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賣葯時掙了一波錢,錢和葯都有;印度葯貨源又不穩定,隨時可能被打掉。既然相信藥效,正常人屯個一兩年幾十瓶的葯很好理解吧。

好好的一個人,一年時間就沒了不合理啊,關注點有點歪,但看的時候真的是不能理解啊。


其實這個,開始的時候,我看了很感動,哭的稀里嘩啦的。但是我感動之後仔細想想,也想不明白。

首先是囤葯的問題,正常來說,他知道這葯是印度來的,供貨不穩定,正常人都會選擇囤一點吧?按照劇中的說法,一年也就是需要10瓶葯。再怎麼著,囤10瓶,不算多吧?就算藥物有保質期,現實中格列衛的保質期也有兩年之久。難道影片裡面設定保質期只有半年麼?

其次是買葯的問題,劇中說了,程勇跟陳長林說好了,賣給他們還是3000,這和呂受益以前喫的葯價格是一樣的,怎麼會突然買不起了呢?

當然這裡也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是陳長林不守承諾了,只願意賣給他們普通消費者的葯價。劇中表示陳長林對普通患者,先是賣1萬,最後漲到2萬,然後漲到2萬沒多久就被舉報了。我們假設他1萬賣了半年,然後2萬賣了半年之後被舉報了。那麼正常患者買葯一年總共是需要花18萬。電影故事背景是上海,在上海這地方隨便湊湊藉藉,湊這些錢也是不算很難吧?

最後是關於求助的問題,呂受益跟程勇,思慧畢竟一起共事了那麼久,感情已經很深了。程勇後面開服裝廠,很富裕。思慧雖說是個舞女,可也不算很窮。真到了活不下去時候,正常人都會向他們先求救吧?他倒是好,先割腕了……

另外,這個片子雖說是取材於現實的,不過呂受益在現實中並無原型。嗯,我們也慶幸,現實中沒有真的呂受益,現實中只有真的「程勇」。


我覺得他連屯葯的錢都沒有。


對 除非這個葯有保質期

不然我真的不明白


+1 真是很不能理解
為後續劇情服務啊

在看電影時候,我也有這樣的疑問,他為什麼不買一大堆葯回來。以下是我胡思亂想之後的猜測:在開始階段,呂根本沒錢屯葯。而程帶回了葯後,呂加入了售葯組織,藥品賣的很好,進貨渠道也很穩定,應該是感覺得到了保障,便沒有必要屯葯了。在後期藥品緊張階段,呂屯了葯,就一定會有一個人沒得到葯,大家都是病友,應該都能理解沒有葯的感受,所以放棄了屯葯的念頭吧


優惠價買東西是限量的


是啊,他為什麼不屯葯呢?可能是他信程勇吧,從第一個摘下口罩的人。他是第一願意相信程勇的。在被拋棄後 一臉茫然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會變成這樣。還有他經濟也不富裕,那來的錢去屯葯。是了這麼多。不如喫個橘子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