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id not deceive you, i allowed you to deceive yourself —— Hercule Poirot

weak people revenge, strong people forgive, intelligent people ignore —— Albert Einstein

非理性環境做非理性選擇屬於理性行為

享受被騙的人都活該被騙

置身事外,才能樂在其中

intp不僅是個性,也是天賦,任何一種天賦都必將伴隨孤獨,有價值的人和物都是極其稀少的,雖然孤獨但不要放棄,不要放棄自己也不要放棄尋找,在遇到同類之前以戲謔的態度調侃幾個敗類就當給自己解悶兒了,暫時滿足一下P維度的需求吧,至於T維度的需求嘛,只能靠知識,靠閱讀,靠技能,靠音樂藝術科學電影靠你自己,反正不太可能從人身上得到滿足,很孤獨很不容易,但這就是你的命!

btw, 每一種天性都有長項也有短板,大象就應該發揮鼻子長的優勢,即使孤獨也犯不著去跟長頸鹿比誰脖子長~

————————————————————————————

分割線後我再補充兩句,intp的孤獨只有intp能知道

首先你要理解你和他人的差異,知己知彼不能保證你百戰百勝,至少不至於讓你百戰百敗

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的驅動力無外乎就是利益and/or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出發點就註定了多數人是不講理的,這和intp打破砂鍋問到底挖掘真像的天性相悖,真像,是唯一可以令intp生畏的東西,一個執著於真像的人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潛在的威脅,即可能威脅到利益,也可能威脅到人們那點脆弱的自尊心,作為一個溫暖的machine, intp對人類社會各種虛頭巴腦的social convention(e.g談吐,姿態,地位,頭銜。。。)都是不屑的,就好像多數人對尊重的理解就是基於姿態,你只要擺出一副「尊重」的姿態人們就會相信你有一個尊重的態度,可笑吧!所以intp的自我認同和外界認同矛盾十分強烈,有時候可能水火不容,這是你一生都要面對的。

即使作為溫暖的machine也是需要社交的,而社交的目的要麼是滿足利益需求要麼是滿足心理需求,如果你是為了滿足利益需求,除非你面對的是另一個intp或者intj, 大概率上對方還需要你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那你就需要理解白癡的思維模式投其所好忽悠他了,把他哄開心了你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了。

如果你是因為孤獨需要滿足心理需求,呃。。。那就像我上面說的別太認真,以幽默的態度逗逗自己逗逗別人吧~

另外,從弗洛伊德本我/超我理論解讀呢,我覺得也可以說intp是本我意識非常強烈的,對於構建一個超我比較反感,也是以本我角度看待評判別人的本我,而不是超我,所以很容易不屑。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楊瀾採訪王菲李亞鵬,王菲基本上只有本我,楊瀾只有超我,李亞鵬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掙扎,他的自我認可程度最低。大多數人都是李亞鵬這種悲催的狀態,他們混跡於社會時渴望自己成為楊瀾,一個人獨處時又羨慕王菲。我非常喜歡American Beauty那部電影,拍的都是雞毛蒜皮,然而魅力無窮,我覺得電影描述的就是普通美國人(也適用於任何人)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掙扎。當然大多數人一輩子稀里糊塗麻木不仁的活在假象中,而intp就希望活要活個明白,死要死個明白。

舞臺下面的觀眾朋友們左一團右一團的簇擁起來熱熱鬧鬧的享受觀看假象。

舞臺上面的魔術師孤單一個人享受製造假象。

雙方的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perfect!

一個真正的intp即使還沒有能力成為魔術師,也肯定沒興趣當觀眾的。

what about you?

well, its your choice~


謝邀,不是intp,但有個intp朋友。他有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主動打開去交了很多所謂的「朋友」,但他卻幾次訴苦狀說:好忙,好累,真的很心疼他。我當時給的建議是,在熟悉後適當地進行篩選,工作雖重要,但不要違背自己內心一些最初的想法。後來他慢慢開始回到自己專業上開始專研考試,狀態又回來了,也是經歷一翻後他自我感悟出來的吧。n系朋友尋求知己不易,但尋求自我內心的探索和安定纔是最重要的,來自一個infj粗淺的想法。


我覺得社交對信息收集有利,但要以交友為目的可能不會很有效。但是可能有人對你有興趣,其實很多人都會對intp有興趣。ne實在很誘人。慢慢積累吧,凡事都講基本法。不熟悉的領域有個良好開端已經不錯了。

另外補充一下

當習慣了欣賞各類人格的優勢之後,社交圈就變得比較豐富了,到處都是閃耀的價值和擁有者。有時候換個立場也許有效。

如果題主fi用得比較好可能不大會有以下困擾:我認為intp的低fi是個阻礙,會誤讀內心的真實聲音。一個體現是:當我不認識mbti的時候,真的經常自我質疑,這遜爆了,這個理論竟然成為認知自身的跳板,不過也沒關係,我相信有一天會找到真正的自己。


intp會擔心「朋友」的類型嗎?

實用主義不就行了?

思想交流,看書,跟陌生網友交流就行了。

至於現實中的知己,還是算了吧。


真的沒必要,我曾經也這樣偽裝自己想去變得更受歡迎更加大眾化,又累又痛苦,而且也讓自己的外在形象變得平庸沒有特質。做真實的自己是最開心也最舒適的,這樣可以免於陷入多數intp常有的掙扎矛盾,迷惑困擾的心態。社交的話我覺得如果只是單純的利益合作為自己爭取必需利益時偽裝一下也可以的,就把這當成工作,像計算機程序一樣去執行,基本上沒什麼痛苦,如果是真心想交朋友的話,真的要隨緣,這個強求不得,交朋友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走心,可以互相理解建立親密關係補足心靈所需。如果你交友只是為了給別人看我有個伴,想要自己不顯的太異類,去迎合大眾,真的沒必要。這個不只是intp,而是所有人格都應該明白的事情。

你和別人交往是為了什麼:

1.單純地謀利行為,比如商業合作談判啊等等,就是你只是想通過交往去換得實質性的利益,那你就當成工作去執行,內心毫無波動。

2.想找知己,同類,那就沒必要遷就或迎合那些不對味的人了,不想鬧太僵就萍水相逢點頭之交就行了,別裝作是他們的朋友或騙自己他們是你的朋友,保持真我,這樣你才能接近你的同類,不然即使有同類,你們都偽裝著,怎麼才能相認??

不知道題主的年紀是什麼樣的,如果已經進入社會,我覺得更不該為這些事情煩憂,有哪怕一兩個真心朋友其實也已經夠了,除去無意義的社交,生活真的輕快許多。如果還在上學,那真的也沒必要,中學就好好為中高考努力或發展自己的興趣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大學的話可支配時間多能做的事纔多呢,想辦法賺錢創業啊培養業餘愛好尋找人生方向研究文學藝術,這麼多有趣的事。

如果你現在偽裝自己交友只是為了在別人心中造出一個我很受歡迎,我很正常的虛影,真的沒有必要。不過當然不是讓你剔除一切社會性的行為,不管是任何人格的人,與人交往時多少都會有一些偽裝,去維護氣氛不要讓空氣太尷尬啊等等,但是你僅把這些行為當作客氣寒暄去做就好了,大家泛泛之交,互不幹擾,可以是普通的同學同事關係就ok了

intp都挺喜歡被人誇,那麼最後我就要告訴題主,基於intp的特性,你的同類會在更高更遠的地方,請你專註於不斷提升自己,做一隻羽翼豐滿的鳥,不要被同質化或體制化。

雖然有些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北野武

可能說的有點多扯的有點遠了,但還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加油!

附上我另一個回答,你可以參考一下:

intp為什麼太孤獨??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