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多少錢覺得合適買就行了。

就比如說有些人很喜歡er4系列,2k+的價格眼都不眨一下,人家就根本不在意產品略粗糙的地方,聽到了想要的聲音很值。

如果我說買幾塊錢的耳機或者百元的耳機最有性價比,你會不會覺得價高於性了呢?


不能推薦型號,推薦型號算做垃圾廣告,被封號禁言,就推薦品牌吧,:森海賽爾-akg-拜亞動力-鐵三角裡面選就行了,不喜歡低頻鐵三角,喜歡低頻akg,喜歡均衡森海賽爾,喜歡監聽拜亞動力


二手耳機性價比最高

DIY其次

大廠溢價太高

ps:玩HiFi還談什麼性價比?耳機利潤率比毒品還高


HIFI沒有性價比,當你的需求是HIFI,已經屬於定製服務,並不是大眾型,我們常說的聽個響;那麼可以理解為你想要表達的是,這個耳機表現的品質與它的價格是否匹配,不花冤枉錢。

品牌推薦,首推國外大廠,品牌自己百度一下,就那麼幾個,建議先入手300左右,不超過500,這個階段是提升最明顯的(相對於幾十元的耳機),至於那條耳塞比較喜歡,只有都試一下,為什麼要試一試,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都不一樣,如:我就喜歡原聲,不要修飾,所以HIFI是很燒錢的,之後就可以進階到1000+,這個階段才是真正的主力,3000+以上可以理解為個性定製。

國內品牌,我沒什麼推薦,因為聽的少,至於大家都推薦的一些耳機,有時間和預算可以買一條試一試。


知乎里有一大堆推薦的,國產進口品牌都有。

建議從低價位的開始試吧。

推薦一個不算貴的,喜歡低音的可以試試,鐵三角cks550xis,個人覺得缺點就是聽診器效應比較明顯,晚上躺下自己呼吸都有動靜,忍不了的不建議選。

藍牙和hifi不沾邊的,因為藍牙的傳輸速度太低,就算是最新的藍牙5.0也沒用。

喜歡森海塞爾感覺的可以試ie40 pro,人聲有點遠。

不推薦舒爾se215。

以上三個我都有,沒有的我也不評價,所以不代表不好。


圈鐵,似乎在2020年開始泛濫了,無論是無線耳機還是有線耳機,都開始加入了動圈或動鐵的設計。動圈解析力不夠,動鐵的低頻下潛不足,三頻難免不均衡,而如果兩者能夠結合,優勢非常明顯,中高頻部分的演繹,解析、瞬態、精細度更加凸顯,同時低頻的彈性方面更為寬鬆自然,下潛更深,感染力更強。

這些都需要專業的調音師配合廠家多年的技術協同工作,才能夠讓用戶聽到更加出色的聲音。動圈+動鐵兩者在聲音的過渡上難免有些不自然,這一直是困擾廠家和用戶的問題。

而興戈的EM2,也被網友一直稱為洛神。興戈我接觸過幾次,銅雀給我的印象相對深刻,在HiFi圈流傳甚廣,它家產品不算很多,而洛神EM2,也是我了解HiFi圈的第二款有線耳機。因為興戈一直沒出過無線耳機,而近期新出的無線耳機則是日蝕APT7,我頗有些期待。

我很想了解興戈洛神EM2到底能夠聽出什麼HiFi的味道。

外觀

包裝是提升我對於興戈EM2好感之一,精緻的黑色圖案,有種游龍戲水的感覺,磅礴大氣。

打開包裝,就看到一個復古的皮革包,很小巧,隨時就能歐帶走,兩隻耳機也被細膩的裝飾黑色的海綿墊後面。

讓我意外的是,當我打開復古皮革包時,出現的是不同的大小的耳塞,我接觸的其他HiFi耳機廠商,並沒有這麼細心過。

裡面的配件有:

1、興戈EM2耳機X2

2、透明線材X1

3、復古皮革收納包X1

4、保修卡X1

5、說明書X1

6、通透塞X3

7、均衡塞X3

通透塞和均衡塞是興戈耳機的一貫特色,大、中、小三號都有,讓用戶根據自身條件自行選擇,兩者的效果也不同。

HiFi耳機其實非常講究線材,耳塞的內部構造,材質選用都有對音質有很大的影響。同樣不可忽略有線耳機的線材,EM2就採用了0.78雙針可換線四股鍍銀混編線,能夠有效的提升通透度,分離度,聲場等細節。

而全透明的色彩,無論是男生女生,出行衣著搭配,都能夠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線。而經典的3.5MM介面,也讓EM2可以適配更多產品。

全透明的設計同樣用在了耳機上,不同於市面上大部分耳機,興戈的EM2也採用了插針設計,而透明的顏色,能夠清晰的看到耳機內部的構造,10mm高磁路複合動圈單元+Knowles-RAF-32873 雙單元圈鐵,銀色的背板,透明的腔體,不僅看的清楚,而且不缺時尚的元素。

官方還有另外多種顏色可選,增加了搭配的趣味性。我頗為好奇的是,為何要採用0.78雙針可換線介面?裡面有什麼講究?據一位HiFi的朋友講,換線可以嘗試不同風格的調音風格,另外一點就是原廠線材斷了,不得不換。採用0.78雙針可換線介面主要是提高了耳機體積的利用率,誰也不想帶著耳機,卻有一個碩大的接線口吧!

音質和聽感

先看看耳機的配置。

採用了銅雀PRO核心動圈,雙單元結構,動圈單元同EN700 PRO一樣,高分子複合鍍鈦振膜。動鐵單元則是一顆全頻段樓氏動鐵,搭配原廠0.78雙針可換線介面。10歐阻抗,靈敏度大於101dB,頻響範圍是15Hz-40KHz。理論上而言,是能夠捕捉更多的聲音細節,容易推動,靈敏度高的耳機。

這次我搭配了最大號的均衡塞,前端採用了山靈的M3X,網易雲還是各種格式都採用了FLAC和WAV的無損音頻。

首先我最喜歡的是蔡琴老師的《渡口》,能明顯聽出這款耳機的高頻還是非常清澈明亮,延展性還不錯,解析力非常可圈可點。部分高頻居多的曲風有時候能夠聽出一點齒音,好在音量不大的情況下注意不到。基本上表現非常穩定,沒有飄沒有散,空氣感挺不錯。人聲部分表現的中規中矩,男聲和女聲均有齒音,蔡老師的音色表現還算很出色,層次感還是比較到位的。而無處不在的鼓聲,包圍感不錯,有種臨場感味道,鼓聲算的上緊實,但下潛不算深。

接下來我同樣聽過了《天堂》,《阿姐鼓》,《天空》,發現使用均衡塞時,整體的音質都非常的穩,沒有任何明顯的短板,而且很好推動,聽流行和器樂會比較有感覺,剛好彌補了低頻下潛不足的缺陷。而換成通透塞後,加強了中高頻的緊緻感,空氣感更足,人聲部分更清脆,穿透力也更強,我比較喜歡。最後是動圈和圈鐵之間的聲音過渡,處理的還是可以的,屬於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低頻和人聲的過渡處理的不自然,有可能有染音,當然有條件的HiFi玩家建議試試換線,嘗試不同的聽感。

佩戴和收納

興戈EM2採用了繞耳式設計,而且是要用戶自己接入線材的,第一次我就介面接錯了,問題在於沒接好,就很難掛在耳朵里,多試幾次也就糾正過來了。

我每天聽歌最少2小時起,對於有線耳機還是比較敏感的。基本上佩戴時長保持在2小時左右,戴久了耳朵就會有墜物感。它唯一不用我考慮的就是續航和充電,隨取隨用的方式也讓我有很強的懷念感。

官方送的收納包時時刻刻派上了用場,將線材卷好收起來,基本上能放進去,除非你線材沒卷好,直接塞進去也是沒問題的。在這個無線化的時代,線材收納的確讓我們回到之前那種有點麻煩的日子,不過EM2的原廠線材並沒有纏在一起很難整理,也就0.78雙針可換線介面有時候會花點時間。

總結

在這個無線化的時代,一直堅持有線HiFi的廠家的確算是少數。興戈一直力推HiFi,一方面是有自己獨特的調音風格和線材講究,另外一方面的確是將耳機的性價比和HiFi做到了兩者兼顧,作為入門級的初燒和對音質有講究,不怕麻煩的HiFi玩家而言,興戈的洛神EM2,趕緊試試吧!


HIFI耳機幾乎沒性價比的,最近某寶上的HIFI耳機最低價居然要9快9,這誰信啊。我買耳機一般就買索尼的,索尼大法幾乎不會讓你失望,要麼就是小米的,小米的耳機性價比最高,但是音質嗎就差一些了。

藍牙耳機推薦你買索尼的 c400,我買的就是這個,挺實惠的雖然不是降噪耳機,但是音質和抗噪音能力屬實不錯。

小米的新出的降噪pro耳機我也買了,不過說實話這個耳機做的真不好,小米手機做的很好我很喜歡,家裡也有一堆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但唯獨對這個耳機感覺差勁,佩戴感不好,主要是這耳機太大了,我耳朵就這麼大,塞進去漏音,這對於降噪耳機簡直就是折麽。當然小米掛頸式的耳機還可以,價格實惠,音質維也不錯。

其他品牌的耳機用的不多,因為之前用的是蘋果手機,所以買了一些beats的耳機,這個品牌的耳機我只能說你得去鹹魚或者淘寶上去淘一下,這個品牌和性價比沒啥關係,淘寶上可以淘一些價格比較實惠的,音質不如索尼,但是他漂亮呀。


看你心目中的價位了。只是一兩百塊錢,我個人建議隨便買。3,400塊錢的話就買一個自己看起來順眼的就好了,然後hifi,沒有所謂的性價比一說。我要看你自己的側重點是喜歡外觀方面還是需要更好的聲音 。比如說如果是6 700左右的話。個人推薦弱水科技的qt7聲音方面性價比十分的高.這個價位很有競爭力。流行人聲表現都很不錯。


以下全文討論的是入耳式耳機。

本人秉持的觀點是入耳式耳機價格不應超過AirPods Pro,目前不論是綜合體驗,還是科技含量,品牌信仰,附加屬性,APP都屬於吊打其他入耳的存在,不知道其他入耳式耳機哪來的勇氣在價格上超越APP。

APP開啟主動降噪前後的fr

此外還要明確的是入耳耳機音質與價格不存在正相關關係,知道了這個,就不會陷入「以價論聲」的錯誤泥沼裡面,選擇性價比產品也可在一定程度的意義上避免被坑。

入耳的價格與音質之間的關係


回歸正題,提到HiFi耳機,音質自然是首位考慮因素,其次還有佩戴,外觀,性價比等,外觀不做評價。

下面推薦幾款參考兩大目標曲線的性價比耳機產品,選擇思路主要從音質,佩戴和性價比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推薦 @自然聲.傑長老 傑長老家的ns0,作為一款百元級參考哈曼曲線設計的產品,佩戴輕便,消費者可以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優秀的聽音體驗。或者加錢上ns4,體驗更標準的哈曼曲線耳機,至於這錢值不值得往上加,就看你自己怎麼想了。

入耳平均fr與哈曼曲線比較

另外還有復刻經典小四系列的魚九er4,雖說缺低頻,好評很多。三節套隔音很好!需要注意的是插棍子的體驗不太友好,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了。

音特美老ER4系列官方介紹

最新的音特美的產品開始加低頻了,與哈曼曲線產品最大的區別應該是低頻的量,兩者中高頻差異不大,新款音特美產品溢價太高,算不上性價比產品。

最後,論性價比,論綜合體驗還是更推薦入手ns0。


去貼吧發「xxxx」以下的HiFi根本不能聽,就會有很多人搶著告訴你。你要抓緊盯著看,看遲了就刪帖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