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從教育角度上,說一下這個問題。

這樣不對。

不尊重孩子,破壞專註力,影響孩子計劃性思維(規則意識和自主自覺都破壞)。

正確做法很簡單。

第一,不要說具體事,而是事情的第一個步驟。

比如,不要叫吃飯,而是叫洗手。

不要叫出門,而是叫換衣服。

不要叫學習,而是叫收攤。

步驟命令有一萬個好處,您試試就知道。最大好處就是反上面壞處,有利於專註,計劃,自主,規則意識等等。

第二,不要現在馬上,而是說時間,比如,「一分鐘後洗手!」

孩子如果沒弄完,時間不久的,可以考慮,「好吧,五分鐘!」如果時間久的,「貼個標籤,回來繼續!」

標籤訓練好處有一萬種 ,您試試就知道。最大好處就是反上面壞處,有利於專註,計劃,自主,規則(條理)意識等等。

第三,不討論是非,只要求答應。

比如孩子不想出門 就想畫畫。有些家長就陷入和孩子的「互相尊重平等討論」的坑裡去了。

大錯特錯。平等討論,不在這裡。

正確做法,不和你理論,只要你應聲(哎一聲就行)。

家長一句話,「我現在不說出門不出門,讓你洗手,叫你有沒有答應?」

矛盾轉移成,叫你洗手,你要「哎」一聲這麼簡單。

既然答應了,洗個手死不了。

既然已經洗手了,下一步換衣服,叫你答應了沒有?

只宣布步驟,不傳達目的

孩子執行起來就容易,而且看你那麼嚴肅認真,大多數情況,照做是最優解,孩子都不傻。

當然,孩子不抵觸時,只需要宣布第一個步驟,然後反過來問他們步驟,「出門需要幾步?」

這是很好的計劃性訓練

計劃訓練好處有一萬種,您試試就知道。最大好處就是反上面壞處,有利於專註,計劃,自主,規則意識等等。

什麼事都是外行熱鬧,內行熱油快刀。

僅供參考。


會,我會停下來說,我在做xxx,需要一定的專註力,不要打斷我,過xx分鐘我就去。如果對方不聽,那我就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跟對方據理力爭,並且永遠不會再聽對方要求(因為不接受妥協的協商,或者違約的任何約定,都需要感受到代價)。


因為小孩子的事都不叫事,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長大的,而且因為上代人受教育程度低,他們也沒有心思思考過這個樣好不好,嗯,就這樣。


特別討厭這樣子的,不斷催,說一次知道就行了,再說就是多餘了。


因為我在打王者一般一局需要二十分鐘左右,每次吃飯或者叫我做什麼的時候,就必須現在做,我說等下二十分鐘左右馬上做,然後就一直催我,隔兩分鐘說一次,而且每次都要回應不然就一直說個不停,回應的聲音還不能太小不然聽不見,嗓子都叫啞了,他只關心叫你做什麼你做了沒有完全不管你現在有沒有時間,每次跟她溝通說自己剛剛有事等我弄完了就會做不要老是催,然後他就說現在指望不上你做什麼,我也無語,不講道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