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心狠」。

真的是這樣,我今天收到一個評論,特別有感觸,就是斷舍離後「容忍度降低」了———對不喜歡的物品是扔,人就直接不接觸了。

實現斷舍離的路很崎嶇,我甚至覺得斷舍離是沒有盡頭的,沒有實現2字。

它是一種生活方式。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會認識很多新的朋友。

並不知道哪些朋友會留下,能留多久。

而新的物品,有時候確實能改善生活,比如說我們家裡的掃地機器人。

所以斷舍離,並不是不買,而是買起來 「精而少」。

另外,

每接納10件新的事物或者物品,就會有9件需要斷舍離。

而這9件如何選擇,是一個非常難的話題。

斷舍離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和人生是一樣的。

幾乎每天都有需要斷舍離,都有重新審視自己的時刻。

我今天在路上看雪也有相同的體驗。

如果我專註於家裏煩心的事物,就失去出門看雪的心情和時間。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想要多去感受 「呼吸停滯」的那一刻。

真的太美了。

而我因為多少煩心的小事而放棄了這些體驗呢?

在廣州長大,廣州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巷子,很有歷史文化,可以去探索。

而我,卻很多時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在屋裡收拾著別人給的首飾,抱著一堆公仔想像著旅遊的美好。

去做,去到那裡,才能體會到。

不是想像,不是手中擁有的物品。

後悔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但是未來,我不想再 「負重前行」了。

人生的前20年,太累了。

背著別人裝在我書包裏的夢想;別人不要,我卻視為珍寶的物品;別人無盡的索求我僅有的時間。

最讓我心痛的不是別人的索求,而是我的允許。

斷舍離後心確實 「狠」了,但是卻把溫柔的一面留給了自己,和愛自己的人。

別人欠我的已「追不回來」,我欠別人的也「無力償還」。

不如就這樣,各自走各自的路,看各自想看的風景。

如果可以,再遇見,能打個照面,就很不錯了。

如若不行,就在分岔路口,無聲的道別。

遇見過,已經是美好的結局了。


請給我一個贊,極簡路上有個伴!

關注 @大師兄快樂一家人 Learn and play. Happy everyday!


我的斷舍離,是從疫情居家隔離開始的。做到現在,除了在內務整理上初現成效,最重要的是一些消費觀念和處事方式有了變化。

意識覺醒:居家隔離期間,我第一次很認真的審視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因為平時工作忙,根本不會留意家裡堆積的物品有多繁雜。比如,購物袋想要重複用,結果堆滿抽屜;基本不做,但幻想做美食時會用到的調料,即將過期;衣服買一堆,穿的就那幾件;口紅好多支,但適合自己膚色和風格的就2種等等。這些不必要但卻存在的東西,不僅佔用我有限的居住空間,還壓榨我有限的資金,拿這些沒必要的花費去投資自己,不香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斷舍離——艱難的執行環節

剛開始對居家物品做斷舍離時,總覺得東西多,卻無從下手。比如:這邊臥室翻箱倒櫃一番,各種不捨得扔,就換個地方搞,再遇見糾結的東西,就擱置換其他地方,這樣的結果就是家裡亂七八糟,手裡要丟的東西卻寥寥無幾,效率極其低。

這樣折騰了幾次,我就嘗試學習收納整理的方法,自己做反思和總結,決定按照一天的生活軌跡做斷舍離規劃。先把日常用品做分類,最常用的和偶爾用到的都不要考慮,重點斷舍離被擱置且佔空間的物品。沒有顧慮丟棄的物品這裡不再贅述,但有些東西必然不捨得丟棄,可以分為價值高但不用的、用不著但有紀念意義的,買多了還沒使用的。

價值高,不用的——可以賣二手、送給有需要的人、留作他用。例如我有一隻口紅不用,就用來做了顏料。劃重點:留作他用的東西一定是要轉化成常用的,不要擱置。

有紀念意義,不用,佔空間——通過照片、視頻+內容備註,做電子留存

有紀念意義,不用,不佔空間——可放置在特定收納箱中,如果收納箱裝不下,刪選做電子留存

買多了還沒使用——如果這種物品特別多的話,只能儘快轉變消費觀念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以上做完初次的斷舍離,將會有一大批物品被淘汰,雖然整體空間簡潔了,但這並不是斷舍離的真正意義,斷舍離的最終目標是使生活更便利,使自己更自在。

1.斷舍離後的物品合理化放置。我會把那些最常用和偶爾用到的東西進行細分,例如工具類、醫藥箱等這種不常用的東西放置在固定的位置。把那些最常用的東西,利用收納放置在一眼看到,隨手取到的地方,最好做上標籤。這樣不僅僅是自己生活時方便,家裡其他人也能很快找到所需物品。類似於6S標準化管理。

2.斷舍離下的消費觀念。每次的斷舍離都是一種考驗,怎樣脫離這樣的狀態,真正讓自己能夠長久維持在斷舍離之後的水平?達到一勞永逸。我覺得還是消費觀唸的轉變。理性消費和衝動性消費者所面對的斷舍離是決然不同的。理性消費者更注重物盡其用,因此他面對的斷舍離的頻次更低,在此花費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更少,而節約的成本能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這些就是我做斷舍離過程中的理解與感受。個人感覺,斷舍離遠不止這些運用,在日常的交際和工作中也適用,並且成效更長遠。


過盡千帆。由繁入簡。學生時代有過瘋狂的購物現象,發展到最後學年每到假期都要郵寄包裹回家。現在倒也不是刻意去斷舍離,只是更加體會到掌控自己生活的樂趣。

選擇越多意味著沒有選擇。有位女同事衣服很多,然後不斷添置衣櫃,然後買大房子添置衣櫃放衣服,循環往複,不過也好,現在房子是硬通貨。但也是她,一直抱怨沒有衣服穿。太多的選擇讓人無從選擇。我每個季節有兩到三套常穿的,然後一套正式場合的。包包就兩個,一個雙肩包通勤,一個小CK正式場合。貌似我也沒什麼選擇,但我很開心。在我心目中,性價比意味著精力&>時間&>金錢

接受新事物,但不要全盤接受。找到適合自己的。我在KEEP鍛煉,它上面不時有新課推出。有的我也會嘗試一下,比如最近很火的帕梅拉。但我會堅持一段時間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堅持下去。少而精的效果遠遠大於多而雜。特別是鍛煉,能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不必在乎別人的目光。你過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也不過是順嘴一說而已,不必當回事。

斷舍離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沒有高下之分,所以也不必因為自己執行了斷舍離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總想著教育別人,這樣不只是脫離了斷舍離的本心,也徒增煩惱。我媽是囤積狂和試用狂,老公是購物狂,我們相處愉快,合作愉快。


先概括總結一下過程:有參考和喜歡的朋友家或網路圖片做動力——不入(培養無購買慾)——消耗式斷舍離——極簡及收納。未來:希望老了就整一房車,所有的東西少少的,甚至房子都不要了,然後不帶著任何牽掛,和家人旅遊。以下是我的經歷詳解:

1.首先是起因:看到那些特別乾淨整潔的照片,想說現實生活中哪有那種的,不過日子了啊。然後去一些朋友家,覺得很整潔(但是因為老式裝修看不出斷舍離效果),那會沒有極簡和斷舍離一說,但是覺得她們做到了,很羨慕,回家一說,我媽也開始自覺扔東西。最後,大家都長大了有自己做主的家,偶然去了幾個閨蜜家,就是我小時候覺得不現實的那種極簡生活,震驚之餘請教,才知道極簡和斷舍離,甚至她們家會把不常用凳子也收櫃子裏,面上什麼都沒有如同酒店或樣板間,並且不光屋子,生活、愛好、人際,都乾乾淨淨,精力充足夠用,而且她們並沒有生活不便,反而生活更好了。另外我家情況是這樣,我家老一輩是那種什麼東西能用都不扔,還從垃圾箱附近撿人家扔的特別好的東西甚至有全新,然後親朋家不要了斷舍離的東西我家都接。這種家長不陌生特別多,湊巧我家和我老公家都是,然後她們覺得給我倆東西是一種關愛,這樣就導致我家東西也多也不捨得丟。慢慢就會有人把過期東西也甩給我家老人,令我非常想過極簡生活——畢竟那種極簡人家過期或一些東西就不好意思甩給人家。另外斷舍離初期總覺得浪費,實則斷了購買慾後非常省錢!又可以迅速且享受的做好每天本該繁瑣的家務!我發自內心大喊:我要極簡生活!不光是物品,還有花精力的人和事!

2.然後是斷舍離的過程:在瞭解極簡生活後,開始斷舍離之路。首先,要想斷舍離,就是不入,當然也不能哐哐就是扔(畢竟過日子人家不捨得,都是花錢買的),最好先是不買新的且消耗(慢慢一年後會發現購物慾減少看什麼都不心動,只買需要的,且少買不為滿減湊數量)用壞了慢慢扔,大概得有幾年時間(最少也要1-2年吧)才能做到基本的斷舍離。哦對了還有掛閑魚。

我是按月來斷舍離的:首先是扔了一堆我莫名攢的紙盒和玻璃瓶和鐵罐(認為以後能用到),這些我扔了七八個紙盒箱外帶六紙盒箱的瓶罐,騰出了2個大衣櫃,從而將放在牀箱裏的冬衣順利掛起來,而不是到季折騰一遍,簡直太方便。閑魚賣出了第一樣東西:運動手錶一對。體驗到甜頭,我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個月都要收拾出來一批近期用舊用壞扔掉的,或者不用了不想留了送人或閑魚的東西,衣服陸續變抹布或者捐了。

然後同時整理了自己愛好,寫在一張紙上決定只留三樣最愛的(留了看書、畫畫、看劇,多加一樣鍛煉身體慢跑),其實愛好還不算太多,一些以前佔精力又糾結以後有空要玩玩的:比如種多肉種花、十字綉,一些遊戲,手工DIY,自製花盆……這些就是偶爾想弄一下,其實更想躺著看書,所以這些劃掉。劃掉的同時,這些東西也棄了,問了身邊剛入坑的朋友,她們很歡喜接納的就送人,沒有人要的,留下工具,剩下的布做抹布消耗扔掉。花並盆就留了幾盆最愛,花盆給聽說有空要去買花盆稱不夠用了的朋友,一舉兩得。從此特別有空看小說,精力十足這個詞終於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另外家裡書太多,現在我倆迷戀電子書kindle,得到控制,紙書要留著,內容不過時孩子可以看到畢業,控制住不買即可。(再次得到甜頭)

然後開始斷舍離手機和電腦裏的軟體,刪除,歸類,聯繫人也是,此後精力更是充足。現在不想聯繫的絕對不勉為其難去維持關係,每週和幾個要好的聚,關係更好了,心情也比之前到處勉強維持亂七八糟的人際關係要開心的多。

然後就是漫長的斷舍離:一年都不用一次的兩個健身器材,一箱網線和壞了以為能修的鍵盤滑鼠(現在都用網卡了),一些衣服捐了,沒開封的幾個新枕頭給雙方父母換上,把她們的老枕頭扔了,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大件小件亂七八糟好多……閑魚:目前賣出去55樣東西,大部分都是大件,鑄鐵理髮椅子,陽臺休閑靠椅,2開大畫板,電器,變現的同時家裡又騰出至少一個櫃子。本來要添兩個置物櫃,現在不但不用買,還騰出了地方放備用塑料凳子,離我羨慕的那種房間更近一步。

最近又犯老毛病,朋友買小的全新衣服又被我抱回來一袋,佔了半個衣櫃,另一個朋友扔扔扔時我想去撿她扔的貴重好物,她又點醒我了,不能什麼東西都往家抱。於是又收拾出一堆起球的衣服往捐款箱裏塞,留下的都是喜歡的。

最後,我還沒完全極簡成功,只是基本滿意,家裡還有很多我倆工作相關積累下的東西:我是文具和幾箱白紙,他是很多電腦相關的配件和運動工具。因為生了娃又多了許多娃的東西,和廚房做飯的東西。不過工作相關這些我覺得沒必要特意扔了,都是新的,慢慢用吧,孩子馬上上學慢慢消耗,這時候日本收納法就有用了。現在到購物打折季也基本不花什麼錢,需要買的就是各種日本收納盒和收納掛籃、掛拖把之類的輔助收納的東西(因為收納盒本身很貴,我辦了個會員,每週優惠買一個,爭取一年買齊所需,目的是:馬上要搬家裝修,要裝成日式極簡風格,到時候用)。至今家裡已經消耗了一半東西,目前現狀很開心了,對我來說離極簡又近了一步。現在不光是斷了購物慾,如果不小心發現有兩個同類物品會非常鬧心非常焦慮,有這個心情我覺得就是極簡生活成功了吧。要說幸福開心麼?開心啊幸福啊,這種隨手一拿都是喜愛的東西,平時鬧心事也少了,簡直再也不想回到從前那個看似正常實則湊合過日子的時候了,笑


發自內心的喜歡吧,這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內心的狀態。

留著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幹什麼呢?看著心煩啊!我的世界就是乾淨的,整潔的,明瞭的。舊了等著換新,壞了就扔。能用就別買。有的用就夠了,不要囤一堆。

1.衣服起球了變形了髒了扔了吧。穿上身要覺得自己美,而不是將就。想像一下今天出門倒垃圾碰到你的男神了,衣服穿的出手嗎?會不會後悔自己為什麼這麼邋遢就出來了?沒有打扮的漂亮點?如果有這樣的衣服,扔掉。

2.家裡的東西能一件就一件,比如晾衣架,電飯鍋,鞋櫃,鞋刷子,不要小看鞋刷子這種小物品,多了就雜,雜了就亂。四件套需要換洗的,要備三四套。不要捨不得,也不要囤個七八套,準備不同風格的就可以了。現在的東西質量也沒有那麼好,用幾年就壞了,再買喜歡的新的。一樣可以滿足喜新厭舊。

3.捨不得扔的包裝盒,購物袋,留幾個質量好的,大小不一致的,超市買東西用的上,出門拎東西也用得上,剩下的,用不上了,當垃圾袋用。相信我,幾個月以後你也不會記得這個包裝盒的。不要把包裝盒拿來做收納,這個東西本身就佔空間。而且你沒有那麼多東西要收納。一個抽屜,物品擺放整齊,一層。夠了,不要塞的滿滿的,亂七八糟。東西太多的,想想留著幹嘛?我看了好多斷舍離的答案,那些曬圖片扔東西的答主,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把那些東西留著過年?還捨不得扔?

4.然並卵的東西別買。現在的製造業發達,生產成本低,商家各種噱頭讓你買買買,說實話,多少東西生產出來就是個垃圾,記得網上有一款盒子,上面放瓜子,下面放殼,這得有多懶要使用這種東西?瓜子殼放垃圾桶不行嗎?喫東西就規規矩矩坐正了,喫完扔垃圾桶不好嗎?非要躺在那裡,邊看電視邊磕磕磕,嗑的到處都是。躺著喫,還非常危險。這是壞習慣,要改。我不說這款產品不好,只是在我個人眼裡,就是個垃圾,送我我都不要的,但是如果你非常喜歡,又用起來特別順,那它也是個好產品。物盡其用。

5.不要為了扔而扔。那麼喜歡,那麼糾結,捨不得,既然對一樣物品有這麼深的感情,就好好愛惜,別喜新厭舊,整一堆回來。

6.斷舍離不是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7.最重要的,不是扔扔扔,是內心深處的果斷,清靜,簡單,勤勞。真的,看看我的人際關係,那種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要交份子錢的,把錢留著,把人扔了。還有各種面和心不和的表面關係,少來往。斷了最好。我就是別人眼中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我覺得挺好。不用維持無謂的各種關係。人只要勤快了,就會動起來,就會打掃衛生,收拾屋子,家裡就不會又臟又亂。只要你要的簡單,不那麼貪,物慾就下來了,想擁有的就少了,東西自然不會多。內心清凈了,果斷了,就知道該扔的就不會留。這樣一來,心裡和家裡都空曠了。

不得不說,我挺喜歡自己這一點,把錢花在刀刃上,不亂花錢,畢業幾年我就自己買了房。我得說,這是一個好習慣。

我喜歡這種態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