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每個行業裡面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操作,感覺每個行業裡面的水都挺深的,比較好奇想問大家都知道哪些故事案例?蠻想知道每個行業裡面的都有什麼需要提前瞭解的。


我要說的這個行業,你一輩子可能遇不上幾次。

但是,一輩子,你也必定會遇上幾次。

而一旦你攤上一次,要是不知水有多深的話,其中的坑,一次就足以讓你刻骨銘心。

這就是搬家。

1、

這裡我就先講一下我刻骨銘心的「第一次」吧。

第一次搬家,是因為工作的地點變動。

當時的個人物品也不是很多,如果問朋友借臺suv,運個四五次應該也差不多,但就是牀、冰箱之類的不好弄。

從58上看了看,北京的大搬家公司其實還挺多的,但是價格都不低,大概一次需要七百的樣子,有點超出我的心理預期。

於是我通過百度,找到了一個搬家公司的電話,尾號是三個6的手機號碼。

打電話詢問好價格,果然比平臺上便宜不少,一臺五米的廂貨, 10公里的路程,300塊,說定了就週末開搬。

兩個搬家工人身材魁梧、動作麻利,稀里嘩啦裝車也很快,但是到地方之後,壯漢熟練的給我手寫了一個收款單據。

邊寫嘴上邊嘟囔著,搬運300、樓層100、走路100、保護90、人工150、大傢具100,合計~嗯,840。

我c,我整個人都懵了,不是電話裏說好了300塊也包括搬麼,怎麼還要加錢?

壯漢的眼睛一下子瞪得跟燈泡那麼大,是啊,包括搬啊,但是不包括樓層、走路、保護、人工、大傢具這些啊。

我立馬說,那這樣的話我不搬了,你們亂加價。

結果我這話一出口,兩個壯漢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齊齊的瞪著我說,不搬了?東西都搬到地方了你說不搬了?我們大老遠來的,出車費誰來交?

看著他們粗壯有力的胳膊,我暗自嚥下了一大口唾沫,語氣立馬緩和了不少,那一開始說300的,現在忽然變到800多也不合適吧。

壯漢貼近我說,300?小兄弟,你覺得300塊錢能僱到兩個人一臺車跟你忙活一天麼?

300那只是裝車和卸車的費用啊,小兄弟,拆裝、走樓梯、家電保護、堵車,都要收費啊。

我c,所謂的家電保護就是給我的抽屜貼了幾張膠帶,把電腦屏幕弄了塊布蓋上了,所謂的堵車也就是紅綠燈路口多等了兩個紅燈……

我和他墨跡了半天,但還是無濟於事,不給錢就不給我卸車,最後出於無奈,給了他800纔算了結。

而且,事後我發現自己的書桌桌面被劃了一道,盤子也碎了幾個,想維權卻覺得不夠費勁的,只能認了。

其實不光是我上面經歷的這家破公司是如此,但凡貼狗皮膏藥打廣告的那種搬家公司差不多都是半斤八兩。

比如,我曾經看到的一個新聞,一個女士搬家,也是網上隨便找到了個電話打過去聯繫到的搬家公司。剛開始態度都挺好,於是就答應讓他們搬。3公里都不到,所搬的東西也不是很多,兩張牀、兩張衣櫃以及其他零碎的東西,加起來總價值2萬元都不到。但搬到中途時,各種花樣百出的坐地起價就來了,最後要價竟然達到8300多。

所以,這個行業現在的特點簡單總結就是三個:

(1)低價誘你入坑,中途訛你加價

(2)搬運粗暴,服務粗糙

(3)程序不規範,舉證維權無門

這種種亂象讓我們消費者真的是很鬧心。

2、

不過,遭遇了第一次搬家之後,我有些反思,順騰摸瓜對這個行業做了一些深度調研和分析。

後來,因為偶然的機緣,又跟一位搬家行業的業界大佬深入請教了一下這方面話題,於是,對這類行業亂象纔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知。

為什麼這個行業會出現這些亂象呢?

(1)大眾對搬家行業的認知存在很大的盲區

真正專業的搬家,其實是深藏著許多技術要點的。比如打包技術、傢具拆裝技術,哪些搬運角度更加省力且能保護傢具,家用電器怎麼拆裝,比如空調,這需要有一定技能的搬家師傅。

更專業的,甚至可以從打包,到搬運,到其歸置、清潔,給你同步做到位,客戶不用動手就可以直接入住。

簡單說,這既是一項體力活兒,也是一項精細活兒。

但很多需要搬家的人都不會想那麼細。因為搬家這事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件低頻事件,在平時也是非剛需的,不到搬家時刻,幾乎不會去關注搬家方面的知識、信息。

這就導致大眾對搬家這個行業處於一種膚淺認知狀態中。很多人都認為搬家就是「把大象裝冰箱,總共分三步」的一件事兒,把東西搬上車——運到地方——搬下來,一個體力活兒而已,沒什麼技術含量,只需要找到有力氣的人就行了。

這樣的認知會導致一個什麼局面呢?

就是大家去選擇搬家公司的時候,基本很少人會往公司的專業性方向去考慮,而是隻考慮價格因素。大家都覺得,既然是個體力活兒嘛,誰家便宜我就選誰家。

結果就是皮包公司無底線的低價誘餌就很符合大眾的選擇胃口。

但是,前面說了,這其實都是套路,誘你入場,然後中途訛你加價,並且還振振有詞,說得你沒脾氣。你要是個弱女子啥的,甚至可能暴力威脅。

最後,往往你是花了專業搬家公司的價格,享受的是皮包公司惡劣的服務質量。

假如大家在認識上是夠專業的,在選擇搬家公司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就是搬家公司的專業性和可靠性,那種靠低價連蒙帶騙的搬家公司就很難有市場的。

那麼,這個市場也就不會那麼亂,不會讓人覺得水很深了。

(2)搬家行業缺乏公認的基本行業標準

大眾為什麼對這個行業會缺乏專業認知?除了上面說的搬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低頻的事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搬家行業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公眾認可的基本服務標準。

咱們住旅館,普通,中等,高標是什麼配置和價位,雖然沒有明文的行業規定,但是,消費者心裡都是有數的。

咱們買手機、電腦,低、中、高端大致是什麼配置和價位也是可探、可查的,只要會上網都可以查到。

在這些標準比較清晰的行業中,消費者就不會覺得水有多深。

但是,在搬家行業呢?你僅憑網路搜索,你是很難查出一個普世的明碼標價的。你甚至連搬家公司的收費項目有哪些都不清楚。大多數都只是簡單地認為按照一個距離收費就完事。

結果,等正式搬上路了,才給你說什麼包裝費、出車費、爬樓費、人工搬運費……

為什麼中途會冒出這麼多花樣費來?

說到底,就是整個行業缺乏公認一致的服務標準:搬家包括哪些環節?每個環節一般都應該有哪些技術和服務?普、中、高的服務標準分別是什麼?

這種標準,雖然在正規的大公司有,但是,還沒有形成整個行業的共識標準,以至於很多搬家的消費者,對此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所以,他們在做服務選擇時,也就只能憑感覺,選擇最便宜的。

於是,很多不正規的小公司,就如同地下商場沒生意的小黑店一樣,逮到一個客戶,就狠狠地宰。

假如有了一個眾所周知的服務標準,消費者都知道問,你們公司的出車費,搬運費是多少,我有幾個大件兒,要拆,有多少易碎物品要精心包裝,拆卸費、包裝費等各是多少?

簡單說,就是消費者對行業的服務細項和標準都一清二楚的話,那麼,上面提到的那些中途亂加價的項目現象就沒有生存空間了。

(3)搬家隊與消費者之間存在高築的信息壁壘

你知道那些作坊式的搬家公司內部,到底是怎麼開展業務的嗎?

曾經有記者深入調查過。他發現,一般小的搬家隊,都會掛靠到搬家公司,由搬家公司統一在網路平臺上發布搬家信息,接到活後再發到微信羣裏由各個搬家隊搶單。

一旦他們搶單成功除了要交45%的提成之外,搬家公司每天在網上的推廣鏈接也是一大筆費用,例如點擊一個鏈接,不管有沒有單,都需要支付100元。

也就是說,搬家隊和搬家公司之間,只是純粹的業務合作模式。搬家公司對搬家隊並沒有什麼專業培訓之類的責任,大家都只是湊合賺錢。賺完錢就走人。在服務質量上基本就沒什麼保障。

那那些服務差的搬家隊,就不怕消費者投訴嗎?

投訴都是直接投訴到搬家公司名下,和搬家隊沒有直接關係,而搬家公司其實有很多賬號,如果投訴後這個賬號沒有了,還有另外的賬號可以使用。

這不就是在唆搬家隊,你就使命坑,能坑多少算多少,底有我給你兜著呢。

於是,搬家隊這邊,面臨搬家公司高額的「地租費」和推廣費,自己還要賺錢,中途的各種訛價就太正常不過了。

而消費者呢,被坑了,想著自己也就那麼一次,再加上維權困難,就以「花錢買教訓」來安慰自己,不了了之。

這又進一步縱容了這些搬家亂象。

3、

這個行業亂象怎麼解?

這是搬家行業老闆們要想的事情了。我這裡真正要討論的,只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在目前這樣一個行業格局之下,當我們需要搬家時,我們怎樣做選擇,纔是最明智的?

我認為最靠譜的做法就是:選擇正規的大公司。

因為目前,只有正規的大公司才會按照合理規範的流程給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服務。不管你對搬家這個行業的各種細碎瞭解與否,他們都不會給你深水踩。而是都按照公司的一套正規操作流程走。這樣,什麼都是明碼標價的。

這看起來會比你看到的狗皮膏廣告的報價高,但是,看過了我上面遭遇的狗皮膏搬家經歷就知道,看起來最便宜的,其實才真TM的貴。

有了這層認知,我第二次搬家就學乖了。

第二次搬家的時候,已經工作五年多了,工作上小有成就,所以買了一套小房子,要把自己的東西都搬過去。

那會兒我大學一哥們兒正好進了四通搬家幹財務,這家公司規模在搬家行業裏算是頂尖了,400多臺自有車,為故宮博物院、閱兵、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高峯合作論壇都執行過搬運任務。有自己的官網,在58同城這類平臺上也經常做宣傳,服務應該是比較優質正規的。

所以我找到這個哥們的時候,也沒說太多,反正網站上也有各種車輛和收費的明細,你自己大概一看,就知道自己會花多少錢,坑人應該是不會的。

當時他給我安排的是一個日式搬家,價格比普通的高一點。

這次搬家,我是完完全全被他們的服務折服了,花錢,真特麼很少有白花的。搬家,竟然成了一件超爽的事兒。

先是派了員工上門勘察,跟我訂好了價格,簽了一個搬運協議。

搬運全程不用我動手,各種易碎物品,全都用氣墊膜包裝起來,就像我們平時收到的快遞一樣;

牀墊,是封罩包裝起來的,不用擔心臟了;

浴室用品,個人衣物,鞋子,都是用袋子裝起來再裝箱;

包括我本以為會需要扔掉的冰箱裏的東西,都用保溫箱給我運了。

更騷氣的是,搬到地方之後,整個房間幫我打掃乾淨,除塵;所有的物品全都給我歸置到位,連衣櫥都給我整理了,冰箱都給我清理了一遍。

我事後專門打電話給我的這個同學感謝他,不是客套,而是因為我確確實實是被折服了。直接住進這樣一個整潔的家的感覺,真的太爽了,就好像自己一下子就開啟了嶄新的生活一般。

所以,假如你要搬家,作為過來人的我,能給你的最好的建議就是,別心疼錢!千萬別心疼錢!就選大公司!就選報價高的!因為便宜的其實更貴!

毫不誇張的說,這兩次搬家,幾乎顛覆了我過往的消費觀。

我最大的結論就是:如果你想親身體驗一個行業裏的水有多深,尤其是服務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體驗一下最便宜的和最貴的。

回想起之前報團旅遊,感受如出一轍,如果你選一個參團價最低的,看起來連機票錢都不夠的。

你就會發現各個景點的門票,亂七八糟的附加項目,「原則上不強制」的推薦購物,租車騎馬拍照,一樣都不帶給你少的,把每一個大坑都完完全全的展現給你。

而如果你選一個貴的,你就會發現,它除了貴,沒有任何其它缺點。


一、擺攤貼膜

?淘寶上面一塊膜才幾塊錢一張,甚至批發的更便宜,貼一次都翻倍了,還兼職修修手機,裝個內存,賣個內存卡,也順便賣賣手機殼子。一個晚上擺個攤,在熱鬧的夜市,又不用交租金,比實體店劃得來多了,成本非常少收益大。

二、開鎖換鎖

像我們這種小城市一般開鎖一次就得一百左右,大城市還要更貴。開鎖師傅掏出一個東西,搗鼓幾分鐘就能把門打開了,並且除了門,保險櫃鎖、ATM機鎖、銀行金櫃鎖、汽車門鎖、發動機鎖,世界上現有的上千種鎖具都可以想辦法打開。

三、補課

這個補課其實涉及範圍很廣。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已經不只是侷限於把孩子送到學校,讓孩子接受文化課的教育,而是注重全方位培養,家長希望子女能夠掌握更多技能,所以會把孩子送到培訓班。一般來說,培訓班的費用都是非常高的,甚至有的可以達到一節課幾百的情況。比如舞蹈或者音樂,一般越具有藝術氣息的特長,花費也就越高。

?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廢品回收這個看起來低端又卑微的工作,裡面其實大有門道。

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江湖規矩,一旦誰壞了規矩,後果很嚴重。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1)


我叫胡瘋子,在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當業務員,因單位外派,在河北的一個小城裡待過大半年。


由於業務原因,家裡廢品比較多。


小區門口有個公告欄,公告欄的柱子上用紅色油漆刷著一個電話號碼,落款是廢品回收,很是醒目。


週末早上,我隨手就撥打了那個電話。


接電話的是個帶河南口音的男人,上來就問我恁誰呀,做啥咧?


我挺客氣地說大哥你是收廢品的嗎?我是 XX 小區的,想賣點廢品。


對方哦了一聲說中嘍,那你等著吧!


(2)


撂了電話我就開始等,可左等右等始終不見他人來。


我一開始琢磨著人家幹這行的不容易,可能比較忙,所以也沒好意思催他。


結果眼看天都快黑了,我有些著急了。


為了這點廢品,我溜溜等了一天,門都沒出,啥事兒也沒幹成,太耽誤事兒了!


於是再次把電話撥了過去,一接通我特生氣地質問說你這人說話怎麼沒準兒呢,我等你一天知道不?


沒想到對方很茫然,一口河南話讓我瞬間沒了脾氣:「恁誰啊?做啥咧?」


我頓時意識到自己失態,這一天裏他不定接了多少找他收廢品的電話,哪還能記得住我是誰?


我只好收斂脾氣,好言好語地跟他說我是 XXX 小區的,早上跟他打過電話說想賣廢品的。


「哦!是恁啊!俺想起來了,我不是說中了麼?恁等著就行,急啥咧!」


我一聽這話,頓時又想炸。


使勁兒壓著火兒說你讓我等到啥時候?家裡快沒地方下腳了,平常上班哪有功夫?這不就等著週末了趕緊把廢品賣了麼?


「哎呀我說夥計,不行就下個禮拜嘛,我也是一天天楞忙,不過恁放心,我已經把恁這事兒記下啦,一有空就先去恁家收!」


我一聽下週,二話不說就把電話給掛了。


收廢品的到處都是,老子還求著你了?

(3)


第二天一早,我出了小區到外面的早點攤喫飯,正好看到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婦女騎著輛電動三輪車,車鬥插著的牌子上寫著廢品收購幾個字。


趕緊把碗里老豆腐扒拉進肚子,上去叫住了她。


大姐問我做啥,我說家裡有些廢品要賣,問她收不收。


她問我是哪個小區的,我一說小區名字,大姐臉上明顯有些猶豫。


想起我們小區公告欄上的紅漆電話號碼,我微微一笑,問她咋了,你們收廢品的莫非還劃著地盤呢?


大姐靦腆地笑了,說也沒有那麼嚴重,不過你們小區我去的確實少,跟你們門口保安不熟,怕他不讓進。


我說怕啥,我帶你進去,我看哪個保安敢攔。


帶著大姐來到小區門口,正好保安沒在,很順利地進了小區。


我那些廢品看著就不少,一收拾起來更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印刷品,特別重,大姐樓上樓下倒騰了十好幾趟才弄完。


最後結賬是 109 元,我看大姐累得一頭大汗,頭髮都打濕了,說你就給我個整數吧,零頭不要了。


大姐說那怎麼行,非要給我 110,我推辭半天,最終也沒拗過大姐,多收了她一塊錢。


我目送大姐騎車剛走出去十多米遠,小區裏又進來一輛電動三輪車,車上也有塊廢品收購的牌子。


騎車的是個乾巴瘦的光頭男人,三十來歲,穿一身油漬麻花的迷彩服,車把一橫,攔在了大姐車頭前,別停了她。


光頭男從車上下來,一把拉住了大姐的車把。


「誰讓恁到這兒來收的?懂不懂規矩?」


一聽這口音,我馬上意識到這就是公告欄上紅漆號碼的主人。


光頭男乜斜著眼睛,看起來很生氣。


大姐似乎很怕他,嚇得話都說不利索了,哆哆嗦嗦就從車上下來,一臉緊張地站在那裡搓著手,不知所措。


我一見這情況,一股無名火頓時升起,幾步就沖了過去。


我一指光頭男,說我讓的!


光頭男看了我一眼,說俺麼見過你,恁是新搬來的吧?


我沒理他,說公告欄上收廢品那個電話是你的號吧?我昨天一早就給你打電話,你讓我等了一天,我現在找別人收你還攔著,你什麼意思?


光頭男嘿嘿一笑,從兜裏摸出煙來,遞給我一支,說抽根煙,有話好好好說,別上火。


我說我不抽煙,廢品是我的,我愛賣給誰賣給誰,你一個收廢品的,咋的還學黑社會劃地盤啊?


光頭男繼續嘿嘿笑著說哥們你不懂,俺們這行的確有規矩,哪兒能收哪兒不能收都得按規矩來,再說恁這廢品都賣了,這就是俺跟她之間的事兒了,恁就別管了。


我一聽火兒更大了,臥槽一個收廢品的這麼大規矩,我咋就不信這個邪呢?


於是我從兜裏摸出剛賣廢品的錢來,塞進大姐的衣兜說我不賣了,這些廢品算我送給大姐的,我看誰敢攔她!


光頭男的臉色變了,一張臉陰晴不定,顯得很不高興。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8 篇內容

鹽選專欄

非主流人生:你猜到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尾

夜目 一個喜歡寫故事的人。

¥19.90 會員免費

編輯於 02-0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小兵驛站小兵驛站?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我說的這個行業,就存在於你身邊,但是你可能平時從來不會注意到!

這個行業水深到什麼程度?就是你踏足以後,要不賠死,要不賺死,在這其中反覆橫跳。

這就是快遞代收,就是那個不送貨上門,被消費者罵的狗血淋頭的快遞代收。

我就說個「真實」的事情給大家聽聽吧,不相信的就當聽個樂子吧~

小A是老實人,剛來AH市想要創業,於是到處找項目。

碰巧他發現做快遞代收門檻不高,於是就想做快遞代收的業務。

那時候我們也是剛開拓AH的市場,也不清楚AH通達系的具體情況,但是小A既然想做,那我們就給小A提供一些幫助。

我們聯繫了當地快遞公司,而恰巧當地快遞公司(當地通達系都是一個承包商)也想讓我們去他們那個片區設點,實際上那邊有很多X鳥驛站,不過B總還是給出了一些誘人的政策,具體如下:

1、每天送往快遞代收點300件快遞,一件承諾給5毛的服務費;

2、如果快遞量每天少於300件,少多少快遞公司補多少,一件補償5毛;

而且快遞公司還說可以簽訂合同,保證不會坑小A!針對這個政策,小A覺得挺不錯的,於是打算開始做,而我們作為中間人,也希望小A能做好,所以提供了出入庫操作系統方面的支持。

就這樣小A直接上一線開始做了,由於是新開發的市場,我們沒有收小A一分錢的費用,當時想著小A做好了,也算在當地起到品牌推進作用,不過也因此保持了一定的界限,沒有深度介入。(後面小A基本等於是放養狀態)

但是我們不收費,不代表承包商不收費。

當時承包商老闆B總跟小A說,有個叫海藍小區的地方不錯,可以直接進去做,小A由於比較信任B總,直接去把店開了起來。而這個時候B總開始要收服務費了,說是我幫你把快遞對接引進了過來,你得繳費,5k保證金,5k服務費,否則快遞不進來。

小A當時傻眼了,還要繳費?臥槽?

但是店都開起來了,開弓沒有回頭箭,交就交吧~就這樣,交了1萬給B總。

其實我跟小A的私人關係還是可以的,所以沒事也會經常去他店裡轉轉。

小A店開起來以後,每天的快遞量確實有300多件,不過他說一個人有時候挺忙的,每天累成狗,還要應對收件人的投訴,部分快遞還必須得送件上門。

實際上大部分收件人都挺善良,不會怎麼為難小A,不過我終究還是把我表弟推薦過去幫忙。(我攤牌了,我承認有私心,表弟沒找到工作,讓小A關照一二)

本以為小A事業應該走上了正軌,但是實際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小A當時每天代收接近300件快遞(實際沒有),每件快遞收取3毛3的服務費,除去發簡訊的費用,只剩下3毛了。

我就比較納悶,小A當初跟B總不是談的5毛嗎?怎麼變成了3毛3?

小A說,有3個月的緩衝期,這個時間過了,就會從3毛3提高到5毛,就這樣從3月一直到6月,3個月過去了,小A的店還沒有升到5毛。

為何我們對3毛3與5毛的差別這麼在意呢?因為這關係到小A店鋪的基本盤能不能保住!快遞代收點的代收收益決定了門店能不能存活下去,寄件纔是決定了能不能掙到錢。我們因此也算了一筆賬!

預計代收收入:0.5元*300件*30天=4500元(這是一開始按照合同來算的月收入)

實際代收收入:0.3元300件*30天=2700元(這是小A給我實際算得的收入)寄件收入:大概3000元,小A說的,他說談的比較低

也就說,如果按照合同來,小A每個月最少能賺8000多,這樣一個月下來,對於像小A這種剛創業的來說,已經算不少。但是實際每個月只能賺5000多,如果把各項成本一去除,小A還不如去上班。

我知道,小A是被快遞承包商給套路了,海藍小區屬於老小區,都是低樓層,住戶又少,一天300件快遞都快頂天了,沒有發展空間也賺不到錢,所以壓根就沒有人願意來這個小區做專營的快遞驛站。為了鋪設快遞驛站,方便對末端派送整合管理,又不想付出更多的投入,小A就被B總帶了進來。

這時我就提醒小A,去找B總談一談,既然簽了合同,那就按照合同來,不過從小A的反饋來看,應該是拿出合同也解決不了問題,我估計可能會面臨關門的風險。小A怎麼談的我不得而知,只知道小A後面再也沒提漲價的事。

小A跟我說,既然在快遞上面賺不到錢,那就賣賣東西吧,賣東西應該能賺到錢。

反正我表弟去了他就輕鬆了不少,可以嘗試著做點別的業務。

於是小A花了幾千塊錢進了一批生活用品跟零食到店裡,希望通過取快遞的方式,引導用戶來購買,提高銷量!

但是小A做了1個多月,銷量慘無忍睹,賣的還沒我在他店裡喫的多,這事情就讓人很不能理解了,後面大家也分析了原因,還是因為店鋪定位不準確,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小A是先開了代收點,再賣的東西,給人的印象就是代收點,不是便利店。因為有購物需求的話,買東西首選隔壁的便利店,其實我也看了下,他店裡商品也不豐富,而且不賣煙,這東西真的是便利店必備產品,但是證沒辦下來!所以即使空有客流量,店裡的商品卻不符合購物者的需求,也難有起色!

相對的,在隔壁小區就是一家專門開便利店的,騰出空間來搞快遞代收,生意不知道比小A店裡好多少,這事小A其實挺鬱悶,為啥別人家點生意那麼好。

後面,小A覺得在這邊很難做,想換個地方做,有個新交房的小區,想去試試,因為他這地方是另一個城區的快遞承包商K總負責,說是一開始就給5毛,不坑他,小A估計是給B總坑怕了,所以也沒急著去,想先把海藍小區的店轉讓了再走!對,你沒聽錯,就是轉讓,因為有人過來問這個事了。

我們來算一下前期投資一個快遞代收點的成本

小A租的是地上車庫做的,房租一個月1200,押一付三交了4800

買了五組貨架,一個監控,一個桌子,一個藍牙面單印表機,總共花了接近2000多買了個筆記本兩三千,聽說是二手的,主要是方便小A後面系統的一些線上操作。然後還有5k的服務費交給了B總,總共花了1.5萬。

其實這個投資很低吧?我覺得在創業項目裏算是這樣的。

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聊小A,小A轉讓他的店,最主要還是有人想接~

有個跟小A差不多大的女孩小C看到這個快遞代收點,覺得這個事情蠻不錯的,就問轉不轉讓!

注意,這個時候其實小A並沒有貼轉讓通告,而是小C主動問的。

小A當時也不清楚這個轉讓大概多少錢,就隨口報價說5萬,其實他也不清楚他店值多少錢!

小C他也不知道轉讓大概多少錢,就去58查了一下,這不查不知道,一查,AH這地方都是6-7萬左右,我5萬接這個豈不是賺了?(這些價格高點的店,多少都是有保障的,比如快遞5毛一件甚至更高,寄件賺錢,快遞量大,或者還有副業也賺點錢

實際上,快遞代收點只要談到5毛就能幹,談不到5毛就虧,但是小C不知道裡面的門道,這就是涉世不深的代價。

小A跟小C因為轉讓的事情,交涉了一週多,這其中小C一直希望能價格再低點,小A也想著早點脫手去K總那裡做,就退讓了一點,從5萬降到了4萬。

小C看到價格壓到了4萬,有點兒竊喜,也就答應了這個價格,實際上,她不知道,從一開始他就步了小A的後塵。

就這樣小A以4萬的價格轉讓了這個店,賺了2.5萬的轉讓費。

B總這時候還來店裡「鼓勵」小A說,你看,你店轉讓還賺到了2.5萬,已經很好了,說完笑眯眯的去找小C了~

---

我問小A你覺不覺得虧,做了半年,末了還是把店轉了!

小A說這事起先就像小C一樣,沒搞明白就匆忙做,雖然喫虧但也漲了經驗,不過在店裡喫住半年沒花什麼錢,現在多出來2.5萬轉讓費,等於是存下來的錢。

最主要的是,知道該怎麼賺錢了,說完陰惻惻的看了我一眼,說了句「走,去K總那裡!」


後面小A去了K總的後續,我有時間再寫~大家記得多關注我,後面去K總的那段纔是真的秀!

發佈於 2020-08-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嘗一口人間奶茶嘗一口人間奶茶分享句子|種草|美圖|美妝|奶茶|有趣的靈魂

牙醫呀!!!我覺得真的水很深了,而且現在還水漲船高了,正畸開始越來越貴,以前三四年前我帶傳統的鋼牙套才6k,現在我表姐要2w的,至於材料我覺得是真的有點深,陶瓷,還有透明更加貴,仔細想想,還好我早就整完了牙!還有補牙一顆牙普通小診所要兩百塊,醫院更加哦,好好保護牙齒太重要了。


我說的這個行業,就存在於你身邊,但是你可能平時從來不會注意到!

這個行業水深到什麼程度?就是你踏足以後,要不賠死,要不賺死,在這其中反覆橫跳。

這就是快遞代收,就是那個不送貨上門,被消費者罵的狗血淋頭的快遞代收。

我就說個「真實」的事情給大家聽聽吧,不相信的就當聽個樂子吧~

小A是老實人,剛來AH市想要創業,於是到處找項目。

碰巧他發現做快遞代收門檻不高,於是就想做快遞代收的業務。

那時候我們也是剛開拓AH的市場,也不清楚AH通達系的具體情況,但是小A既然想做,那我們就給小A提供一些幫助。

我們聯繫了當地快遞公司,而恰巧當地快遞公司(當地通達系都是一個承包商)也想讓我們去他們那個片區設點,實際上那邊有很多X鳥驛站,不過B總還是給出了一些誘人的政策,具體如下:

1、每天送往快遞代收點300件快遞,一件承諾給5毛的服務費;

2、如果快遞量每天少於300件,少多少快遞公司補多少,一件補償5毛;

而且快遞公司還說可以簽訂合同,保證不會坑小A!針對這個政策,小A覺得挺不錯的,於是打算開始做,而我們作為中間人,也希望小A能做好,所以提供了出入庫操作系統方面的支持。

就這樣小A直接上一線開始做了,由於是新開發的市場,我們沒有收小A一分錢的費用,當時想著小A做好了,也算在當地起到品牌推進作用,不過也因此保持了一定的界限,沒有深度介入。(後面小A基本等於是放養狀態)

但是我們不收費,不代表承包商不收費。

當時承包商老闆B總跟小A說,有個叫海藍小區的地方不錯,可以直接進去做,小A由於比較信任B總,直接去把店開了起來。而這個時候B總開始要收服務費了,說是我幫你把快遞對接引進了過來,你得繳費,5k保證金,5k服務費,否則快遞不進來。

小A當時傻眼了,還要繳費?臥槽?

但是店都開起來了,開弓沒有回頭箭,交就交吧~就這樣,交了1萬給B總。

其實我跟小A的私人關係還是可以的,所以沒事也會經常去他店裡轉轉。

小A店開起來以後,每天的快遞量確實有300多件,不過他說一個人有時候挺忙的,每天累成狗,還要應對收件人的投訴,部分快遞還必須得送件上門。

實際上大部分收件人都挺善良,不會怎麼為難小A,不過我終究還是把我表弟推薦過去幫忙。(我攤牌了,我承認有私心,表弟沒找到工作,讓小A關照一二)

本以為小A事業應該走上了正軌,但是實際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小A當時每天代收接近300件快遞(實際沒有),每件快遞收取3毛3的服務費,除去發簡訊的費用,只剩下3毛了。

我就比較納悶,小A當初跟B總不是談的5毛嗎?怎麼變成了3毛3?

小A說,有3個月的緩衝期,這個時間過了,就會從3毛3提高到5毛,就這樣從3月一直到6月,3個月過去了,小A的店還沒有升到5毛。

為何我們對3毛3與5毛的差別這麼在意呢?因為這關係到小A店鋪的基本盤能不能保住!快遞代收點的代收收益決定了門店能不能存活下去,寄件纔是決定了能不能掙到錢。我們因此也算了一筆賬!

預計代收收入:0.5元*300件*30天=4500元(這是一開始按照合同來算的月收入)

實際代收收入:0.3元300件*30天=2700元(這是小A給我實際算得的收入)寄件收入:大概3000元,小A說的,他說談的比較低

也就說,如果按照合同來,小A每個月最少能賺8000多,這樣一個月下來,對於像小A這種剛創業的來說,已經算不少。但是實際每個月只能賺5000多,如果把各項成本一去除,小A還不如去上班。

我知道,小A是被快遞承包商給套路了,海藍小區屬於老小區,都是低樓層,住戶又少,一天300件快遞都快頂天了,沒有發展空間也賺不到錢,所以壓根就沒有人願意來這個小區做專營的快遞驛站。為了鋪設快遞驛站,方便對末端派送整合管理,又不想付出更多的投入,小A就被B總帶了進來。

這時我就提醒小A,去找B總談一談,既然簽了合同,那就按照合同來,不過從小A的反饋來看,應該是拿出合同也解決不了問題,我估計可能會面臨關門的風險。小A怎麼談的我不得而知,只知道小A後面再也沒提漲價的事。

小A跟我說,既然在快遞上面賺不到錢,那就賣賣東西吧,賣東西應該能賺到錢。

反正我表弟去了他就輕鬆了不少,可以嘗試著做點別的業務。

於是小A花了幾千塊錢進了一批生活用品跟零食到店裡,希望通過取快遞的方式,引導用戶來購買,提高銷量!

但是小A做了1個多月,銷量慘無忍睹,賣的還沒我在他店裡喫的多,這事情就讓人很不能理解了,後面大家也分析了原因,還是因為店鋪定位不準確,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小A是先開了代收點,再賣的東西,給人的印象就是代收點,不是便利店。因為有購物需求的話,買東西首選隔壁的便利店,其實我也看了下,他店裡商品也不豐富,而且不賣煙,這東西真的是便利店必備產品,但是證沒辦下來!所以即使空有客流量,店裡的商品卻不符合購物者的需求,也難有起色!

相對的,在隔壁小區就是一家專門開便利店的,騰出空間來搞快遞代收,生意不知道比小A店裡好多少,這事小A其實挺鬱悶,為啥別人家點生意那麼好。

後面,小A覺得在這邊很難做,想換個地方做,有個新交房的小區,想去試試,因為他這地方是另一個城區的快遞承包商K總負責,說是一開始就給5毛,不坑他,小A估計是給B總坑怕了,所以也沒急著去,想先把海藍小區的店轉讓了再走!對,你沒聽錯,就是轉讓,因為有人過來問這個事了。

我們來算一下前期投資一個快遞代收點的成本

小A租的是地上車庫做的,房租一個月1200,押一付三交了4800

買了五組貨架,一個監控,一個桌子,一個藍牙面單印表機,總共花了接近2000多買了個筆記本兩三千,聽說是二手的,主要是方便小A後面系統的一些線上操作。然後還有5k的服務費交給了B總,總共花了1.5萬。

其實這個投資很低吧?我覺得在創業項目裏算是這樣的。

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聊小A,小A轉讓他的店,最主要還是有人想接~

有個跟小A差不多大的女孩小C看到這個快遞代收點,覺得這個事情蠻不錯的,就問轉不轉讓!

注意,這個時候其實小A並沒有貼轉讓通告,而是小C主動問的。

小A當時也不清楚這個轉讓大概多少錢,就隨口報價說5萬,其實他也不清楚他店值多少錢!

小C他也不知道轉讓大概多少錢,就去58查了一下,這不查不知道,一查,AH這地方都是6-7萬左右,我5萬接這個豈不是賺了?(這些價格高點的店,多少都是有保障的,比如快遞5毛一件甚至更高,寄件賺錢,快遞量大,或者還有副業也賺點錢

實際上,快遞代收點只要談到5毛就能幹,談不到5毛就虧,但是小C不知道裡面的門道,這就是涉世不深的代價。

小A跟小C因為轉讓的事情,交涉了一週多,這其中小C一直希望能價格再低點,小A也想著早點脫手去K總那裡做,就退讓了一點,從5萬降到了4萬。

小C看到價格壓到了4萬,有點兒竊喜,也就答應了這個價格,實際上,她不知道,從一開始他就步了小A的後塵。

就這樣小A以4萬的價格轉讓了這個店,賺了2.5萬的轉讓費。

B總這時候還來店裡「鼓勵」小A說,你看,你店轉讓還賺到了2.5萬,已經很好了,說完笑眯眯的去找小C了~

---

我問小A你覺不覺得虧,做了半年,末了還是把店轉了!

小A說這事起先就像小C一樣,沒搞明白就匆忙做,雖然喫虧但也漲了經驗,不過在店裡喫住半年沒花什麼錢,現在多出來2.5萬轉讓費,等於是存下來的錢。

最主要的是,知道該怎麼賺錢了,說完陰惻惻的看了我一眼,說了句「走,去K總那裡!」


後面小A去了K總的後續,我有時間再寫~大家記得多關注我,後面去K總的那段纔是真的秀!

發佈於 2020-08-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嘗一口人間奶茶嘗一口人間奶茶分享句子|種草|美圖|美妝|奶茶|有趣的靈魂

牙醫呀!!!我覺得真的水很深了,而且現在還水漲船高了,正畸開始越來越貴,以前三四年前我帶傳統的鋼牙套才6k,現在我表姐要2w的,至於材料我覺得是真的有點深,陶瓷,還有透明更加貴,仔細想想,還好我早就整完了牙!還有補牙一顆牙普通小診所要兩百塊,醫院更加哦,好好保護牙齒太重要了。


牙醫呀!!!我覺得真的水很深了,而且現在還水漲船高了,正畸開始越來越貴,以前三四年前我帶傳統的鋼牙套才6k,現在我表姐要2w的,至於材料我覺得是真的有點深,陶瓷,還有透明更加貴,仔細想想,還好我早就整完了牙!還有補牙一顆牙普通小診所要兩百塊,醫院更加哦,好好保護牙齒太重要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