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聚會多,好幾個周圍人覺得很不錯的朋友,比如30左右,年薪在60到150萬之間的那類,(這裡牛人多,大家不要噴,反正這是我目前的圈子水平)他們中竟然有好幾個都有深深的危機感,總覺得自己很可能被淘汰,自己所在的行業,公司,職位,危機重重。套用之前那句扎心地鐵廣告,這個世界,會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不知道這裡有這種感受的人多不多,目前都在怎麼改變?


感覺自己學得越多,越無知的感覺。
可能我比較阿Q,不太願意想這些讓人煩的問題,我總覺得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就行了


有的,十八線小縣城,公務員工作,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但是感覺自己早早的被圈養,二十年後自己依然沒什麼進步,很恐慌,又不能下定決心跳出去
在銀行工作 別人都羨慕 自己覺得是深淵 今年定會離開
可能在親戚們的眼裡,你一個月賺一萬就能存一萬;一年也是年薪十幾萬的人了,纔不管你一個月房租水電就用去三分之一。

不記得哪個名人說的:你自己就是個圓,你的恐懼和危機感來源於圓圈以外。

你走的越遠,就會越覺得自己無知,恐懼和危機也會劇增,但沒有回頭路,因為圓圈只會越來越大

怎麼樣最安全,一個針眼就最安全。

一直都生活在危機中,你引用的那句話就是我的人生準則:不隨勢改變,就會被懲罰,從無例外,只是遲早而已。


兩句雞湯:

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倆字

所有人都只關心你飛得多高,只有你自己知道飛得多累


這類人在圈子裡屬於金字塔上層人士,競爭壓力山大,外表光鮮亮麗,內心深處如履薄冰,但也證明有足夠的能力和野心的人才會力爭上遊,而基層組織有的只是流水線作業,對那些上層人士只有仰視.
33歲,收入也是這個區間。一毛一樣。因為收入不可持續啊。不能保證每年都這樣多啊。在不能保證未來的人情況下 其實只能對目前收入有較大的要求。今年80,明年希望120,後年希望150。財務自由就是個笑話。家裡隨便一個人有個什麼毛病,就會因病致貧。要換個大房子什麼基本也不用想。我在蘇州,看的上的大房子單價4-5萬,170平就是680萬以上,現在的收入算個毛線.... 什麼都做不了,尤其大事那種。改變不了階層的事情做不了,那隻剩擔心和憂慮了
圈子一旦單一 難免焦慮 因為人都是有焦慮感的 在自己的行業久了 覺得自己行業沒難度 別人的專業就顯得很難 這山望著那山高 人類是需要新鮮感的 安全感的
只要在中產及一下,焦慮都是普遍存在的。國家一個政策就能幹死你,市場抖一下,就可能降個階級。其實明白怎樣都能活就會好很多~~

像我硬把貧窮階級活成貧困,存款一直為負數。某種程度上應對了通貨膨脹—如果你有100萬,每月都會蒸發1.5萬,你在工作,但你的錢可能會越來越少


在市場經濟下,在這個競爭環境中,沒有誰能確保一輩子的富貴,走的越高,見的事也就越多,就越有敬畏感。在這個環境中,不管你有多少錢,一夜破產失業的可能性也是很多的。至於你為什麼疑惑他們強烈的失去感,人擁有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特別是從下向上走的人。

我以為只有我這樣呢!


謝邀

樓主說的這個情況我還沒有感覺,畢竟我纔是個大學生,家在農村,客觀的說,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

在我沒有上大學之前,就是初中高中的時候,在家裡遇到一些叔叔伯伯,他們都會打趣說我是大學生,那個時候我覺得大學生是遙不可及的,自己也不是大學生,能不能考上大學心裡也沒底,所以我就謙虛的說沒有沒有,還沒考。

現在上了大學,身邊隨便拉一個人都是大學生,學長學姐們甚至有碩士博士,有時候我也會想,這個大學生的名頭太不值錢了,怎麼值得如此的誇耀打趣?

我覺得樓主的困擾也是類似的,我們的眼光看著比我們更強的人,對比之下,我們就相當弱,甚至有朝不保夕的幻覺,覺得這不是真的。而我的叔叔伯伯們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大學生,甚至沒有上過幾天學,我也有一些同學沒有考上大學,高中畢業輟學,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了。

相比與這些同學,我的確有驕傲的資本,但是保持一顆謙卑和不滿足的心,纔是進步的前提。如果一個人在成就面前不驕傲自滿,反而將眼光看向了更高出,同時最重要的是要為之努力,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