是不同身軀加上不同的思想。身體上的痛尚且不能同受,更何況思想上的不同。而且又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站在另一個人的角度想問題。又有時,哪怕是理解,也不願意為他人的意願,損害自己的利益。

同理心是個心理學概念。

它的基本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想真正了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

為什麼越年長的人越是很難做到同理心呢?

1、三觀的不同

人的思維一般是從14歲後開始獨立,18歲初步成型,進入社會後,會因經歷的豐富而有所改變。也就是說成年之後我們的三觀已經基本成型有了大方向,以後的生活經歷對三觀會有所改變但也不會很大。

2、想要做到同理心確實有一定難度

人在思考問題時總是不經意的會以自己為中心,看待某件事情時更多的會從主觀的角度出髮帶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想要做到同理心則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擯棄自己的看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要專心聽對方說話讓他有被尊重的感覺;要學會正確辨識對方情緒;還需要正確解讀對方說話的含義。

以上這些想要同時做到並不容易,還需多加鍛煉。

3、「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確實有部分長輩依仗自己的人生閱歷來對晚輩指指點點。可是他們卻忽略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他們的人生閱歷用在當下並不是百分之百對。

就拿考公務員來說,在父輩們內個年代能考出個公務員可是個特別幸福的事兒,鐵飯碗。可以說自己的下半輩子不用愁了。再看看現在,誰還會傻傻的去執著於考公務員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