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每年端午節包糉子用的糯米要用清水浸泡半個月左右(是婆婆的老鄰居分享的經驗,說是會更容易煮熟),每次水都變酸變臭,水面成絲狀。但包出來煮熟時又沒有變質的味道,但糉子會變得黃黃的,在網上也沒查到類似問題的回答。不知道這種算不算是變質的食品。每年都婉言拒絕接受這樣的糉子,但是婆婆又不開心,想跟她普及下自己又不懂。


我們這邊婆婆附近的老鄰居都是這樣包糉子,一進婆婆屋子就是一股餿了的味道。今天又跟她講說這樣的米不能喫,婆婆說餿的味道是酒糟的味道,沒毒的。我自己不喫倒是沒什麼,怕給她喫出問題來。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毒。


水都臭了,那還不生黴菌麼?不過你也別想說服奶奶,一般老人家都是說不服的,你只能想辦法拒絕了(允悲)


我家也是,半個月了,一進廚房一股難聞的餿味,老人家說要的就是這股味,東北人都這樣


你說的是泡半個小時吧! 泡上半個小時有助於糯米的黏性 也更好煮熟 泡半個月再好的糯米也給泡壞了。


不能泡這麼久吧


清水半個月也臭了吧?我的老天


。。。大熱天的半個月絕對都餿了。。。。

。。。。。這啥糯米啊?石頭吧?想讓它長苔蘚?

祖姥姥家逢端午包糉子流程是,買米,挑米(糯米里摻了其他穀類),泡米(一晚),洗煮糉葉,拌餡,開包

大概是這樣,真沒見過,啥,泡半個月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