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圍棋水平大概是弈城弱9的實力。在大學的心態就把圍棋當作一個普通愛好,大一一年在圍棋社差不多也是嘻嘻哈哈過去的。

但是等到我打比賽的時候,跟不上AI流行變化時確實讓人非常的難受,我自以為把圍棋當作普通愛好,但我又是一個偏爭強好勝的人。在認真打比賽時,贏了棋只覺得理所當然,輸棋過程中招致敗局的惡手幾乎讓我下完棋以後噁心得想吐。這讓我在比賽過程中得不到任何愉快的體驗。

而父母也沒辦法理解我的感受,我打崩比賽回家後他們對我說的第一件事是「大學一年都沒有任何進步,我們對你非常失望「。聽到他們說完,我突然就產生了一種幻滅感,下棋根本得不到正反饋,那我為什麼要學棋呢?

現在的我噁心得幾乎連棋都不想下了,請問應該如何調解?


本來和水平接近的人對弈,就沒有什麼正反饋。一般贏的正反饋是小於輸的後悔的,而和水平差不多的人下就是55開,輸贏相當,輸的時候又往往是因為失誤,你覺得自己不應該輸就很懊悔。贏的時候則往往是撿勺,還很後怕。這樣對你自己心態的期望效用是負的。

想要正反饋,就得和水平比自己略低一些(自己讓先到讓2子左右)的人下,這樣對面有一些抵抗,但你可以看著他徒勞無功的掙扎,打幾個勺也不要緊,也能隨意贏下此局。這就是很好的正反饋。

或者和能讓自己2子以上的高手下,這種高手其實你隨便下載一個AI就有了。和高手下的好處是可以學習進步,自己也知道不可能贏,所以輸的時候不會後悔,而是專註在棋局的內容上,這樣也很有樂趣。


競技類就是這樣的,自己越喜歡的項目,輸的感覺就會越噁心。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儘可能超過當前的對手。怎麼做?我的方法是要有專業的眼光和方法,來做好業餘的事。我下棋的水平很臭,就拿我喜歡的羽毛球來舉例好了。

現代體育的發展使得訓練的科學性和便捷性都高了很多。羽毛球可以拆成步伐、力量、精度、戰術、體力等等模塊,每個模塊都有相應科學的訓練方法。比如步伐速度慢,那可以練深蹲;揮擊力量弱,深蹲硬拉及其他核心力量訓練;體力差,可以各種變速跑;精度差,可以靠場上各種喂球來練。也就是說,越到高水平比賽,背後要準備的內容越多。

圍棋其實也一樣。定式佈局中段收官,現在不僅有各種方便的練習,甚至能有高水平AI指導。我知道我棋力很臭,所以我在各種練習和完整下棋的時間比例大概是9:1。

再就是勝負心的調整。要有意識的區分練習賽和正式賽,練習賽的目的就是把自己背後各種訓練融匯貫通增加熟練度,不需要太強的好勝心。羽毛球有個好處是一局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一晚上能和朋友們打個10局練習左右。不服輸?當下接著幹就好了。完整的圍棋比試一天很難超過一局,很有一局定輸贏的意思,人也很累、輸了也很難受。所以建議可以多嘗試快棋,就當練習賽,一天多下幾局,這種練習賽輸了也不會太難受。少量正式長時間的比賽,既可以做到檢驗水平的目的,也能緩解經常輸的心情,我的經驗是反而在賽後還能增加激情。

所以多多練習,找一些水平相當的棋友時不時下幾局快棋當練習,偶爾進行正式的比拼,是比較有益的。

還有一點,雖然很難面對但卻是事實的是,我等凡人,這輩子其實不用太在意在這些業餘愛好上能取得多高的成就了,不斷鍛煉自己讓自己能保持或有所進步,對身體有益就是最大的好處,這樣對輸球輸棋就不那麼執著。我已經30多了,所以看得比較淡了。題主還是個大學生,還需要慢慢去想去面對。


我的爸爸很喜歡圍棋,小時候曾經因為他自己的愛好被逼下過一段時間。後來上高中,突然迷上了柯潔於是又自發把圍棋撿起來,但是和小時候一堆不懂的人下不同,長大後我再也沒有贏過了。越輸越不敢下,越不敢下越輸,一直到大學加了棋協當上技術部部長也沒有再下過一整盤棋(下過局部和指導棋),怕輸。於是我徹底放棄了下棋,平常就比賽時出出裁判,偶爾講講課,過的挺悠閑的。

現在大三把棋盤棋子都捐給協會了,但是偶爾也會關注一些比賽新聞。討厭一樣東西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喜歡一樣東西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圍棋這種東西想贏怕輸很正常,如果真的不喜歡又對生活無影響放棄也很好。

我不覺得一件事情我做了很久或是有很好的成績的話放棄會很可惜。但是,你要清楚一件事情,你是不是真的不喜歡圍棋還是單純討厭輸討厭沒有進步的自己。放棄的話會不會有遺憾,失去了圍棋的話是否還有其它的愛好支撐著你。

如果只是一時的心情低谷,說不定看到我的回答之前你都已經調節好了。那麼棋就繼續下吧。如果實在是過不去了,嘗試一下新的東西也未嘗不可。

偶爾刷到這個問題,挺懷念高中時在紙上用鉛筆畫圈叉下棋的日子,所以冒昧搶答了。


讓我想起來我家孩子學棋的圍棋學校的一件事。

我們這個圍棋學校幾年前出過一個職業棋手,圍棋學校當然非常高興,把這個孩子當成學校的招牌。當時自然而然的也激勵了其他學棋的孩子。然後就又有一個老師們非常看好的「天才少年」踏上了去道場學棋的路。

然後呢,一年多的時間後這個孩子回來了,他扔掉了自己所有的圍棋書和圍棋用具,和家人徹底翻臉,連圍棋兩個字都不能聽了。大概又過了兩年時間,這個孩子已經順利回歸了學業,才又重新開始摸棋子,假期也會回到圍棋學校指導一下學弟學妹。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道場殘酷的競爭讓孩子壓力巨大,而他的家長只是嘮叨為什麼輸了,為什麼降組了,為什麼沒有沖段成功,自己辭職陪讀怎麼孩子一點也不知道上進呢。。。時間長了孩子就噁心圍棋了,這種噁心感來自壓力,來自不被親人理解和認同,棋上也得不到滿足感,是不是和題主有點相似呢。

所以如果不能自行調整,乾脆也離開一段時間緩一緩,如果真的有興趣,相信你還會回來的,那個時候可能已經想開了很多吧。

順便一提,圍棋學校經過了這件事,也有了很強烈的反思,之後再有學員躍躍欲試要走職業道路,學校的態度都是不支持不反對,老師都會找家長仔細溝通其中的艱辛。


人各有志,不勉強

如果這不是你喫飯的行當

想下就下,不想下就不下

修身養性的傢伙事兒,如果逼著自己去那也就不懂箇中滋味了

祝您早日想通。


謝邀。

現在下圍棋都輸給人工智慧了,還在意什麼輸贏?關鍵在於快樂,不要把快樂拴在勝負上,而要拴在每一個好手上。同一步好手,可能大家得出來的過程和方式,各不一樣。這就是棋類遊戲的妙處。靠樹狀窮盡,很可能是勝負色彩太濃之後,才產生的玩法。下棋是靠品的。


大佬都下到議程9了 這是來炫耀的吧。。


yc9?我也是yc 9d,有段時間感覺,下的棋越多,越感覺自己對棋的理解有問題。這種情況下:要麼不下,要麼對著AI練習到天昏地暗。當然答主選擇了不下,主要是沒時間……

能打到9,說明肯定是有興趣支撐的。這種只是暫時的厭煩,緩一緩,一切都會好起來。


都是成年人了,父母還這樣給壓力,是我不能體會的。

圍棋的快樂不僅來自於勝負和棋的本身,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圍棋可以幫你認識一幫志同道合的的小夥伴。說實話我是個不思進取的人,有的時候我發現下不過別人可能並不完全是我的問題,天賦與理解也是圍棋的一部分。在我看來圍棋能帶給我的快樂遠大於圍棋在未來能帶給我在經濟上的收益,如果不打算就靠這喫飯了,就放寬心,做真實的自己。如果以後打算在圍棋上發展,那就不是當成興趣愛好來對待的,畢竟這是你未來的飯碗,那麼請努力


把圍棋,象棋,籃球,馬拉松,等等,當作競技就是這樣,只有個別幾個「勝利者」。

你還有個自己的專業,圍棋再怎麼樣也不是主要的寄託。那些以為圍棋為生計的至少幾百個你根本沒聽說過名字的職業棋手豈不是更苦。

生活就是這樣的。你的壓力不算什麼了。


我學下圍棋是在小學就學了1年半,當時老師問家長考不考段,家長準確答覆孩子是來玩的。然後我就被升班了。這個就是一個學習的方式。世事洞明皆學問。輸與贏是重要,過程依舊也重要。說急功近利有點過分,不過我的定義就是玩呀。調整心態就好。


我自己把各種棋書扔了!


還是放平心態吧。

我大概從幼兒園開始下棋,下到五年級的時候考上了五段。於我而言,下棋對我最大的幫助就在於能看淡一時的成敗得失,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能依然保有勝利的信心。從一開始比賽輸一盤都可能哭鼻子,到後來喜怒不形於色,定段賽走出來父母都看不出來勝負結果。現在我也大二了,自知這麼長時間不碰,也更放下了心理包袱。大一剛開始,我去參加學校圍棋社的各種活動和小範圍比賽,幾乎就沒贏過。我和你的心態幾乎相反,輸一盤正常,贏一盤就是驚喜了。圍棋本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興趣愛好,我喜愛下棋只是想要在學習之餘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沉浸在一個新的世界之中。有了這種心態,多下棋,手感差不多也就回來了。

下了惡手導致棋局失利確實會令人難受,柯潔也會在打勺之後自抽耳光。但作為業餘棋手,視其為一種愛好,大可不必這樣在意。以我們的水平,一盤中很難沒有幾步令自己下到後面後悔的棋,如果沒有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一段時間後再回頭來看,可能還會成為某種談資。

如果說你是想在圍棋方面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要去參加更高級的比賽甚至沖段,那當我以上都沒有說,我也不明白下到那種程度需要怎樣的心態。但是如你自己所說,是想當成一種愛好的,那我就很不明白為何父母要逼迫你獲得進步。想來你的父母應該不太瞭解圍棋吧,或者對你在圍棋上的成就有更大的期待。總之,大可不必理會他們的想法,到了這個弈城九這個水平,每進一步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遠不是大學業餘生活隨便玩玩就能達到的。

要有正反饋的話,可以考慮找一些高手,輸了不虧,贏了血賺?或者和我一樣讓三四子虐二三段,超有成就感的(劃去)。

我說的可能對你也沒什麼用,總之還是祝你早日想通吧,圍棋作為一種娛樂我覺得還是比打遊戲要好多了。

第一次寫回答,匿了。


學會心態上原諒自己,行動上鞭策自己

贏棋當然是很快樂的,但是輸棋才能看清自己。

不與人爭,偏和己鬥!別人戰勝的只是這盤棋之前的你,這之後的你呢?

所以,能打敗你的,只有你自己!加油,共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