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都被手機綁架眼睛了。路上10個人,最少有5個在邊玩手機邊走路吧。2個人/或多人約會/聚餐,很少看到有不玩手機的吧。。以前讀書的時候,沒手機,不管學渣/學霸,眼睛裡都還有光。。現在眼睛裡還有光的人,還有多少,10個人里,有一個就不錯了。


一、90後沒有活力的具體表現:

通過我們青年志的觀察發現:2015年左右,90後年輕人自我發展的趨勢是「向外探索式」的,比如要做「斜杠青年」,要創造「間隔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是到今天,我們普遍看到的是一種「退守」,年輕人對於「另一種可能性」顯得並不擁抱了,沒有精力也沒有熱情去做。

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1.一方面是,人們的「選擇自由度和豐富度在下降」。

2014、15年是互聯網創業潮,那會兒確實有很多人在給予很多「新的選項和可能性」。但後來發現這種「可能性」是靠對市場的「過度投入」帶來的。這種「過度投入」消失後,互聯網開始「壟斷化」。今天我們能夠使用的 APP 是比那時候少很多的,基本上集中在較大的 APP 上,而這些 APP 給出的生活選項是很少的。所以,今天我們覺得城市生活好像挺「豐富」的,但冷靜之後發現其實非常匱乏,我們能夠選擇的娛樂方式和消費方式上,變化的減緩,導致年輕人感覺到可能性的喪失。

2.另一方面是「焦慮的增加」。這種焦慮,來源於對未來投入和未來風險的增加。比如,撫養一個孩子的撫育成本在過去5年中急劇增加。投入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壓縮了父母的可支配收入。另外,人們的「購買力」也因為宏觀經濟的變化而縮減了。06年到15年是貨幣化最快速的幾年,股市上漲的速度較快,大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購買力在上漲。但自從金融風險很大之後,超發貨幣速度減緩,大家的工資上漲速度也在減緩,而物價卻一直在快速上漲,所以人們強烈地感受到購買力的縮減。

3.可能跟「信貸消費」有關。人們接觸信貸消費的前三年,享受了「消費膨脹」的快感,而現在則進入了一個漫長的還款周期,所以這兩年人們會覺得生活的可能性在縮減。

總結來看,14、15年是一個各種「周期」疊加的頂峰,但那必然是不可持續的。那時候我們對於「生活可能性的擴展」有很多的幻想,現在被戳破了,這對年輕人整體精神面貌的影響是挺大的。

以上回答來自於我們對李厚辰的採訪:這個時代對年輕人真的很「壞」嗎? | 李厚辰專訪,更多與問題相關的討論和答案都可以來這裡尋找。對更多與年輕人相關的話題感興趣的話,也歡迎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青年志Youthology】

https://yiban.io/special_channel_qr_v2?scene_str=qmibhou3mqmibho8cnqmibhob8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真的成熟了


壓力大吧,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房貸車貸。哈哈哈哈哈哈。

我有個朋友,她和他老公都是獨生子,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健在,上有12個老人要養,她和他老公都有一套房的房貸,還有一個孩子,好在他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有退休金,父母也都還可以工作,不至於那麼無奈。


走市場經濟,意味著西方經歷的那一套我們也要經歷,七八十年代有個著名的詞語叫大衰退,參考《戰後歐洲史》,我們也到了這一步,而且因為眾多因素,我們會比他們來的更狠


你以為還年輕啊,像我,92的,活的一塌糊塗不說,而且又不能像幾年前一樣任性想幹嘛就幹嘛,畢竟年齡在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