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塊屏幕是全新的桌面設計,也就是說手機連接擴展塢之後展示在電腦上的是全新的ui邏輯以及操作邏輯。擴展塢是指類似三星desktop experience的產品,屏幕當然是純粹的一塊屏幕。


之所以TNT口碑會是這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作為生產力工具性能不足

目前的TNT可以理解為觸控顯示屏加拓展塢,本質上還是基於安卓的操作系統,在常用的office軟體基礎上做了一些語音交互和數據處理方面的微創新。TNT被宣傳成「革命性產品」,可見老羅對其抱有巨大期待,妄想將其與surface studio對標。然而,作為桌面級生產力工具,手機處理器完全無法和桌面級處理器相提並論,試想一下渲染一個視頻需要幾倍的時間,這又怎麼能提高生產效率呢?所以TNT目前看來也只能從事一些輕度的辦公場景,要想實現百分之幾百的工作效率還太早了。

2.作為輕度辦公產品價格過高

過高的期待導致了過高的定價,TNT賣9999實在是讓大部分人難以接受。華為和三星的部分手機也可以連接顯示器實現輕度辦公,需要的只是一臺普通顯示器而已。最近雷蛇也推出過一個可以讓手機秒變筆記本的產品Project Linda也能實現類似的功能,雖然還沒發布售價,但絕不可能達到TNT的售價。上述三星、華為和雷蛇都做出了手機與pc相結合的嘗試,但沒有一家像鎚子一樣號稱「革命性」產品。

回到題主的問題本身,如果TNT把自己清晰的定義為拓展塢加顯示屏,牛皮不要吹那麼滿,價格控制在3000以內,相信不少人還是願意嘗試一下這個全新的產品,口碑也不至於那麼差。但現在TNT過高的定價,老羅微博上「皇帝的新衣」一般的自我陶醉,容不得任何批評的意見,這所有一切決定了515發布會只是一場鬧劇。捧得越高就摔得越疼,僅僅靠炒作和製造話題性是沒法讓一個企業長期活下去的,希望鎚子能多推出類似堅果pro2一樣實用的產品,而不是天天革命革命。


1.

TNT的目的很明確:

現階段人們主要使用電腦來工作,手機兼顧一小部分工作、社交、娛樂等功能,各有所長,缺一不可,這其中的人機交互,以人手操作為主,語音沒有得到充分應用;TNT希望可以在將來,手機成為個人的數據中心,單獨使用突出便攜,配合工作站補足手機屏幕面積和性能的短板,提升效率,取代電腦,語音被充分應用於提升效率的方方面面。(甚至智能電視也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手機的工作站。)

這個思路整體上沒什麼問題,但是這種當下與未來的場景切換是需要一步一步過度的,而不是一夜之間的轉變。

2.

羅永浩總說,iPhone1代剛剛出來的時候也不被人們理解,嘲笑聲此起彼伏(所以被嘲笑並不能證明是產品做錯了),他的支持者也常常引用該觀點。

我的個人見解是,這話沒錯,但他只說了一半。

iPhone1代被質疑不僅是因為人們不理解它,還因為它當時沒有App Store與之配合(即使同步上線App Store,裡邊也沒有那麼多優質App)。沒有各類軟體強有力的支持,人們怎麼會輕易相信iPhone可以完全取代功能機呢?但是不先發布iPhone,又沒法做App Store。所以iPhone1代站出來被嘲諷,是必然的。同理,TNT被嘲諷,也是必然的,形式上是不是擴展塢都一樣。

3.

人們所質疑的辦公室嘈雜、尷尬等都不會成為阻礙,當一種新的生產工具出現,可以顯著提升工作效率的話,人們只會讓工作環境去適應這種工具,而不是放棄這種工具。舉例來說,現在大家都坐在辦公室一個個工位上辦公,假如某天出現一種生產工具,效率顯著提升,但必須躺著才能使用,那以後大家的辦公室裏就會是一張張牀。關鍵在於,要用強有力的事實逐步向人們證明,這樣工具真的可以顯著提升工作效率,這需要整個行業共同努力。

TNT的方案現在看上去還不成熟,但依然要發出來,一方面是這個思路確實沒什麼問題,另一方面是隻有發出來,整個行業纔好去跟進,無論是友商還是開發者。當解決了「沒有專業軟體」的問題,消費者才能看到效率的提升,自然就會慢慢跟進。而如果一直不發,哪家公司也沒有實力單憑一己之力解決一整個平臺上的專業軟體缺口。

TNT現在的狀態稱不上「革命」,頂多是「革命的第一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

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先說結論——目前還不能。

雖然不能但是我個人感覺現在距離能的時間節點確實已經比較近了,這個節點大概就在兩三年之內。

鎚子的思路是對的,屏幕配合擴展塢對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是一種廉價過渡方案,畢竟傳統顯示器的壽命確實挺長的。但是用手機作為運算單元,配合更大尺寸的觸控屏幕,以及辦公方面為便於打字在加上鍵盤(畢竟鍵盤打字效率短時間還是不容易被超越的)的這種方案對於非過度依賴性能的輕辦公用戶羣是能夠產生很強的吸引力的,只要顯示器擴展塢模塊方案更成熟和更廉價,至少office之類輕辦公用戶體驗要超越現在的傳統電腦平臺,並且擴展塢成本價格低至一千以內。這樣一來配合個人手機,作為運算模塊,對於普通文員企業未來只需要採購顯示器擴展塢模塊成本會遠低於置換新電腦的成本,再配合越來越成熟的千兆網路和NAS存儲模塊,這種方案無論在效率還是在成本上都要優於企業全部置換新的入門傳統電腦。

相關愛好者大概都知道,這種手機擴展類電腦的技術在很久之前就是存在的,安卓上有11年的摩托羅拉Atrix 4G,以及之後華碩的padfone2,還有之後流行過一段時間的mhl技術。微軟也有過類似的技術產品出現。現在三星華為的旗艦機也都有類似的技術。這種技術能不能普及最重要的制約因素還是手機的硬體性能和系統支持。硬體性能現在旗艦機的處理器速度,ram容量速度,rom容量速度等其實已經有支撐起相關需求的實力,至少運行速度和現在的入門奔騰賽揚平臺相比並不會有太大差距。系統上安卓對各種輕辦公及家用的需求適配只要市場需求顯現也不會是問題。

隨著傳統電腦性能在過去幾年對普通人而言逐漸過剩,早在前幾年很多相關業內人士就已經有一種聲音,就是現在的傳統電腦未來受眾羣只會越來越趨於專業化。比如遊戲發燒友,各種圖形設計從業人員和程序員等。事實行業也確實是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除了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和遊戲發燒友,現在這幾年普通人對更換傳統電腦的熱情已經越來越淡,羅在發布會上說的他12年買的蘋果電腦今天還一樣很快這種事不僅發生在蘋果電腦上,也發生在很多Windows用戶身上。Intel前幾年擠牙膏讓很多相關玩家吐槽不齒,然而這種事對普通的大多數電腦用戶是很無感的,對他們而言電腦的速度挺快了,再快也不會有多大感受。

而今天傳統電腦的性能雖然在近兩三年又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但是如前所言,這終究只是發燒友和對性能依賴嚴重的相關從業者的事。未來幾年相關企業對硬體的投入也是無法換回過去的繁榮時代的銷量的,畢竟那個年代互聯網的接入口除了傳統電腦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今天蘋果和安卓的智能手機已經實質上搶去了傳統電腦很大一塊蛋糕了。很多中國網民在過去面對傳統電腦操作的複雜性和系統的易故障性(比如一不小心刪除了什麼文件電腦就不能開機了,畢竟Windows的系統用戶大多默認自帶管理員許可權,而專業用戶也習慣了這種事情帶來的便利,但大多數普通用戶其實更鐘愛類似安卓式的默認許可權。)已經跳過了Windows直接進入了安卓時代。雖然安卓系統在專業領域現在並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仍然無法撼動傳統電腦的地位(畢竟絕對性能差距確實太大),但是在輕辦公和家用領域其實已經開始有取代傳統電腦地位的底氣了。

在更遠一些之後,隨著5G千兆和萬兆網路以及雲計算的發展成熟普及,網速更快雲計算的更強會使得專業級運算及應用的遠程操作化更現實和更普及。在手機或手機擴展出的更大尺寸的顯示設備或者VR之類設備上實現各種強性能需求操作成為可能後,專業和發燒領域的傳統個人計算機市場將又會被進一步吞噬。


鎚子TNT有多弱智可以參考我之前的答案

這次發布會最最最大的贏家微軟早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嘗試過這種方案了,從完成度上來說比鎚子好上不知道多少,可以參見這個視頻

微軟黑科技,B站需努力!微軟Display Dock動手玩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可是她仍然暴斃了,這就是電腦和手機的本質區別,兩者性能相差甚遠,並不是一套交互邏輯一套拓展塢能彌補的。性能!性能!性能!沒有雄厚的技術儲備就別進入專業市場。

倒是做成一個電視盒子一樣的設備300以內我會考慮買回來玩一下



在正式公佈前,錘粉的場外的猜測是這樣的,手機屬於安卓和win10 的雙系統,接上擴展塢以後,連接任何顯示器,進入win10桌面狀態,同時屏幕一個角落顯示著手機的桌面,因為系統底層通過技術方式實現了打通,於是可以非常輕鬆的,將win10桌面上的任何文件,拖入到手機app(釘釘,微信,qq等),實現交互的便捷化(子彈功能),甚至一度以為鎚子推出的工作站,是個筆記本狀態的擴展塢,到底鎚子的老moto員工最多,而且moto是有過筆記本擴展塢的項目的。沒想到最後的工作站成了這個樣子,從現在工作的要求來說,必須使用win系統是硬性的,尤其是大部分公司恐怕也是這個情況,所以個人建議是,R1 yes TNT no。


手機不適合辦公, 語音本身也不適合辦公。

而且這玩意天生不能走量。

所以我覺得鎚子不管怎麼設計都會失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