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聽了《十年》的粵語版《明年今日》就不會有疑問。

《十年》裏講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

我不會發現我難受。

怎麼說出口,

也不過是分手。」

而《明年今日》裏講了

「臨別亦聽得到你講再見。」

兩個人的故事可能一本書幾十萬字都講不完

但故事的最後,也只剩下一句平淡的「再見」


彩禮


但故事的最後你好像還是說了:

「拜拜」

……………………………………………………

聽了這兩首歌后,我一直覺得陳奕迅和周杰倫有說不清的故事

…………………………………………………………

再開個腦洞,這兩首分別表達了兩個人對此事件不同的感受:

陳——毫無疑問他是難過的,儘管裝作無所謂,但本能的反應還是沒騙的了自己,這件事對他來說很刻骨,所以整首歌都側重描寫自己在提出分開之後的感受,過程是疼痛的,但陳勇敢的承擔了這一切,做第一個開口的人,快刀斬亂麻,長痛換短痛,最後私心的希望做個朋友。

周——明顯有種被拋棄後的莫名,他還是懷抱著曾經的美好,細數過往,喋喋不休的說我曾經為你付出了種種,那樣瑣碎與幸福,也曾試圖挽回過你,但你還是絕情的離開,至於你後來什麼感受我現在不在意,我不聽我不聽,我只記得你最後說了:拜拜。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為什麼陳會提出分開?

我猜測:是因為某人奶茶喝太多,胖了…………


借錢


最近陸陸續續有很多人來和我討論,告訴我是「再見」的理由,我現在也接受了,分手和再見也只是兩種不同的觀點,也不分孰優孰劣的,原答案我也不改了,大家看著圖一樂就行。

————————原答案分界線——————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

我不會發現我難受

怎麼說出口

也不過是

分手

分手!

這麼通順的一段話為什麼能腦補出感情大戲啊......

這麼通順一段詞稍微讀一下就明白了,就差寫成大白話了吧:我說分手的時候發現我聲音在顫抖,然後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很難受的......

聽者有自己的二次創作很正常,我也相當欣賞,但是就詞說詞這肯定是「分手」啊......在這個答案裏我想將「作者想表達的」和「聽眾所聽到的」兩個概念區分好。

不接受反駁,我膨脹。

看到有十九個人點贊了,評論區也有人不同意的,我重申一下,任何「分手」以外的回答我都認為屬於「聽者的二次創作」,我不認為像高票回答說的那樣,林夕有意在《明年今日》裏專門寫了《十年》的伏筆,有點過度解讀的嫌疑。有很多答主的其他想法很精彩,但是我堅持歌詞本意就是「分手」,其他內容都是聽歌的人腦補的。

依然不接受反駁。

我又來修改了,看到一種很多人都在說的說法,說「分手」不是一句完整的話,所以不是「分手」,但是為啥必須是「一句完整的話」啊.......這是歌詞又不是演戲說臺詞,「分手」纔是關鍵字吧?就算你blabla唱了一整句「當我工作睡覺禱告娛樂那麼刻意過好每天」,真正讓人聲音顫抖的也還是「分手」二字吧?這兩個字纔是戀人最不忍,最不敢說出口的,說出來最絕望的,所以才會最容易讓人「顫抖」啊,就算按其他答主的意思,說分手應該說的是一句完整的「我們分手吧」之類的,那設身處地想一下,你開口說「我們」的時候也不會「顫抖」啊,真正讓我相信令人顫抖的只有「分手」兩個字了。說個「再見」太輕鬆了,反正要是我,只說一句「再見」應該是不會抖......

繼續不接受反駁並且愈加理直氣壯。

看起來挺簡單的問題咋還火了呢......評論區我全都挨個看了,因為大家的想法都不盡相同,我的觀點都已經在回答裏全部講完了,不太擅長再和別人繼續爭論,我的觀點也不會改變。其他回答裏有好幾個解讀也或是有意境,或是有創意,有很多我也承認很喜歡。感謝能理解我意思的197個朋友~

說到歌詞的伏筆,強烈建議大家去聽陳奕迅的《任我行》,其中「神仙魚」兩句的伏筆寫的相當精彩,很少看到這種前呼後應又相當有文採的作詞。如果作詞人有意要寫所謂「伏筆」,就要寫得大家都能發現然後突然起一身雞皮疙瘩的才精彩吧。


終於有人和我一樣研究過相同的問題了!!

我以前一直以為會是「分手」 ,但是!某天看了陳奕迅和劉若英演的《隱婚男女》,而十年正好是裡面的主題曲之一。

在劇情中,陳奕迅和劉若英後來離婚了,說出「離婚」兩個字以後,劇情就是陳奕迅一個人傷感的坐在階梯上,在夜晚顯得格外憂傷。此時正響起了《十年》,歌曲開頭「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

所以我一直覺得「那兩個字」正是「離婚」!!

好開心有人問這個問題阿 因為我經常問我朋友這兩個字是什麼,他們都答不上來,我就會告訴他們我的這個想法 ,謝謝


根據後一句「怎麼說粗口?也不過是分手」來判斷應該是「媽的」或者「我x」。


先引入歌詞: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我不會發現我難受,怎麼說出口,也不過是分手。」

開始我的大腦洞分析:

首先,我認為這兩個字應該是不會出現在歌詞裡面的,《十年》作詞家「林夕」的詞總是另有玄機。而且,顫抖地說出這兩個字,應該是最後一個決定性的動作,是結束語,而不是要去闡明一件事情。因此,我覺得「分手」這兩個字不恰當,而且「也不過是分手」歌詞都隱含了「分手」,不可能重複,所以再次確實不是「分手」。

歌詞中表現出主人公十分難受,應該不是他主動提出分手。可能是女方提出來:我們分手吧,最後主人公很痛苦地說出「好吧」,「說不出口,也不過是分手」。所以「分手」並不是他說的話,只是他們的結局。

綜上所述:這兩個字是「好吧」。

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歌詞的最後:「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淚,不是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這裡的別人又是誰呢?

最後送給大家,來自林夕的《世界將我包圍》中的一段話:

世界可以很大,大到讓人迷路,直到陌生的,熟悉了,就變成環境的產物,由君王變成國民。世界也可以很小,特別是獨處在浴室那一刻,小到只剩下自己,浸在小小的一缸水裡,什麼都不想,只想到,那是難得突圍的一刻。

以上僅供參考!


最開始我以為是「分手」,後來才明白,應該是「你好」。


爽啊!!


陳奕迅在明年今日——:離別亦聽得到你講再見

十年最後講——怎麼說出口也不過是分手

所以並沒有直接講分手

那兩個字就是再見


其實沒必要深究這兩個字究竟指的是哪兩個字,對於抽象意義上的藝術來說,在模糊的表達中展現具象的情感或者意義只是一種手法。特別是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學,或者有傳統文學色彩的現代詩詞歌賦來說,這種泛意代指更加有必要,第一他們不希望把自己的感情表達的太直白(傲嬌),第二也是為了給作品更大的適用空間(狡詐),第三是可能處於韻律、辭彙搭配上的考慮(完美主義)。就拿題主說的《十年》,如果明確告訴你是「分手」二字,那對於小年輕來說可能觸動比較深,對於身在婚姻的圍城或者畸形的愛情中的人來說,可能就沒那麼深的感受了。如果明確告訴你是「離婚」二字,那對於小年輕來說,還沒跨進婚姻的圍牆,只能靠臆想去領會了,難免會跑偏或者感受不夠真實。這就是泛意代指的精華所在,神祕模糊彷彿有若隱若現,引人無限遐想,彷彿置身作者構造的夢境中。


以前我一直認為是再見這兩個字

你和我分手,原本我以為我的心是平靜的,直到到了說再見的時候,我意識到真正失去你這個事實,我的心止不住的顫抖,可我沒法挽留也不能挽留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再仔細看了下歌詞

我覺得還有可能是抱歉這兩個字

或許是我先發現了我們的關係開始越來越像朋友,於是我向你提出分手,你低頭沉默不語,我雖然難過不捨但能說出口的僅僅只剩一句抱歉

就像那句成千上萬的門口,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或許心中萬般不捨,但我們都明白這段感情變了質,分手是註定,但至少我們還是朋友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也不用來反駁我,1000有1000


想像個這情景,男女主分手道別,這首歌就是說完那兩個字以後一瞬間的全部心理活動。

那兩個字是什麼?毫無疑問是「還是朋友」的「朋友」二字啊!

怎麼說出口,就算說「還是朋友」,也不過是分手。

全首歌好幾次都在引述這兩個字。

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

情人最後難免淪為「朋友」

這首歌裏的「朋友」都是對最後那句「還是朋友」的引用。


《十年》

不知不覺我們認識已經十年了

我還是一個人,你呢?

看著照片,思緒慢慢回到過去

十年前

我們相見恨晚,也一拍即合

愛情,它動人之處在於

喫飯,看戲,嘴皮子

合照,戒指,小房子

總之,擁有她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愛情,讓人最難忘的,卻是

分分合合的最後一天

我抱著你,紅著眼

你走到門口,回頭笑著說

"我們還是朋友"

我不知所措

"再…見…"

"砰"

那是我看到她的最後一面

現在想起那兩個字

也不緊泛起一絲酸楚

《明年今日》

分手後我一直都訓唔著

直到有一晚

我望住吊燈

死?

消沉?

渾渾噩噩?

(深深地呼吸氣一遍)

(合上眼睛想起曾經的幸福時光

心裡一股釋然瞬時佔據了空虛的心房)

好好生活!

好好工作!

做好自己!

做更好噶自己!

等下次見面

一年,兩年,甚至六十年!

見到距

我都可以坦然面對距

一個問候

一個微笑

送比

我曾經中意過噶距

補充:

歌有兩部分:詞和曲

《明年今日》

詞曲偏釋然

我們緣分雖盡,我依然愛你

我坦然接受分開的事實,也欣然接受還愛你這份情感。

分開並不讓我覺得這份經歷是可恨的,是可恥的。

愛你這件事,我一直都引以為豪。

《十年》

詞曲偏釋懷

愛你這件事,只不過是比喜歡深一點

在你之後,我還愛過別的人

一樣的痛,一樣的會讓我耿耿於懷

愛情

不只是一場又一場交往,交配

完事了一句分手就可以互不相欠

一滴眼淚,一壺酒

後來一句笑話

就過了

愛情,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持久戰

分手

不過是一場又一場戰役結束和開始的號角

而再見

是一切說不出的千言萬語化成

兩個顫抖的音符


就算是Eason和林夕他們自己心裡恐怕也沒有答案吧,中國人不是講究朦朧美嘛,靠自己感悟出來吧,每個人聽每首歌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心情好聽歌是一種感覺,心情差聽歌也是一種感覺。

說到底,不過是需要靠聽者自己去感悟吧。你認為那兩個字是什麼,那麼那兩個字便是什麼。無需理會別人認為是哪兩個字。


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說話會顫抖呢

在高處,畏高的恐慌情況下,我們說話很容易顫抖

那麼陳奕迅的歌哪一句歌詞暗示了高處呢

幸福摩天輪!

那麼我們按照這個思路,看看那兩個字是什麼字——天荒地老榴槤在摩天輪

很明顯,陳奕迅在摩天輪上顫抖說出來的兩個字就是榴槤!

摩天輪的高加上榴槤的臭,換你,你也會顫抖!


聽一首歌,聽了一個故事。

2002年,林夕出了一首詞,交由陳小霞作曲,誕生了陳奕迅演唱的明年今日。

由於反響好,林夕又寫了國語版,在英皇的急切逼迫下,打響陳奕迅大陸知名度的十年誕生。

今天就帶大家好好感受下這兩首歌的內容。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我不會發現我難受,怎麼說出口,也不過是分手

那兩個字是哪兩個字?

聽過明年今日你就會知道,有一句:臨別亦聽得到你講再見

明年今日,一開始,便定下了灰暗的基調。

從被分手者的角度開始回憶,愛與不愛都不想再變得悲哀,甚至寧願變得癡呆。

如果能從頭來過,最想學會的就是如何面對失戀,最不想承受的是失眠的煎熬,

但還是想在某一地點,見你一面。

不管過了一年還是六十年,若再見面,希望你跟我好好告別。

歌詞的最後,是被分手者的感慨,能遇見你,就是我最大的運氣,但這運氣,僅僅就維持到遇見你而已。

十年是從分手者的視角開始回憶,當初的自己雖有不忍,但還是得說出口。

分手在主人公看來,是一種必然。當你抱住我的那一刻,我依然堅定這分手,既然如此,何不學會接受。

與明年今日相比,十年的主人公,也就是分手者,心情更坦然一些,或者說,想更理智些。

十年之前,我們是陌生人。十年之後,我們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朋友,再也沒有比朋友更刺痛人心的詞語,能表達分手後的我們了。

今天回憶起這些,我留下了眼淚,不僅僅是在惋惜你與我的緣分。

更是為所有有緣無份的兩個人感到惋惜,感到悲傷。

通過林夕筆下的演繹,兩首歌合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故事中充斥著悲傷與苦楚,容易讓人產生共情。

誰又分得清楚倆人誰更愛誰多一點呢?

十年是我青春曲庫的一首標誌性歌曲,而明年今日,會讓你更全面的看到故事的全貌。

這是我在B站做的視頻,BV1dr4y1K76S,喜歡的話記得支持,我會持續做這類歌詞的故事


這首歌最初打動我的是旋律,沒太在意歌詞內容。慢慢長大後開始關注歌詞,關注林夕的詞關注李宗盛的詞。都說你在林夕的歌詞裏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似乎是對李宗盛歌詞內涵的一種肯定。然而你在林夕歌詞中看到的自己是從前的自己,你在李宗盛歌詞中聽到的可能是未來的自己。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我不會發現我難受。是分手嗎?可能是,只有說出分手的一剎那才知道自己心裡有多難受。

但是如果那兩個字不是分手,而是「你好」!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肥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