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徵六號有哪些進步之處?為什麼有報道提到這是我國運載火箭進入新紀元的開始?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全新研製的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 20 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創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這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應用進入新紀元。
  • 於 2009 年 8 月正式批複立項。火箭全長 29 米,一級直徑 3.35 米,二、三級直徑 2.25 米,起飛推力 1200 千牛。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採用了全新的總體方案、結構形式、動力系統和電氣系統,自主創新成果達幾十項,發射可靠性提高到 0.98。via 騰訊新聞


謝邀

這個真心沒啥難度,

所有衛星都是在同一軌道上,20顆衛星被分成了3層。最底層安放了5顆主星,其中2顆主星懷中各自抱著2顆子星;中間層有4顆主星,其中1顆主星的懷中抱著5顆子星,最上面一層則是1顆主星抱著1顆子星。然後分四次,每次間隔幾十秒將10顆主星放出去,之後主星將帶的子星再放出去。就和撒一把土豆也沒有什麼區別


按照知乎慣例,先謝邀。

不過我不是航天專業的,只是個愛好者,不知道為什麼會邀請我。以下就我所知道的說一下。

先看一下
NORAD 發布的軌道數據模擬圖。圖是用
orbitron 模擬的,有興趣的可以去 Satellite Tracking System: Orbitron by Sebastian Stoff / Satellite tracking easiest ever! 下載。

如果沒意外的話,圖上編號2015-049
B~L 應該就是這次一箭多星的眾多微衛星(2015-049A
應該是火箭上面級,但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因為彼此間靠的近,所以有些重迭,不過大致還是可以看出這幾個衛星基本都是在同一個軌道,只是位置的差異。而官方的報導也提到

長徵六號一箭發射20星 解讀「天女散花」背後--科技--人民網

這20個可愛又調皮的「孩子」被第一次服役的長六「哥哥」帶上太空後,會分4次釋放,每次釋放只間隔幾十秒的時間

很明顯這次的一箭多星是同一個軌道面分時段釋放。這種釋放方式,一箭三星跟一箭10星沒有本質區別,當然在工程上會有一些衛星適配器的分配問題,但難度上沒有大的跨越。如果是一箭多星進入多個不同的軌道面,在軌道設計以及衛星適配器的設計上會有更大的挑戰,但這次不是屬於這種情況。

這次的發射真正的亮點還是新發動機的使用,這個一箭20星在技術上並沒有大的突破。


沒什麼難點。新型號第一次試驗發射,預期送一個配重鐵疙瘩上去,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弄一堆不怎麼重要的學生小衛星玩玩。大家都高興。
謝邀。1981年中國就實現一箭三星了,因此控制問題不算大。不過這次據說是二次分離,也就是說有10顆是從其它衛星上二次分離出來的,這個二次點火控制有一定難度,另外衛星姿態控制難度不小。不過最大的難點還是火箭載荷,也就是推力和推比足夠大。轉一段同學羣裏的分析,供參考:轉:今天20顆星釋放了18顆,有10顆是寄生在其他星星上的,從第三級分離的只有10顆,有8顆星從另外8顆星上分離,一個月以後再有2顆星分離。已有點星球大戰的意思了。 這種星星分離技術實際上就是美國人設想但從未實施的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RODS FROM GOD),是美軍2012年開始研製、計劃在2025年前完成部署的一種太空武器。該系統由位於低軌道的兩顆衛星平臺組成,其中一顆衛星搭載有名為「上帝之杖」的金屬棒,該金屬棒由鎢、鈦或鈾金屬製成,直徑30釐米、長6.1米、重量可達幾噸。該武器能在太空發射,不依靠任何彈藥,其發射的鎢桿彈能以流星的速度(39000km/h)擊中目標,其攻擊能力強大、打擊範圍廣,未來可能用於替代核武器。衛星身上帶著武器,需要的時候再釋放。美國提出了設想,但我國比美國早了10年發射,相信這是美國人繼93閱兵以來這幾天再次沉默的原因。為我國航天人感到驕傲,為國家強大感到自豪。
天哪我只是弱弱的ksp玩家,邀請我…內行專業的東西其實不懂呢,還是前排圍觀大神乾貨好了…如果有必要,我可以用ksp射一發一箭多星當個圖解看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