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認識有兩位武俠圈內的朋友,極度推崇梁羽生、還珠樓主和其他民國時期的部分武俠作家,對金古兩位則嗤之以鼻。他們甚至覺得金古兩位大師不配得到這種讚譽。

我想說的是:喜歡別的武俠作家可以,但不要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偶像的地位。

金古兩位的成就,有目共睹,大眾眼光甄選出的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武俠作家,這個不是某些後生小輩可以指手畫腳的。


因為武俠是通俗小說。

在自己所在時代稱得上優秀但卻不足以傳世的通俗小說,一定是有迎合當時讀者的心理需求的。

當時代變幻,曾經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現代讀者讀起來就難免有代溝。這是通俗小說的侷限性。

今年是2019年,我們拿出來2009年點擊量比較高但不是最高的一批網路小說給這兩年的新讀者去看,讀者都不太買賬,他會告訴你書中的套路已經過時了,你讓他們去看抗日時期連載的還珠樓主和王度廬,人家眼裡就好像在看出土文物。

通俗小說作者,只有達到金庸古龍這種筆力,特別是金庸這種,纔能夠值得讀者討論幾十年。

這個回答到這裡就已經結束了,後面的與題目無關,寫一寫只是因為題主提到的這幾個人,還挺有意思。

還珠樓主和王度廬,是民國就出名了的,武俠經常被分成新派舊派,這二位,就是舊派的,是當時民國武俠北派五大家之二。舊派一個特色就是白話還沒那麼流行,有很多地方還保留了文言文的味道,現代讀者很多都難以接受,要知道他倆比較早的小說,差不多要八十多年前發表的了,那時候還是抗日時期。

還珠樓主的作品,很多都屬於志怪、劍仙一類的,王度廬的作品,擱現在話講就是屬於低武,人物的武功都不那麼神奇,而且王度廬的作品往往都有一個悲劇的內核。

之後新派武俠逐漸替代舊派武俠,香港的梁羽生和臺灣的司馬翎就是其中的代表。

梁羽生就是那個時代的投影,他的作品優點和缺點就是那個時代作品普遍的優點和缺點。

那個時代的武俠作者國學基礎往往都很紮實,開始逐漸習慣白話寫作並且嘗試西方小說的一些結構,然後還經常能有歷史名人出場。比較典型的就是梁羽生,做到極致的就是金庸,很多人評價說金庸比梁羽生更加西化,這話我不反對,但梁羽生其實已經開始成熟了。

但那個時代很多作者的作品都出現了同質化嚴重,梁羽生幾乎本本都是明末清初,本本都是天山一脈做主角,讀多了也就沒意思了。

說點我個人的感覺哈,以下僅是個人觀點。

那個時代香港作家更注重劇情,所以人物會相對粗糙,同質化,臺灣作家更注重人物刻畫,所以劇情會突然出現比較狗血的橋段。

就拿司馬翎來說,會寫著寫著突然發現劇情進行到此處需要一個條件,這個條件是在之前應該埋好伏筆的,但大綱太簡陋前面並沒有寫伏筆,這時候司馬翎不得不開始解釋前因後果甚至臨時加一個很長的無主角段落。這時候讀者們就會認為司馬翎寫飄了,其實不是飄了,是不得不飄,他只是在還大綱粗糙的債。

但是司馬翎人物寫的極好,不止司馬翎,那個時代的臺灣作家人物寫的都極好,比如稍晚一點點的蕭逸。

司馬翎人物的刻畫影響了很多作家,古龍一定在其中,但影響最大的無疑就是黃易。黃易的作品裡,司馬翎的影子有時候太重了。而黃易這一撥作者,又晚了一代,所以往往能在人物和劇情間找到一個平衡。

梁羽生不單劇情好,人物也有出彩的,只不過劇情更穩,人物是從歷勝男開始開竅,司馬翎不單人物寫的好,劇情也挺有意思,他在劇情上的表現總結起來就是求變並且有爆發力,會有其中一些高光橋段,最典型的就是《劍海鷹揚》裏中西鬥擂的幾章。

司馬翎的作品雖然不如題主提的其他幾個名聲大,但也足夠代表那個時代的臺灣武俠。

溫瑞安和上面四個不一樣,溫瑞安的創作高峯大約在八幾年,那個時候上面四位都已經封筆了。

上面四個作家,還珠樓主和王度廬寫作風格正好對立,又都屬於舊派作家,梁羽生是更注重劇情的香港作家,司馬翎是更注重人物的臺灣作家,他倆又是同時期的新派武俠作者,這四個作家中,水平最高的,我個人認為是還珠樓主,但名聲最大的,應該是梁羽生。梁羽生寫小說寫到性描寫的時候,基本都會很羞澀寫一句生命的大和諧敷衍了事,而溫瑞安則不同,溫瑞安的小說女主十有八九會被強姦,溫瑞安更是惡趣味的把細節大寫特寫。

溫瑞安比較亮眼的地方在於引入了官府這個概念,和江湖形成了一種對立的關係。但溫瑞安不太符合我的審美,所以讀的比較少。

溫瑞安很明顯能感受到和上面四個不是一個時代的,溫瑞安和黃易應該算是一個時代的。題主給出的這五個人是三個時代的代表,所以我說很有意思。

但其實武俠小說現在屬於很小眾的讀物,討論的人其實很少,你看討論金庸古龍的人很多是因為金庸古龍已經出了武俠圈了,他倆的讀者大多數並不是武俠讀者,人家武俠小說只讀過金古。

至於題主描述的朋友認為金古不配現在的聲望,甚至水平不如梁羽生,笑笑就得了,嘩眾取寵而已。


且不說新舊武俠有風格差異,也不說有些作家的水平的確也不如金古高,最主要的原因就一個:大多數人沒看過那些作家的作品——其實很多人連金庸古龍的原著都沒看過。


之所以自稱武俠小說史略而非武俠小說通史,主要原因就是意識到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以通史自居,應當涵蓋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的所有作品,畢竟沒看過的作品談何賞析?即便看過某個作者的某個作品,總不能「管中窺豹」,因為作者可能是會成長的,古龍早期作品也不過爾爾,到中後期一變再變,堪稱登堂入室。幸虧之前能接觸的讀物有限,獵奇了一些武俠作品,纔敢動筆,但是想要面面俱到除非沉下十幾年功夫把古往今來略有名氣的相關作品都通讀一遍。這個難度多高,我在這裡羅列下記憶中的那些港臺武俠作家就可見一斑,金古梁溫自不必說,四大之外什麼臥龍生、陳青雲、諸葛青雲、司馬翎、司馬殘陽、柳殘陽、雲中嶽、蕭逸、高庸、黃易、黃鷹……每個作家總得二三十部作品,每部作品就算不幹別的也得看了兩三天。如果真的是部部精品宛如天龍八部,看一下還有收穫,其實大部分作品稱之為雞肋都有些冠冕。如果世上只有武俠這一種小說的話,那可以稱之為雞肋,但可惜並不是這樣,東西方傳世名著、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日漫、美漫……優秀作品多如繁星,把時間用在那些作品上,顯然是不明智的。找一下那些作家的代表作品看一下,儘可能覆蓋更多的作品,希望能以點帶面透過某個作品大體介紹下某個作家的風格吧。

1黃易

黃易的小說劇情中規中矩,談不上多宏大,也談不上懸念迭起,重點在於為後面的衝突蓄勢。武俠小說中除了金庸很少有正面描寫萬人團戰的場景,古龍的武戲更多的是單打獨鬥,溫瑞安則擅長描寫十幾個人規模的械鬥,而黃易作品中則不乏百人級別的幫派混戰,例如覆雨翻雲一開始怒蛟幫的內鬥,水戰、陸戰描述的有條不紊,還有乾羅跟赤尊信這樣的高手偷襲。

故事來說過於漫長。如果說金庸的故事如同爬山,無論長短能讓人感受到一點點接近頂峯(故事的終點),那麼黃易的一些作品則如同主人公繞來繞去的歷險記,體會不到這種故事的遞進,就如同在盤山路上緩慢上升。同故事相對而言,黃易作品的打鬥則更為精彩。如果說溫瑞安的作品只是在打鬥環節添加了奇幻因素,那麼黃易作品幾乎從人物、武功等設定開始就引入了奇幻元素,作品介乎武俠與仙俠之間,比如種魔大法、慈航靜齋。其餘作品中的門派最多帶幾分詭祕色彩,而慈航靜齋幾乎是天上人一般的設定。這樣的設定框架下,武功威力要遠超尋常武功(例如金庸),同時又沒到原地飛升(蜀山)的地步,比較接近武俠港漫或者是熱血日漫。這樣的設定其實挺適合翻拍成影視作品的,不講究拳拳到肉,但是帶有奇幻元素可以增加特效場景,反而金庸作品的打鬥描述雖然寫意,但是還原成影像形式很多內在描述就容易失真。

但是黃易的小說有兩個問題,其一是軟色情(這個見仁見智),但是同書中其他正經的內容相對比顯得有些齣戲。其二是篇幅太長了,有時候缺乏明顯的故事演進,劇情也不是注水,但就是一些無聊的拖流程內容,有點類似現在網路小說的作風?

至於品級方面,只看過《破碎虛空》(短小精悍)、《大唐雙龍傳》(太長棄坑)、《覆雨翻雲》(這個可能是略過一些內容後拜讀完的)、《尋秦記》(都忘了看沒看了,可能是原著太長棄坑轉攻劇集)。

2梁羽生

梁羽生位居四大大王,可能入行也是最早的,但是作品可能也是最沒有特色了,至少其餘三位在某個方向做了突破,但是印象中的梁羽生作品卻沒有這樣的突破。本科的時候圖書館有全集作品,恰恰那時候看到一個快速閱讀法(一目一行,只看中間,餘光掃一下兩旁的內容),而且梁羽生的作品好像多達35部讓人望而卻步,就把這種速讀法派上用場,結果就是看書用的時間確實少很多,與之相對應的,印象也少很多。但是後來也想明白一件事:沒有印象也是一種印象。如果梁羽生的作品足夠優秀,其實速讀的時候也會發現,哪怕當時沒時間後面也會回過頭去重讀。

故事方面,如果記憶沒錯的話,梁羽生的作品時間線上是延續的,從李唐一直綿延到晚清?當然了,不同作品的主人公傳幫帶,上部作品的主角到下部作品可能成了長輩了(參考射鵰、神鵰),但是每部作品的篇幅都不長,類似金庸作品當中的俠客行,世界觀不夠豐滿,同時細節描繪也不夠充實,也缺乏足夠的篇幅來塑造人物。雖然江湖傳聞梁羽生影響下金庸入行,但是現在看來梁羽生更像是高仿版的金庸。篇幅不夠算是致命缺陷了,拋開網路小說那種注水的行文方式不談,要想鋪陳一個豐滿的世界觀並講述一個完整複雜的故事,可能真的需要篇幅,不斷去拓展豐富細節,包括人物的、故事的、打鬥的。沒有人認為金庸小說當中很多閑筆,一些作品還是洋洋灑灑百萬言,恐怕也是這些作品真正奠定金庸的江湖地位。印象中梁羽生的作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反派人物打著打著落到下風就跑了,「虛晃一槍撥馬便走」那種,主人公也沒有除惡務盡的意識窮追上去。

人物方面,四大天王中,可能梁羽生是唯一將女性當作主角來展開故事的,《白髮魔女傳》的練霓裳、《雲海玉弓緣》的厲勝男,其中一個重要的推動故事展開的動力就是女性視角的情變。在古典作品當中,可能受傳統觀唸的影響,往往強調女性對男性(尤其是男主角)的忠貞,而淡化男性對女性的忠貞。可能梁羽生的作品中出現了這方面的翻轉。

武戲方面,是那種見招拆招的打鬥?談不上有什麼硬傷,但是同樣談不上有什麼突破性的創意。至少其餘三大天王在武戲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以及突破。梁羽生似乎並未貢獻出耳熟能詳的武功祕笈或者是BOSS戰。像金庸作品當中九陰真經、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降龍十八掌、獨孤九劍、辟邪劍譜、葵花寶典、化功大法等武功一個個耳熟能詳,並不能單純地歸結為影視作品的宣傳。作品質量過關才翻拍成影視作品,而非翻拍影視作品提高了作品質量。之所以有些武功祕籍、BOSS戰能夠流傳甚廣,也是作者著力渲染的結果,在設定以及描繪方面運用了大量的敘事技巧。比如九陰真經、辟邪劍譜是故事展開的重要引子,九陽神功號稱內力最強,乾坤大挪移其實就是四兩撥千斤,降龍十八掌號稱最強外功,獨孤九劍攻擊性極強,葵花寶典修鍊方式以及效果獨特,化功大法更是實現了武功的技能化。可能梁羽生作品當中的武功各方面都很中規中矩,還在傳統武學的框架當中,沒有像金庸那樣憑藉想像力在某些方面更進一步。

總的來說梁羽生的作品,像是各科都是B而沒有一科是A,有種各方面均衡但是離優秀就差一口氣的感覺。與之相對應的,金庸作品則是各科都是A,古龍、溫瑞安則有些是A、有些是B、C甚至D,但是那些A的方面足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於品級,實在是沒有印象了,哪怕是《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這樣鼎鼎大名的作品,具體內容也一點想不起來,後面再拜讀的話補上。

3臥龍生

在那個信息閉塞不知道金古梁溫為何物的時代與地方,臥龍生的名頭可能更為響亮,書店裡一排排的盜版書署著臥龍生的名號,可能隱隱然讓人聯想到臥龍(鳳雛)先生,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在認知中以為他纔是「天下第一高手」。仙鶴神針(陳木勝翻拍《新仙鶴神針》)、絳雪玄霜(龔慈恩主演的《雪花神劍》)應該是因為翻拍影視而回去追過原著,印象不詳,但是肯定是比影視作品差遠了,翻拍的影視作品無論打鬥設計還是添加的情感衝突,都要遠遠超過寡然無味的原作。對臥龍生作品印象最深的一部是《金筆點龍記》,這個堪稱傳統武俠奇遇故事的速成版本,一個落魄書生被強行灌輸各種驚天武功,然後同造化城主展開終極對決。他的作品可能就落在中品這個區間裏吧,要說優點好像也沒什麼驚艷的優點,要說缺點好像也沒什麼致命的缺點,在那個武俠小說異軍突起的年代,可能是做了風口上的豬,而且是起的比較早的那一隻。

4陳青雲

殘肢令:楊承志出道,先是爭奪一個什麼膽,喫下去後平增一百年功力(要是一千年多好),並且具備復活技能,但是需要再喫個什麼卵才能發揮功效。一幫人搶奪那個膽,無意中飛到楊承志嘴裡,結果要剖腹取膽,天山龍女庇護楊承志而動手,最後楊承志被誤判為已死,第二天太陽一照就復活了,逃脫秦媚娘淫爪後,先是北瘋教他絕世不傳祕技,為瞭解毒而去南海找南癡(南帝北丐應該有話要說),途中喫下那個什麼卵,平添一百年功力,南癡給他解毒之外,一樣將不傳之祕傳授給楊承志。

楊承志有百年功力,三大絕學(北瘋揮袖點穴、南癡乾元罡氣、殘肢令一招三式),在長沙城屠戮仇人,同陰魔教起衝突,後來被烈陽老怪幹掉,被紅巾蒙面人救走後,第二天再度復活(武俠小說隨便復活?),並且練成兩儀真氣,武功更上一層樓。繼續復仇之旅,追殺白麪殭屍怪的過程中得到烏木寶錄,上面記載五招驚天地泣鬼神的絕招,只練一招就從山腹開路逃出昇天,到華山替北瘋、南癡出面,跟武林一異(這名頭確實有些與眾不同)的傳人玉面劍客動手取勝,又幹掉烈陽老祖,學會剩下四招後去憑一己之力踏平陰魔教,找到生母,同玉面劍客相認,然後娶兩個美女為妻……

故事的風格模式太過低級幼稚,很典型的武俠模式,奇遇、學武、復仇,但是處理手法太過簡單粗暴,喫個膽再喫個卵就平添一百年功力,為什麼不是九十九年,為什麼不是一百零一年?一年的功力怎麼算?有那麼幾招絕招,一使出來就驚天地泣鬼神,終極反派大BOSS多少年的閱歷經驗幾乎都不堪一擊。故事線簡單到極點,就是主人公走來走去,各種奇遇、各種打鬥。人物設置也是,什麼一奇二怪三邪四歪五變態……,反派魔教,一級級的魔教高手。

但是,殘肢令稍微好一點的地方是在打鬥方面,作者除了描述招式、真氣的威力,還嘗試用想像的手法來使得打鬥過程更加生動。由於故事線條非常簡單,有一個大反派陰魔教,陰魔教派出來的高手級別越來越高,因此衝突自然而然的步步高昇,雖然沒有多少解讀的空間。此外還嘗試著加上身世之謎,雖然不夠自然,畢竟加了一點點解謎的因素。打鬥方面血腥四濺,就是傳說中的暴力美學了,武功招式之間沒有太多生克變化。

5司馬翎

很久很久以前,在網上找了個武俠的推薦目錄,因為金庸蜀山都看了許多遍了,想要涉獵下其他人的作品,吸取點不同的風格。結果大失所望。

劍海鷹揚:一開始的時候還算眼前一亮,倒不是翠華城被打破,羅希羽跟七殺杖嚴無畏決鬥,而是羅廷玉逃走後在千葯島上佈置,以及嚴無畏安排宗旋出場跟聽潮閣的劍後秦霜波周旋。當時把聽潮閣說得天外飛仙一般(聯想到慈航靜齋),千葯島上遺孤也是氣勢洶洶,結果虎頭蛇尾,後面幾乎隻字不提這些。就好像節目預告說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超級英雄挺身出戰大戰外星人,結果卻是一對半瓶醋的所謂文藝青年在咖啡店你一句我一句高談闊論那傳說中大名鼎鼎的魔幻現實主義一樣。其實平心而論,後面的劇情並非不可以,但是卻跟前面的預告南轅北轍,憑空冒出個端木芙,喧賓奪主,還引出南海世家一段謎案,又勾出西域高手入侵中原一事,完全沖亂了主線劇情。

無論是端木芙還是秦霜波,都過於賣弄。先是說秦霜波劍後身份的種種奇異,嚴無畏的獨尊山莊稱霸天下了,在她一人面前都畏首畏尾。端木芙擺擺舌頭,就能將一眾高手耍得團團轉。並不是說智力不重要,但是即便是計謀,也要有個限度,看不是計謀如何操縱別人,倒好像是作者安排眾人配合端木芙計謀一樣。人物關係方面,本來以為羅廷玉、宗旋同秦霜波之間會來個三角戀,中間還摻雜個悲情苦命女子單如玉,結果後面幾乎隻字不提,憑空插進來個端木芙,佔據大半篇章。就故事的創意方面,不能說作者沒有探討,只是不知道為何還會出現這樣致命的錯誤。這已經不是細節問題,而是大方向出了紕漏。作品中打量運用疑似推理的手法,不過都是由人物口述出來的。

在武打方面,要是初中的時候看到,還會認為有點個人特色,現在看慣了金庸、蜀山的作品,以及日漫中打鬥設置想像力天馬行空般的舒暢,很難再回過頭去接受這種水平的打鬥了。這跟朱貞木、鄭證因的不同,一是二人處於武俠的草創過渡時期,二來那兩人武打也有自己風格,雖然沒有金庸這樣完整的體系化跟氣魄,但是也很有可取之處。司馬翎在處理武打方面,看得出來想一板一眼設計好,可能積累或者才氣不夠吧,尤其是後者,很難強求的。不過並不能說一無是處,至少故事框架、人物設置都很完整,雖然有些缺點,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些缺點,也不無裨益。

6李涼

這貨的楊小邪在中學時代風靡一時,所謂的諧趣武俠,其實並沒有那種開宗立派式的創新,無非是將主角設置成了會武功的韋小寶。主角屬於那種潑皮無賴的性格,運氣好到令人髮指,然後一系列因緣際會學會一系列頂配武功,接觸一系列頂配美女,幹掉一系列頂配BOSS。整體行文風格可能也是輕鬆詼諧,但是並非純搞笑路線,還是有貨真價實的武戲,並且武戲質量並不拉胯,至少同其他的二三線港臺武俠作家比較而言,劇情就算談不上多驚艷,至少有張有弛,比溫瑞安那種放飛自我要好得多。至於人物,幾乎就是傳統武俠作品常見的幸運兒,從出場起額頭上就寫著幸運兩字,等級裝備(武功)隨便撿,還有大佬帶,不缺 美女陪,對面還有一眾陪玩反派。

6蕭逸

跟其他的作家一樣,一看百科詞條當中的作品目錄能唬死人,可能大部分都是雞肋,優點是沒啥缺點,缺點是沒啥優點,讀了也不至於說上當受騙,讀完也不至於說受益匪淺。

甘十九妹也是看到燕雙鷹……不對張子健、楊露領銜主演的電視劇之後追的原著,跟其他的作品沒有太大區別,文戲武戲都是那種卡在半山腰不上不下的水準。不過感情戲上稍稍有些變通,不是傳統武俠中常見的後宮戲(出來個女的就非男主不嫁),帶有幾分虐戀的色彩。設定很常見,男女主角出於兩個對立陣營,打著打著擦出愛情的火花。但是作者總算狠下心,沒有再來一個羅密歐朱麗葉似的浪漫結局,而是讓尹劍平親手殺死甘十九妹然後自盡,那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仇不能不報,情不能不償。」一整個故事的鋪墊,就是為了渲染這樣一個虐心的結局,放下書閉上眼睛的時候,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年輕的時候總是不明白,後來漸漸想通,哪怕兩人在一塊,也會一輩子背負著這樣的陰影,恐怕未必能夠幸福,每天看到對方的時候,眼眸裏是如玉般的容顏,腦海里卻是血淋淋的仇恨。

8諸葛青雲

為了寫這一部分特意去看了下紫電青霜,大致故事如下。

紫電青霜:男主角葛龍驤下山,一路各種寶貝、神功、美女送上門來,然後一不小心被惡人打落懸崖,按照劇本自然是大難不死,雖然毀容,但是去一趟西藏找一下千年雪蓮瞬間化身玉面郎君。什麼?找不到千年雪蓮?不要緊,發動主角光環,自然有隱居避世的絕代小美女把萬年雪蓮送上門來,然後一不小心遇到反派BOSS,還是強行教主角絕世武功的那種。後面再一不小心遇到個知心大姐姐,非要把主角迷倒脫光了身子摟一塊睡還啥都沒發生的那種,最後來糾結幾個小夥伴一塊羣毆最終反派。反派嘛,肯定是又老又醜的妖婦。反派弄死了,什麼傲嬌女、鄰家小妹、知心大姐姐都要搶著嫁給男主角。

從敘事模式來看,金庸古龍溫瑞安的小說都是主人公視角,書中人物將故事講述出來,像是經歷一個冒險故事。紫電青霜則是說書人視角,書中人物更像是表演劇情的棋子。一個個故事像是單獨成章,既沒有古龍小說那種環環相扣的懸疑,也沒有那種金庸小說那種順理成章的展開。每一個故事的篇幅又不長,故事展不開,人物塑造不了,細節也刻畫無法到位。跟金庸世界那種完整的世界觀不同,這裡的世界觀小而美,幾乎所有故事都圍繞著武林十三奇來展開,有些是弟子,有些是對頭,還有一些能夠跟武林十三奇比肩的老怪,然後人物之間發生奪寶恩仇的衝突,故事就這麼來了。

這種分割敘事,不斷變換敘事者,還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沒法集中筆墨去塑造人物形象。本來故事篇幅就這麼多,給這個人一點,那個人一點,用在主角身上的就少很多,沒法通過主人公的言談舉止、行為選擇來塑造一個豐滿的形象。當然了,至少當時作者刻畫人物的功底,也塑造不出來什麼人物形象,人物就是那種中學時代武俠小說的常見人物設置。主人公玉樹臨風,出場就是去撿寶的,各種寶貝(寶物、武功、美女)放在前進路線上,那些老不死的辛辛苦苦積攢一輩子的成名絕技,一見面就要傾囊相授……那些一顧傾人城再顧傾家蕩產的絕世美女,看男主角一眼就愛的死去活來非卿不嫁。除了一鳳三凰這樣幾個男女主人公的配置,再搭配幾個正氣到不問世事的大俠(諸葛雙仙),再就是醫仙、乞丐、酒鬼這樣的標配,然後再搭配幾個好色的、嗜殺的、用毒的反派,一整套班子就齊活了。

武戲方面,明顯看得出來作者用心去描述了,並不能說不好,但是要怪就怪金庸吧,在這種範式之下推陳出新不斷刷新極限,以至於再看其他人的武戲就覺得味同嚼蠟。拋開這一點,紫電青霜的武戲設計也缺乏區分度,一個是不同人物之間的對壘缺乏特色,再就是不同級別人物之間的對類也缺乏那種等級壓制的感覺。

一些細節,真的是經不起推敲。一開始悟元大師懷璧其罪的消息如何傳出?得到消息後還不及時馳援?嶗山四惡都找上門了不幹脆搶走碧玉蟾蜍?後面弟子性命攸關了,求救的人都跑到家門口了,諸葛雙仙突然公佈消息說要閉關二十年什麼事不管。這是學蜀山嗎?蜀山是仙俠,修的是仙道,他們修行的目的是成仙;紫電青霜是武俠,修的是俠義道,既然以大俠自居那麼練武的目的不是為了行俠仗義?弟子死到臨頭了還撒手不管?這是哪門子大俠?老一輩頂尖人物故意坐視,讓二流人物帶帶下一代子弟,讓弟子組團對付老一輩魔頭……學蜀山學的還能再明顯點嗎?

故事總的來說,沒有蓄意敷衍或者是注水的地方,雖然什麼黃山論劍、三蛇生死宴衝突性不強,這個可能真的受限於天分,誰不想寫出來金庸古龍那樣的作品。

9黃鷹

這個人可能沒有臥龍生、陳青雲、司馬翎那麼有名,很久很久以前無意中從親戚那裡接觸到的,至今仍然印象很深的《追獵八百里》,後面又找到同一系列的《大俠沈勝衣》,風格(故事、人設)很明顯是模仿楚留香系列,試圖寫一個懸疑偵探類型的武俠故事,只不過作者構思懸疑故事方面的天分、技巧要遠遜古龍,因此劇情頗為簡單,但是通過補充打鬥內容也算是挽尊了。至少這兩部作品是值得一讀的,其實比那些不上不下的作品更具有可讀性。這其實要感謝古龍,為後人提供了可以模仿借鑒的樣本,因為這些樣本的完成度極高,後來人幾乎不可能超越,因此可以反覆揣摩其寫作技巧故事結構。

10張夢還

這個人有點冷門,在舊派武俠一個合集中無意中發現的,其實就看了《沉劍飛龍錄》,比較古典的一部武俠小說,風格跟金庸的比較類似,兩人也是同年代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寫到一半戛然而止,如果這樣說有些籠統,大家不妨想像下《倚天屠龍記》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那裡就收筆,當時看完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樣。

故事:楔子交待引子,接下來甘明師徒現身,師父留下救人,甘明孤身前往碧雲莊報信,路上遇到金葉丐,透露碧雲莊詭異情形。到了碧雲莊後,先是夜探小院,第二天會客,跟吳戒惡結交,誤入靜室,兩位莊主現身,來了個詭異婆婆,到靜室後交待來龍去脈。

兩姐弟現身,先打上青萍劍客跟泰山八龍之一,接著誤入山洞機關,闖出來後跟華山派起衝突,雙雙負傷,逃走後徐霜眉現身。另一路金葉丐帶著吳戒惡上武當,說動武當臥雲道人,後又前往黃山,找到夏女俠,提到徐霜眉一事。

武當白鶴下山,碧雲莊上對上徐霜眉,被徐霜眉耍詐擠走。老大被殺,老二逃走,追逐過程中方龍竹大開殺戒,引爆火藥。消息傳到武當山,吳戒惡悲痛欲絕,臥雲道人不願惹麻煩,在白鶴等人幫助下,吳戒惡拜入董靈霄門下。老二逃脫途中,被甘明所救,遇上彩鳳。甘明繼續遊盪,遇上金風和尚、后土僧,結伴同行,方龍竹追殺老二,被三人攪合。

吳玉燕回山,恰逢黃教、崆峒上山尋釁,被大師姐打跑,求得靜因師太手書,同師姐下山,發現碧雲莊被毀。大師姐往江南瞭解龍鳳雙幡一事,先後撞上黃教弟子、螳螂門弟子跟沙九公,三月十五決戰,危急關頭徐霜眉趕到成敗逆轉。吳玉燕得知真相後求靜因師太作主,江湖上傳出泰山大會消息。

龍竹二人在杭州,見彩鳳彈箏,找到母親墳墓後發現有人拜祭,翌日偷偷觀察,彩鳳現身相認,後來老二同金葉丐趕到,姐弟追殺老二,被金葉丐、彩鳳阻攔。甘明、金風和尚、后土僧三人前往泰山,路遇徐霜眉,起了衝突受挫。崑崙鎮陽子現身阻住。到泰山之後,老二現身,約定晚上前去報仇,從子時打到天明,眾人趕到,說出真相,方靈潔將手中天龍劍拋下山崖,山崖現出飛龍,上面坐著上一輩人物……

沉劍飛龍錄的文風古樸,很有練字功夫。不過類似朱貞木,文白之間有些脫節,沒有做到蜀山、金庸那樣統一。打鬥方面內外兼修,外功方面一招一式巨細無遺,內功方面強調「真火」,類似真氣、內功、內勁、內力之流,寫實跟寫意糅合。故事方面,優點在於前後呼應,前面無意交待的接頭,後面都有對接,有些類似倒敘手法。線條很多,分成一個個獨立故事,交待的很清晰條理。但是有些不分主次輕重,再就是有岔路,像大同卞家,純屬多餘,跟故事主線沒有任何關係,僅僅將紫衣羅剎卷進來,但是又沒有匯入到故事主線中,還跟徐霜眉和好,大悖常理。在意境塑造方面,有著很濃厚的仙俠色彩,崑崙掌教赤陽子、武當臥雲道人、點蒼天虛子等,都有些高出眾生的感覺。

缺點在於沒有一個明確的主人公和明確的故事主線。一開始以為主人公是甘明,後來以為是復仇姐妹,結果故事又岔到武當黃山,又引出徐霜眉。再一個就是態度過於中立,很難確定感情傾向,到底在哪一邊。按說復仇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復仇一方。最後各個線條匯聚到泰山,按照經驗推斷,這是初潮,所有積累的矛盾爆發一次,但是因為各大門派,這麼多人物,不可能一次解決,遺留問題必定會繼續下去。結果卻是不痛不癢的打鬥過後,竟然把劍一扔,就此撂筆,很顯然虎頭蛇尾,先前蓄勢,規模不小,就這樣戛然而止,很多功夫白費了。

風格總的來說比較古板,不知道是不是民國遺風,跟金庸的作品比較類似的事,故事裡的主人公秉持古代的那種價值觀,後面古龍將今人思維代入古人讓人覺得別開生面。

小說極為出彩的地方就是世情,而且不是明確的表現出來,可以推想出來的。裴敬亭是許伯陽唯一師弟,而且從董靈霄口中說出,裴敬亭小時候,許伯陽就帶著他到處走,可謂亦父亦兄。那時候的師兄弟,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朝夕相處,關係就跟親兄弟似的,這兩人年紀相差大,許伯陽照顧小師弟,又類似半個父親。崑崙打傷裴敬亭,許伯陽肯定不高興。

再說吳玉燕這邊,靜因師太不願意下山,為了吳氏兄弟不願意,要是吳玉燕去尋仇,再被人打傷,她就是再超然,也不能袖手旁觀。崑崙派的種種行徑,雖然說飛揚跋扈有些誇張,不過確實有點驕橫了,大概因為實力高人一等,平時在昆崙山談吐之間,就形成這種傲氣。通過報仇這樣一個不算大的事,將武林中重要勢力全部引出,尤其是昆崙山,幾乎將別的大門派得罪個遍,繼續往後寫下去,只怕崑崙弟子在中原動動就會惹麻煩。

感覺這本書算是遺珠,說是神作固然有些誇張,不過也算得上是佳作了,是那種讀了之後感覺有所收貨(甚至別具一格),而不是看了跟沒看一樣的那種。個人也是在一個舊派武俠合集中無意中發現。作者張夢還據說是感到武俠小說沒有前途,轉行去做編輯還是編劇去了,確實有點可惜,錯過了從仙俠過渡到武俠的一波風口。要不然縱然不能躋身一線跟金古梁溫並駕齊驅,二線裡面擔綱應該不在話下,至少能達到朱貞木的層次吧。

11馬榮成

馬榮成的名字可能更多的時候跟港漫風雲聯繫在一起,有幾部風雲的同人小說據傳出自他的手筆,無意中看到的電子書版本,下面是百科詞條當中搜到的作品列表,當時至少看到第四部魔渡眾生。就印象而言,與其說是武俠不如說是玄幻,故事簡單,但是武戲異常誇張,且帶有很多玄幻色彩。其中搜神篇記得是魔改白蛇傳的故事,印象特別深刻。總的來說故事沒有失控,人物性格尚可,武戲尤為出彩,雖然有點武力值爆表的傾向,不知道後續作品控制的如何。如果喜歡武俠小說可以一看,至少比司馬諸葛那些人有點特色。

第一部 《驚世少年》

第二部 《搜神篇》

第三部 《傾城之戀》

第四部 《魔渡眾生》

第五部 《再見無名》

第六部《 四大天王之夜叉》

第七部《 千神劫之再世情緣》

第八部《 九天箭神》

第九部《 天哭》

第十部《 劍聖無雙》

第十一部 《十二驚惶》

12總訣

如果說民國武俠是因為早,任何一個領域草創階段都容易留下名號,畢竟來得早,競爭者少,要是後面追溯歷史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祖師爺。新武俠時期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這一批人,更像是趕上了潮流,就如同前幾年的網路小說熱潮、這幾年的網路直播、短視頻熱潮,大家蜂擁而上(只不過那時候連載小說的門檻要高很多)。很有可能,這些人也沒有太多的創作自覺性,力求踵事增華,在寫作過程當中能夠有所突破。這些人就是把寫武俠小說當成搬磚,一份合適的謀生工作而已。想清楚這一點,就可以理解那些作品為何有種雞肋的感覺,為何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未能有多少突破。當然了,這也受制於其天分,不是所有人都有金古溫那樣的天分,能夠憑藉自己的天分與努力,硬生生開闢出武俠寫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這些人之所以成功,與其說是因為自己,倒不如說託了金古梁溫這些武俠大家的福。這批二三流作家,可能用附驥尾來形容比較合適。金庸古龍打響了新武俠的名頭,培育了一大批受眾,這批受眾總不能天天反覆看金庸古龍的作品,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去看一些同類型的其他作品,帶動了這些人的作品。譬如一個人喜歡《戰神》,通關戰神之後去找類戰神遊戲而完了《惡魔城:暗影之王》,並不代表《惡魔城:暗影之王》能夠跟戰神相提並論。


以上的王度廬我是真沒看過,只是在看還珠樓主的時候,瞭解過這個人。也有可能看過他的小說而不自知。

先說共通的原因,再說他們個人的原因。

我覺得如果看武俠多的人,應該有種感覺。其實武俠小說特別多,寫武俠小說的人也特別多,其中很多沒能激起你二次閱讀興趣的,很快會被忘記。最先是內容,然後是書名,最後是作者。可能也是通俗小說的通病。通俗小說給人最大的閱讀快感(非要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比《基督山伯爵》讀起來痛快。不僅米蘭·昆德拉要罵人 ,大仲馬也要罵人的),所以會不停地促使人去閱讀。你在追求刺激的同時,讀的越多,忘的越多。

初看,通俗文學的關鍵在於「抓人」,如何用新奇的故事,動人的情節,傳奇的人物來快速傳播,快速抓住讀者,提高閱讀量。為什麼盜墓筆記能火,主要因為新奇。但深究起來,其實通俗文學更難流傳下去,想要成為經典實在太難。量太大!紛繁的種類,你能說的出來的小說種類,基本都被通俗小說佔遍了。上至政治宗教,下至黃賭毒,偏至神魔外星等等。而且作者羣體非常大,是個人就能寫,如果你不對質量做任何要求的話。產出速度快,短篇的幾天就寫完了,中篇的也用不了太久。還有就是收益高~~作者能動性強。

所以,通俗小說能流傳下來的,以上能提到名字的,都是高手。如果你朋友真是武俠圈的(我不是,我就是個狗屁讀者),我想問下,他們自己有沒有達到王度廬的水平,知名度有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有沒有作品能夠讓人記住至少像布衣神相這種級別的作品,我都不說四大名捕。如果沒有,就對金古嗤之以鼻,你這兩位朋友,不是裝逼,就是為了博人眼球。

(PS:如果中國作家都是王朔,那就真是可悲了。王朔不是個作家,他是披著作家外衣的,販賣文字的商人。他說金庸,說錢鍾書的話,是為了自己能賣個好價錢。一般人真沒他那個頭腦,學不來。王朔發家靠的是什麼,空中小姐,一半一半,頑主這些。當時而言,是販賣獵奇。這和黃易寫穿越有什麼區別。)

金庸和古龍能在高手中能被更廣泛討論,一方面是他們的作品各方面都不差。你朋友要覺得他兩講故事都不行,那可以列幾個講故事好的,大家討論一下。另一方面,是他們確實在作品中,有別與其他幾位。

本來想一一說一下幾位的特點,發現樓上已經說了很多了。在此不在贅述。

只想說下,溫瑞安有別於金庸又趨向金庸。如果沒有那麼多坑,如果有更高的追求,不說一定能達到金庸的地位,至少他一定比現在出名的多,談論的人一定多得多。

黃易有點一言難盡。如果他能有更高的追求,再深入一點,再精益求精一點,他一定能開啟一片新天地。到那時,到底能達到什麼高度,誰也說不清了。

還珠樓主雖然現在談的少,但我覺得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應得的。所有寫武俠,甚至仙俠的人,估計永遠繞不開他。你玩仙劍,看仙俠,多少能看到他的影子。如果你真能耐著性子看完蜀山劍俠傳全集。我當年看蜀山劍俠傳還是高一,看一有5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拿了紙筆從頭看,把人物關係全部畫出來了。轉眼10多年了,能記住的人名,兩隻手都數得過來。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很有興趣來解答一下。

筆者也算是「老武俠迷」了,閱讀武俠小說已然有很長的時間,而對於武俠小說之偏好,更為尤甚。這也促使筆者樂此不疲的在浩如煙海的武俠小說之中不斷摸索探視。

下面筆者主要從兩個大方面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首先第一個方面,我們來談一談為何武俠小說讀者大部分都在談金古?也是從兩大方面進行解讀分析。


一.金庸、古龍具有不俗的筆力、具有強大的編織故事的能力、具有淵博廣闊的知識面、小說宣揚了某一主題。

1.不俗的筆力,主要囊括典雅優美的文筆筆風、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深入人心的人物性格。

金庸

①金庸先生的文筆自是不消說的,典雅雄厚有之,輕靈翔動亦有之。簡單的舉兩個例子:

但聽得蹄聲如雷,十餘乘馬疾風般捲上山來。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氈大氅,裡面玄色布衣,但見人似虎,馬如龍,人既矯捷,馬亦雄駿,每一匹馬都是高頭長腿,通體黑毛,奔到近處,羣雄眼前一亮,金光閃閃,卻見每匹馬的蹄鐵竟然是黃金打就。來者一共是一十九騎,人數雖不甚多,氣勢之壯,卻似有如千軍萬馬一般,前面一十八騎奔到近處,拉馬向兩旁一分,最後一騎從中馳出。

短短一段,虎虎有生氣,把燕雲十八飛騎奔騰而來的氣勢渲寫的磅礴無餘。讀來令人熱血賁張,激動無已。

突然身後有人輕輕一笑,郭靖轉過頭去,水聲響動,一葉扁舟從樹叢中飄了出來。只見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盪近,只見那女子方當韶齡,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比,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這是黃蓉初次以女裝出場,金庸先生運筆輕靈,僅此一段便令人忘俗,直覺黃蓉真如「仙女」一般,眼前豁然一亮。

②金庸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性格深入人心更是不容置疑。我們隨便舉兩個例子你就會發現,如果筆者提到黃蓉,你腦海中大概也會浮現出聰明伶俐、古靈精怪的一個少女形象;提到郭靖,你潛意識裡也會用憨實老實、俠之大者來形容他。而提到田伯光,一個對於愛情認真的採花賊也會鮮活的出現在你的眼前;說起嶽不羣,偽君子,為了政權不擇手段的可憎面目也會映入你的眼簾。這就是塑造形象極其成功的表現,鮮活的人物形象總是能一把抓住讀者的眼球,並深深的印入腦海之中。

古龍

①古龍先生的文筆也同樣是令人讚嘆不已的,或許有讀者對古龍小說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甚或來一句「寫的真垃圾」,不同的人其閱讀口味必然會不一樣,這點無可厚非,但你並不能否認古龍小說文筆的優美。試看兩例:

流星的光芒雖短促,但天上還有什麼星能比它更燦爛、輝煌!

當流星出現的時候,就算是永恆不變的星座,也奪不去它的光芒。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最鮮艷的花還脆弱。可是它永遠只活在春天裡。它美麗,它自由,它飛翔。它的生命雖短促卻芬芳。只有劍,才比較接近永恆。一個劍客的光芒與生命,往往就在他手裡握著的劍上。但劍若也有情,它的光芒是否也就會變得和流星一樣短促?

「天涯遠不遠?」

「不遠!」「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麼會遠?」「明月是什麼顏色的?」「是藍的,就像海一樣藍,一樣深,一樣憂鬱。」「明月在哪裡?」「就在他心裡,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裡!」「那是柄什麼樣的刀?」「他的刀如天涯般遼闊寂寞,如明月般皎潔憂鬱,有時一刀揮出,又彷彿是空的!」「空的?」「空空濛蒙,縹緲虛幻,彷彿根本不存在,又彷彿到處都在。」「可是他的刀看來並不快。」「是的。」「不快的刀,怎麼能無敵於天下?」「因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極限!」「他的人呢?」「人猶未歸,人已斷腸。」「何處是歸程?」「歸程就在他眼前。」「他看不見?」「他沒有去看。」「所以他找不到?」「現在雖然找不到,遲早總有一天會找到的!」「一定會找到?」「一定!」

這樣富有詩意哲思的散文詩式語言,讀起來自然而然生有一種特殊美感,又怎能不令人拍案叫好?

②再來看古龍小說筆下人物形象和性格。相信熟悉古龍先生小說的,甚或是聽聞古龍先生小說的讀者對古龍先生筆下人物都略有耳聞。我們常說「金庸是大俠,古龍是浪子;金庸是劍,古龍是刀」,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縱觀金庸先生筆下,主角是正氣凜然的大俠居多,偶有令狐沖這种放浪形骸的偏浪子形象。而古龍先生小說恰恰相反,不受世俗羈縻的浪子形象居多,偶有如燕南天這種正氣凌雲的「大俠」形象。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把金庸和古龍並排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兩峯並峙,一雄壯儼然,有千鈞矗立之勢;一險奇陡峭,有偃蹇凌雲之狀。雖則古龍先生筆下主角放浪不羈,充滿「邪氣」,但依舊是「邪中總有三分正,正中還有七分邪」。如小魚兒、楚留香、陸小鳳、蕭十一郎等人,個性鮮明,見之不忘。

2.再來說一下金庸先生和古龍先生編織故事情節的能力。

相信看過金庸小說的讀者,大都能領略金庸先生編排故事的能力,把一個個鮮活人物安插在看似呆板的歷史之中,以點帶面,以使整個「面」都變得鮮活起來。尤記得讀《倚天屠龍記》「張翠山滅門龍門鏢局」一節,處處驚險,時時驚奇。再如《笑傲江湖》中嶽不羣顯現真面目、勞德諾原系臥底幾處,更是出乎意表,擊節讚歎情節安排之巧妙。

而古龍小說呢?古龍最重要的小說有四大系列,即「楚留香」系列、「小李飛刀」系列、「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這四個系列在某一方面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情節內設置了「懸疑」,《血海飄香》從「海上浮屍」一步步展開情節;《鬼戀俠情》圍繞楚留香好友左輕侯之女左明珠「借屍還魂」敘述;《多情劍客無情劍》裡面的採花賊「梅花盜」最終竟然是「武林第一美人」;《邊城浪子》傅紅雪與葉開調查乃父白天羽之慘死;《金鵬王朝》中一個荒唐的夢幻王國;《繡花大盜》中一個繡花的男人匪夷所思的作案手法;《幽靈山莊》中幕後的大boss……無不涉及到懸疑情節的設定,而這些設定還偏偏被古龍先生玩出了花樣,翻出了新意,故事發展轉圜之處,往往令讀者驚奇不已,這也正是古龍編織故事情節能力最好的提現。

3.說一說金庸先生古龍先生知識的淵博寬廣。

提到金庸先生知識淵博,讀者諸君肯定會點頭稱是。而提到古龍先生知識面寬廣,很多讀者就嗤之以鼻,加以否決了。

關於金庸先生知識面如何寬廣,筆者以前回答過類似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閱讀一下劉國重先生的著作《金庸師承考》,此書羅列了不少金庸先生在各種場合提到的書籍著作。但筆者以為劉國重先生對金庸小說的解讀有些武斷。】在此不多加贅述。(詳見第二條,金庸先生引用化用之本領。此條僅為金庸先生知識淵博佐證之一例。)

金庸是一流作家嗎?為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而對於古龍先生知識面寬廣這一命題,筆者倒要好好論述一番。

特別喜歡古龍的朋友應該關注過古龍為自己小說所寫的「序跋後記」,筆者就特地關注過。古龍大學就讀於臺灣淡江大學外語系(傳聞古龍中途輟學,並未讀完),單從這一點來看,古龍英文底子應該相當不錯,事實上,通過對古龍生平資料的深挖,也確實證實了筆者這一推測,古龍不光藏酒,藏書也多,有書籍十萬冊,常讀世界各國英文報刊,古龍在《關於武俠》一文中,光是提到的數目就有:

陳世熙的《唐人說薈》

俞曲園的《七俠五義》,張傑鑫的《三俠劍》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王度廬、鄭證因、朱貞木、白羽等其他武俠小說家的著作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李汝珍的《鏡花緣》梅里美的《尼爾的美神》席格爾的《愛情故事》,毛姆的《人性枷鎖》荷特的《米蘭夫人》,普佐的《教父》蘇軾的《留侯論》

在《大人物》前言中提到的書目有:

司湯達的《紅與黑》,米勒的《國際機場》

奧爾科特的《小婦人》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

在《寫在&之前》一文中,提到

《彭公案》《施公案》等一系列早期「說書體」武俠小說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在《寫在&前》一文中,提到

米切爾的《飄》,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簡·奧斯汀的《傲慢和偏見》布蘭特的《愚人船》以及《雲泥》、《鐵手無情》、《窗外》等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看完這些數目著實令人汗顏,你能說古龍的知識面不廣嗎?

也有有人說,古龍小說鮮少有關歷史的描寫,是因為古龍不擅長,這也許是,但也許並不是,這只是古龍在「求變」。試看「楚留香傳奇」之《大沙漠》中關於「龜茲國」的描寫,那一段絕對是依據歷史記載來的。

4.金庸古龍小說宣揚了某一主題。並非讀者胡吹大氣,抬高兩位作家的水準,事實確實是這樣。

金庸先生小說始終在向讀者傳遞一個訊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就是不顧自身利益去幫助他人。

試看郭靖死守襄陽,護一方百姓周全,最終落得個殉城而亡。再看蕭峯,為了阻止義兄耶律洪基發兵伐宋,不惜折箭自盡以護生靈。當胡斐聽聞鳳天南逼死鍾小二一家,義憤填膺,大鬧一場。凡此種種,無不在向我們傳遞此訊號。

而古龍小說呢?是在不停的探討人性,我們之所以喜歡古龍小說,是因為我們在古龍的小說中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筆者常說,我們每一個人生於時間,歸根結底都是寂寞的,這種骨子裡的寂寞,無論如何都抹不去。

古龍小說就是這樣,總會有一種濃的化不開、揮不去的深深寂寞,讀起來總能勾動心絃。譬如《多情劍客無情劍》裡面的李尋歡,我們能深深體會他的痛苦,體會他愛卻不能相守的無奈,體會他遭污衊不辯解的苦楚,體會他咳嗽中一遍又一遍的雕刻木頭的寂寞。

我們同時也看到龍嘯雲的忘恩負義,阿飛的情深義重,龍小雲的睚眥必報……這就是人性。

再看《三少爺的劍》,主角三少爺謝曉峯厭倦江湖,詐死隱姓埋名,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現實根本不允許他這樣,相信每一個步入社會的朋友都會心生此感,無奈無奈又無奈,想像畢竟是想像,現實總是骨感的,你想像的越美好,現實就會把它砸的越粉碎。筆者當初是第二遍讀此書纔有此感,這正是這部書,令筆者對古龍小說大有改觀。


二、金庸、古龍小說之所以有如今影響力,除上面我們提到他們自身寫作的原因之外,還有外部原因,也就是時代的原因。

關於此點,筆者也曾論述過,下面是原文,在此不在多加贅述了:

都雲金庸古龍乃武俠小說界的雙峯,那麼,未來還會不會有第三座,如果有,是什麼樣子的??

www.zhihu.com圖標

接下來我們說第二大方面。也就是分析一下讀者為何很少提到梁羽生、溫瑞安、還珠樓主、白羽、王度廬、司馬翎……這些作家。

如果題主混武俠圈就會發現,梁羽生書迷並不在少數。但是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接觸梁羽生可能就會少許多。

梁羽生寫作35部小說,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梁羽生被稱為「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在當時的香港,梁羽生風頭一時無兩。緣何如今名氣反不如金古?

依筆者觀點,梁羽生小說略顯「平」,這裡所說的「平」,是指梁羽生先生的小說情節比較平(當然,這是相對於一般讀者來說)。

讀過《白髮魔女傳》的書友可能有印象,梁羽生在書中提到了「明朝三大奇案」中的兩例——「梃擊案」和「紅丸案」。不得不說梁羽生先生處理的極其巧妙,將這兩樁奇案與自己書中人物掛鉤,處理的妥帖如生,絲毫不漏痕跡。但是當你讀完,你也許會有一種感覺——「意猶未盡」,總感覺不該如此簡明的收場,這就是因為「平」。

戈振軍暗暗喫驚:「掌門人的目光好銳利,我想什麼,只怕都瞞不過他!」囁囁嚅嚅說道:「稟掌門,弟子是想請問一件事情,只不知該不該問?」

「你儘管問!」 「本派祖師張真人真的是遼東人嗎?」 「不錯。你還要知道什麼?」 「那麼張真人是滿人還是漢人?」 「祖師是在遼東出生的漢人,你問這個幹嘛?」 戈振軍道:「我是聽得兩位師兄在談論祖師的事蹟,心中有點奇怪……」 「奇怪什麼?」 「何以不能讓新入門的弟子,知道祖師的籍貫?但聽說十年前是沒有這條規矩的。」 「現在也沒有這條規矩,他們之所以不敢提起祖師的籍貫,只因為他心中有障!」 「什麼叫做心中有障,請掌門指點,開弟子茅塞。」 無相真人道:「世法有雲,眾生平等。這雖是佛家的話,但佛道同源,佛理亦即道理。人是『眾生』之一,眾生都一律平等,何況是此地的人與彼地的人。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貴賤之分,好壞之分,倘若你的心中,先存有漢人就是好人,滿人就是壞人,那就是『障』!」 戈振軍若有所思,默然不語。——梁羽生《武當一劍》

當然,我們並不能全盤否定梁羽生先生的創作,梁老創作的許多小說還是極其精彩的,譬如《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散花女俠》《大唐遊俠傳》《女帝奇英傳》等。

而關於溫瑞安,筆者讀他的小說並不甚多,不敢妄議,僅來說一說筆者所讀他小說的感受。總體來說一個字:亂。

溫瑞安系列小說不少,有的系列更有「前傳」「外傳」,駁雜紛廣,光是一般讀者見了就頭疼不已。而其小說人物、功夫、兵器名字取的很多都怪異無比,什麼「吉祥如意」「傷心小箭」……這讀起來會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取名字也是一種學問,取得朗朗上口,讀者一下就能記憶起來。

司馬翎的小說也讀的不算太多,簡單一談,如有謬誤之處,還請方家不吝指教。筆者所讀過的幾部司馬翎小說,文筆是一流的,雖不比金庸文筆讀來流暢無阻,但在眾多武俠小說作家中,已可屬上乘。但是司馬翎小說有一個特點:繞。說白了就是有些燒腦子,筆者在喧鬧環境下很難讀進去司馬翎小說,需在夜深人靜之時,沖一杯咖啡,保持清醒頭腦來讀司馬翎。這大概也是大司馬小說不如何流行的一個原因。

而對一種民國武俠小說作家,諸如還珠樓主、顧明道、白羽、朱貞木、王度廬、陸士諤、鄭證因之屬。他們文筆是十分之好的,故事描寫也精彩。

他們之所以不為眾多讀者所知,依筆者觀點,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1.文本稀缺。

現在市面上流行最廣的當屬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還珠樓主著作和北嶽文藝出版社的王度廬著作。

至於其他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國文史大都出版過,但由於他們挖掘、校對文本不易,所以書籍定價較高,致使許多讀者望價卻步。

2.有不少的小說並未寫完。

還珠樓主著作頗豐,但由於某些政治原因,他被迫停筆,致使許多小說僅僅開了個「頭」。

趙煥亭小說也是這樣,同樣有不少數的「有頭無尾」。

朱貞木《七殺碑》也並未寫完。

舉個例子,還珠樓主的《俠丐木尊者》,共有四回,未完。一個「冰西瓜」的故事還沒有甚眉目,便戛然而止,怎能不令人失望氣憤。

3.情節拖沓。

民國武俠小說有一特點,譬如書中突然出來一個人物甲,而這個人物甲對書中情節的推動又不可或缺,那麼作者便會在此時穿插一些人物甲的來歷來由。敘述短則罷,一敘述便是一回一章甚或好幾頁,這種拖沓,便使書的內容結構看上去有些鬆散。

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這一點尤為突出,在講到峨眉掌門「乾坤妙一真人」齊漱溟之時,轉回筆墨來講他如何得道,便用了不少篇幅來描述,而在寫到齊漱溟之子齊金蟬之時,更是用了大量篇幅寫他輪迴投胎復生。

再像顧明道《荒江女俠》,開頭女主方玉琴刺殺殺父仇人受傷被男主嶽劍秋所救,方玉琴介紹自己來歷,顧明道寫了不短的篇幅,讀完幾乎忘了前面情節。


註:以上觀點僅屬筆者淺見,希望對題主解決疑惑有所裨益,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