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覺得活著累,甚至有段時間一度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但老是看到這樣的提問,感覺真的好負能量,負空氣,看一兩次還行,但又解決不了問題,看多了就不想再看到了


眾生苦不苦,只有眾生自己知道。人不能自主選擇出生,只能選擇如何去生活。

何謂「苦」?是心靈的孤獨?還是肉體的痛楚?是精神的空虛?還是物質的匱乏?

人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生命的輪迴難道就是墜入所謂的「苦海」?那不死不生是否就是脫離了「苦」海的沉淪?那不死不生形神俱滅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說「苦」不「苦」那要看你如何去看?出家人修佛不「苦」嗎?為何他們又那麼執著?是因為信念!因為佛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那麼修佛真的能了卻生死?超脫生死,逃離「苦海」嗎?佛法有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說的也只是以一念應萬變。

生在現在的社會裡,真能做到無知無欲無求嗎?應該很難做到。但想去掉塵世世人的煩惱,就必須清新寡慾,懂得潔身自好懂得自控。把握好處事原則,把握好分寸。

現在的社會裡,很多人做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工作,古人開山修路不苦嗎?《愚公移山》的道理不是顯而易見,他們是苦,但為了後人的方便,他們毅然決然的承受著這份苦。這至少說明瞭這份「苦是值得的。

之所以這麼多人問這個問題,說明瞭他們都陷入了迷茫的誤區。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我們喫這點苦有何不可?想想前人古人為了建設我們的祖國,他們不苦嗎?遠的不說?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如果沒有那些革命前輩的流血犧牲,會有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嗎?他們面對死亡面對敵人的殘酷刑罰時,他們不苦嗎?

幸福的生活不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去爭取去努力去喫苦能得到嗎?換言之,你走在路上撿到一百萬你花的心安理得嗎?你的良心和內心會安穩嗎?

現在是和平社會,我們每天過著衣食無憂幸福的生活。但沒有那些嚴寒酷暑常年如一日,在邊境站崗放哨的解放軍戰士為了我們挨凍受累喫苦遭罪,我們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嗎?所以說為了值得做的事情再苦也無所謂苦,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因為這份苦也很甜蜜。


很多因為怕死是求生欲,生物本能。

不是眾生皆苦,因人而異,有享受其中的人。

個體角度的人生意義是為了「欲」,每個人的人生慾望(人生動力)不同,有時也分階段,一些因素導致人沒有求生欲或者其他慾望超過求生欲時,就會選擇或接受死亡。

舉例一些常見的簡單明確的慾望,如金錢,權力,求知,求生,情感(為國家,為親人等都是情感)等。

所「想」皆是欲。


這類問題的根子就在於人類的有限性和不確定性。

對此能夠說清楚且帶來安慰的只能是這樣的說法:

世界是一團知覺、信息、知識。人類就是其中的某種知覺、信息、知識形態,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感知體驗、就是感知體驗的無限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實現。

活著的本身就是苦。從生下來就直通通走向死亡。經歷生、老、病、死、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的苦。即使是世間覺得樂的、可愛的事物,它也是苦,因為是壞苦、是行苦,它不長久,它不斷變化,也是苦。所以眾生皆苦。


只要肉體沒有受到傷害以及缺乏能量補充,從理論上講人擁有讓自己絕對快樂的能力,因為快樂本就是主觀的感覺,一切眼花繚亂的外景如若碰到像頑石一樣的死心,都毫無用武之地。只是大多數人的主觀心理都極其敏感和飄忽,很容易受到外界幻相的刺激而陷入各種紛亂複雜的情緒中,如若各種情緒發生糾纏和矛盾,便會產生一種新的情緒,即人們所說的痛苦,實際上,這種源於主觀心理而獨立於身體之外的痛苦,不過是人類作為高等生物過於無聊,自己逗自己玩的東西,玩到最後還會產生「懷疑人生」這種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


人生真覺累不過10%左右;多享受累中之樂.多理解為何而累!


作為一個懶人,我真的啥也不想幹,可是還是得上班,懷疑我投錯了胎,應該去天界的。


如果沒有恐懼和疼痛 人類可能早滅亡了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存,活著累,是你生活上沒遇到順心的事,沒遇到了理解你的知己,所以在生活上心情不好,就覺得過得沒意義。


關鍵不是看他們說什麼,而是看他們做什麼。

一天24小時葛優躺的肥宅,不學習,不工作,靠父母養,也可以說出:「錢可真難賺」這樣的話


多讀佛#經或者是聖@經,你就會明白了了


人是個奇怪的物種,回過頭來去回想的時候,不管生活多甜多酸多辣,回味的時候總記得是苦。大多數人對他好的總會在別人心中慢慢消磨,最後就只剩下苦了


富人活的很舒服,活的累的大部分都是低階層的勞動者,一方面經濟拮据,一方面養家餬口需要生活成本,而且乾的都是體力活。我國的勞動人民都特別辛苦,只有每年過年纔回老家。


先苦後甜,一直很快樂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