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媽媽可以服藥,但是用任何葯之前,請務必去醫院諮詢醫生,不要自己上網查或憑經驗判斷。

哺乳期媽媽很辛苦,且不好隨意用藥,日常應該防大於治,保健大於治病,對自己好一點:

  • 日常生活規律,保證睡眠;
  • 營養和微量元素攝入全面;
  • 有小不適及時通過食物、非藥物治療方式改善;
  • 有病務必諮詢醫生。


先說結論。可以。請媽媽們放心,絕大多數病症都能在哺乳期找到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案。我們選擇母乳餵養,就是希望能夠給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的好的開始,但這絕不是讓我們「犧牲自己」,哺乳期遇上生病,也不需要你「一個人扛」。你需要的只是搞清楚藥品的安全等級。

接下來主要分成四部分:

1、所有藥物都會進入乳汁嘛?

2、什麼情況下藥物通過乳汁對嬰兒影響比較大?

3、母乳餵養時,媽媽服用哪些藥物是安全的?

4、吃中藥是不是比西藥更安全?

以下正文:

第一部分:所有藥物都會進入乳汁嘛?

會。但絕大多數劑量非常低,無需擔心。

幾乎所有存在於血液中的藥物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轉移到乳汁中。但大多數藥物進入乳汁的劑量都很低,對大多數嬰兒沒有真正的風險。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所以在每次服用藥物之前,必須要提前了解這種藥物是否能在哺乳期使用。

第二部分:什麼情況下藥物通過乳汁對嬰兒影響比較大?

寶寶原因:對早產兒、新生兒以及醫學上不穩定或腎功能不佳的嬰兒,母乳中的藥物構成風險較大。而對於6個月及以上的健康嬰兒來說,這種風險開始降低。隨著月齡的增加,對藥物的代謝能力越來越強,等到17個月以上,藥物代謝清除的能力就與成人的一樣了。因此,越是小月齡的寶寶,越是要謹慎小心。

媽媽原因:初乳中的藥物濃度相對較高,但是由於初乳的量很少,所以分娩後嬰兒通過乳汁而攝入的藥物成分也會很少。而產後一年以上,母乳餵養的媽媽的乳汁產量也逐漸減少。這也同時減少了轉移到母乳中的藥物量。另外藥物進入乳汁的含量還跟哺乳期媽媽的肝、腎功能相關,藥物如果在母體內代謝消除緩慢,那麼藥物血漿濃度增高,就會讓嬰兒暴露在藥物的時間延長。

第三部分:母乳餵養時,媽媽服用哪些藥物是安全的?

在哺乳期,媽媽服用的藥物被分為五類,即我們常說的哺乳期用藥安全等級L1-L5。數字越大越危險。

用藥安全等級是這樣被劃分的:

L1類藥物最安全,是經過大量臨床數據證實的,媽媽在服用這類藥物期間產生的乳汁對嬰兒沒有影響的藥物;

L2類藥物為安全,是有一定數量的臨床證據證實,媽媽在服用這類藥物期間產生的母乳對嬰兒沒有影響的藥物;

L3類藥物是需要中度安全考量,對嬰兒與潛在影響,不清楚媽媽服用這個藥物期間產生的母乳是否會對嬰兒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可能有,可能沒有。該權衡利弊,只有在對母親的好處大於對嬰兒可能產生的潛在壞處時才可以使用;

L4類藥物是可能有害,有臨床證據表明媽媽服用該類藥物後產生的母乳可能會對寶寶或泌乳有一定的壞處;

L5類藥物是禁忌藥物,會對寶寶或泌乳產生嚴重的影響。

所以,在哺乳期間,L1和L2類的藥物是屬於媽媽們較能放心服用的安全藥物。

那麼,哺乳期媽媽在看病時,可以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哺乳期,請醫生開藥的時候能夠開一些哺乳期能夠安全使用的藥物。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稱手的小工具可以幫到我們。比如丁香園出品的「用藥助手」。

第四部分:吃中藥是不是比吃西藥更安全?

並不是。

中藥大部分都是草藥提取合成的製劑,複合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受提取和製作方法的影響,最終成品的藥效和比例含量都有差別。而且在草藥種植過程中,有可能受到空氣、水源和土地中的重金屬污染。我們很難對於哺乳期間服用的中藥做出安全等級的界定。所以中藥一定不要自己擅自服用!

我們常說希望母乳媽媽們不要那麼焦慮。但是自己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特別有感觸,許多事理智告訴我們放輕鬆,但感情總是會讓我們患得患失。也許,這也是母愛的一種表達方式吧。所以,我想要給你傳遞的,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鼓勵和精神支持,更希望用科學撫平你的焦慮。生兒養女是個漫長的旅程,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我陪著你,讓母愛不慌張。

記得,更愛自己喲。

發佈於 01-2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泛泛泛泛?

西安交通大學 藥學碩士創作聲明: 內容包含醫療建議

目錄

哺乳期媽媽用藥與寶寶的關係

哺乳期用藥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哺乳期用藥注意事項

利益相關,是臨床藥師,也是媽媽。

在我日常的藥學門診中,經常被問到的用藥問題是,處於哺乳期的媽媽生病了能否用藥呢?

我們要知道,哺乳期慎重用藥≠不能用藥

哺乳期媽媽用藥與寶寶的關係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許多藥物能從母體的乳汁中排泄,間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也有可能引起中毒,所以哺乳期母乳餵養的媽媽們用藥,應當考慮藥物對寶寶的影響。

大多數藥物從母親血液通過被動擴散進入乳汁,經嬰兒吞吸後在消化道吸收。乳汁中的藥物含量很少超過母親攝入量的1%~2%,然而少數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較大,應避免濫用。

常見的影響藥物進入乳汁的因素如下表。

影響因素 說明
分子大小 分子量<200的非電解質藥物(如酒精、嗎啡、四環素等)較易進入乳汁
pH值 弱鹼性藥物(如紅霉素、林可黴素、異煙肼)易在乳汁中排泄,用藥後乳汁中藥物濃度可與血漿相同,甚至高過血漿;弱酸性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較難排泄,在乳汁中的藥物濃度常低於血漿中濃度
血漿蛋白結合能力 處於遊離狀態的藥物才能進入乳汁結合能力高的藥物(如華法林)不會在乳汁中出現
脂溶性 脂溶性高的藥物較易進入乳汁
解離度 解離型的藥物更易通過細胞膜進入乳汁

哺乳期用藥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何降低藥物對哺乳期寶寶的危害

如果說哺乳期媽媽必須接受藥物治療,應盡量把藥物對寶寶的影響降到最低,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藥物選擇

(1)考慮藥物對嬰兒是否安全,根據藥物的哺乳分級盡量選擇L1-L2級別的藥物。

(2)選擇不易進入母乳的藥物且M/P[1]比率最低,RID[2]<10%。

(3)盡量避免使用長效製劑藥物。

(4)儘可能避免長期使用。

2.餵養方式

3.其他

(1)持續觀察寶寶的特殊癥狀或體征,比如出現震驚狀態、易激、皮疹、食慾差、體重不增等。

(2)如果對嬰兒的危險性大於哺乳的益處,治療過程中應停止哺乳,暫時以冷凍母乳或者奶粉餵養寶寶。

哺乳期用藥注意事項

1.就診時一定要告知醫生目前正處於哺乳期,醫生會參考哺乳藥物分級慎重選擇治療藥品,選擇對母嬰影響小的藥物來治療,而媽媽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不良反應。

2.選擇合適的時間哺乳,防止藥物蓄積。

在用藥前或者服藥後第6個小時(一般藥物的一個血漿半衰期,血葯濃度較低)哺乳。

如果應用放射性藥物時,應暫停哺乳,直至藥物的放射性消退後,再開始哺乳。

為了防止乳液蓄積引起乳腺炎,應及時吸奶棄去以排空乳房。

3.若母親必需用藥,但藥品對嬰兒影響太大,應當停止哺乳,採用人工餵養的臨時過渡方式,等媽媽康復後再行哺乳。

PS,目前大部分三甲醫院都設有藥學門診,如果媽媽們拿不準吃的葯是否有影響,可以前往藥學門診諮詢哦。

參考

  1. ^是指乳汁/血漿率,用於表達藥物進入乳汁中的程度
  2. ^是指相對新生兒劑量,用於統計新生兒通過乳汁吸收的藥量


目錄

哺乳期媽媽用藥與寶寶的關係

哺乳期用藥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哺乳期用藥注意事項

利益相關,是臨床藥師,也是媽媽。

在我日常的藥學門診中,經常被問到的用藥問題是,處於哺乳期的媽媽生病了能否用藥呢?

我們要知道,哺乳期慎重用藥≠不能用藥

哺乳期媽媽用藥與寶寶的關係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許多藥物能從母體的乳汁中排泄,間接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也有可能引起中毒,所以哺乳期母乳餵養的媽媽們用藥,應當考慮藥物對寶寶的影響。

大多數藥物從母親血液通過被動擴散進入乳汁,經嬰兒吞吸後在消化道吸收。乳汁中的藥物含量很少超過母親攝入量的1%~2%,然而少數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較大,應避免濫用。

常見的影響藥物進入乳汁的因素如下表。

影響因素 說明
分子大小 分子量<200的非電解質藥物(如酒精、嗎啡、四環素等)較易進入乳汁
pH值 弱鹼性藥物(如紅霉素、林可黴素、異煙肼)易在乳汁中排泄,用藥後乳汁中藥物濃度可與血漿相同,甚至高過血漿;弱酸性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較難排泄,在乳汁中的藥物濃度常低於血漿中濃度
血漿蛋白結合能力 處於遊離狀態的藥物才能進入乳汁結合能力高的藥物(如華法林)不會在乳汁中出現
脂溶性 脂溶性高的藥物較易進入乳汁
解離度 解離型的藥物更易通過細胞膜進入乳汁

哺乳期用藥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何降低藥物對哺乳期寶寶的危害

如果說哺乳期媽媽必須接受藥物治療,應盡量把藥物對寶寶的影響降到最低,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藥物選擇

(1)考慮藥物對嬰兒是否安全,根據藥物的哺乳分級盡量選擇L1-L2級別的藥物。

(2)選擇不易進入母乳的藥物且M/P[1]比率最低,RID[2]<10%。

(3)盡量避免使用長效製劑藥物。

(4)儘可能避免長期使用。

2.餵養方式

3.其他

(1)持續觀察寶寶的特殊癥狀或體征,比如出現震驚狀態、易激、皮疹、食慾差、體重不增等。

(2)如果對嬰兒的危險性大於哺乳的益處,治療過程中應停止哺乳,暫時以冷凍母乳或者奶粉餵養寶寶。

哺乳期用藥注意事項

1.就診時一定要告知醫生目前正處於哺乳期,醫生會參考哺乳藥物分級慎重選擇治療藥品,選擇對母嬰影響小的藥物來治療,而媽媽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不良反應。

2.選擇合適的時間哺乳,防止藥物蓄積。

在用藥前或者服藥後第6個小時(一般藥物的一個血漿半衰期,血葯濃度較低)哺乳。

如果應用放射性藥物時,應暫停哺乳,直至藥物的放射性消退後,再開始哺乳。

為了防止乳液蓄積引起乳腺炎,應及時吸奶棄去以排空乳房。

3.若母親必需用藥,但藥品對嬰兒影響太大,應當停止哺乳,採用人工餵養的臨時過渡方式,等媽媽康復後再行哺乳。

PS,目前大部分三甲醫院都設有藥學門診,如果媽媽們拿不準吃的葯是否有影響,可以前往藥學門診諮詢哦。

參考

  1. ^是指乳汁/血漿率,用於表達藥物進入乳汁中的程度
  2. ^是指相對新生兒劑量,用於統計新生兒通過乳汁吸收的藥量


說到哺乳期的媽媽,也是一把心酸,自己感冒難受也是強忍不敢用藥 ,生怕把寶寶怎麼了? 那哺乳期能否用藥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首先,一個藥物,從媽媽血液到乳汁,再到會影響寶寶,中間隔著「千山萬水」。哺乳期並不是用藥的禁忌,正常情況下,L1 和 L2 等級的藥物是可安全使用。

其次需要注意藥物的半衰期,一般5 個半衰期後,體內藥量是剩下 3%,基本被體內消除了。所以服藥後,正常情況下,5 倍半衰期後可以哺乳。比如:一個藥物半衰期是 1 小時,那麼 5 小時後可哺乳[愛心]


哺乳期如果發燒感冒是可以吃藥的,像發燒可以選布洛芬,布洛芬是哺乳期也可以放心吃的退熱葯。假如是其他病症還是遵醫囑,有些葯不適合哺乳期服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