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從2011年開始決定好好認真對待閱讀這件事情。開啟我個人的「萬卷書計劃」。

從2011年直到2020年,我的閱讀體系,或者說是完整的閱讀習慣梳理,都一直在迭代和調整,很多次甚至是「重頭再來」的那種大的調整,但,正因為我很看重這件事情,以及這個習慣帶來的好處,所以,無論如何反覆,我都依然決定要繼續做下去。

而時間也從不辜負我們每個人,堅持著堅持著,也有了十多年的時間。而這個梳理的過程也不僅僅局限在讀書這件事情上,也引申入了其他方面,比如影視作品的觀賞,話劇舞劇展覽等活動的參與。

截止到目前,我基本上梳理出來了自己在閱讀上的體系,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體系里包括的內容,如下圖所示:

每一本書都要check的閱讀完成體系list

這個體系得來的過程,就先不過多分享了,否則篇幅過長,未來有機會再分享,只保留一些和題目相關的「閱讀習慣」來進行說明。

1.第一個習慣就是把讀書這件事的優先順序排在前面。

這個習慣操作,儘管不算是從書中學來的,但的確有很多作者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閱讀的。

比如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里,作者赤羽熊二就提到:

「最終,我發現最穩妥的方法是將讀書的優先順序提前。或許這看起來似乎是個很普通的方法,但我認為,並沒有人將這種普通的方法用在讀書上。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前,我也經歷了很多錯誤的嘗試。」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赤羽雄二讀書方法職場溝通經管京東¥ 18.00去購買?

所以,我基本上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除了先遛狗以外,都一定是先看書至少25分鐘,一個番茄鐘的時間。

給大家看我的2張閱讀時間記錄圖。

《時間管理7堂課》我的閱讀記錄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我的閱讀記錄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來,除了周六日因為有別的不同於周一到周五的安排,所以不是早上第一時間看書以外,周一到周五都是早起第一件事看書。

當然,這也側面說明了早起的好處,比較安靜,可以靜下心來做一些事情。不過正如所有的時間管理或者教我們如何早起的書里都提到的。不是每一天,天天不落的必須早起,肯定有調整的時候,其次,我們的身體狀況肯定也多少會和季節相關。

總歸無論幾點起床,起床第一件事都是看書,這個習慣我已經堅持了超過1年了。

當然,每一個習慣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成不變的,所以,早起第一件事是閱讀這個習慣我已養成,那麼最近在進行的調整是,閱讀只進行25分鐘左右,之後要繼續進行25分鐘的寫作輸出,這是我目前在進行的習慣養成內容。

2.閱讀前的行動「慣例」list—創造小小的儀式感

在很多書籍里,都會提到一個概念,叫做「儀式感」,不過我個人更喜歡《早起魔法》這本書里的用詞:「慣例」。

早起魔法京東¥ 21.00去購買?

不用「儀式感」如此具有重大意義感覺的辭彙,其實是讓我們更容易去接受和完成這一系列小習慣組成的慣例流程。而這種模式化的行動list反覆的執行,也會給大腦信號,讓我們更容易進入專心的狀態。

同樣,最終選擇哪些慣例行動來組成這一系列的流程,是需要反覆嘗試和體驗實踐的。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而我本人在這裡也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思維方式來看待一切慣例行為,即便是閱讀的過程也不例外。那就是(1)在實用主義基礎上適當追求美好(顏值)(2)最大限度的利用一次行動,捕獲更多收穫,也就是在閱讀之餘還能同時完成一些其他事項,更好。

在以上一切「規則」和思維方式的指引下,目前,在閱讀之前,我大概有4個慣例行動,也是幾乎每天都在執行的,它們分別是:

(1)先泡一杯咖啡,裡面放上幾顆補腦的核桃。

這是一種飲食效應,同時滿足了飲水,補腦以及不過於空腹看書的需求。

喝咖啡我就不多說了,不管有用沒用,不管有什麼用,這麼多年來也不去再追溯起源了,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習慣。

而在咖啡里放入核桃,也是這1-2年開始嘗試的事情。

這個習慣還得益於《無限可能》這本書里提供的健腦食品的list。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京東¥ 54.80去購買?

其實很多書里都有類似的建議,我的一貫看法是,先別問有沒有用,先嘗試。這一年多嘗試下來,我個人覺得,即便沒有辦法最終確定吃核桃這件事情到底帶來多大的健腦益處,在這個習慣中,我依然自得其樂。

(2)打開「番茄時鐘」類APP

人的意志力是很寶貴的東西,它並非總是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儘管我們的確可以通過訓練的方式,讓它愈加豐富,但總歸是最消耗能量的事情,因此,我個人一貫認為:

在可藉助外力的情形下,不需要動用意志力也能實現的話,就別動用意志力。

比如以白噪音為主的這類APP在集中注意力上已經被證實是比較有效的,那我們就不要說嘗試靠自己安靜地進行25分鐘這種操作了,直接打開APP,定個25分鐘的番茄鍾。

在這裡推薦2款手機APP,1款電腦端的網頁。

潮汐與ihour

因為我個人對於APP自身進行「統計」的需求不高,我都會自己用excel來記錄,開篇顯示的閱讀時間記錄就是這麼得來的,而對於聲音的選擇也要求不多,一般就是那幾個,所以,市面上很多的APP應該都適合,因為一直用潮汐,所以也就沒有再去嘗試新的。

而ihour是最近才發現的,增加了專註功能,依然不需要統計和不需要複雜聲音的我,卻格外的喜歡ihour提供的「升級打怪」的設置,也就是「孵蛋」的這種,就因為這一個設計,就讓我轉身投入到了ihour的使用中。

而電腦網頁端也有一個頁面,雖然不能計時,但有時需要打開電腦用的時候比較合適。網址如下:

Rainy Mood?

rainymood.com圖標

(3)準備好舒適的座椅靠墊踮腳凳,以及熱敷腰的小電熱毯。

這就是極為個人化的「養生需求」了,我甚至是在夏天也要進行至少閱讀25分鐘時間裡的熱敷。而這也體現了我開篇提到的2個思維方式中的第二個,同一時間儘可能做更多的設計,以達到更多的收穫。

以及,千萬千萬不要小瞧了姿勢這件事情。女生愛「翹二郎腿」是非常不好的坐姿,而我們一般人又都是每天都久坐的狀態,所以,每一次的坐姿都很重要。

我在每個桌子底下都會準備一個墊腳用的物品,在家裡是小凳子,在教室的桌下是一個空鞋盒,我也把這個「招式」傳授給了很多我的舞蹈學員,她們紛紛表示已經在自己的辦公室實驗起來了。

(4)提前布置好紙質筆記的貼紙頁面。

因為我堅持做手寫的摘抄和筆記,同時又在實用的前提下追求美觀,即便不能像眾多手賬大神一般去製作更賞心悅目的頁面,但總歸也儘可能的保持美觀和整潔。

這是大概寫筆記之前的頁面

我都會挑選圖案比較大的膠帶和貼紙,大概的點綴邊邊角角,讓整個頁面儘可能地留給筆記。基本上寫完一頁的時候是這樣的。

這是剛剛閱讀完的《濃縮睡眠法》的一頁摘抄,早上為了寫這篇回答,一步一拍照,外加拍攝了一些小視頻,致使看書的時間略晚於一般日子了。

濃縮睡眠法:如何睡少又睡好 養生京東¥ 66.00去購買?

但這樣梳理出來還是覺得很開心。

整個閱讀中的流程,其實就是按照我給出的第一個圖片在進行。大概描述這個鏈條就是:

-閱讀-記錄(這兩個過程完成「邊讀邊記」)

-思考並展開輸出(小篇幅的感想/大篇幅的文章)

-行動(書中的所學所感除輸出文章外,還可以如何落實到其他行動)

-定期回顧(電子化處理所有過程-定期單獨回顧書籍-定期按照體系進行分類劃歸整理)

最後,在強調幾點吧:

(1)我的之所以是我的,你的之所以是你的,一定是因為我們是不同,所以我們的思考和行為以及得出的一切方法也不該相同,我們可以去嘗試,去實踐,但一定要帶上思考,並梳理出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2)行動,行動,思考,思考,迭代,迭代。即便永遠到不了彼岸,但一直在路上的狀態也十分值得。

與大家共勉!


看書的時候會隨手劃劃自己喜歡的句子,看到某些地方有自己的想法,就簡單寫下來,有的書我看第二遍的時候,看到自己以前看到這裡寫的隨想,就有種跟自己思想碰撞的感覺,很奇妙。


定時

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鐘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這是無論每天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受到影響的時間。例如,養成在早餐或午餐時間閱讀的習慣,如果你每次坐在馬桶上讀書,在睡覺之前讀書,那麼你就擁有每天四次,每次10分鐘也就是每天四十分鐘的閱讀時間。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有助於養成良好的每日讀書習慣。

隨身攜帶書籍

不論到哪裡,都帶上本書,每天出門,都檢查一遍,是否帶了如下物品,駕照,鑰匙,書。最少要攜帶這些東西,書在車裡陪伴你,帶到學校,辦公室,約會中,以及其他地方。例如看電影時,如果你需要花時間等待,就帶上你的書,閱讀吧,那是打發你的時間的好方法。

找個安靜的地方

在你家,找個放著一張舒適的椅子的角落(不要躺下,除非你要睡覺),拿本好書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擾。為避免分心,應該遠離電視,音樂,電腦,喧鬧的家人,室友。如果沒有這樣的地方,那就動手創造一個吧。

減少看電視上網時間

如果你真想多讀書,就要減少耗在看電視,上網方面的時間,這對很多人來說會比較困難。但是,你在電視網路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鐘,都能用在讀書上,這會帶來好幾個小時讀書的時間。

讀給你的孩子聽

如果你有孩子,你必須讀給他們聽,在他們的兒童時代就培養其讀書,是確保他們長大後擁有讀書習慣的最佳時機,同時也會幫助他們在一生中獲得成功。找一些適合兒童的好書,讀給他們聽,同時,你也在幫助自己養成讀書的習慣,而且還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

作記錄

與讀書列表類似,此記錄不應該只寫下你所讀的書的書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話還應該寫下讀書的起止日期。更好的做法是在其後寫下你對此書的感想,幾個月之後,再返回來看記錄,回顧自己的閱讀經歷,真是一種絕佳體驗。


精讀,打批註,重要的書反覆讀


我有什麼渴望就讀什麼書,我渴望愛情的時侯,就讀言情小說,我渴望了解世界的時侯,就讀世界名著作,我渴望知道人生意義的時侯就讀哲學書,總之我渴望什麼,就讀什麼書,讀什麼書我都走馬觀花,但我會把我感興趣的話記下來,作為財富貯存起來。


每天抽出兩個小時閱讀,把好的文句摘抄下來,為今後寫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我之前閱讀最大的痛處就是讀過的時等到在用的時候就發現全都忘了,現在我用一套知識庫,就是把讀過的書進行系統的筆記,存儲在電腦並同步到手機,等用到那一本直接就可以拿過來進行創作了,所以讀書最大的痛處就是等你用到了卻想不起來裡面的內容,還要在重新翻閱是比較浪費時間的。


看書前先看一下書的名字,猜一猜書中講什麼?然後再看書的序言書的大體的故事情節,在看書時列思維導圖,理清人物對應的內容。這樣就會很清楚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什麼及作者要傳達出來的道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