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雪具是一份投資,這份投資回報的週期取決於雪板的使用頻率和總次數,以及租用的花費數額。

我不熟悉國內裝備的價格,簡單的以加拿大的標準計算一下。一套當季的裝備(板,固定器和鞋)價格大概在$800-1200之間,取一個中值$1000。一套上季的裝備折扣後的價格大概在500-900之間,取一個中值$700。

一套二手裝備(板和固定器),價格可以在$100-$300之間,考慮到多數二手裝備不配鞋子(況且也不想用二手鞋好嘛!),加$200買一雙上季的雪鞋,取值$400。

租用雪場裝備一天的價格在$30-$50之間,取中值$40。簡單的計算,則當季裝備玩25次回本,上季裝備玩18次回本,二手裝備滑10次回本並賺到一雙鞋。

這個演算法並沒有計算以後將裝備售出時的回報。

當季和上季的裝備,售出價格一樣取中值$200。而二手裝備如果沒有到報廢的程度,至少可以出$100。算上這個回報以後,則當季裝備玩19次有賺,上季裝備玩12次有賺,二手裝備滑8次有賺並賺到一雙鞋。這還沒計算隱形收益,包括購買裝備所帶來的幸福感,固定使用自己的裝備所帶來的技術提高,減少了因裝備不適應而造成的受傷幾率,以及客人到訪看到家裡雪具時仰慕的目光所帶來的成就感等等。有了這個前提以後,提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個計算。假設提主每年滑雪5天。如果以後的1.6年都會去滑雪,一定要投資購買一套二手雪具。如果繼續滑雪2.4年,則可以購買上季的全新裝備。而如果在以後的4年裏滑雪,則一套當季雪具物有所值。對於沒有交通方面顧慮的愛好者們,每年滑雪10幾天是很正常的頻率。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只要確定對這項運動有愛,無論如何都會繼續滑下去,那就可以直接購買任意一套經濟上能承受的雪具。

想買就買去吧,等你買完板子,發現對於滑雪來說最貴的根本不是裝備

轉一下本人在另一個答案下的回答吧。

以我自己舉例吧。細數一下一個常住北京的人把滑雪當成一種愛好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1、滑雪票我買的是北京東部地區的一個滑雪場的季卡。價格是1680,這張季卡會贈送崇禮地區兩個滑雪場的共計5天的雪票。所以基本上整個雪季我都不用買雪票了。1680就是我整個雪季的雪票花費。該雪場19-20雪季季卡如下,還是1680,為避免打廣告嫌疑,已經打碼。

2、滑雪裝備

雪板+固定器套裝:來自閑魚1000元雪鞋:來自閑魚,1000元如果是單板,三大件的價格應該也差不多,閑魚買二手或者全新老款的話,2000也夠了。頭盔:來自淘寶,當然也可以迪卡儂購買,200元雪服:來自淘寶,上衣300,褲子240元

手套+面罩:來自淘寶,100元

裝備共計2800元,加上點個性裝飾等,3000元基本可以滿足像我這種大眾滑手的需求。當然,裝備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多貴的都有,如果想要參加專業比賽,那肯定需要更昂貴的裝備,但是這裡僅僅討論像我這樣的大眾滑手。如果算上速乾衣和雪襪等提升滑行舒適性的裝備,3500應該差不多。綜合算下來,裝備費用在3000----無窮大之間。3、交通費其實這個算下來纔是滑雪花費中支出比較大的項目之一。我個人平時是開車去雪場,交通費包括往返高速60元+油費120元+停車費10元,單次交通費190元。每個雪季大概30天,交通費大概在6000元左右。如果家裡沒有車,選擇滑雪大巴的話,就可以節省不少錢。往返只要40元,加上地鐵票50元足夠了。一個雪季30天的話就是1500元。一般每年還要把贈送的崇禮雪票用完,所以還包括崇禮兩次的交通費。往返高速費200+油費500,單次700,兩次1500元左右。當然了,如果選擇滑雪大巴,也可以節省不少錢,往返只要160元,加上地鐵等,200元足夠啦,兩次的話是400元。綜合算下來,交通費在1900----7500之間。4、餐飲費及住宿費

在北京,中午我一般喫泡麵和火腿腸,一頓飯價格在20左右,加上零食,一天30差不多,30天應該是1000左右。早飯晚飯都在家喫。在家住也沒有住宿費花銷。

在崇禮,按住5天算。如果住的好一點,每個房間大概平均600一晚。住宿費要3000元。當然如果不追求住宿條件,200一晚的也有,只要1000元即可,如果有人拼房,人均價格減半。崇禮5天的餐飲,主要是中午和晚飯,中午一般泡麵或者喫肯德基,晚上一般在縣城喫涮肉、羊蠍子等。一天的餐飲花銷大概平均每個人250元足夠,如果想要一天都喫泡麵等簡易食品,那一天50也夠了。綜合算下來,餐飲住宿費在人均2000----5000左右。由於本人滑雪期間不喝酒,平時也不抽煙,滑雪一般都是自己家人滑,沒有社交方面的花費。所以每個雪季的花費基本就是上面那些。不過裝備費由於是可以用至少3個雪季以上的。所以一套裝備,使用的越久,平均價格就越低。按照一般來說,我的第一套裝備用了3個雪季,故每個雪季就按三分之一算吧,而且很多裝備使用之後還可以在閑魚上出售二手,所以算下來裝備的花費在滑雪花費中真的是比重不大的一項。下面我們就匯總一下,看看一個雪季,以北京一個雪場為主場,去崇禮滑五天兩次,共計滑雪35天,需要花費多少錢。雪票1680+裝備(按三分之一算)1000+交通費1900+餐飲住宿費2000;共計最少需要6580元左右。如果喫的,住的好一點,再加上自己開車。裝備還是那套裝備,雪場還是那個雪場,花費需要15180元左右。如果要買一套專業級的裝備,差不多要10000左右。僅供各位參考。以上就是一個雪季的花費。在6500----15000之間。算是貴族運動嗎?按照35個滑雪日來算,滑雪每天的花費在190----450之間。個人覺得,跟傳統的馬術、高爾夫等我們廣大普通老百姓難以承受的運動比,滑雪相對而言對普通有穩定工作的羣眾還是可以承受的。因此並不能算是貴族運動。而且這還是在北京的價格,如果在二三線城市,或者在東北或新疆這種滑雪運動開展的更早,羣眾基礎更大的地區,價格會進一步下降。我國的北京和張家口將要舉辦2022冬奧會,當時申奧成功的口號之一就是要讓三億人上冰雪,隨著滑雪運動國家的支持,滑雪人羣基數的增加,滑雪的價格肯定會越來越低。

最後,再說說雪圈裡一些不好的現象吧。由於原來滑雪的人比較少,有個別商家都是本著逮到一個坑一個的思想,把本來很便宜的裝備都賣的非常貴,這就會給很多人造成滑雪非常費錢的假象。但隨著滑雪人羣的擴大,淘寶等電商的發展,閑魚等雪具裝備的二次流通渠道的打開,這種花冤枉錢的現象也會大大的減少。相信隨著冬奧會的召開,會有越來越多的愛好滑雪的雪友加入滑雪行列,也希望我們的滑雪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最後再分享一些小經驗吧,滑雪場一般都是早晨8點纜車開轉,晚上5點停轉。如何能讓這段時間儘可能的高效利用,才能達到所有對滑雪投資的最大化。比如說,咱們前面算了算,每天滑雪的花費在200-400之間。如果這一天滑滿了纜車運行時間,那就是9小時,平均每小時就是22-44塊錢。而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這一天只滑了4小時,那就變成每小時44-88塊錢啦。所以在雪時間越長,錢花的就越值。下面就梳理一下哪些環節會浪費時間:1、滑雪大巴:滑雪大巴都是定時發車,路況不確定性,多站點,等人,各種因素最後會導致滑雪大巴到達雪場基本都會在9點到10點左右。這就浪費了1-2小時。晚上滑雪大巴回城一般都是5點發車,所以4點就得離開雪面了。這等於又浪費一個小時。2、滑雪大廳排隊:包括領雪票,領裝備,鞋和板分開領,有的地方還要領櫃子,再加上晚上滑完了退這些東西,又是一個大圈。這一領一退,熟悉地形和流程的人也要半小時,碰到人多排隊的時候,就可能要1小時。3、穿脫裝備:滑雪裝備非常麻煩,從速乾衣、速幹褲、雪襪、中間層的搖粒絨套頭衫、護臀、護膝、雪服、雪褲、雪鞋、帽子、護臉、頭盔、雪鏡、手套、有的可能還有頭盔罩等等裝飾性的裝備。這一套穿下來快的,差不多得半小時了,再加上脫,一小時又進去了。4、中午喫飯:喫中午飯,也等於是休息啦,一般一小時左右也正常。最後算算,大巴來1小時,走1小時,雪具大廳1小時,穿脫裝備1小時,喫飯1小時,共計5小時。所以一個滑雪日的上雪時間其實只有4小時。是不是很虧啊。下面再針對以上幾點,看看有什麼技巧可以節省時間。

1、自己開車,顯而易見,可以保證纜車還沒轉就站到雪面上,纜車停下時還在山頂上,最大化利用滑雪時間。

2、辦季卡,租大櫃子。有了季卡和雪場的大櫃子,可以把很多裝備如雪板、雪鞋、手套、頭盔、護具等等都扔在雪場。一來可以免去來回搬運之苦,二來可以免去滑雪大廳排隊的時間。3、在家出發前就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速乾衣、雪服、中間層、雪襪,都可以先穿好,到了雪場儘可能減少穿裝備的時間。綜上幾條就可以看出來為啥能滑進滑出的雪場酒店總是那麼貴了,因為增加的都是實打實的在雪時間。喫完早餐,回房間穿戴整齊,抱著板子,下樓就滑雪,這種體驗真的是不能更好。4、滑雪時候背個包,我一般包裏會放上保溫杯,零食,坐纜車的時候就可以隨時補充體力,這樣就可以節省掉了喫飯的時間。以上,希望可以給各位希望成為沸雪少年、青年、中年的朋友一些幫助。


租裝備的代價 = 租賃費用 x 購買裝備壽命中的滑雪次數 + 租板取板還板花費的時間

買裝備的代價 = 購買花費 + 旅途額外消費 + 旅行額外時間(託運、安檢等)

有的人在乎錢,有的人在乎時間,有的人在乎體驗,不可具足。


雪時可以區分什麼水平 以單板為例 大家看個熱鬧

一年 1-2天 周邊雪場 牛仔褲 防寒服 明顯是旅遊者

一年3-5天 周邊為主 大眾滑雪服 這可能是剛入門小白 還沒找到組織 自己黑練的 要不就是太忙 哩哩啦啦的玩

一年10天左右 雪季每週一次周邊 偶爾去一次大雪場 專業裝備 入門款雪板 這可能是會換刃 已經算是滑雪愛好者了 有了自己的小團隊 小夥伴

一年20天上雪 大雪場為主 偶爾周邊 專業裝備 進階雪板 這可能是上班族中的滑雪發燒友 走刃應該差不多 開始考慮自己玩哪種風格了

一年住雪場 ……

一般來說 雪季上雪10-20天 是常態

這些人羣基本可以熟練換刃 後面就需要考慮自己是玩平花、公園or刻滑 來升級裝備

基本都有一塊自己心儀的板子 有的人因為玩的不同還會有2-3塊板子

回到你的問題 F2對於刻滑來說 也算是入門板子 買一塊也無妨

5、6次 如果你一次2天大雪場 那完全沒問題 買一塊 改一下固定器方向 從推坡開始到換刃 再練刻滑 一個雪季 完全可以出活

5、6次 是一次一天小雪場的話 可能你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雪時來適應 刻滑

但人生那麼長 刻滑總能學會的

我還打算練完360 45歲的時候改雙板呢

只要經濟允許、身體允許、時間允許 這都不是事兒


我在第二個滑雪的週末,下定了決心,要好好學滑雪,變開始了買買的階段性計劃。按先後,分3次,第一次:雪服+護具+其他。第二次雪鞋(現場買的)。第三次雪板+固定器。並在雪季末把全能板換成了平花板。

  • 所以呢,你要判斷你的熱情是每個雪季持續的,還是會斷斷續續的。像每個雪季3次以下的體驗滑,我覺得就沒必要。
  • 相關費用
  • 雪具租賃,每次差不多要300~400左右。(莽全套)
  • 裝備自購,雪服(1500)、雪鞋(4000)、雪板(3000~15000)、護具(3000)、其他(頭盔+雪鏡+手套+……,差不多2000吧)刻滑比自由式要在雪板上貴不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