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為別人著想 你是通過別人的反饋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是內心缺乏安全感 缺乏自我認同 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 跳出思維看思維 跳出自我看自我


如果這樣做很累,就要停止,內心深處原諒自己,其實我們不傷害誰的情況下可以自私一點,活得簡單輕鬆點。換一種方式吧!變成在乎自己的感受、替自己著想……如果自己快樂起來了,身邊的人也會感染……如果為別人付出那麼多可還是負能量滿滿……不如洒脫過自己!


我曾深受太善解人意之苦,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卻不知道怎麼改變。

直到心理諮詢師告訴我,當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覺得太過於考慮別人感受的時候,摸摸自己的心臟,與自己對話:

嘿,你好啊,這麼多年,你受委屈了,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陪伴,我愛你」。

太善解人意的人,常因為忽略自己的情緒太久了,丟掉了與自己的連接。

要走出這樣的困境,我們必須要連接到真實的自己。

怎麼做呢?

在善解他人之意前,先善解自己的意。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正視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學會合理的自私,適當維護自己內心的感受。

而一個忍能否尊重自己的需求與感受,與父母的引導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起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里,嗯哼被爸爸帶到幼兒園時,主動給每一個小朋友分蛋撻。

分到最後,只剩下一個蛋撻,可是還有嗯哼、老師和杜江沒有吃到。

杜江引導嗯哼把蛋撻給老師,但嗯哼說:那我吃哪個呢?

他也想吃蛋撻,並且明確表達出來了。

最後,嗯哼把蛋撻分成了三份,每個人都吃上了。

既保護了自己的感受,又照顧了別人的感受。

杜江曾說:「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呢?

而且在他們這個年齡,還不能分辨出謙讓和委屈,寬容和自責時,太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是有一些自卑,擔心別人不喜歡,擔心做錯事。

小心翼翼地看著大人的臉色,就失去了孩子應該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的。」

所以,他非常尊重嗯哼的天性,只要不過分,都鼓勵嗯哼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再者,明確情緒界限,學會課題分離。

當你覺察到別人的情緒時,認真想想,「這真的和我有關嗎?我真的需要為此負責嗎?」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之所以煩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可、愛、支持……

怎麼解決呢?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的辦法。

就是能夠分清楚別人的事和我的事,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別人的情緒,別人的事,是別人的課題,不是自己的課題,你不需要為此煩惱。

父母、朋友、同事、戀人等,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他們的人生是自己的,不需要你來為他們負責。

明確自己的情緒界限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幫忙解決別人的某些情緒,這才是自己的課題。

可以善解人意,可以適當付出,但真的不需要壓抑自己,過度付出。

過度付出,不僅傷害自己,也會給別人造成很大壓力。

遇到問題,我們理解對方,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表示儘力支持、陪伴,能幫則幫,幫不了的,不為難自己。

做人,最該對自己善解人意。

真的希望你在照顧別人的時候,先照顧好自己。

因為對你來說,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來源:則一心理(ID:zeyixinli),是杭州一家有深度有溫度的心理諮詢機構。

心理專家團隊由4年以上國際培訓背景、平均臨床工作5000小時以上的資深心理師共同搭建。

如果需要幫助,點擊則一心理官網,預約諮詢。

發佈於 2020-08-1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貓兔兒貓兔兒

適當的表現冷漠一點,淡然一點,看情況決定是否去替他人著想,以前我也是結果被一個人說「你為什麼無論是誰你都會幫,也不管別人是不是要你幫,幫別人也不討個好,就像是他們口中的shaz一樣。」感覺瞬間心有點涼,開始慢慢的武裝自己的心。如果可以我希望不要改變吧,會讓自己很難再發自內心的開心


適當的表現冷漠一點,淡然一點,看情況決定是否去替他人著想,以前我也是結果被一個人說「你為什麼無論是誰你都會幫,也不管別人是不是要你幫,幫別人也不討個好,就像是他們口中的shaz一樣。」感覺瞬間心有點涼,開始慢慢的武裝自己的心。如果可以我希望不要改變吧,會讓自己很難再發自內心的開心


適當的冷漠一點,可能你在乎別人的感受,別人不一定在乎你的感受


人有時得自私點 一個過來人的忠告


我也很想知道該怎麼辦


那說明你心好,有什麼不好的


我也是這樣子的。其實有時候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自己,總是感覺自己多管閑事。每次都告訴自己,做好自己就好了,不用在乎別人怎麼想。但是還是忍不住。哎


以前叫美德……現在是種病,得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