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今天(1月24日)通過了上海市醫療器械檢測所的檢驗,成為我國法定檢驗機構檢定合格的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獲得國家葯監局的上市批件後,這種試劑盒將被發往各地醫院、疾控中心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用於測定疑似患者的樣本中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上觀新聞 (Sina Visitor System))


今日新聞「首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檢驗」。那麼病毒檢測的原理是什麼?來自湖北仙桃的賓西法尼亞大學病理檢驗系副教授王萍快速撰文講解。

撰文 | 王萍


1

現在有哪些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

檢測傳染病的策略通常有兩種:檢測病原體本身,檢測人體為了抵抗病原體而產生的抗體。檢測病原體既可以檢測抗原 (一般是病原體表面蛋白,有些用內部核蛋白),也可以檢測核酸。如果病人的體液中檢測到抗體、抗原或核酸三者中的任何一種,則意味著已被感染。由於抗體產生需要時間,一般幾天至幾周不等,有些免疫功能較弱的病人可能抗體量很低,容易造成假陰性(已經感染,但是測試結果看起來沒有被感染)。而在感染之初,病原體抗原含量也較低,同樣不容易檢測到。所以,目前廣泛採用的是檢測病原體的核酸序列, 通過擴增反應來放大信號, 檢測的靈敏度高、特異性好。

早在1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就已發布(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和公共衛生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中心醫院、武漢市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聯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聯合完成),國內和國際多個廠家和機構都迅速跟進,開發檢測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可以一次性檢測幾百個樣本,而在開發出檢測試劑盒之前,一般只能通過RNA測序方法檢測病毒,速度會很慢。

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的高度同源性對試劑盒設計也有幫助。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試劑盒檢測基本都採用反轉錄加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法(RT-PCR),擴增病原體的核酸 (RNA) ,同時通過熒光探針實時檢測擴增產物。這種方法很靈敏,也能夠很好地定量。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上列有德國、香港、泰國、日本和中國疾控中心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和引物序列,基本都是針對病毒序列中高度保守的2至3個序列——比如編碼replicase(複製酶)或者necleocapsid(核蛋白衣,核鞘)的核酸序列——來進行檢測。但是各個方法用的序列都不完全相同。一些方法使用multiplex,也就是把多個目標序列在同一反應管中擴增;另一些採用分步,先用一個目標序列篩查,陽性後再用另一個序列確認。檢測反應的準確程度取決於公佈的基因序列的準確程度,以及引物、探針等的設計。從目前公佈的有限數據來看,這些試劑盒的準確率都不錯。由於現在能檢測的病人都是臨牀高度疑似,所以陽性預測值非常高。

也正是因為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的相似性很高,如果感染的是SARS病毒,結果也會是陽性的。

當然,也可用測序方法更準確的確認新型冠狀病毒, 但是對儀器要求高,速度也慢一些,不適合大批量篩查。


2

為什麼要multiplex多重反應?為什麼要用多個目標序列?

作為篩查手段,要求是快速和高靈敏度。每個RT-PCR反應需要2小時左右出結果,multiplex也就是多個檢測平行同步進行,可以有效縮短整個流程時間,加快檢測速度。另外病毒變異很快,用多個保守目標序列可以防止病毒變異產生假陰性。


3

採樣以後,多久能拿到結果?

如果就近在同一個醫院可以馬上檢測的話,2-3小時就應該可以看到結果,但是當地如果感染控制或儀器人員條件不夠 (見下個問題),就需要把樣本送到區域甚至全國檢測中心(比如疾控中心),加上運輸時間,可能需要上24小時甚至幾天。


4

使用檢測試劑盒有什麼要求?為什麼不是每個醫院都做?

對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疾病來說,檢測所用的血液或其他體液可能具有高傳染性,檢測和離心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可能感染檢測人員,所以對檢測實驗室在感染控制方面有很高要求。SARS病毒要求三級生物安全水平(BSL level 3),埃博拉病毒(Ebola)要求四級生物安全水平( BSL level 4),必須考慮通風、氣壓、樣本流向(指樣本從病房通過什麼途徑到檢驗實驗室,從哪個門進入,到達實驗臺後從哪個儀器到哪個儀器,廢棄樣本怎麼處理,從哪個門出實驗室等系列流程)等方面(見圖2),檢測人員也要經過特殊訓練。從儀器上來說,至少要有離心機、核酸提取儀器、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儀器等。所以不是每家醫院都有條件做檢測。

圖:微生物危險度等級相對應的典型保護裝備。(來源:CDC)

來源:wikipedia


5

試劑盒短缺,來不及檢測怎麼辦?

試劑盒短缺影響確診人數的統計,但對臨牀治療影響不大, 因為迄今還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 臨牀上根據病人表現,CT(計算機斷層成像)看到肺部典型病變,就可以隔離並開始治療,治療也以提供病人生命支持為主,沒有必要等待檢測結果確診。如前所述,在疾病高度疑似人羣中用一個性能不錯的檢測試劑去測,由於患病率 (disease prevalence)高,測出的陽性結果有很大可能是真陽性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陽性預測值高), 而反之測出的如果是陰性結果,是真陰性的可能性不大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陰性預測值低),所以試劑盒檢測結果基本是起確認臨牀診斷的作用。

作者簡介

王萍,湖北仙桃人,現於賓西法尼亞大學病理檢驗系任教,任賓西法尼亞大學醫院臨牀化學及中心實驗室主任,致力於臨牀疾病檢測,研發和產業轉化最新的疾病診斷預後方法

補充&提問:

1、試劑盒的檢測依據是病毒的保守序列,如果一個染病的人痊癒了,身體有抗體了,過後病毒變異了,他會不會因為已經有抗體就不會中招?就像試劑盒能識別出病毒一樣,人體T細胞也能識別出這個變異了的病毒,從而保護人體?

回答:這要看抗體識別的抗原在病毒上是否有變異,如果變異了,原來的抗體就不再能識別這一抗原了。這也是每年的流感疫苗並不能完全防止得流感的原因——因為打進去的疫苗產生的抗體識別不了新的變異流感病毒。

2、請問檢測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指的是核酸嗎,是否主要包括DNA?氣溶膠感染人的主要途徑又是什麼?

回答:檢測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指的是樣本和試劑液滴在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如果樣本包含病毒,這些氣溶膠可能包含病毒顆粒,直接通過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或附著在衣物、皮膚上,最終仍然進入呼吸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檢測甚至會擴大污染範圍。另外操作不規範的話,氣溶膠也可能污染別的樣本甚至實驗室,導致假陽性結果的產生。

3、熒光探針檢測RNA是什麼原理?

回答:RNA 先通過反轉錄成為 DNA,然後通過鏈式反應擴增,後面步驟有多種可能性,可以直接用熒光染料和擴增的DNA結合,也可以通過熒光共振能量轉移的原理,擴增過程中擠掉抑制探針,讓原來被抑制的熒光探針熒光增強。用達到最強熒光一半值的擴增循環數目大小來判定起始RNA的多少。

4、如果人體接觸了該病毒的RNA而非完整病毒,RNA是否會在人體內複製並重組成完整病毒?

回答:從現在知道的病理機制來看,病毒需要表面蛋白結合人體細胞表面受體才能進入人體細胞,如果只有RNA的話應該無法進入。

5、據說國內確診需要做兩次試劑盒檢測,一次陽性為疑似,兩次陽性為確診。請問這是為了分步檢測不同序列嗎?還是單純的重複實驗排除假陽性?

回答:我確實聽說要做兩次,甚至有要求做三次的,其實在高度疑似人羣中,真陽性的可能性非常高,除非對操作流程或試劑有疑問,否則沒有必要重複。

6、在試劑盒不足的情況下,疑似的患者該怎麼辦?另外,普通肺炎患者和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在CT影像上是否很好區分?

回答:疑似的患者應該隔離,不管在家還是在醫院。醫院牀位不夠的情況下應該在家隔離,出現了呼吸癥狀應該去醫院治療。我不是放射科醫生,但是根據各種放射醫學文獻來看,不同種病毒引起的肺部影像變化有相似之處,也各有獨特特徵,有經驗的放射科醫生可以識別。

7、試劑盒檢測結果並不能100%準確,那麼符合流行病史並出現臨牀表現的患者 (疑似患者) 就應該和確診患者一樣立即開始治療嗎?

回答:對於高度疑似傳染性疾病來說是這樣的,隔離應先於確診,有臨牀表現就應該開始對症治療,而且在檢測結果出來前,防感染措施要到位,要當作假定結果是陽性來處理。當然,這都是在假定資源充足的情況下。

8、為什麼說試劑盒短缺影響確診人數的統計,但對臨牀治療影響不大?

回答見前一個問題的回答,有條件隔離就應該隔離,有癥狀就針對癥狀治療,沒有必要等檢測結果確定,即使後來檢測結果陰性,隔離也可降低交叉感染機會。檢測方面,個人認為,在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過關的情況下,除非對檢測過程中操作流程或試劑有疑問,否則沒有必要重複檢測。重複檢測會導致需要的時間延長,消耗的試劑增加,失去篩查的快速優勢。我目前還沒有看到發布的檢測結果,如果將來能公佈的話,我們應該能看到有多少病例是第一次陽性,第二次或第三次沒有確認為陽性的,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應該很少。


謝邀,關注這個問題很久了,現在蒐集了一些資料分享給大家。

首先糾正一下問題題幹中的一個小問題,並非「首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檢驗」而是國家葯監局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4個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其中既有診斷試劑盒,也有測序儀)。也就是之前已經有四款檢測試劑盒或檢測儀器系統搞出來了,1月25日得到國家權威機構的審批。新聞鏈接:

僅4天!國家葯監局應急審批4家試劑盒用於抗擊疫情?

news.163.com圖標國家葯監局: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4個新冠病毒檢測產品_新聞中心_中國網?

news.china.com.cn圖標

首批審批通過的產品分別是:華大基因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華大智造DNBSEQ-T7測序系統;上海捷諾RT-PCR;上海之江RT-PCR。

最近這段時間各大渠道都在傳播的一個消息就是「最近幾天(一般指2月2日以後的5-7天)即將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集中爆發期」,所以鼓勵大家多在家,少出門,出門必須戴口罩,一定注意勤洗手。

這樣的消息無疑引起了公眾的緊張,但也一定程度上促使各地也採取了更加積極的防控措施,比如限制外來車輛進城、鼓勵居家自我隔離、對疑似患者和確診者去過的地方進行消毒、隔離密切接觸者、一些自然村採取封村的措施等等。

同時,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是這段時間以後確診人數會出現暴增呢?我認為主要是兩條原因

1,二月初向前倒推一個潛伏期(14天),恰好是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春運迎來小高峯。而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訪談第一次確認該病有人傳人能力是1月20日,也就是臘月二十六。這時候大量人口通過春運的列車、飛機流動,其中就不乏潛伏期患者,而很多城市或地區直到1月下旬才開始採取一級響應。所以最近的確診人數激增是在為我們初期對疾病的錯誤認識和輕敵在埋單

2,1月25日以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驗收,開始應用於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診斷水平的提升帶動了確診效率,所以現在確診人數會出現快速增加,給人一種「患病率猛增」的感覺。這種錯覺還出現在「當代前列腺癌高發」這個認知上,其實正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血清PSA檢測技術的誕生,才使得更多無癥狀的前列腺癌被及時發現,其實實際發病率的升高並不明顯,只是人類診斷技術提高了而已。

所以簡明扼要回答問題:首批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檢驗,意味著我們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效率會大幅度提升,近期出現的確診人數激增大家應當理性看待。


接下來咱們聊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盒的那點事兒

一,新型冠狀病毒測序是如何進行的?有什麼意義?

當一種新型病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開始流行,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在相同患者身上提取、分離得到病原體,然後對病原體進行基因測序,獲得其特異性的核酸序列。根據病原體核酸序列(遺傳物質)和已知病原體進行比對,看看是一種全新病原體,還是某種已知病原體的變種。

我國科研人員在這方面的效率是令國際同行欽佩的。在一檔日本時政節目上,主持人認為中國政府反應速度太慢,導致疫情向國外擴散。而在場的日本微生物學家則表示,中國科學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並且完成了基因測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與華大基因公司合作,依託華大智造DNBSEQ-T7型超高通量測序儀,快速完成了基因組測序,並於2020年1月3日完成該新型冠狀病毒數據組裝,並第一時間上傳至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從2019年12月8日確診第一例患者到我們完全弄清楚病原體的遺傳密碼,用時不到一個月。而且為了方便世界各國共同對抗疫情,這些重要數據也都第一時間共享到國際信息平臺,體現了中國政府和科學家的國際擔當。註:復旦大學張永振教授是第一位公佈該病毒序列的科研工作者,1月10日公佈序列。病毒完整基因組已存入GenBank,登記號為MN908947。

這些重要的信息對我們瞭解病毒的來源,明確病毒可能引發的病理改變,從而有針對性研製特效藥、疫苗有無可替代的意義。根據我國政府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五版)》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 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 SARS 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 85%以上。這些研究結果就直接來自於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測序。

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診斷?

最初我們發現「武漢肺炎」是某種新型肺炎的時候,並不知道其具體病原體是什麼。但接連有若干名患者出現了乾咳、發熱、呼吸困難的情況以後,一線臨牀醫生開始考慮到這種肺炎應該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所以最初一批患者的確診就是根據典型的病史(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特殊的臨牀表現、特殊的影像學表現(胸片/CT掃描)以及病理表現。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不知道「武漢肺炎」是由2019-nCoV引起的,也不知道病毒的基因序列,就只能用這種臨牀觀察+影像學診斷的「笨辦法」去診斷這種新型肺炎。不僅週期長、效率低,錯誤率也將會比較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去年12月後半月看到每天增加的確診患者都很少。這一方面是疾病傳播速度還沒飆起來,一方面是確診效率實在太低了。

在患者身上找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這肯定是毫無疑問的確診金標準。就好比入室殺人案,在作案現場找到了嫌疑人的DNA,那無論嫌疑人如何抵賴都是跑不了的。雖然現在也有一些專家認為肺部CT掃描也可以確診,比如:

但這些專家大多數是醫學影像科的,他們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肺CT影像具有顯著的特異性,單純看片子就能完成診斷。但這都是對傳染病防治基本原則的認識不足。新型傳染病確診還是需要找到病原體,找到病原體最靠譜的辦法就是找到病原體的核酸序列。

畢竟其他病毒/細菌/支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也可能出現類似的影像學表現,所以單純依靠CT只可以做疑似或高度疑似的診斷,不可貿然確診

至於很多質疑核酸測序的專家所提到的假陰性結果,這一般呼吸道分泌物拭子採樣標準尚未統一造成的。新的技術需要完善,但針對病原體的檢測絕對是傳染病防治的金標準。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實驗室檢查部分可以看到,除了核酸檢測之外的其他檢查方法都並不很典型,一般病毒性感冒、普通肺炎、支原體肺炎等等都可以造成血液指標的類似改變。影像學部分的描述則和這些疾病也很類似。

所以《方案(第四版)》中確診患者還是採用了核酸檢測法,而不是其他手段。核酸檢測是確診的金標準。2月4日國務院網站公佈了《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對於確診的標準表述完全一致,未作改動。

三,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盒能派哪些用場?

前面已經提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離不開診斷試劑盒進行的核酸檢測,而到了患者治癒該出院的時候,還是要進行核酸檢查。為的是確認患者體內病毒已經完全被清除,其呼吸、說話、咳嗽產生的飛沫中不再有病毒,出院後不會傳染其他人。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新聞網》報道上海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患者出院的新聞:

這裡就提到了「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可見一個患者從確診到出院至少要用到三次核酸檢測試劑盒。

四,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盒的原理是什麼?

其實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診斷試劑盒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中學生物上的一個重要知識點——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即四種不同的鹼基(包括RNA尿嘧啶)根據A-G、C-T/U的原則互補配對,形成氫鍵。

首先將待檢樣本經過處理後獲得樣本核酸。獲得的核酸包含了人的核酸序列、呼吸道定植菌羣的核酸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等。但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核酸可能含量非常低,這時候就要用到人類生物醫學裡程碑式的重要技術——RT-PCR(實時熒光PCR)。因為我們已知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就可以通過序列比對技術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殊序列(特異性序列),然後設計針對這段序列的引物和探針。引物和探針特異識別靶標序列(特異性序列),探針帶有熒光基團和淬滅基團,在引物延伸擴增的過程中將熒光基團釋放,通過熒光信號的捕獲實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所以如果待檢樣本中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那麼無熒光信號釋放,檢測新型冠狀病毒陰性。如果存在的話,通過引物延伸擴增釋放熒光信號,捕獲到熒光信號,那麼檢測新型冠狀病毒陽性。

說到PCR,給大家發一個輕鬆搞笑視頻:

所以這個試劑盒裡面最最核心的技術在於那段引物序列。因為這要求你首先要知道病毒序列,同時要通過對比發現這種病毒所獨有的核酸序列,然後纔能有的放矢設計出引物序列。而這項工作是中國人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測序儀(華大智造DNBSEQ-T7)完成的。

五,基於基因序列的診斷為什麼比免疫診斷精確度更高?

前面我們談了這麼多都是圍繞著核酸序列的診斷。那麼還有沒有別的診斷方法呢?

有,那就是免疫診斷。其基礎原理也是一個中學生物的重要知識點——抗原抗體反應(PS,學好理科真的很重要)。這個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比如我們可以用它判斷血型、診斷腫瘤,還可以用它進行很多生物醫學研究。

我們都知道當一種病原體入侵人體,其特有的蛋白質或者糖蛋白就可以誘導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將在人體內存在很多年甚至終生,在病原體下一次入侵的時候派上用場。這些抗體可以結合抗原,然後利用免疫系統把這些病原體清除掉。所以我們就可以檢測病人的外周血。如果發現了可以針對某種病原體的抗體,就說明這個患者得了或者得過相應的疾病。比如最常見的乙肝病毒抗體、梅毒抗體和HIV抗體。

免疫診斷雖然比傳統診斷更加精確,但是也存在很多假陽性的問題。比如在HIV診斷過程中,HIV抗體陽性並不能作為確診依據,而是要複測。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採取了HIV核酸檢測作為確診依據。這是因為雖然抗原和抗體相當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關係,但有些時候,不同的病毒所攜帶的鑰匙其實是一樣的。比如能夠感染人體的冠狀病毒大概有七種,但是這七種病毒在人體內誘導的抗體幾乎是一樣的,分不出具體是哪一種冠狀病毒。

然而核酸檢測則完全不同,我們完全可以針對某種病毒的特異性序列進行檢測。這樣即便是有其他冠狀病毒的感染,也不會導致假陽性結果,所以檢測的準確度更高。

六,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因層面診斷(病毒核酸檢測)都是針對哪些特異性的序列?

目前,經過對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衛健委推薦該病毒的三個特異區域(ORF1ab、E、N)作為PCR檢測的靶序列。也就是說這三個序列只要有陽性就可以判斷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

但是三個序列中,N基因在冠狀病毒內本身相對保守,也就是說很多種其他冠狀病毒也可能有這段序列。這就會造成交叉反應,尤其是229E、OC43、HKU-1等幾種冠狀病毒,亦可感染人但傳播能力較差,這些病毒在自然循環中本身就存在,會導致誤診。所以N基因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前段時間在新聞上看到截止1月27日,華大基因已經提供給臨牀一線(含海外)的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盒的使用量在5萬人份(據報道,截止今日已累計發貨30萬人份)。好奇心驅使去查了一下他們用的什麼序列,後來查到他們選擇了ORF1ab基因。因為在前期試驗中他們針對三段基因都做了嘗試,發現ORF1ab和S基因確實是特異性更強,而N基因也確實存在交叉反應。也正是因為華大基因的檢測試劑盒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所以通過了國家食葯總局的應急審評,獲得了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種火線審批也確實是實力的體現。

七,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通過檢測進入臨牀後給疫情防控將帶來怎樣的改變?

我認為可能帶來三大改變:

1,確診效率提高,對確診患者的疾病幹預可以更早開始,疾病死亡率可以進一步降低。

我們都知道,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不同於普通流感僅僅是發燒流涕打噴嚏這麼簡單,而是因為可以引起發展迅速的肺炎,患者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於窒息。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搶救過程中要用到呼吸機甚至ECMO。如果沒有基因診斷試劑盒,僅僅靠臨牀表現診斷,很多病人是出現了呼吸困難的典型癥狀以後才能被確診。這就可能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機。

目前李蘭娟院士團隊宣佈了一種新型抗病毒藥物組合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抗病毒作用,美國科學家也報道了新葯Remdesivir(瑞德西韋)對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療作用。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基因診斷帶來的更早確診+新型抗病毒藥物組合將進一步降低這種冠狀病毒肺炎的死亡率。

2,確診效率提高,更早隔離患者,對控制疫情、降低患病率。

我們都知道控制疫情擴散最好的辦法就是隔離制度。但是目前接受隔離的都是有可疑臨牀癥狀的疑似患者,還有很多有疫區接觸史、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史的人員因為瞞報而未能接受及時的醫學觀察。但是目前已經發現無臨牀癥狀的人員有傳染性的案例。所以更準確的診斷技術將有利於把這部分健康攜帶者隔離起來,這對於控制疫情蔓延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3,未來隨著積極的隔離、高效的確診和救治,疫情終將得到有效控制。

最後,感謝那些沖在最前線的醫務人員,感謝那些科研戰線上的無名英雄,感謝所有自覺接受隔離和醫學觀察的人們,感謝堅守自己崗位為社會正常運轉而戰鬥的每一個人。相信災難只會讓中國人更加團結,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參考資料】: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鏈接: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_衛生_中國政府網?

www.gov.cn圖標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鏈接: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的通知_衛生_中國政府網?

www.gov.cn圖標

1、減少民眾恐慌,更迅速的方式將普通的發熱感冒以及新型冠狀病毒區分開來,減少醫院交叉感染的可能。

2、大部分無感染的民眾安心回家,減少醫院收容壓力以及秩序維護成本,大量無緊急情況的民眾選擇回到家中養病。

3、確診人數大量增加,病人及時得到救治,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對於治療以及研究還有阻斷傳播提供更多信息。

4、救了命了。


意味著中國醫科人員努力的回報吧,希望疫情有所好轉,我們沒辦法衝去一線,我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的相信我們的醫科人員,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意味著,可以更快的確診,加強對得病病人的隔離,更有效的去治療,而這同時,得不到確診的病例將得到更快的確診,也意味著確診人數的猛增,同時更加有效的控制疫情,掌控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