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道在於降伏其心,成年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心被名、利、權、情等慾望的捆綁束縛,慾海無涯,慾壑難填,所以我們失去了童年時代的自性本有的幸福感!

成長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太多知識,有了太多認知,有了知便有了我執,有了我執就有了造作痛苦!

如能降伏其心,便會不被外物所累,這不是說我們不努力了,而是不執著於結果,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少欲知足。

如對降服其心感興趣,請看主頁更多想法!

讓我們一起向內行走!


當然會。但這條路一定不輕鬆,要有思想準備。這不是一條大多數人選擇的平坦大道,而是崎嶇之路,很有可能半途而廢。

從經濟學原理來看,越少人選擇的路徑越艱難,但實現後的效用也更大。這就像一片「藍海」,在選擇進入時不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勇氣。


幸福是什麼這個話題總讓人捉摸不透,到底什麼是幸福。

有人說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每個人對幸福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科學界也一直在探索。1988年4月,24歲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博士霍華德金森對121名自稱非常幸福的人進行調查,得出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20年後,他回訪了這121人,結果卻讓他陷入了深思。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

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
  1. 非常幸福。
  2. 幸福。
  3. 一般。
  4. 痛苦。
  5. 非常痛苦。

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五千二百餘張有效問卷。

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通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澹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過修鍊內心、減少慾望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他的導師看了他的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

畢業後,霍華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20多年過去了,如今,霍華德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2009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他把那121人的聯繫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反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調查表。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

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

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的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霍華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兩周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在論文中,霍華德金森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論文結尾,他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無數讀者讀了這篇論文之後,都紛紛驚呼:「霍華德金森破譯了幸福的密碼!」而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華盛頓郵報》一天之內六次加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霍華德金森一臉愧疚:20多年前,我太過年輕,誤解了「幸福」的真正內涵。而且,我還把這種不正確的幸福觀傳達給了我的許多學生。在此,我真誠地向我的這些學生致歉,向「幸福」致歉。所有悲慘的事,往往都與錢有關,所有幸福的事,往往都與錢無關。

的確,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

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會呀 但那是在我得到了物質以後

總有人作為過來人對年輕人說不要過於看重物質,奢侈品沒有意義,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貧窮,還有很多東西比錢更重要,在擁有了一些物質的現在看來確實認同這些話,但是我二十歲的時候我也確實最需要物質,如果再來一遍我可能會做的更好,只是二十歲的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去賺錢,忽略了或者就是不在意生活中簡單的幸福感,現在回憶起來,那時候也不是充滿焦慮的,還有過很多讓我現在還能嘴角上揚的幸福時光。


會,而且我一直在探索,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貧瘠的生活過得精緻一些,所以我的孩子在學校里雖然經歷比同學都差卻從未感到自己貧窮


當然,我活著就是為了幸福,所以不惜一切


會吧 關鍵沒辦法


世間的煩惱痛苦皆因物慾所致,放下對感官快樂的執著,才能覺悟到豐盛圓滿的真如本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