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mate40pro用戶(前mate20pro用戶)

釣魚?還是爲了招黑而黑?我作爲用戶我都知道拋開5g,麒麟9000也就a13水平,跟a14打根本就是找虐。雖然麒麟的進步巨大,妥妥的拿出了旗艦機的水準,但是不可否認蘋果家的芯片水平仍然強很多,用少得多的晶體管拿出了更好的成績,正視差距就好。M1用比麒麟9000還多的晶體管,怎麼就成手機級別的芯片了?我嚴重懷疑這個問題是在釣魚,或者是爲了給華爲招黑。

有人看我匿名懷疑我是果粉。。。你說我是海軍也就算了。。果粉我真是擔不起。。。


作爲芯片工程師,看到這個提問真的是感覺很尷尬。

很多公衆號完全把華爲往火坑裏帶,以至於很多人真的天真以爲華爲的芯片設計能力很強

從題目中摘錄了幾條一一解答。

問題摘要 原文
1、晶體管數量 麒麟9000作爲一款擁有153億晶體管的5nm處理器,對比蘋果M1芯片160億晶體管,M1僅僅只比麒麟多了4%晶體管。
2、性能 M1最多也就是一款手機級別的芯片,放在電腦上很難撐得起龐大的應用內容
3、和intel比較 如今網上一片人云測評覺得M1能吊打intel,是否有高估的嫌疑

話題1、晶體管數量

首先,華爲不具備任何芯片製造能力,能做多少晶體管和華爲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華爲的芯片是臺積電代工的,華爲只需要出版圖交付給臺積電就行。

想做多少晶體管都行!!!重要事情說三遍!!

想做多少晶體管都行!!!重要事情說三遍!!

想做多少晶體管都行!!!重要事情說三遍!!

但是晶體管數量越多,單顆芯片的良率就會下降,散熱和封裝的難度都會增大,壞片的概率也會增大。當大於一定數量的時候,良率就會急劇降低,單片正常芯片成本會陡增。但是目前華爲還是蘋果的芯片都不到160億個晶體管,離這個界限還很遠。

能做160億個晶體管,體現的不是華爲和蘋果的能力而是臺積電的實力。

比如說下面這個芯片,採用臺積電7nm工藝,高達594億的晶體管。在5nm工藝下,甚至還能夠放更多的晶體管。

還有更大的Cerebras Systems,上來就是一個12000億個晶體管。

Graphcore發佈7納米IPU二代:594億晶體管,能否挑戰英偉達??

www.jiqizhixin.com圖標1.2 萬億晶體管:全球最大 AI 芯片超越 GPU 1 萬倍?

finance.sina.com.cn圖標

話題2、性能

麒麟9000的性能遠遠差於M1,這種巨大的技術差距鴻溝是任何一個專業人士都不可能厚着臉皮去吹麒麟的。M1是桌面級CPU,麒麟9000和A14做比較更爲妥當。

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下面這幅圖,這幅圖充分展示了蘋果逆天的芯片設計能力(後面會慢慢說)。蘋果的單位性能消耗的功耗是遠遠超過同行比較標準的,華爲的麒麟大致就在下面這條灰色的線上。

爲什麼要強調性能功耗比,原因是CPU設計的時候有一些非常傻大黑粗的優化方法,功耗換性能

評論裏有華爲粉沒看懂這個邏輯,重要事情說三遍。

功耗換性能。

功耗換性能。

功耗換性能。

比如說用更大位寬的總線,更大的L2 L3 cache等等優化方法,這種設計確實可以提高性能,但是這種設計是有代價的,代價是功耗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增加,甚至ARM在賣IP的時候,給了各種參數配置下的性能表,廠商只需要選擇一套參數配置即可,華爲就幹了一個這樣的事情。

如果不考慮功耗,何必不掛一個功耗賊大的桌面級CPU?

華爲這種傻大黑粗的設計帶來的是芯片耗電量的增加,手機廠商不得不用更大的電池,設計更復雜的散熱系統。

iPhone 12 mini是2227mAh

iPhone 12/iPhone 12 Pro爲2815mAh

iPhone 12 Pro max 爲 3687 mAh

華爲 Mate 40 搭載了4200 mAh的電池,

華爲Mate40 Pro的電池容量爲4300mAh。

華爲Mate 40 Pro:重量212g,厚度9.1mm

iPhone12 mini:133 克,7.4 mm

iPhone12:162 克,7.4 mm

iPhone12 Pro:187 克,7.4 mm

iPhone12 Pro max :226 克,7.4 mm

如果華爲把4300mAh的電池削減到2815mAh,恐怕是不行的,其CPU的性能功耗比無法支撐這個電池配置,後面會提到續航的問題。

表面上iPhone和華爲相比,由於採用了更小容量的電池,其厚度削減了不到2毫米,但是在一個芯片工程師的眼裏,這是巨大的技術差距,這種強大的工程能力是蘋果芯片設計實力的體現。

這裏順帶補充一下,手機耗能比較大的器件有屏幕、DRAM、天線、CPU/GPU芯片。屏幕、DRAM、天線所採用的供應商有重疊,能耗差異不大。表面上華爲電池容量高50%,實際上CPU/GPU的功耗比蘋果高得遠不止50%。

功耗性能比,A14大幅度領先麒麟9000,幅度約爲60~110%

引用SPECfp2006的測試結果,右側是單位能耗的performance,第一條深灰色柱子是A14,深綠色的柱子是麒麟9000。除去447.dealII這個測試程序,A14/A13全部優於麒麟9000。

甚至7nm工藝的A13都超過了5nm麒麟9000。

這幾個浮點測試集,A14的性能功耗比高於麒麟9000一大截,最高超過110%。

而INT類型測試集,也是A14/A13遠超過麒麟9000。如下圖深灰色和深綠色兩個柱子。

引用自:

深度解讀蘋果M1芯片_MacBook?

www.sohu.com圖標

蘋果厲害之處在於,無論是A14還是M1,

相同的功耗,性能第一,並且遙遙領先;

相同的性能,功耗最低,並且遙遙領先。

話題3、和intel比較

根據國內外數碼博主的測評,M1芯片的性能已經達到了標壓i9-9880H芯片的水平 。

1、Geekbench5平臺上跑分數據:M1芯片單核得分1743,多核得分7698。作爲對比:MacBook Air2019i58210Y 單核得分823,多核得分1729,MacBook Pro16英寸2019款 i9-9880H 單核得分1109,多核得分6805

2、從上述數據來看,M1芯片的跑分甚至超過了i9-9880H,這讓英特爾看起來十分的尷尬,畢竟蘋果之前多代的Mac都用了英特爾的芯片3、M1芯片GPU的數據,3DMark ice storm跑分中,Mac mini 得分稍高於移動版的GTX 1650。

參考來源

M1處理器相當於什麼水平 蘋果M1處理器相當於英特爾哪一款?

www.chinaz.com圖標

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 外媒 AnandTech 對新款 Mac mini 進行了功耗測試,空載時整機約爲 4 W,滿載 31W。

蘋果 M1 芯片 Mac Mini 功耗測試:空載 4W,滿載 31W_mini?

www.sohu.com圖標

這個功耗完全碾壓了i9-9880H的45 W的TDP功耗。這個性能完全足矣吊打幾乎所有市售的筆記本電腦。

毫不誇張的說,M1芯片是你能買到性能功耗比最高的CPU,其性能功耗比甚至高於了現有的RISC-V架構的CPU。

話題4、爲什麼蘋果的基帶這麼弱, 是設計能力不行嗎?

蘋果最近幾年纔開始做基帶,專利已經被高通、華爲等巨頭搶注的差不多了。

甚至於連芯片的微結構都被註冊了一大堆專利,在繞開一些漫天要價的專利的情況下,蘋果幾乎做不出來什麼像樣的基帶。

華爲和高通簽訂了專利交叉協議,並且華爲每年支付大量專利費給高通,如下面這個新聞,華爲向高通支付120億人民幣的專利費。

終於和解!但華爲要補繳高通18億美元專利費,原因是什麼??

tech.ifeng.com圖標

用沸騰體就是:普天同慶,華爲財大氣粗120億拿下高通的專利授權,再沸騰一次!

蘋果在基帶專利儲備上,甚至弱於高通/華爲/三星,這也使得高通有底氣跟蘋果漫天要價,但是蘋果十分頭鐵,硬是扯皮了很多年,具體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蘋果在2019年才收購intel的基帶業務,這隻能怪他自己起牀起晚了,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機會,巨頭靠專利牆擠壓,基帶被專利卡脖子,只能做成這種德行。但是基帶的設計難度要遠遠低於CPU,這純粹是一個商業性的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舉個例子,華爲光是LDPC就申請了幾百個專利。

話題5、華爲的芯片設計能力到底優不優秀?

華爲的芯片工程能力是很優秀的,但是談不上頂尖。國內也有很多同等優秀的芯片設計公司。

但是從優秀到頂尖,是一段很長的路,我們只能祝福華爲能夠踏踏實實做事,而不是搞沸騰體。

話題6、華爲的芯片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不是,麒麟9000的NPU挺厲害的,和蘋果M1的深度學習加速模塊的性能有得一拼,完爆驍龍865+。但是生態和落地應用做得不好。

麒麟9000的GPU/ISP/NPU水平已經差不多趕超了三星。

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手機芯片領域,目前只剩下中美兩個玩家。

比如說聯發科,從來沒人拿它和蘋果/高通做比較。

能和蘋果/高通做比較,說明已經殺入決賽圈了。

話題7、蘋果的芯片有什麼黑料?

蘋果的A7芯片使用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專利,並且沒給錢。這個專利對於提升CPU性能非常重要,所有高性能CPU芯片都繞不開這個專利。

蘋果A7芯片侵犯專利 美國大學索賠4億美元?

tech.sina.com.cn圖標

話題8、爲什麼英特爾那麼牛,基帶做的不咋地。

既然答主認爲基帶設計難度遠低於CPU,那麼大家在5G戰場佔領根據地的時候,Intel爲何毫無建樹,最後不得不把業務都賣給蘋果呢?自稱專業人事,卻能把兩個領域的技術放在一起比較,得出的結果就是我國有優勢的技術就是簡單技術,我國劣勢的技術就是皇冠上的明珠[驚喜]

有2個原因,一個是英特爾做基帶太晚了,一個是英特爾從來沒正經投入資源做基帶。

先說第一個,華爲從2006年就開始大量佈局4G基帶相關專利和技術了,英特爾晚了將近10年纔開始做,此時高通/華爲的專利牆已經越不過去了,如果繳納一筆鉅額專利費,還不如直接買高通的芯片划算,爲了規避專利問題,很多設計不得不繞道。

其次,英特爾也沒有正經投入資源做基帶。

猜猜看英特爾把一部分很重要的設計工作交給了哪裏?

猜猜看?

居然交給了西安研發中心......你沒聽錯....就是那個陝西西安......

英特爾基帶,西安設計,Design in Xian

果粉估計要怒砸手機了,居然不是洋氣的Design in California

英特爾幾乎染上了所有大公司的毛病,分支機構龐大,協作效率不高,激勵體系不明確,組織潛能無法充分發揮,英特爾西安研發中心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後蘋果都看不下去了,統統裁掉了。

英特爾西安5G基帶部門裁員數百人-電子工程專輯?

www.eet-china.com

話題9、蘋果爲什麼搞外掛基帶

這個不是技術問題,恰恰相反,把功能模塊做在一顆芯片上反而設計難度更低,比如華爲的麒麟9000,因爲不需要考慮多個芯片之間通信問題,以及封裝問題。

外掛基帶的最大好處是芯片面積減小,良率增加,單片芯片成本更低。

外掛基帶的結果就是:賺更多的錢

缺點很明顯,性能不如華爲,並且功耗增加,穩定性略低。

但是蘋果篤定認爲,幾年之內不會存在什麼應用需要5G的高帶寬,慢一點對使用影響不大。順便留了擠牙膏的空間。

有很多知友反對這條,誤以爲外掛基帶的設計難度更低。這個確實是反直覺的。實際上,華爲的集成基帶設計難度更低。

實際上,沸騰文並沒有說集成基帶設計難度更大,之所以產生這個錯覺的原因是,很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爲“好用的”就是“設計難度大的”。

對於一顆芯片來說,每一個模塊是可以單獨固化(harden)的,只要設計者願意,把無數個CPU做成一個連體嬰都可以。比如Cerebras Systems的巨型連體嬰芯片就包含1.2萬個晶體管,是M1晶體管數量的75倍。

1.2 萬億晶體管:全球最大 AI 芯片超越 GPU 1 萬倍?

finance.sina.com.cn圖標

只要廠商敢投錢流片,臺積電就有本事做出來

而外掛基帶則不得不提到很前沿的chiplet技術,事實上AMD正在嘗試把功能做在多個小芯片上,然後粘到一起。下面這個鏈接是一個很全面的科普。

Chiplet:成就下一個芯片生態革命?

www.chinaaet.com

從ISSCC 2020 看Chiplet的研究現狀?

user.guancha.cn圖標

話題10、蘋果用戶帶着尿袋一樣的充電寶,爲什麼不增大電池容量。

只要續航和競爭對手差不多,電池容量當然是越小越好。

奈何競爭對手不爭氣。從商業角度講,企業的目的就是爲了賺錢。

因爲減小電池容量的好處很多,首先是成本降低了,淨利潤率可以增加不少。

其次,可以用小功率的五福一安的充電器,這樣的充電器成本也更低了。

然後,還能省下快充模組的錢,即使沒有快充,電池容量本身不大,充滿的時間不算長,可以忍受。這樣可以少給高通交專利費。而華爲的4200 mAh電池不做快充會影響用戶體驗。

不做快充可以增加電池的循環壽命,這樣4年曆史的iPhone二手仍然可以賣出去,可以拿一個保值的好名聲,促進銷量。

最後,還可以擠牙膏。

如果你是庫克,你也會這麼做。

企業的目的當然是爲了賺錢,都是要恰飯的。能站着把錢掙了,算是一種本事。

希望未來華爲也能站着把錢掙了。

但是iPhone 12似乎是翻車了,根據獨立測評,其續航在使用5G的情況下,略差於華爲。

華爲和蘋果的電池均爲國產。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

這一段內容的爭議很大,在評論區有知友給出來不同的觀點。

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設計語言,有的強調強續航,有的強調輕薄,

這本身就是一種打造差異化體驗的設計方式,其產品也適用於不同的人羣。

蘋果的續航差於華爲,這使得其產品不適合所有人。

但是本文討論的是芯片的差異,所以分析需要一個統一的基準。

如果華爲把4300mAh的電池削減到2815mAh,顯然是不行的,

如果真這樣做,估計賣不過錘子了(開個玩笑)。

因爲華爲CPU的性能功耗比無法支撐這個電池配置。

對於蘋果來說,做一個4300mAh的產品毫無技術難度,

這樣可以增加50%續航,甚至可以賣個更高的價格。

舉個例子,T恤和羽絨服適用於不同的場景,適合不同的人羣。

評論裏很多帶有粗口的評論,實際上是在討論“需求錯配”的問題。

它隱含的邏輯就是,一個需要長續航的用戶,買了蘋果,但是續航不行,所以蘋果是垃圾。

另外,對於工業設計,沒有一個絕對標準,其充斥着 折衷妥協

致華爲粉:如果能夠明確問題的定義,至少可以減少一大部分爭論。

希望友善交流,不要有不文明用語。

很多華爲粉的觀點是華爲的設計纔是更好的,

如果用一個清晰明確的描述是:相比蘋果,華爲的手機更能夠匹配多數人的需求。

我雙手贊成這個觀點,實際上統計數字也證明了這個觀點,華爲的手機市佔率45%,遠高於蘋果的10%。這說明華爲手機比蘋果更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來源:郭明錤:2020年華爲手機中國市佔率將達50% 5G手機出貨1億部

預估華爲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將由2019年的35–40%提升至2020年的45–50%,故華爲中國市場手機出貨成長可望抵銷非中國市場出貨衰退。 此外,郭明錤還預測,華爲5G手機在2020年出貨量所有品牌中出貨最高 (約1億部)。

但是比方說我幾乎不玩遊戲、很少看視頻的用戶,蘋果的續航和流暢度就很適合我。

當然孟大嬸用的也是蘋果全家桶,我猜她平時應該不打遊戲不看視頻,對安全性有比較高的要求,可能蘋果的設備更適合她。多數人都沒有孟大嬸更懂手機。

本文討論的是芯片設計問題,對於芯片PPA(Performance,Power,Area)的討論需要換算到同一套標準上,假如考慮相同的耗能,A14是遠遠優於麒麟9000的。

獨佔全球智能手機59%的利潤,蘋果爲何還能這麼厲害??

baijiahao.baidu.com圖標今年Q2蘋果搶走全球手機行業近60%利潤:華爲緊隨其後 中國市場給力?

baijiahao.baidu.com圖標

本文不想討論iPhone和華爲哪個更好用的問題,這本質上在討論“需求錯配”的問題,這和市場/營銷策略有關係。這段內容爭議很大,任何評論,無論是否包含粗口,都不會被刪除或者摺疊,如果被刪了/摺疊,不是我乾的。希望大家友善討論,年少不知號珍貴。

話題11、華爲的基帶爲什麼成功?

華爲的研發強度和前瞻性是國內企業的標杆,根據專利檢索,華爲從2006年就開始大量佈局基帶相關的專利,從2011年開始就申請5G基帶相關專利了。而蘋果在2019年才收購英特爾的基帶部門。

話題12、intel和蘋果的桌面級CPU未來怎麼看?

有位朋友問道這個問題。

我對Intel非常悲觀,目前M1針對移動設備設計,所以強調極致的功耗比,但是其性能仍然達到了標壓i9-9880H的水平,而i9-9880H是初始售價$556.00,典型功耗達到45 W的旗艦級CPU。

M1的功耗只有30多W,如果做出針對桌面端的版本,例如增大發射寬度,堆砌更多的ALU,增大Cache/TLB/Branch predictor,增加Core數量,採用更激進的電壓域設計,完全可以將性能做的更高,屆時可以幹掉intel的任何一款CPU

從商業邏輯來看,蘋果大概率會做更大功率的桌面級CPU,甚至做服務器CPU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蘋果真的和intel正面剛,intel大概率完蛋。

正是如此,intel是今年美股大型科技股下跌最多的。目前英特爾市值已經不到蘋果的十分之一了。

話題13、爲什麼回答這個“釣魚性質”的問題?

首先這個題目構成提問。

這個題目的邏輯是“晶體管數量越多,說明芯片越優秀”,這本身是個謬誤。

現實比這個謬誤問題更有趣。

“餘承東稱,麒麟9000芯片是華爲史上最強大的芯片,採用5nm工藝製程,它也是世界首個採用5nm製程的5G手機SoC,集成了153億個晶體管,數量比A14芯片多30%。

你品,你細品,這個邏輯是不是和題目一樣?

前面說“強大”,後面解釋了爲什麼強大,1、首個採用了5nm工藝...,2、晶體管數量比A14多。

這句話完全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去促使消費者去相信:晶體管數量越多,說明芯片越強大。

這個題目延續了餘某的邏輯“麒麟9000晶體管數量跟M1差不多,所以麒麟9000也很強”。

我對這個文案宣傳方式不做任何批評,因爲這段話沒有違背事實,只是暗示了這樣一個邏輯。

一個思考題,如果將上面這句話作爲一個閱讀理解題,下面哪句話是正確的:

A.晶體管數量越多,芯片越強大

B.晶體管數量越多,芯片不一定強大

蘋果介紹晶體管數量的文案是:單個芯片中封裝了我們有史以來最多的晶體管,M1擁有數量巨大的160億個晶體管,我們使用所有這些晶體管,爲M1提供了出色的性能和前沿的技術。

我舉個例子:

H餐館說:這道菜是我們飯店史上口感最好的菜,裏面有156克鹽,比A餐館多30%。

A餐館說:這道菜裏面有160克鹽,我們用這些佐料,讓這道菜有了出色的口感。

A餐館的文案並沒有明顯告訴你,這道菜的口感是因爲鹽放的多,只是陳述了裏面放了多少鹽。

而H餐館的文案則暗示你,我們這道菜好喫,是因爲裏面放的鹽比對手多30%。

你看關於156億晶體管那塊的彈幕,很多人還是買這個賬的。

華爲mate40發佈會完整版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我認爲這個題目值得探討,所以寫下了這篇回答。


評論裏有大量非常讓人驚訝的回覆。就是質疑電池和芯片功耗有什麼關係。

居然不是一兩個知友提到這個問題。

假如芯片功耗減小,那麼就不要一個大容量的電池了,小容量的電池足夠用一天了。小容量的電池體積也比較小,所以重量比較輕,這樣手機就更加輕薄。麒麟9000的芯片功耗大,所以需要一顆大容量的電池,而這樣高能量密度,且大體積的電池成本是比蘋果高的,這使得蘋果的利潤率更高。

桌面級別的CPU功耗更大,性能也更強。這也是芯片設計裏面常見的小把戲,功耗換性能。如果追求極致性能,CPU可以設計的功耗更大,甚至大到服務器級的CPU功耗,但是這種設計失去了移動端CPU的意義。

M1的功耗性能比,是能買到的CPU裏最高的,甚至高於RISC-V指令集的CPU。


寫在最後

本人不是華爲粉,也不是果粉,用過mate,也用過iphone,也用過小米。

這篇內容也只是從技術角度討論芯片問題,不想聊hongkong,不想聊什麼綠光屏(關於綠光屏b站上有科普)。

這篇回答下面有果粉的評論,也有華爲粉的評論,粗口幾乎都來自華爲粉。

所有評論無論支持和反對都不會刪除,如果被刪除,那麼是系統刪掉的。

歡迎有價值的討論,也歡迎有實質內容的批評。

還有神一樣的評論。我真的是快要炸裂了,算了,感謝您的回覆,設爲精華評論吧。

華爲粉不需要任何事實。如果你看看評論,華爲粉從不關心任何實質性的東西,他只想聽到他想聽到的,並且反對一切他不想聽到的觀點。

還有好多沒看懂正文的。是因爲芯片功耗低,所以不需要大電池。不是因爲電池小,所以功耗低。

還有把我都給徹底看懵的,不過還好有位課代表解釋清楚了。


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個梗:把一頭大象裝進冰箱只需要三步,打開冰箱門、把大象放進去、關上冰箱門。

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本質上還是對M1出現的意義在何處沒有正確的認識。

蘋果高通海思每年都在更新Soc,單論晶體管數目A12是69億,A13是85億,麒麟980是69億,麒麟9905G是103億,看起來每年進步十幾億甚至幾十億不是什麼難事,正常更新罷了。這麼看M1也不過是另一個A14X咯?唯一的“難點”就是如何在Soc裏塞150億晶體管那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

蘋果這次真正令人關注的進步在於,它「成功把MacOS這個桌面平臺移植到了ARM架構上」以及「成功完成了自家終端、自家系統和自研芯片的統一」。而現在各種自媒體進行軟件兼容性的測試、剖析M1芯片本身的規格以及各種性能發揮測試、溫度功耗測試只是驗證蘋果在這項工作上的完成度而已。

M1晶體管有100億還是200億重要嗎?

M1到底有沒有吊打八核i9,跑分是1700/7600還是1500/6000重要嗎?

M1導出視頻比i9快30%還是慢30%重要嗎?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蘋果已經完成了自研芯片,已經完成了整個系統的移植,成功展示了ARM平臺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現階段的表現已經是非常可用的水平,而不是之前Win10那種半吊子。這說明蘋果這次不是來打打鬧鬧的,而是真的要幹大事、幹成大事。一旦蘋果成了,對整個ARM平臺向桌面領域進發都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還不夠嗎?

所以侷限於討論M1到底強不強,或者說M1的Mac mini、MBA、MBP值不值得買到底有多大必要?事實上ARM Mac整體還是處在一個幼年時期,M1也遠不會像各種KOL吹的那麼厲害,就算M1再強也會有M2、M3把它淘汰掉。但是M1的面世,就意味着ARM芯片藉助MacOS以一種全新的高度出現在桌面平臺上,就意味着從現在開始的未來x86的份額很可能會被慢慢蠶食,這就意味着微軟也很可能會加快向ARM全面轉移,屆時我們現在熟悉的桌面的x86環境可能會迎來大變革。

而華爲現在有能力做這些工作嗎?目前來說是遠遠幹不了的。兼容ARM的Win10早已經有了,從驍龍835到現在的SQ2已經跑了好幾年,而麒麟9000比835強到不知道哪兒去了,想跑Win10也可以啊,但是有啥意義呢?

而你還在琢磨麒麟9000和M1晶體管誰多誰少,這和琢磨哪個沙子用的更多有什麼區別嗎?

要我說華爲這些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口碑一半是被黑粉黑沒的,另一半就是被某些無腦粉絲吹沒的。人家自己本職業務做的好好的,燈塔國這麼封鎖還頑強活着,放過它不好嗎?冷靜點務實點不行嗎?它自己都沒說要和蘋果在這一塊拼你倒是非得把它拎出來比,你拿頭去比?華爲每年投入這麼多資源去研發進步,就是拿給你這樣的人抱着這種輕蔑態度去消費的嗎?居心何在?


Apple Silicon M1 設備評測中,大家喊得最誇張的就是逆天的剪輯性能,尤其是在處理 8k 素材時,流暢的播放和渲染直接幹翻了 iMac Pro、MacBook Pro 16 等老大哥產品。從一個非專業的認知究其原因,大約是其中集成了 High-performance video editing 模塊並且可以協同合作而實現的。所以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法就是,那麼麒麟 9000 是否可以實現這樣的剪輯水平?

Apple Silicon M1

有這樣的想法並非擡槓。周圍朋友入手旗艦款華爲 MateBook 後,我問她理由。她說因爲屏幕是 4k 的,看的更清楚。

你看,我無法質問她 2k 不夠你看嗎?也無法和她解釋 MacBook 所擁有的高色域和色彩調教有多好、macOS 的軟件有多省心和穩定。有時候就是解決對一個痛點,產品力和銷量就都起來了。那麼在 M1 芯片的身上,也許就是剪輯能力。(甚至還有 ARM 架構、更強續航等諸多賣點)

沒錯我本身是 Apple 全家桶用戶,但同時也對華爲或者任何一個國產品牌積極努力的發展芯片充滿敬意。也曾經在 B 站製作過一期節目專門支持華爲。

【科技財經】美國限制再三升級,中國芯如何破局?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真正的支持不是盲目自嗨,而是「睜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

我們在很多領域都做得很好,在芯片領域也再多留一些耐心。


題主釣魚都有勇氣不匿名

爲什麼回答裏yygq和義憤填膺的答主都卜看問題日誌一眼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