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能問出這問題的人,肯定調不出來。


膠片模擬的精髓在於能夠穩定地模擬一種風格,其本質是對於 RAW 數據進行經過測定得出的映射。(aka 對於每一種不同的感測器,測量其原始採集信號或 demosaic 結果到同場景膠片結果的映射)

你如果要手動調是完全沒問題的,沒有任何東西阻礙你把一張照片調成另一張的色彩。但是你如果要穩定地模擬一種風格,就需要像原廠那樣自己去測 RAW 到目標的映射,進行足夠的標定以後就可以得到一套類似富士機內膠片模擬的「真濾鏡」。(就像已停產的 VSCO Film Pack)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後期效果,但是有近似的後期效果。VSCO和RNI的有關知乎文章,你可以看一下。


可以調出類似的,以前網上有教程可以參考,現在暫時找不到,另外可能只是我心理作用吧,感覺還是有點不太像。說回相機其他方面,索尼的我沒經驗,佳能富士的話,在使用層面來說我還是比較了解的,如果以前不用富士,或者是新手的話,建議XT4,雖然我是用的xpro2和3,但是我只拍照,不拍視頻,可是當下的話,視頻已經慢慢成為一個新興並且主流的媒介,那麼其實還是要考慮這個功能的。xpro系列的視頻模式太雞肋,不友好,而且內翻轉屏在上腳架和帶保護套後沒法完全打開,無論視頻還是拍照,都會讓非富士死忠粉一開始不太適應。xpro3的優勢是它有個光學類旁軸取景器,可玩性更高,但是說實話,我用的最多的還是數碼取景…所以你品吧…然後我聽說並且淺顯的體驗過索尼,真的是操控不太新手向,也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原因。最後還是要考慮畫質層面的問題,就說殘幅的技術越來越提升,不會對日常使用造成困擾,等效焦距也能接受,但是和全幅有兩個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個是等效光圈的虛化效果,另一個是高感。前者在用殘幅拍攝人像時有時候會為了得到和全幅等效的虛化效果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費用去買更大光圈的鏡頭,後者則影響極端情況下的使用,比如暗光和星空攝影,那麼如果對這兩種拍攝環境比較感興趣,還是要考慮殘幅全幅的高感差距的(這個問題希望鍵盤技術大手不要來杠, 它確實存在)。我的回答有點跑題了,但是考慮到你是要選擇相機,所以還是想多回答兩句。


看完可以轉站評論區看番外篇~

—————————————

接下來可能會有很多漏洞百出的觀點,希望色彩大師看到了指點一下但不要太嚴格……

個人理解,色彩科學的說法是這樣一個邏輯,即通過將紅、綠、藍(RGB)三種顏色偏向不同的地方來呈現獨此一家的色彩效果,不知道這麼說好不好理解哦,不然我再具體來說一下。

以這張基本的RGB圖為例,RGB三個顏色組成的色彩範圍實際上是有標準的,比如sRGB、adobeRGB、NTSC之類的,雖然他們涵蓋的顏色範圍各不相同,但只要在各自範圍里,就可以通過調色來達到完全一致的色彩表現。

但如果是色域轉換的形式呈現,由於編碼的不同,小色域到大色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沒有偏差,但大色域到小色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偏差,因為本來100平米房子里的傢具要放到80平米里,不可能位置一模一樣,或多或少會歪一點,帶來的效果就是色偏。

而除了RGB外的色彩全都是通過RGB來組合的,一旦RGB發生偏差,組合出來的色彩更會偏得千差萬別,更別說還要加上色域偏離之類的東西了。

好,那相機的色彩科學是什麼呢?我的理解是,通過將基礎色RGB分別調成相機廠商需要的顏色,在以此達到互相融合後全新的呈現。這就意味著,各家的RGB都不一樣,融合出來也不一樣,在不同色域里的呈現更不一樣。

而調色是什麼,調色是將已經確定的顏色通過不同偏色方式來達到想要的整體色彩,甚至精確到每一種顏色都能微調,所以就有無數種排列組合。如果是同一色彩科學下的調色難度還算小,各種不同色彩科學想要調到一樣,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所以想要用調色來讓不同品牌相機的色彩相似可以,感覺上總會有些許偏差,因為變數太大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