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建廠房的話利用現成的不好嗎,為什麼要盯著耕地不放呢。


這個問題不錯!只是有幾個問題:

第一,老廠房是否適應現在的工業生產需要?一般我遇到的老廠房都不是標準廠房,基本上都需要拆了重建……

第二,投資建廠也不是光看土地資源,還需要有市場,運輸條件,配套的工廠企業,人員工資水平,說白了就是看成本……如果建廠不划算為什麼要建呢?

最後,東北可能方便一點,就是大部分老舊工廠都是國營工廠,拆遷阻力小點,東南沿海很多工廠都是民營企業,拆遷成本太高,還不如徵收耕地來建廠。


這是個好建議。建議你向政府人大建議,盤活原荒廢的建設用地。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題主的角度比較尖銳,也很值得肯定。

我來回答一下:從廠房結構來說,不同跨度的廠房所應用的產品不同。不同的廠房尺寸也會限制工藝的佈局。距離說明,單純的24米跨,或者16米跨的車間,其在佈局方面就需要明確起重吊裝設備的具體尺寸和其起重的噸位,同時風水電氣的管路配備,以及機牀設備的擺放。

再次距離說明,一個直徑600的液壓油缸從下料到調質,再到加工成品,需要近50道工序,在每一道工序中都需要對零件進行轉運,吊裝。我們是有大面積的廠房,但是廠房不能單純的看做是土地,種啥長啥。廠房的佈局需要根據工藝流程來規範,而工藝的更新需要接軌現在不斷進步的設備,所以即便現在有大量的老廠房,就單純從工藝方面來說,其佈局已經無法滿足一些產品的生產需要。

可能解釋的有點冗長,簡單化來說,假如以前高速最高限速60,你開著9手夏利還能跑跑,現在高速最低限速80,你的9手夏利不僅經歷過時間洗禮,還沒保養,你確定你這車還能跑麼?

希望可以幫到你


這是資本的惡!

再舊再破的廠房,都叫資產,背後都有主人,那就是資本家。風吹日曬、破敗不堪,卻沒人敢去利用,否則就會違法,要喫官司的。

看問題不能夠看表面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這些土地再利用的話,需要先回收再出讓,有些企業雖然停產了,但是回收它所有的閑置土地仍然需要資金,甚至政府需要主動墊資,有些縣級以下的政府不具備這個財力和操作能力,就很難實現了。

南方發達地區很多城市有土地儲備機制,土地管理中心會建立專項資金,主動收回一些低效使用的土地來作為儲備用地,這樣就不會在急需土地的時候捉襟見肘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