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首先明确一下到底怎么回事,按吞吐倒序取前两个,再加上成本和伺服器配置的结果如图:(链接在此)

媒体有几个点没有提到:

  • oracle 的这个结果是 9 年前的。9 年来硬体虽然不能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明显还是有差距的(最后两列)
  • 在吞吐翻倍之余,总价(total price)只贵了 70%多,从而单位吞吐的价格(price/tpmc) 低了 13%。
  • 下面有个答主说 cluster 的问题,这边都是Y。oracle 也是 rac 集群。

总得来说光从这个数据可以认为 ob 单机性能有一定提升(没有远超这么夸张),拓展性更好,在相近的单位成本下能够通过水平扩容达到更高的吞吐。

如果在这个事件的推动下 oracle,aurora,spanner 都去更新一波评测结果,那就更有说服力了。不管怎么样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终于有了能与国际顶尖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值得庆贺。


在分享我的看法之前,还是先恭喜阳振坤老师,之前看过他的关于OB10年历程的采访视频,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阿里云近期开放了国内首个资料库标准化测试平台,直接在云上提供经过TPC-C技术委员会认证的、与OceanBase打榜时完全一致的云资源环境。这一举动当然是对前段时间伴随OceanBase在TPC-C中登顶而来的一些质疑的最好回应,而我个人更看重这一举措、在推动资料库迈向「云上」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资料库作为IT产业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硬核的领域之一,已经经历了从以Oracle为代表的传统商业资料库,到以MySQL为代表的商业资料库,再到方兴未艾的以亚马逊AWS Aurora,阿里云的POLARDB为代表的 「云原生」资料库的三次演变。「资料库的未来在云上」已是行业共识。而这次,从TPC-C委员会对于云测试平台的认可,到OceanBase靠云登顶,都证明了资料库的「上云」,确实是可靠、可信的趋势。而阿里云开放的测试平台,把「资料库上云」这个可信、可靠的趋势,往「可行」的方向,切实地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可行」的一方面,在于新旧技术碰撞衔接时,对于迁移成本、测试成本、维护成本的优化。如今大量金融、保险等企业级的应用,依然跑在传统的本地商业资料库上。而对于这些应用的「上云」过程,本地资料库 「上云」的过程是否顺畅安全,云上资料库灾容吞吐等性能如何被高效地测试与保障,都是必须解答的问题。否则,就会像19世纪末的伦敦街头,代表著新技术,但样式难看、冒著黑烟、时速不足两英里每小时的汽车,依旧只能憋屈地给优雅轻便的马车让路。如果说阿里云POLARDB 5月发布的」传统资料库一键迁移功能」解决了「迁移成本」的问题,那这次的标准化测试平台,则是撕开了「云上性能高效测试」这个问题的一道口子。他带来的更加高效、透明的测试方式,无疑会加速传统资料库应用客户对于新兴的「云原生」时代的接受和拥抱。

「可行」的另一方面,在于门槛降低、参与者增加,场景需求变丰富、「上云」者众后,将倒逼「云上」资料库技术和生态本身的演进,从而衍生出未来更多的可能性。阿里达摩院资料库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曾断言:「(资料库领域)任何技术都是业务推动来衍生的,只要你有业务场景,我觉得你的技术一定会逐步发展到领先。」抛去阿里自身丰富的业务场景不谈,被开放测试平台所降低的门槛,将吸引更多的开发团队,参与多元场景用途资料库的开发测试,而作为需要承接这些「多元」的云,本身对「多元」的承载力也必须进化。特别是在新兴的「NoSQL」—— 非结构化及专有领域,对高性能分散式的图资料库(GraphDB)、文档型资料库(MongoDB)的支持与提升。

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原本仅是大厂才能布局的、「阳春一曲和皆难」的商业资料库的开发测试部署,能变成「云原生」资料库时代「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从而助力整个IT产业的多元发展。


我认为,阿里云推出的云上资料库新评测体系对于整个资料库行业是非常友好的,要知道,TPC测试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很多观点认为,金融类IT系统出于对极致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追求,是不会考虑迁移到云上的。OceanBase作为一个金融级资料库,使用阿里云伺服器降低TPC评测成本,意味著数据的上云之路来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阿里云此次推出的评测方案,也标志著资料库上云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云计算发展的过程中,云计算的边界在哪里、什么该上云什么不该上云,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阿里云喊出「All In Cloud」的口号之后,有一种声音认为,金融领域对稳定性、安全性要求严格,是不适合上云的。而Oceanbase作为一种云上的金融级资料库,还获得了评测机构和客户的认可,这说明阿里云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经满足金融级软体系统的需求。

因为工作原因,我也了解过一些TPC测试标准。TPC本身有多个不同的测试标准,比如TPC-DS、TPC-C、TPC-H等,面向的场景各有不同。这次OceanBase是参与的TPC-C评测。我自己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分析型场景,所以对TPC-H更了解一些。资料库是一个生态很复杂的行业,除了大家最熟悉的MySQL、Postgres等资料库,有很多不同的资料库产品,性能特征、功能丰富程度、硬体需求都各不相同。TPC的评测标准,有一个大问题是,评测的成本是太高了。以我比较熟悉的TPC-H为例,TPC-H包含22条测试SQL,有些SQL还是挺复杂的,很多资料库甚至无法全部跑通这22条SQL。就算是能跑通TPC-H的资料库,想要通过TPC-H的测试,也很麻烦。下图是TPC-H 1TB榜单第一名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完成TPC-H 1TB的测试,这次测试使用的机器总价格约为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如果想要测试10TB的版本,价格还要翻几倍。机器的背后还有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从我之前的经历来看,进行一次TPC-H的测试,还需要大概几十个人月的人力投入。对于人力资源成本非常高的IT业,这也是不小的一笔投资。

无法完成TPC测试,不代表一个资料库没有价值。让更多的资料库参与到有公信力的评测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取长补短,促进整个资料库生态的发展。借用云的计算能力来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方法。OceanBase此次推出的云原生评测方式,大大降低了TPC的评测的门槛。


首先恭喜OB团队和阳振坤老师。

看到这条新闻时激动的心情有点像在国庆阅兵式上看到DF-17的感觉,为中国能有这样完全自主研发的商业资料库而激动。当然也因为自己曾经参与其中而骄傲。资料库是计算机领域能够与操作系统比肩的核心方向,不知道阿里是否会因此被列入「实体名单」。

技术方面看,OB在TPCC测试的结果证明了share nothing架构、LSM引擎、MultiPaxos、分散式优化器执行器、优化的2PC事务等技术在分散式关系资料库中的能力,也为后面其他国产资料库跟随者指明了一些技术路线。


我不想弄个哗众取宠的回答,但是实际情况是Oceanbase的第一有意义,不过含金量并不很高。理由如下

目前http://TPC.org官网的成绩排名如下:

来源www.tpc.org

A. 第一是阿里Oceanbase v2.2,伺服器CPU是定制的x86至强处理器。

B. 第二是2010年的Oracle 11gR2,运行在Oracle自家的小型机平台,使用的是SPARC T3 CPU。

C. 第三上2010年的IBM DB2 9.7,运作在IBM自家的小型机平台,使用的是Power7 CPU。

D. 除了阿里,同样使用x86 CPU tpmC成绩次好的是排名第8的Oracle 11gR2,应该是运行在Oracle自家的Exadata x2-8机器上。

对于每项成绩,http://tpc.org官网都可以点击查看更详细的信息。以上ABCD 4个成绩,详细信息如下:

A. 第一名/阿里

B. 第二名/Oracle

C. 第三名/IBM DB2

D. 第八名(x86第二名)/Oracle

可以看出,这4个成绩的背后不光是资料库软体各不相同、提交时间跨度很大,从10年到19年。更需要留意的是,测试硬体配置也不具可比性——有x86有小型机,有单机有集群,从8CPU到420CPU,主频从1.65GHz到3.86GHz,测试系统成本从450万美元到5300万美元。

我做了一个表格,便于得出比较的结论

如果仅看x86平台(单核看,Power太强,SPARC太弱),与第8名对比,在不考虑每core 0.1GHz的频率优势,以及9年来CPU架构改进带来的性能优势的情况下,OceanBase多用了84倍的core,性能提升了12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八名的成绩是在单机环境下取得的,任何一种资料库多机集群的性能都无法达到完全线性的扩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如果它的CPU数提高84倍,性能也能同样提高84倍(可惜第二名的Oracle集群并不是运行在x86平台上,我们无法看到Oracle官方调优后TPC-C的扩展性如何)。但任何对Oracle有点深入了解的人都不太会相信,在TPC-C这样的CPU密集场景下,如果集群CPU处理能力提升84倍以上,Oracle的交易性能扩展会难以达到12倍。

虽然我无法给出与OceanBase相同的硬体条件下,Oracle集群的可信成绩(实时上每一家TPC-C测试的厂商都是在硬体不公平的情况下给出成绩的。换句话说,TPC官方从来也不在意比较基础是否公平,他只在意各厂家都向他提交测试结果,不然他的地位就难以维持了。多说句题外话,以前和Oracle总部做TPC测试的人聊过,他们说每个资料库测试厂商都会为测试申请巨额费用——阿里这不用了3.8亿人民币么——购买特化的硬体,往往是存储层面,用多到吓人的盘数来保证I/O不会拖后腿。实际生产环境即使再有钱也不会这样不合理的配置,所以我说这不是优化,而是特化。但站在资料库厂家的角度看,这么做并不算作弊,因为如果还有一点点I/O瓶颈,那怎么能够得出资料库软体的性能呢?),甚至也无法给出判断,在这样的硬体情况下,Oracle的性能估计会是20倍,100倍,或者只有10倍。但至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以CPU处理能力提升倍数和交易性能提升倍数对比看,OceanBase的排名第一,含金量并不高。当然,如果只是从国产资料库从零到一的进步角度看,确实还是有意义的。

也许Oracle会被阿里的成绩刺激到,给出新的tmpC测试结果,这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