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未來,科技足以支撐人類航行宇宙,那麼星球是公有還是該私有呢?


所有製取決於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這和人類「航行宇宙」之能力的具體狀況有關。但是你可以先考慮這個問題:

人類是否應該改變南極的公有狀態?

南極條約[1]和外層空間條約[2]誰先解體?

到達南極所需的能源和時間都遠少於上太空。

住在南極的主要問題是嚴寒帶來的保熱需求,用不著太先進的技術就能解決。空氣稀薄的火星需要的保熱性緩和得多。太空建築沒有這個問題,還得考慮向外散熱。那麼人類會先分掉南極還是先跑到太空去住?

如果外層空間條約不解體,它是不允許將天體私有化的。這條約在執行上缺乏約束力,不是通過特定組織的強制力,而是通過在國際法上不保護對天體的所有權來運作,靠的是簽署國之間的制衡。如果個人或企業敢跳出來違反這個,輕者被國家力量沒收財物,重者參考歷史上各種狂野執法與拆分。

談論星際文明的物理學家一般相信:

如果一個物種已經能夠在太空有效地飛行,那麼以它的智力水平,除能量之外沒有任何資源限制是它無法克服的。

例如在地球上,隨著技術的進步,耕地與淡水的限制可以被海水淡化和水培技術解決,原則上我們現在的糧食供應只受到我們的能源供應和我們應用技術的意願的影響。

由於社會學上的原因,地球人口可能在21世紀末逐漸穩定下來,直到我們向太空擴張。

「星球被私有化了」這種限制,顯然也是會被克服的。

人類在內太陽系航行的時代:

較大天體公有、一定規模以下的小天體(例如長軸)可由公民和法人依法取得開發權的體制可以存在。可以參照現在國際上和世界各國的海洋法與島嶼交易:

斐濟第二大島「海洋之心」拍賣時無任何配套,買家購買的是89年的租賃使用權,租賃成本每個月2000美元,租金共213.6萬美元。買家還要支付實地考察保證金10000美元、律師費10000美元、過戶稅40000美元、註冊當地公司費用12000美元,交割時支付傭金6%。

競拍海島用作私人島嶼還算簡單,如果買家想做旅遊開發就更加複雜,法律風險、權屬、當地的投資稅收政策等問題都需要關注,費用也要自己解決。

在有限技術下的太空環境中,水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之一。你可以把它分解成氧氣和氫,用於呼吸、推進劑、燃料電池。你可以喝水,也可以用水支持藻類生產食物。水也可以用來保護你免受輻射。然而,任何搬過大桶純凈水的人都知道一大堆水很重,將水從地球送入軌道是非常貴的。所以規劃太空居住區的人們首先要考慮從哪裡取水。

月球環形山的陰影里有大量的水冰。

火衛二在數百年內可能成為重要的水供應中心,並順帶發射硅酸鹽、金屬和碳,需要的速度改變數遠小於從月球上發射。

動量交換繩可以在內太陽系大量使用。即便如此,航天器和太陽能基礎設備還是非常昂貴,需要大量的投資。

小行星帶非常稀薄。實際上,以人的視力,站在一個小行星帶天體上很難看見其它的小行星帶天體。整個小行星帶的總質量只有月球的4%。儘管如此,我們已經知道超過200顆直徑大於100千米的小行星,還有70萬~170萬顆直徑大於1千米的小行星。其中,小行星16 Psyche幾乎是純粹的鐵鎳合金,大概可以搞個礦場。

人類有效抵達巨行星與冰巨星的時代:

我們可以在這些天體附近建立資源工廠和空間居住區。土星環含有大量的水冰。

開採木星的燃料受木星巨大的引力影響而低效,天王星、土星則容易很多——無論你想要氫同位素還是氦3。

木星強大的輻射帶(尤其是木衛一附近)和等離子環提供了龐大的能源潛力,如果你的輻射屏蔽足夠強,並不需要木星的氦3。土星和天王星則在輻射方面較安全。

南極已經告訴了你人類居住區在寒冷大氣里保熱的問題。住在土衛六上需要的防護屏障不比在真空里薄。但土衛六的地表橫流著地球石油總儲量三百倍以上的碳氫化合物,在土星圈使用它還是很好的。

土星環的冰可以被投向火星來為其增加水量。小天體的軌道距離太陽越遠,射向火星需要的速度變化量就越小——當然,這對射向地球也適用。為了防止有人蓄意破壞,主要航天勢力得在這些星環附近設立基地並互相牽制。在大型工業與軍事基地建立起來後,服務業站點會跟著發展起來。

有一件事很少被提及:土星環要麼是在200萬~300萬年前形成的[3],要麼是在45億年前形成的。

人類在距離太陽數百到數千光年內航行的時代:

人類基本不可能沿用現在這種脆弱的生物學身體和私有制。不過附近的宇宙中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人類在意,會有人想搶先過去看看。

什麼東西有K7V的光譜類型,質量是太陽的60%,以每秒18.8千米的相對速度朝我們飛來?

格利澤710。距離我們62光年。有一些科學家相信這可能是有操縱的。

什麼東西有136億歲~143億歲,比銀河系還老,距離我們卻不遠?

HD 140283。距離我們190光年。如果科學家們有自己的宇航載具,這絕對是個熱門目的地。

前段時間火過一陣的塔比星距離我們其實也就是1480光年,肯定會有人想去看看。

MWC 922這個包含銳利直角的構造已經不用多說了。5000光年。

Image Credit amp;amp;amp; Copyright: Peter Tuthill (Sydney U.) amp;amp;amp; James Lloyd (Cornell)

半無限航程到無限航程的時代:

討論所有制已經沒有意義。對世界好奇的人們可以去找自己喜歡的航行方向。以下是現在知道的一些奇異目標。

我們已經在M33星系發現了一個在近紅外和可見光波段暗淡但在中紅外上是整個M33里第二亮的目標、第一亮的恆星級目標。

橢圓星系的傳統形象是恆星形成過程已基本結束的星系,主要是衰老中的恆星,偶爾有少量的恆星形成。通常,橢圓星系看起來是黃色或紅色,與在旋臂上有高熱的年輕恆星而呈現淡藍色的螺旋星系有很大的差異。但是紅色的螺旋星系與藍色的橢圓星系都是實際存在的。

我們已經知道至少8個幾乎不發射紫外線的紅色螺旋星系,其中5個有很強的中紅外發射。這和淡藍色螺旋星系完全不一樣。 在我們知道的範圍內,這像是將整個星系的藍色恆星拆解為紅矮星的超級工程。那基本上需要卡爾達肖夫文明等級指數3型文明。

在「壓倒性異常」方面類似的是Messier 105(NGC 3379),充滿了新生恆星的橢圓星系。

PGC 54559,6.12億光年外的一個有極其特異的形態的星系,直徑約10萬~12萬光年。

這樣的星系在我們觀測到的河外星系裡佔比不到千分之一,成因還未確認,沒有人能斬釘截鐵地證明它們不可能是文明的產物。

參考文獻里提出了我們近未來可以對它進行的一些觀測:https://arxiv.org/abs/1412.4011?

arxiv.org

參考

  1.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5169
  2. ^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26/content_5001481.htm
  3. ^幾乎是和人類同時出現


公有。我相信等人類生產力已經發展到能夠殖民星海時,因特納雄耐爾將早已實現,一切都是公有的,當然包括星球。


先到了再說。

人類能到達的別人也一樣,說不定歸誰呢!

現在飛碟來的還少嗎?

在其他外星文明眼裡正在做跟你想法一樣的事兒呢。


要看各種方面,包括人類形態。

如果到時候人類個體已經發展到以恆星為食了,那麼別人吃到肚子里的生活資料,也沒有繼續公有的意義啊。


類似於現在西方國家的土地吧,所有權私有但是主權公有。


「5,4,3,2,1 」

引擎點火,飛船緩緩離開了火星軌道,作為華夏第一艘探索星艦,主要目的是探索太陽系外星系,建立殖民星球。當然那時候就華夏國有的,而不是像火星一樣,多個國家佔有。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具備全面探索宇宙的能力,國外一些國家制定開放了私人探索並且星球歸發現者的法律,跑進新的大航海時代。

華夏足足規划了20年,才完成殖民星球的法律體系和探索隊的組建。並改日曆為宇宙0年。

在國外探索的過程,由於人類對生命星球的渴望,而生命星球不可得,有的國家已經對私人星球生命星球國有化或者集團化,給原所有進行補償,其他還沒打的變化。

……………………………………

宇宙50年,由於航行距離限制,100光年沒發現生命星球只有10個,引發世界戰爭,一些小國生命星球直接被大國佔有。

……………………………………

華夏一直沒有參加戰爭,在發展科技,到宇宙150年,製造出可以銀河系隨意航行的星艦,到宇宙300年,已經發現超過5000個生命星球,由於人口太少,很多星球預計5000年都沒啥人,除了特殊星球,一小部分星球放開私人購買許可權。甚至沒有資源星球可以隨便購買,命名作為個人墓地。

而國外出現超級富豪,足足擁有1000個星球。

……………………………………

宇宙5000年,人類進化到共產主義,所有星球為公有資產。

……………………………………

宇宙10000年,遇到仙女星系超級文明,打敗了人類文明,改造為帝國制,所有星球歸皇帝所有。

……………………………………

由於在宇宙4000年,華夏文明發現星系團航行科技,全體遷移到室女星系,於宇宙20000年返回,打敗了仙女星系文明,解放銀河系。

……………………………………

由於戰爭,銀河系生命星球過少,科技發展開始行星改造計劃,可以支持個人改造並擁有星球。

……………………………………

宇宙30000年,超級個體文明,天使族返回星河系,和人類文明僵持,一半星球歸教會所有。

……………………………………

宇宙50000年,華夏文明抽取銀河系所有生命星球能量,製造超級個體生命,伏羲。銀河系廢棄,天使族滅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