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從於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可以通過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入手,如做作業、繪畫、練琴、手工製作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從開始的十分鐘,慢慢過渡到四十分鐘,也就是一節課。要循序漸進,一次增加五分鐘,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完成固定的任務,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2:和老師溝通

  孩子上課走神,請老師幫忙配合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家長要耐心和老師交流、溝通,請老師幫忙,課堂上如發現孩子走神能及時提醒,或有意識的安排孩子上黑板做題、回答老師的提問等具體任務,幫孩子儘快把心收回來。

3:培養興趣

  解決孩子上課走神,首要的是想辦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其次是讓孩子把學到的東西及時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孩子感覺知識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和有意思的,通過知識的運用過程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發佈於 2020-02-1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斜杠青年養成記斜杠青年養成記一個過來人...

我對所有小學生,中學生關於如何學習,如何培養學習習慣,如何不產生厭學心理,都有很多思考在,今天正巧有個朋友問到我一些這方面的問題,我這滿心的表達欲,就借著這個題目,給小朋友的家長們上一課,嗯,沒錯,這課是給家長的...

先開題,會有很多家長把所有的關於學習的事情都歸因到智商上。但目前的中國孩子,除了生理性的疾病導致沒有辦法自主學習的情況外,我認為中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是不存在智商問題的,這點很重要。且不說東部沿海什麼情況,僅說我所在的中西部教育資源貧乏的區域,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你的小朋友的目標僅僅是考個985或者僅僅是考個211,那麼在我看來,你的小朋友智商一定是夠用的...

所以,既然智商其實並不重要,那麼對於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認為,重要的是1環境,2內驅力的引導,3底層能力的培養...

而這3點來說,無法專註,老是走神,我認為這就是底層能力培養的缺失,這很關鍵,因為往往底層能力決定了孩子學習效率的下限。

那麼,什麼是底層能力,舉個例子,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告訴你數學或者語文太難了,他根本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麼,老是走神,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該怎麼解決呢?你一定會覺得二年級的這點內容,怎麼可能太難了,一定是不認真聽就想著玩,態度有問題,那麼中國家長對待孩子態度有問題怎麼辦呢?有耐心的呢,和小朋友聊一聊,告訴他學習多麼重要,家長為了他多麼辛苦,或者好好學習考100分給買什麼什麼玩具,沒耐心一點的呢,打罵棍棒這時候基本上就要來了。而從孩子的視角怎麼看呢?他提出了一個疑問,你要麼跟他說一堆對這個疑問毫無幫助的話,要麼揍他一頓,可是他的疑問,你根本沒有解決,那麼你,就沒有幫到你的孩子...他會覺得既然這個問題爸媽也幫不了我,那就這樣吧,遺留了問題,那他的學業大樓,從地基就漏了...

那麼,正確幫助孩子的方式是什麼呢?正確的方式是,先認同他的感受,然後讓他描述的更清楚,到底是老師講課他自己主觀沒有辦法一直專註的聽下去,導致內容有缺失無法正常理解課程,還是老師講課的意思,他無法理解所以才會不自覺的走神...如果是前者,那麼就是孩子的專註單元過短了,無法滿足上課的需要,什麼叫專註單元,就是不被自己思維跳躍中斷的一個最小單位時間,這是非常基礎的能力,大部分初級階段的老師,都有將一個授課單元控制在5分鐘左右的能力,在一個單元完成後,要麼會和學生有互動促進學生把專註力拉回來,要麼會做一個總結性的講述幫助學生理清前一個單元的核心內容。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刷抖音,看手機,聊微信,那麼他的專註單元一定是不足的,因為現在的這些電子娛樂方式,講究快速反饋,30秒內你沒笑,它就是失敗的內容,如果你一直都在看30秒笑笑笑,你自然沒辦法為了理解一個東西持續專註5分鐘,而這根本不是什麼態度問題,而是底層能力也就是專註力問題...

而另一種情況,是他可以持續專註的聽課,但是他不理解,小學二年級的課程,不理解,一定程度上其實是有可能存在認知障礙的,而認知障礙,都是小朋友的階段性的偶發事件,有可能是3,5天,有可能是1-2個月,都是小問題,你只要告訴他,只有天將降大任的小朋友,才會有這樣的歷練,保持專註,保持好奇心,只要跨過這一步,就會很棒了...

專註力怎麼培養,無非是關掉他的手機,給他一本稍微需要深入才能讀下去的書,男孩子就英烈傳,不用能明白劇情,只要通讀一遍,如果他只記得徐達常遇春,那就說明專註度不夠,如果你能夠記得李善長,李文忠,那就不錯,如果連湯和,胡大海,沐英都還能記得,這個專註力,至少在高中畢業前,是夠了的,不要覺得英烈傳太難小朋友看不懂,我也是8歲的時候一個暑假太無聊看完的,故事劇情早不記得了,但是他會在長大一點看到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會心一笑,看到陳友諒就能想起張士誠,至於這些明朝開國大將的名字,估計也會像我一樣二十多年過去依然對的上號...

至於女孩子,其實小時候更專註,但如果也存在這個問題,不妨乾脆來本紅樓夢,不用理解榮寧二府錯綜複雜,只要記得名字就算數,如果只記得寶玉黛玉寶釵,那便是不合格的,如果記得襲人晴雯王熙鳳,便不錯,如果還能記得元迎探惜四春,那就已經夠了,書如果覺得太深奧,可以看譯本,不要看電視劇,電視劇容易分散注意力...

講完基礎能力,講講內驅力,什麼叫內驅力,就是自己驅動自己主動做事的能力,為什麼小朋友喜歡玩手機,喜歡玩遊戲,因為抖音也好,遊戲也罷,給了他及時的刺激反饋,讓他覺得,自己付出的時間很有意義,遵循這個原理,怎麼樣才能讓他喜歡學習,熱愛學習,那就是他能學明白,能學懂,老師提問能答上,考試考的很好,老師會表揚,同學們會羨慕,他感受到了學習帶給他的積極反饋,這些反饋都會產生正向反饋,這些正向反饋都會給他更多的努力學習的動機,他會沉迷這種體驗的,然後這時候你再給他報輔導班也好,買習題也好,才真正是在幫助他,達成自己的目的。

那麼反過來講,怎麼樣才能讓他不沉迷遊戲,其實用你逼他學習的方式,逼他玩遊戲就行了,暑假放假,7點鐘起床,開始打遊戲,今天至少打20局,每局贏了直接開下一局,輸了讓他自己分析總結,為什麼會輸,下一把要注意哪些地方,如果一個暑假,他能堅持下來,而且一直沒有任何逆反心理,老天爺賞飯,他就是吃這碗飯的,電競運動員一樣是熱門職業,培養起來,如果不是這塊料,最多一個月,他絕對不會主動說想玩遊戲了,你讓他玩他肯定都沒那麼樂意...

最後就是環境了,你不要指望你每天在家刷抖音,小朋友還能安安靜靜看書,不要指望自己每天打麻將,小朋友在家安心寫作業,所以,至少,不要影響他,如果自己要搞娛樂活動,至少避開孩子,自己玩去,別搗亂...


我對所有小學生,中學生關於如何學習,如何培養學習習慣,如何不產生厭學心理,都有很多思考在,今天正巧有個朋友問到我一些這方面的問題,我這滿心的表達欲,就借著這個題目,給小朋友的家長們上一課,嗯,沒錯,這課是給家長的...

先開題,會有很多家長把所有的關於學習的事情都歸因到智商上。但目前的中國孩子,除了生理性的疾病導致沒有辦法自主學習的情況外,我認為中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是不存在智商問題的,這點很重要。且不說東部沿海什麼情況,僅說我所在的中西部教育資源貧乏的區域,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你的小朋友的目標僅僅是考個985或者僅僅是考個211,那麼在我看來,你的小朋友智商一定是夠用的...

所以,既然智商其實並不重要,那麼對於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認為,重要的是1環境,2內驅力的引導,3底層能力的培養...

而這3點來說,無法專註,老是走神,我認為這就是底層能力培養的缺失,這很關鍵,因為往往底層能力決定了孩子學習效率的下限。

那麼,什麼是底層能力,舉個例子,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告訴你數學或者語文太難了,他根本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麼,老是走神,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該怎麼解決呢?你一定會覺得二年級的這點內容,怎麼可能太難了,一定是不認真聽就想著玩,態度有問題,那麼中國家長對待孩子態度有問題怎麼辦呢?有耐心的呢,和小朋友聊一聊,告訴他學習多麼重要,家長為了他多麼辛苦,或者好好學習考100分給買什麼什麼玩具,沒耐心一點的呢,打罵棍棒這時候基本上就要來了。而從孩子的視角怎麼看呢?他提出了一個疑問,你要麼跟他說一堆對這個疑問毫無幫助的話,要麼揍他一頓,可是他的疑問,你根本沒有解決,那麼你,就沒有幫到你的孩子...他會覺得既然這個問題爸媽也幫不了我,那就這樣吧,遺留了問題,那他的學業大樓,從地基就漏了...

那麼,正確幫助孩子的方式是什麼呢?正確的方式是,先認同他的感受,然後讓他描述的更清楚,到底是老師講課他自己主觀沒有辦法一直專註的聽下去,導致內容有缺失無法正常理解課程,還是老師講課的意思,他無法理解所以才會不自覺的走神...如果是前者,那麼就是孩子的專註單元過短了,無法滿足上課的需要,什麼叫專註單元,就是不被自己思維跳躍中斷的一個最小單位時間,這是非常基礎的能力,大部分初級階段的老師,都有將一個授課單元控制在5分鐘左右的能力,在一個單元完成後,要麼會和學生有互動促進學生把專註力拉回來,要麼會做一個總結性的講述幫助學生理清前一個單元的核心內容。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刷抖音,看手機,聊微信,那麼他的專註單元一定是不足的,因為現在的這些電子娛樂方式,講究快速反饋,30秒內你沒笑,它就是失敗的內容,如果你一直都在看30秒笑笑笑,你自然沒辦法為了理解一個東西持續專註5分鐘,而這根本不是什麼態度問題,而是底層能力也就是專註力問題...

而另一種情況,是他可以持續專註的聽課,但是他不理解,小學二年級的課程,不理解,一定程度上其實是有可能存在認知障礙的,而認知障礙,都是小朋友的階段性的偶發事件,有可能是3,5天,有可能是1-2個月,都是小問題,你只要告訴他,只有天將降大任的小朋友,才會有這樣的歷練,保持專註,保持好奇心,只要跨過這一步,就會很棒了...

專註力怎麼培養,無非是關掉他的手機,給他一本稍微需要深入才能讀下去的書,男孩子就英烈傳,不用能明白劇情,只要通讀一遍,如果他只記得徐達常遇春,那就說明專註度不夠,如果你能夠記得李善長,李文忠,那就不錯,如果連湯和,胡大海,沐英都還能記得,這個專註力,至少在高中畢業前,是夠了的,不要覺得英烈傳太難小朋友看不懂,我也是8歲的時候一個暑假太無聊看完的,故事劇情早不記得了,但是他會在長大一點看到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會心一笑,看到陳友諒就能想起張士誠,至於這些明朝開國大將的名字,估計也會像我一樣二十多年過去依然對的上號...

至於女孩子,其實小時候更專註,但如果也存在這個問題,不妨乾脆來本紅樓夢,不用理解榮寧二府錯綜複雜,只要記得名字就算數,如果只記得寶玉黛玉寶釵,那便是不合格的,如果記得襲人晴雯王熙鳳,便不錯,如果還能記得元迎探惜四春,那就已經夠了,書如果覺得太深奧,可以看譯本,不要看電視劇,電視劇容易分散注意力...

講完基礎能力,講講內驅力,什麼叫內驅力,就是自己驅動自己主動做事的能力,為什麼小朋友喜歡玩手機,喜歡玩遊戲,因為抖音也好,遊戲也罷,給了他及時的刺激反饋,讓他覺得,自己付出的時間很有意義,遵循這個原理,怎麼樣才能讓他喜歡學習,熱愛學習,那就是他能學明白,能學懂,老師提問能答上,考試考的很好,老師會表揚,同學們會羨慕,他感受到了學習帶給他的積極反饋,這些反饋都會產生正向反饋,這些正向反饋都會給他更多的努力學習的動機,他會沉迷這種體驗的,然後這時候你再給他報輔導班也好,買習題也好,才真正是在幫助他,達成自己的目的。

那麼反過來講,怎麼樣才能讓他不沉迷遊戲,其實用你逼他學習的方式,逼他玩遊戲就行了,暑假放假,7點鐘起床,開始打遊戲,今天至少打20局,每局贏了直接開下一局,輸了讓他自己分析總結,為什麼會輸,下一把要注意哪些地方,如果一個暑假,他能堅持下來,而且一直沒有任何逆反心理,老天爺賞飯,他就是吃這碗飯的,電競運動員一樣是熱門職業,培養起來,如果不是這塊料,最多一個月,他絕對不會主動說想玩遊戲了,你讓他玩他肯定都沒那麼樂意...

最後就是環境了,你不要指望你每天在家刷抖音,小朋友還能安安靜靜看書,不要指望自己每天打麻將,小朋友在家安心寫作業,所以,至少,不要影響他,如果自己要搞娛樂活動,至少避開孩子,自己玩去,別搗亂...


您對孩子的期望是,孩子能掌握這門課,那這和您擔心孩子聽課總是走神有什麼關係呢?

這中間的內在關係是,您下意識認為,如果孩子不認真聽課(A),那麼孩子便掌握不了這門課(B),當然,即使孩子認真聽課,孩子也可能掌握不了這門課。必要條件定義複習一遍(笑)。這也是大家下意識的想法。

然而背後可能存在幾種可能呢?

一,可能孩子天資聰穎,早就已經掌握了所以走神;

二,可能孩子還沒懂,但是老師照本宣科,講的非常無聊且毫無營養,甚至漏洞百出,所以孩子走神了。

三,可能這個老師之前誤會了孩子,當眾批評冤枉了孩子,孩子委屈,心裡抵觸這個老師,所以孩子一到他的課上就走神。

您的孩子具體是那種情況呢?您了解了嗎?這不是一句聽課習慣不好就可以簡單斷定的事情。希望您深入了解並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具體應對措施您自己想吧。

祝好。


我也是所以我搜集到了這個

轉自B站蠟筆與小勛

如何「逼」自己學習-蠟筆與小勛

《單核工作法》-升級版的時間管理方法

本期目標

防止走神 提升專註 善用手機 增強自律

一、惡性反饋循環:揭露走神的生理原因

我們學習時容易走神,搞小動作,但請別太自責,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本書指出這是生理本能的鍋。

1.讓人無奈的本能:多巴胺會鼓勵你走神

當我們完成走神行為時,大腦就會獲得一份多巴胺獎勵。然後進入走神→爽→走神→爽→走神……的惡性反饋循環,這使走神成為一件上癮的事。

所以每當你學習時,就蠢蠢欲動,總想再做點什麼來消遣一下,作者倡導「單核」的原因就在於此。

小妙招:

⑴手邊管理法:把你的學習區域劃分成 高危區 中危區 低危區 三個區域依次遠離你的「手邊」

①高危區只能存放當前任務必要的用品

②中危區是你站起來才能觸達的區域,存放當前不太需要的用品

③低危區是離你最遠的區域,需要走很多步才能拿到的(手機 電腦等高誘惑物品要放在這個區域)

④「手邊管理」的本質:提高屈服誘惑的成本。

(手機放在手邊肯定動不動就看一眼,但是如果把手機放在離你10米遠的地方充電,就可以大大降低你玩它的頻率

⑵化「被動推送」為「主動收取」

為了避免誘惑,我們可以將「被動推送」的邏輯轉換成「主動收取」,關掉所以的手機推送消息,掌握主動權,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去查看app消息,而不是接受被動轟炸

二、「時間錯覺」:你總覺得當下是最忙的

研究顯示 人們對時間的判斷都存在一種錯覺,給事情安排時間的時候,總覺得當下很忙沒空做,未來很閑有空做,實際上這是一種是誤區,未來也許會更忙,只是因為未來還沒有來到,讓你誤以為未來的時間多的是,這也是造成拖延的心理因素之一

當我們遇到重要的事情時候,總會想著以後有時間再做,結果往往是未來也沒有空做,拖延拖到死。

啟示:對於重要的事現在就做不要等,否則你就做好事情「泡湯」的準備吧

三、學習時要不要聽音樂

①對於學習和工作這種「認知活動」來講,可能安靜環境是最佳選擇

②不具備安靜環境時,聽音樂確實可以幫你起到隔絕喧囂,提高專註力

③音樂的類型很重要:

不會調動情緒的熟悉的純音樂更好

安靜的比聒噪的好 熟悉的比陌生的好 沒歌詞的比有歌詞的好

▲up主建議?(????? ???? ? )))≡=─

①音樂能提高你的效率嗎?

↓﹉﹉﹉﹉﹉﹉﹉﹉↓

不能 能

↓ ↓

不聽 ②音樂消失,效率會不會隨之消失

↓﹉﹉﹉﹉﹉﹉﹉↓

會 不會

↓ ↓

不聽 聽

四、「服務生效應」:一個害人匪淺的生理本能

①「服務生效應」指:一些飯店服務員不用紙筆,純憑腦力來記憶哪桌該上什麼菜,卻幾乎從來沒有上錯過,但是當有人把隨身物品落在飯店,去尋求這個服務員幫助,她卻完全不記得這個客人是誰,以及他剛剛坐在哪裡(又稱「蔡格尼克效應」)

②「服務生效應」的本質:人類對於「還沒完成的任務」記得特別清楚,這些任務會引起你內心的焦慮,不斷在大腦里催促你去完成它

③「服務生效應」是把雙刃劍

利用積極的一面可以緩解拖延症

但被消極的一面綁架會嚴重影響專註力

④妙用「服務生效應」緩解拖延

找到學習狀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於是乎,當你每次學習完畢準備收工的時候,把一道數學大題做到一半,眼看就要解出來了就差兩步了,停筆收工。這樣當你轉天看到這道題的時候,有極大的衝動想把最後那兩步趕緊寫完,趕緊解出答案,從而助於緩解「不想開始學習」的拖延現象,利於找到學習狀態

⑤規避「服務生效應」的消極作用

把未完成的事情寫在待辦清單並安排好時間,可以引導大腦暫時把它放下來。可以極大緩解焦慮,恢復專註力

因此 凡事別憑腦子記,要尋找「外部儲存設備」,活用清單和備忘錄

就這些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接到過老師這樣的投訴:「孩子上課注意力總不集中,總愛溜號。」注意力不集中,愛走神,這是很常見的問題,也是很多孩子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可是家長也表示很無奈,我又不能到課堂上去看著孩子,那怎麼辦呢?下面就和大家介紹幾種幫助改正這個壞習慣的小方法。

請關注公眾號"大海優學精選"領取《開學加油包》!!


父母是最好的榜樣,先把自己的不良行為改正,比如吃飯看手機,有沒有一天內有個時間安靜做一件事,比如看書、養花,內心平靜才能專註,才能不被情緒控制。孩子的思維其實很簡單,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父母自己做好了,孩子不會差到哪裡去。


上學之前有沒有陪娃讀書的習慣?娃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有沒有被家人以渴了嗎餓了嗎等一系列問題打斷過?娃有沒有思考問題的習慣?等等,可以回顧一下娃的成長過程,應該是注意力培養過程中受到過負面影響。

每天專心陪娃讀書半個小時,其間共同探討書里的問題,堅持下來會有收穫。及時處理課業,不積壓學業困難,在學習不掉隊太多的情況下慢慢培養專註力。


謝邀,這裡有個回答我覺得很好,父母是榜樣,自己都做不好你還讓一個孩子去做,簡直強人所難。

我相信每個人的起跑線不是錢,而是來自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父母所創造的值得讓孩子去堅持的信仰。


我也鬱悶呢,有什麼好方法我們一起嘗試。不過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她把主要的理解了,學會了就好。


可能也會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多動症之類的。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真的沒法改,最好去做心理咨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