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是什麼化學成分讓酒變甜、變香、變苦、變辣等等,按理說就應該可以通過隨意搭配這些純凈的化學成分混合出符合我們期望口味的酒啊,為什麼沒聽說誰通過這種方式來嚴格生產飲用酒類呢?


題主如果深入了解白酒行業甚至酒行業,就不會這麼問了。

但凡能數的出來的白酒品牌,幾乎都要加香。

什麼是加香,就是通過人為添加香味或者口感物質,來提升白酒香味和滋味,或者達到產品品質穩定。

除了做加法,還可以做減法,除去辣口感和讓人上頭的物質,達到一線喉,入口柔。

如果這種小修飾小改動,還不算大刀闊斧的手術刀般的操作,我們還有純~勾兌白酒。

首先要聲明,勾兌二字是中性詞,不是貶義詞。但是在民眾心裡,勾兌就是妥妥的貶義詞。所以白酒品牌也盡量不會在宣傳上和勾兌二字扯上關係。事實上,你去超市買白酒,隨便拿起一瓶,就是勾兌過的酒。

當把勾兌看作白酒生產的一門技術,就會坦然了——錯的不是勾兌,而是內心的誤會。

那我剛才說的純勾兌酒,可以達到白酒香味的90%,而口感上要更單薄些。由於純勾兌酒的目前的這個特性,適合生產口感乾淨利落的酒飲品,比如伏特加,加香酒飲料。

純勾兌酒的主角,自然是乙醇。以現在的技術,乙醇可以達到很高的濃度和「純凈度」,上文中說的口感乾淨利落,或者柔和少刺,均是現代乙醇處理技術的結果。

乙醇現在9成還是發酵法得來,而食用乙醇,全部都是發酵法。所以,崇尚天然的朋友可以稍微放心,即便是純勾兌酒,也不是「化學」的酒,也是99.9%天然的東西。


酒、醋、醬油,這些都屬於微生物發酵後產生的液體,都是釀造食品。

釀造的時候根據微生物菌種不同,釀造原料和環境不同,會產生千變萬化的風味,其中主要的成分我們能分析出來,微量的成分是分析不出來的,就算你知道大概有哪些成分,也很難完全分析出它們的含量、比例。

就像大自然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一瓶天然釀造的酒,其中的微量成分可能有成百上千種,非常複雜。人工做不到全部模擬,即使做到了,成本也很高,可能比釀造還高。

這三種液體現在市面上都有釀造的和勾兌的,還有部分勾兌的

釀造的賣的都比較貴,大部分還會在瓶身自豪的寫上 純天然釀造 幾個字。

純天然釀造的酒一般叫原漿酒。

我覺得,純天然釀造的產品賣的更貴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人家確實工藝比較複雜,生產流程長得多,風味物質也比較複雜,也更能滿足一些消費者追求天然,追求複雜的口感的喜好。

但是,勾兌的產品也不能說不好。我作為一個消費者,有時候就愛買勾兌的,一個是便宜,一個是釀造有時候味道並不如勾兌。

我不怎麼喝酒,據說很多純原漿酒味道並不好,不如原漿加勾兌調味後的味道好。

我再說說我比較常買的醬油吧,有的釀造醬油醬香醇厚滋味複雜,但有的釀造醬油有豆腥味,有的還有苦味還是別的異味。畢竟天然釀造可能不是那麼穩定吧,每家的產品差異比較大,有時候很貴的釀造醬油,我反而品味不來。我覺得勾兌醬油就挺好,便宜,穩定,純粹的鮮味。

所以

1.想完全複製天然釀造的所有成分,目前難以做到。

2.釀造還是勾兌,我認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買哪個看消費者個人選擇。


哎,時代不同了,「1000種微量元素」這個梗居然這麼多人不知道……這又不是我說的,有時間複製開頭這句到評論里嘲諷,卻沒時間多看一句?

=====================以下是原回答========================

當下的化學水平達不到,如下圖所述,就算是蒸餾過的白酒也蘊涵了1000多種「微量元素」[1],而現在報道的化學元素總共才118種,所以化學方法是做不到的。

算了,不抖機靈了。

他(x台集團名譽董事長)想說的應該是xx酒里有1000多種化學物質。白酒里的高級醇啊,醛啊,酯啊,確實很多,跑個氣相色譜會出密密麻麻的峰(記得當年做儀器分析實驗還真有人買其他白酒來對比的)。但「不像製造化學試劑一樣製造」這個說法可能是被酒類廣告的宣傳騙了,其實現在的酒出場也會做做調香什麼的,不是完全的「天然」。不過這種東西背後的產業那麼大,宣傳力擺在那裡,「被宣傳」很正常。

先辟一下上面截圖裡的謠,沒有什麼「千年白酒文化」。

燒酒【釋名】火酒、阿剌吉酒【集解】 時珍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氣味】辛、甘,大熱,有大毒[2]

為了創造「傳統文化」的假象,他們找了一些學者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找了幾個加熱低度酒的例子,強行說是「燒酒」,先是拉到宋朝,後來拉到唐朝,再後來甚至有學者考證出東漢時期中國就有蒸餾酒的技術了。一些資料[3][4]在反駁後面那些人的考證時字裡行間寫滿了「無語」兩個字。再到後來,他們病態到了考古中一旦發現蒸餾器,就有人寫文章說要看看是不是用來蒸酒的。李時珍寫的太實在,可把他們害苦了。(同樣的劇情還有海昏侯墓里的「冬蟲夏草」,發現疑似冬蟲夏草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宣傳,什麼「冬蟲夏草發現史提早千年」都來了,後來發現不是冬蟲夏草立刻就沒人提了。)

說回酒的問題。不管怎麼說,現在廠商把酒和傳統、歷史、文化掛上鉤了。傳統的東西,怎麼可以和化學掛上鉤呢?雖然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酒上市前為了質量和品質穩定,是要調香和勾兌的,但這些可以定義成是「傳統工藝」啊。這就像可口可樂的7X配方一樣,玄幻且模糊的東西才能形成「文化」,才會有賣點,才會有人願意花高價去喝一類致癌物。

說到一類致癌物,之前的回答講過醇代謝的問題。

既然酒精是一類致癌物那究竟是我們低估了酒精的危害還是高估了其他致癌物的致癌能力??

www.zhihu.com圖標為什麼甲醇會使人中毒??

www.zhihu.com圖標

酒中的成分和作用確實複雜。主要成分——乙醇其實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大量飲用的醇類有機物,高級醇代謝更慢,會「上頭」,而甲醇和乙二醇的毒性比乙醇大很多,但乙醇也是一類致癌物,即「對人為確定致癌物」。總之,古人說燒酒「有大毒」誠不欺我。

之前見過有人說「你可以仔細對照中英文的致癌物清單,絕對沒有酒精/乙醇,只有代謝產物乙醛」,其實一類致癌物清單里是有「酒精飲料」和「酒精飲料中的乙醇」的。哎……金錢可以改變歷史也可以使人盲目。第一張圖裡的「有機食品」「有益健康」之類的說法就更誇張了。

而其他成分,或者說「風味成分」有什麼作用,或者說危害,研究得也很清楚[5]。比如下圖裡講的啤酒,以前一些小啤酒廠技術不到家,特別容易「上頭」,還當成特色呢。後來也學會除去部分甲醇和高級醇使口感「清爽」。

所以他們是知道成分的作用,也是會控制的成分的。但即使做了這些「化學操作」他們也不會宣傳,他們更會的是創造概念,比如「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態法白酒」的概念,還有年代酒的說法。

相關的酒類宣傳的軟文,尤其是白酒,經常會強調1000種微量元素和高級醇的事,來表明酒和食用酒精是不同的。

二、喝酒不是就是喝酒精嗎?白酒和食用酒精主要成分不都是乙醇嗎?

白酒與食用酒精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和水。

但傳統的中國白酒其主要成分除了乙醇和水以外還含有酯、酸、醇、醛類等物質。不同的酸、酯形成不同的白酒風格,如清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和兼香型白酒等等。

食用酒精是高純度酒精,即高純度乙醇。無酯、無酸。形成白酒芳香的高級醇微乎其微。傳統的白酒其酸、酯、醇、醛的計量是以克/升或毫克/100毫升為單位,食用酒精則是以毫克/升位單位。[6]

我覺得吧,食用酒精一般也是發酵製成的(不是所有化工原料都是從石油來的),而且為了純度達標還要除去高級醇這種「雜質」。如果按題主說的,要增加口感和醇厚再去用化學方法加入高級醇,多此一舉

但還真有這麼乾的,前面提到液態法白酒就是例子。液態法白酒(GB/T 20821-2007),很多地方直接叫勾兌酒。

液態法白酒是以糧谷、薯類、糖蜜等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成食用酒精的工藝路線、再經串香、勾兌、調配而成的白酒。[7]

所以「製造化學試劑一樣製造酒」也是有的,「先製成食用酒精、再經串香、勾兌、調配」基本就是日化品或者精細化工的套路。不過現在一說「化學」大家想到的都是添加劑什麼的,所以勾兌酒不會強調自己的製備方法,而是強調做勾兌酒的食用酒精也是由發酵產生的。

互聯網上一直有人再問如何區分勾兌酒和釀造酒,品酒大師也給出了各種很玄學的區分方法。這事情的核心是人們對天然事物的嚮往,對人造事物的懷疑。這個思潮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大家覺得勾兌酒「不天然」「不正宗」,所以勾兌酒也不會說自己是勾兌的,造成了「所有酒都是天然的」這種印象。伊本·西那(ibn-Sīna,980—1037),波斯人,被譽為「世界醫學之父」。

《鍊金術的秘密》[美]勞倫斯·普林西比

就是這個認識讓所謂「天然維C」能賣幾十元一瓶,天然的「含1000多種微量元素」的酒也是一個道理。

上面這些營銷出來的概念,比如「千年酒文化」「天然高級醇風味」「有益健康」,在一些人心目中幾乎是「真理」了,沒必要去爭論。只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清什麼是宣傳吧。

====================1113更新========================

開頭的那篇採訪真的是「寶庫」,最讓我感慨的是這麼多年了居然還在。

參考

  1. ^http://news.sina.com.cn/s/2012-03-22/095924156733.shtml#opennewwindow
  2.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谷之四 燒酒
  3. ^後德俊, 周嘉華. 中國古代日用化學工程技術史[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1.
  4. ^周嘉華. 中國蒸餾酒源起的史料辨析[J]. 自然科學史研究, 1995, 14(003):227-238.
  5. ^任永新, 崔進梅. 淺談啤酒上頭的影響因素及解決方案[J]. 啤酒科技, 2009, 000(005):28-30.
  6. ^https://www.sohu.com/a/240357707_100008183
  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6%B2%E6%80%81%E6%B3%95%E7%99%BD%E9%85%92/16448844?fr=aladdin


有這麼乾的。

比如英勇的蘇聯紅軍,在沒有伏特加的時候,直接酒精兌水,然後殺向德國鬼子。


禁酒令之下的酒、3K黨、斧頭幫、黑幫及芝加哥之王阿爾·卡彭

導語:一戰與二戰期間的禁酒令催生了美國紛亂的眾生相,有狂熱支持禁酒的3k黨,有喜劇色彩的斧頭幫。也有靠著販賣私酒大發橫財的黑幫。當時黑幫中最有影響力的人叫阿爾·卡彭。卡彭及其黑幫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有著重大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卡彭三教訓:重機槍比衝鋒槍好使;要按時向聯邦政府納稅;做愛一定要戴安全套。


清教徒、3K黨、斧頭幫與禁酒令

塔利班組織曾聲稱:"和卡彭的所做所為相比,我們的行動並沒有那麼可怕"。塔利班所指有兩重意思:第一、卡彭居然賣酒,這是作惡。第二、美國人(卡彭)乾的事,實在是喪盡天良。

  禁酒令之前,有幾個事件的時間節點,值得關注。

  1875年 ,舊金山市(華人最集中區)制訂了美國第一個針對華人的地方禁毒法 。禁止吸毒當然是對的 ,但其立法是種族歧視使然, 因為它並非「基於鴉片危害健康的考慮 ,而是人們相信 ,鴉片會促使這些中國苦力比不吸鴉片的白人工人更賣力地工作 ,從而搶了白人的飯碗」 。於是南方的一些州陸續出現了排華為目的的禁止吸食鴉片的法案。

  1905年,可口可樂公司聲稱不再在可口可樂中摻入古柯鹼(可卡因)。可口可樂誕生之前是作為一種葯而出現,隨後變成了一種飲料。儘管可口可樂這麼聲稱,但是其重要原料依然是古柯葉,這使得這種聲明備受質疑,在二戰後的多次檢測中,在可樂里依然發現有苯甲基芽子鹼(古柯鹼的正式稱呼)的成份。

  1914年《哈里森毒品法》(Harrison Narcotics Act)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禁毒立法,它的制訂和執行對後來美國社會的毒品問題及毒品政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

  1917年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通過,由此禁酒法案生效,到了1919年補充的《沃爾斯特法案》(Volstead Act)有了更多的細則—— 根據這項法律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自己在家裡喝酒不算犯法,但與朋友共飲或舉行酒宴則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禁酒寫入憲法的也僅美國這一家。從法律條文的規格上來看,禁酒令的規格遠高於上面提及的其它法案。

  美國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格的禁酒令,是因為美國本質上是一個清教徒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西方的宗教說酒是不好的。比如《聖經》上說:「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很多具有所謂高尚情操社會學家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貧窮的根源。其中以婦女組織最為熱衷。

  到後來婦女開始有投票選舉權,她們對於男人們酗酒之後亂七八糟的生活狀態的不滿,於是紛紛把票投給了支持禁酒令的人。

  1917年,美國對德國宣戰,德國由於是對手,在美國的德國移民,也跟著遭殃。德語首先被禁,德文報紙接著不能印了,德國名字要改,如漢堡包( Hamberger)改名叫Salisbury steak,Sauerkraut(腌白菜、泡菜)改作Liberty cabbage(解放白菜、自由泡菜),美國主要的釀酒師、釀酒廠都是來自德國的,因此,禁酒也就等同於愛國,啤酒,當然也要禁掉了。

  就這樣禁酒演變成不同利益集團的政治角力:工人覺得酒精是資本家控制自己的工具;資本家認為酒精讓工人的生產效率降低;蓄奴州的原奴隸主害怕黑人喝酒之後激情投票;清教徒拿禁酒當武器反對天主教徒移民;政客憑著禁酒團體搶佔愛國的道德高地……

  在極端的禁酒者當中有兩伙人是衝鋒在第一線——3k黨與斧頭幫。

  三K黨(Ku Klux Klan),Ku-Klux二字來源於希臘文KuKloo,意為集會。Klan是種族。因三個字頭都是K,故稱三K黨。原稱是白人種族集會,又稱白色聯盟和無形帝國。

  3k黨就是美國的納粹黨+ISIS組織。它就是一個被人唾棄的極端種族組織,然而在1920年的巔峰時期,三K黨擁有4百萬以上的成員,甚至一度包括杜魯門總統這樣的政客。

  3k黨是禁酒令的最堅定的擁護者,驅動3k黨的理念是極端的宗教道德主義,在這個時期的3k黨它的宗旨中包括了:禁止離婚、禁止通姦、禁止飲酒、反移民(盎格魯撒克遜人除外),反黑人,反天主教,反對除基督教以外的其他一切信仰,並且尋求建立一個純粹的白人國家。

  在禁酒令期間,3k黨及其支持者做了一件慘絕人寰的種族大屠殺——塔爾薩大屠殺。根據俄克拉馬州政府調查委員會的官方記載,這次事件從 1921 年 5 月 31 日下午 4 點開始、到 6 月 1 日中午 11 點軍隊出兵平息,在這恐怖、混亂不到24小時的一天中,塔爾薩有 300 多人死於非命、8600 多人受傷,1256 間住宅被焚毀、215 處房屋遭搶劫、35 個街區被破壞、1 萬多人無家可歸,譽為「黑色華爾街」的富人區被夷為平地……

  在這場屠殺中,黑人也奮起反抗。可是架不住白人暴徒的強大的火力。

  最後,在警察與國民警衛隊的袖手旁觀下,白人暴徒出動十多架飛機,丟下大量的自製的燃燒彈與炸彈後,黑人放下武器投降。

  最終參與種族屠殺的白人沒有任何人因為殺人、放火、搶劫受到起訴。禁酒令開始的頭幾年3k黨更是打打殺殺,看到喝酒的人就上去干仗。

  跟3k黨的殘暴濫殺無辜相比,美國的斧頭幫則很有喜感。

  凱麗內森(Carrie Nation)是美國女子斧頭幫的龍頭老大。凱麗的一生坎坷,母親死於瘋人院,第一任丈夫死於酗酒,第二段婚姻,她經常被醉酒後的老公毒打,於是她積極去教堂做禮拜,後來兩人離婚。在目睹了男人飲酒對女人造成的傷害之後,凱麗在主的感召之下,突然頓悟,正如聖經所講的一樣——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於是她把女人的不幸統統歸結於酒精。

  有一天凱麗看到一副叫朱迪斯斬殺赫羅弗尼斯的畫,該畫來自聖經里的舊約的故事。她突然又頓悟了。於是凱麗女士開始一手拿把斧頭,一手拿聖經,並且唱著玫瑰頌或者諸如哈利路亞等歌。

  1900年6月6日,是美國斧頭幫成立之日,那天凱麗「蒙主感召,茅塞頓開」,決定以一手拿把斧頭,一手拿著聖經的激進的方法,踐行基督徒的禁酒道路。

  當天她高唱讚美詩,拿著斧頭衝進一家酒館,把東西砸爛。當時泡酒館的男人哪見過這麼生猛的女人,誰也不敢上前阻攔。最後酒館老闆自認倒霉,並自嘲的說道:「與其天天聽她那歌聲如驢叫的玩意折磨人,還不如讓她砸了場子。那驢叫一樣的歌聲是天天折磨人,砸了場子也就是這麼一次,反正砸了還可以買過……」

  到後來,凱麗幫主有過一個月以內砸遍堪薩斯的100多家酒館,最猛的一次是,一天之內拿著斧頭瘋狂的砸酒館,當天連續4次被逮捕入獄又被釋放。她的事迹登報之後,獲得了全國的輿論支持,可以說是20世紀初媒體捧紅的第一位「平民明星」,是名副其實的乘風「砍浪」的老姐姐。

  到了禁酒令時期,她有了自己的粉絲團,這些粉絲不少也高舉斧頭,唱著讚美歌。幫主舉著斧頭砸到哪粉絲團就跟到哪。

  這樣無端的砸人的東西是犯法的,再加上人總是要吃飯的,因此凱麗出售一些簽名斧頭這樣的周邊產品,來抵扣被捕之後的罰金。

  再後來,丹佛這樣的首府城市還給這位「斧頭幫幫主」專門開設了演出。演出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斧頭舞並配上凱麗如驢叫一樣的歌聲。每到這時,往往是掌聲雷動,就這樣為理想獻身的基督徒板斧護法,逐漸淹沒在美國大眾娛樂的洪流之中。

  禁酒令實施後,凱麗女士更是大受歡迎,因為全國禁酒了,找酒難度增加了。於是一些私酒販子就想到了利用斧頭幫來打廣告。他們以禁酒者的名義告訴凱麗幫主有地方販賣私酒,於是凱麗急匆匆的跑過去興師問罪,私酒販子早就準備好了幾瓶酒讓凱麗砸。等凱麗砸完後,私酒販子跟著痛哭流涕的表演一番,然後花大價錢買下那斧頭。

  等幫主離開後,私酒販子把斧頭掛在店門口,這個斧頭就成了類似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或者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句子,成了一個有名的招牌。


無酒精酒、醫用酒、毒酒——重點(前面只是背景介紹)

  禁酒令實施的頭幾年裡,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酒廠徹底消失,打老婆的現象有所減少,醉卧街頭的醉漢也有所減少。但是徹底禁酒肯定不行,它首先把很多美國人變成了偽君子。

禁酒令之前,想喝就喝,喝了就承認,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了禁令之後,喝個酒全都變得偷雞摸狗一樣,喝酒是犯法,所以喝酒的人,一定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這無疑造成了公民的道德滑坡。據統計,到1921年,美國政府共逮捕了約50萬人,其中約30萬人被判刑,不排除少部分人是真的犯罪,但是大部分人並無犯罪前科,而只是因為喝了一點酒。而很神奇的是美國國稅局(IRS)從這50萬喝酒犯事的人身上弄出了10億美金,平均每個犯人身上弄出了2000美金。

  禁酒令儘管很嚴格,但是它留下了幾個口子,於是有很多人鑽這個法律的空子。比如說:喝酒本身不違法,只是不能買賣;再比如說,在自己家小範圍的種點兒葡萄釀酒喝,也沒人管你。天主教,猶太教的宗教活動也被允許少量使用葡萄酒。於是很多人以敬神的名義偷偷的喝酒。不過他們不能賣酒給別人,只能偷偷的送給別人喝。

  一些啤酒廠為了生存,他們也是拼了。最終他們想到了兩招來應對禁酒令。

  第一招就是推出「無酒精啤酒」,如「Near Beer」的酒精含量只有0.5%左右,正好踩在法律的紅線內。

  這種酒完全不夠勁,但是聊勝於無吧,總比喝水強。

  第二招就是反向操作說明書的方式賣酒。啤酒廠出售啤酒花等原料,同時送一份詳盡的說明書,上面醒目寫著免責聲明:「禁止下面的操作,不然可能發酵出啤酒,由此導致的一切後果概不負責。」

  當然,釀酒是一件實踐操作的事,並不是看說明書就行的。大部分人釀出的啤酒苦得要死,有部分人釀出的啤酒居然是酸的。不過這些人總是傲嬌的喝下自己釀的苦酒,畢竟比水好呀,況且這是自己釀的……

  賣啤酒的這麼干,賣葡萄酒的也學著啤酒賣葡萄磚同時送如何DIY葡萄酒的手冊。而製作葡萄酒要複雜不少,最後那些DIY葡萄酒的,酒上面無一例外地都長白毛,但是畢竟是自製的葡萄酒,他們把酒上面的白毛弄掉,以及其貪婪的姿態把那些酒喝掉……

  啤酒、葡萄酒屬於酒精度數比較低的,喝起來很不過癮。對於高酒精濃度的酒,當時獲得的渠道主要是醫院。美國有5家威士忌酒廠之所以能存活,他們就是把威士忌當藥用酒精賣給醫院。

  酒鬼們一看醫院賣酒,而且是上好的威士忌,這可把他們高興壞了,於是一些人天天生病,然後去診所開威士忌,當時的藥用威士忌是有定額的,一個月一個人的用量大致就150毫升的樣子,這哪裡夠呀。於是很多人鼓動全家生病,然後能開出更多的醫用威士忌。

  當時美國的醫生,都是要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賣威士忌當葯,讓他們良心會痛。為減少這種良心上的譴責,他們看著可憐兮兮裝病的人,於是在開藥的時候,往往會再開上點阿片類的葯,這些葯當時認為可以用來戒斷成癮。

開這種戒斷成癮的葯很快出事了,在1919到1925年期間出現了三件影響特大的案例。 

  1919 年的「韋伯案」(Webb v .U .S .)、1922 年的「伯爾曼案」(U .S .v .Behrman) 。這兩個案例判決的結果,認為醫生開麻醉劑給病人是犯罪,這個判罰結果導致大量的醫生診所被查封和相當的醫生被當成毒販而逮捕 。

  1925 年的「琳達案」(Linder v .U .S .)中推翻了「伯爾曼」一案的判決, 認為「癮君子」有權象別的病人一樣享受治療,醫生開麻醉劑是正常的,醫生不應該當成毒販。

  不管如何,在醫院,威士忌可以被醫生作為處方開給病人,醫院變成了禁酒時期的買酒好去處,但是醫院裡的酒數量有限,它無法滿足社會上對酒的需求。

  於是這些人盯上了工業酒精。在禁酒令期間,每年美國的工業酒精都要失竊5000萬加侖。

  美國政府一看這哪裡行,為了斷絕癮君子的念想。美國政府下令,所有的工業酒精必須摻入雜質甚至是有毒物質,總之工業酒精要變得沒有辦法喝。

  當時的工業酒精的製備方法有多種,其中一個途徑是利用秸稈等植物為原料進行製備,這種方法得到的工業酒精其它雜質相對少點,不過甲醇的含量比較高。總之,工業酒精含量最高的雜質是甲醇。

  很快在美國很多人喝這種工業酒精勾兌的「假酒」中毒的人多了起來。這類中毒的癥狀主要是雙目失明,甚至死掉。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從美國誕生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含甲醇的酒中毒的方案。最高效的一步是,先讓甲醇酒精中毒者,少量喝上一口正宗的威士忌,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當然,中毒的人多了起來後,私酒販子也變聰明起來,他們努學習化學知識,或者僱傭化學家對工業酒精進行「純化」。魔高一尺道也要高一丈,美國政府命令酒精製造廠在其中摻入的物質越來越複雜,以提高凈化的難度。於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化學戰」在政府和私酒販之間展開。

  1927年,有真正的化學家買了各種私酒進行成份分析,發現裡面的有毒成份千奇百怪,包括甲醇、菎、蒽、煤油、汽油、苯、鎘、鋅、汞鹽、乙醚、甲醛、氯仿、丙酮等等。

  在這場毒酒戰中有不少倒霉的酒鬼買到沒「凈化」好的酒而致死的,僅就1926年的紐約市的數據,就有約1200人因喝到這種酒而致病,約400人身亡。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1200人當中,致盲的比例並不高,只有20人左右致盲。這個數據說明了兩點,第一、對待甲醇中毒,紐約的醫生有一套成熟的治療方案;第二、中毒的原因更多是其它物質起的作用,比如煤油、苯等等。


南北酒、雞尾酒、黑幫的崛起

  到了20年代中前期,喝酒成了一個技術活跟高風險的事,連續幾年偷雞摸狗一樣的且冒著生命危險喝酒的美國人,慢慢迎來了他們心目中的大救星——私酒販子,而這些私酒販子很快成為黑幫。

  私酒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美國國內偷偷摸摸私自生產的;第二類是從國外走私進來的。

  第一類私酒在美國國內已經是臭大街了,酒精度數稍微高的酒,都要準備丟掉性命。於是從國外走私進來的酒自然口碑極好。

  而國外的酒分為北派與南派。北派酒是從加拿大走私進來的。當時加拿大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是被英國有效管轄的。北派酒以威士忌為主。

  南派酒又分為古巴(加勒比)走私進來的朗姆酒跟墨西哥走私進來的龍舌蘭酒。

  朗姆酒有很多名稱:「尼爾森之血」,「惡魔殺手」,「巴貝多之水」等等,最有名的是「海盜的飲料」。它是以甘蔗糖蜜為原料生產的一種蒸餾酒。古巴產甘蔗,一般認為朗姆酒的原產地在古巴,朗姆酒是用甘蔗壓出來的糖汁,經過發酵、蒸餾而成。根據不同的原料和釀製不同方法,可以得到顏色各異,酒精濃度不同的各種品類,朗姆酒的酒精含量在38%~50%、酒液顏色有琥珀色、棕色,也有無色的。顏色這塊很好體會,就是從紅糖到白砂糖的過程。

  龍舌蘭酒是墨西哥的國酒,被稱為墨西哥的靈魂。龍舌蘭酒的主要原料為龍舌蘭科的植物,由於是蒸餾酒,它的酒精濃度較高,一般在40度左右。龍舌蘭酒的喝法比較獨特,它跟威士忌跟朗姆酒傳統的對著瓶口吹酒不同,喝的時候先在手的虎口處放點鹽,備好檸檬片,先舔鹽,然後一口喝掉,最後咬檸檬片,滋味妙不可言。

  但是賣酒畢竟是違法犯罪的事,於是酒吧里的酒保為了躲避突襲檢查,通過添加各種果汁,糖漿,可樂,可卡因的溶液,以及其它的藥劑來遮蓋基酒的酒精味,很快酒保被尊稱為調酒師,同時雞尾酒文化迎來了大爆發。這種雞尾酒文化的大爆發同時迎來了美國毒品特色的全面爆發。

  當時不少的酒吧,櫃檯新穎,初一看以為走進了化學實驗室。很多儀器就是出自於實驗室儀器的變形。酒吧這種社交形式,為下一輪的毒品風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毒品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吸毒者往往是扎堆吸毒,第一次接觸毒品的人極少是單獨吸食。

  而酒吧這種夜店的新型社交場地,在禁酒令結束後,迅速成為吸食毒品的主要場地。這種酒吧夜店的習慣使得後來吸毒人數瘋狂的增長。

  同時,當時的雞尾酒基本都是添加了毒品的。南派毒品主要是添加可卡因(古柯鹼)而可卡因主要是來自古柯葉的提取。北方的酒則比較多的添加興奮劑、壯陽葯;當時的雞尾酒什麼都敢往裡面加,如:古柯鹼(可卡因),尼古丁(來自煙葉),奎寧(金雞納鹼來自南美的一種植物),馬錢子鹼,大麻素等等。

  黑幫控制下的地下酒吧,也是一直麻煩不斷。其最大的麻煩就是3k黨。3K黨手上有槍,且下手狠,時常干法外之事。

  到了20年代中後期,3k黨就被黑幫打得沒有聲響了。3k黨再也不敢在公開場合講禁酒的事了,更不敢糾結人去酒吧暴力禁酒了。

  釀酒曾經是美國第五大產業,可以想像其經濟規模有多大。而黑幫靠著販賣酒,手上有了大把大把的鈔票。

  於是黑幫購置了火力強勁的武器。他們的最愛是湯普森衝鋒槍(Thompson Submachinegun,綽號:Tommy Gun,譯文:湯米衝鋒槍)。湯普森衝鋒槍由於開槍的聲音嗒嗒嗒地似打字機,還被稱為「Chicago Typewriter」,即芝加哥打字機,此外還有芝加哥小提琴(Chicago Violin),壓死驢衝鋒槍的稱呼。中國早期稱之為「手提機槍」或「衝鋒機關槍」或「盤子槍」等。

  由於是和平時期,美國軍方購買這種衝鋒槍少之又少,因為這種槍貴,一輛福特汽車賣400美金,而一把湯普森可以賣到200美金,子彈費另算。當時中國北伐軍的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下了大血本才配裝了18支湯普森;正是由於訂單少,槍械公司Auto-Ordnance Corporation(AOC)已經快揭不開鍋,正打算關門的時候,黑幫大量的訂單紛紛飛來,迅速的救活了這家公司。

  手上的傢伙厲害了,黑幫見到3k黨一次就打一次。而且手段越來越囂張,侮辱性越來越強。到了後期,黑幫成員甚至以撒尿的方式侮辱3k黨成員。一種方式是對著打趴下的3k黨成員的身上直接撒尿;另一種方式是,對3k黨圍著的那十字架撒尿。

  用金錢購買而來的重火力,黑幫把3k黨打得不敢出聲;不過在金錢與利益面前,黑幫之間的火拚也是一塌糊塗。在黑幫的火拚之中,阿爾·卡彭脫穎而出,他成了一個影響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人。

後續就不貼了,也就是美國禁酒令時期,有大量的勾兌的酒,而且是工業酒精勾兌的。


有人說補充一下後續,講卡彭本身就有點跑題了。那就隨便講幾個例子

禁酒令的深遠影響

  禁酒令深遠的影響著美國的社會,並隨著美國影響力的增強而影響整個世界。以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的幾個例子就可見端倪。

  2016年特朗普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於此同時,沉寂多年的3k黨開始有所公開活動。

  與禁酒令時期的被黑幫打得不敢吭聲的第二代3K黨相比,此次的3k黨稱之為第四代。儘管第四代3k黨不再提禁酒,也不提明顯的種族歧視問題,但是他們依然大聲疾呼,禁止墮胎,以及白人優先的極端保守主義。

  跟3k黨死灰復燃相對應的是,美國的吸毒人群依然保持增長。而美國的癮君子與毒販頗具特色——「雞尾酒」的吸毒方式與「有良心」的毒販。

  多種不同毒品一起混合吸食又叫做雞尾酒的吸毒方式。例如:可卡因跟冰毒跟大麻素三種以上的不同的毒品再加上其它調味的東西一起混合吸食。

  上面是美國毒販給癮君子的一份非常詳盡的芬太尼的使用說明書。裡面列出了芬太尼的劑量,跟其它毒品如何混合,包括如果吃多了,會吃死的情況,如何急救等等方式。類似的這種說明書往往是跟避孕套一起交給癮君子。講究一些的毒販還會在避孕套的外殼加上卡彭的頭像,其意思是吸毒以後再去做愛一定要記得戴套。而標有卡彭頭像的避孕套,往往會加上一句: FUCKING CAUTION。 

  上面一張關二爺扛加特林的圖片在網上很容易找到。而現實中,在美國有一些毒販就是拜這種使用加特林的關老爺,而且這些毒販並非華裔。這種異化的偶像崇拜是怎麼形成的,扛加特林的關羽怎麼就成了美國毒販的庇護神了?成了他們跪拜的對象呢?

  扛加特林對應卡彭的那句重機槍比衝鋒槍好使。這個可以從歷史上的黑幫相關的電影得出線索。卡彭死了之後其形象搬上了大量的影視作品。

  而後續的有關黑幫的電影,比如美國的《教父》系列,比如香港的《英雄本色》等電影。都有禁酒令時期卡彭時代的影子。

  《教父》里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老教父,盧西安諾就是其原型之一,盧西安諾本人後來也得了梅毒,不過他比較幸運有用青黴素治療。而教父裡面諸多情節都在紐約黑手黨的干預之下導演與演員較好的完成了其藝術形象的塑造,在影片中也有卡彭這麼一個角色,不過把其醜化了。

  《英雄本色》中周潤發塑造的小馬哥跟《教父》系列有相似之處——即風衣,衝鋒槍。總之只是拿著刀砍來砍去的黑幫相關的電影都有點拿不出手。

  而關羽之所以被選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關公是一個「業務」很廣的神,他還是一個財神以及佛教里的珈藍菩薩。IRS是毒販最忌憚的一個強力部門,在美國販毒也是要交稅的。而拿著重武器的財神顯然是不用怕擁有裝甲車的IRS的。

  於是一個「雞尾酒」方式的偶像——扛加特林的關羽被部分美國黑幫成員頂禮膜拜。因為它不懼擁有裝甲車、戰鬥直升機等武裝的IRS。

  阿富汗的塔利班說過:「和卡彭的所做所為相比,我們的行動並沒有那麼可怕。」2019年10月29日特朗普就公開指責芝加哥的有關當局,他表示:「芝加哥是美國之恥,相比之下,阿富汗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一時之間輿論一片嘩然。

  在特朗普謀求連任期間有媒體捅出了他的納稅問題。「在贏得總統職位的那一年,繳納了750美元的聯邦所得稅」,「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年,他又繳納了750美元」。「在之前的15年中,他有10年根本沒有繳納任何所得稅,主要是因為他報告的虧損比他賺的錢多得多。」

  一時之間特朗普繳稅問題成了一個焦點。美國的黑幫成員有人說,如果特朗普競選不成功,IRS扳不倒特朗普的話,他們將扛加特林的關羽換成扛加特林的特朗普,這樣的偶像更具有現實意義。

  大家正在熱議特朗普繳稅的問題的時候,「懂王」突然感染了新冠。隨後,特朗普接受「雞尾酒」抗體療法和瑞德西韋治療方案。對於雞尾酒的這個說法,全世界並沒有感到一片茫然。在中國,一個在婚宴上喝醉就的人說:「紅酒、白酒混著一起喝真的很容易醉……」這樣混在一起的方式就叫雞尾酒的方式。

另外現在的一些酒吧有所謂的失身酒,也就是亂加各種葯的行為導致的。

瘋狂紳士:撿屍中的禽獸、酒、毒品和獸葯及其它?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上面一大堆掐頭去尾,稍微能應下題。現在把其中的幾個關鍵點說一下。

1、酒之所以為酒,共同的特性是裡面含有酒精。白酒只是其中的一個或者一種。

2、酒精兌水也是白酒,但是同釀造的比少了很多其它的物質。

3、酒精勾兌水這種酒喝了會死人,主要是因為裡面含有有害成份,尤其是甲醇含量比較高。美國禁酒令時期有大量這種例子,中國、印度也有喝這種假酒而死人的,原因也是含有甲醇。

4、現在的各種雞尾酒可以看成是隨意搭配這些「純凈的」化學成分。這種純凈的是打引號的,最關鍵的是不能吃死人,不能喝出毛病來。最好是有各種感官的刺激,以及口味的變化。這種感官的刺激包括顏色的變化,亮度的變化,比如發光的雞尾酒,著火的雞尾酒,有藍光,紅光,琥珀光等等。

5、酒的各種變形大量的存在。比如酒裡面兌獸葯(),然後有人喝了壯陽。比如紅毛藥酒,比如把煙鹼加入到酒裡面,都有過。另外酒還有其它的變形,比如酒心巧克力,就是巧克力包住酒。而且酒不一定就是用來喝的,可以是用來消毒,塗抹的。

6、各種酒的類型都可以看成一種化學試劑,比如白酒、比如葡萄酒、比如米酒、比如啤酒、比如格瓦斯、甚至菠蘿酒、可樂酒、化學試劑不是局限在某種單一化合物的溶液。

7、酒本身的含義早就脫離了純物質屬性,更多的是各種吹牛逼,各種所謂的「文化」。總體而言都是鄙視勾兌的,而所謂的勾兌更多的是體現在高濃度酒當中,尤其是白酒當中。啤酒、葡萄酒比較少所謂的勾兌。而在中國,參考其它的回答,清一色的把酒局限在了白酒的範疇,這些看法顯然是有局限性的。


鹽選專欄真實黑歷史:毒梟和他們的邪惡帝國作者 陳敏會員專享¥ 19.90去查看?

【威士忌雙支組合】烏克蘭原瓶進口洋酒 阿爾卡彭威士京東¥ 88.00去購買?

雞尾酒一定程度就是這種所謂的勾兌。

上面的這個酒吧,裡面是不是跟化學的儀器是一樣的?


我家是釀酒戶,所釀的酒就是那種喝起來不烈,但是後勁特別大的米酒。

當初選擇釀酒,最大的原因是村裡其他釀酒戶不太講究,而我父親喜歡喝酒,嘴又比較叼,別人釀造的酒很難滿足他,沒辦法只能自己釀造了。

至於市面上很多勾兌的那種廉價白酒,我父親喝都喝不會喝一口,他覺得沒那味兒,以前從超市買來一瓶白酒,喝一口就直接吐掉,嘴裡直呼:[漏野貨]。

經過複雜釀造工藝製作出來的米酒,口感確實很綿柔,綿柔過後又帶著股強烈感,打開蓄酒的瓦壇,酒香四溢,在房間內瀰漫。

這種酒香和口感,不是像製造化學試劑那樣能夠簡單製造出來的。

釀酒前,我們需要煮酒米,再將煮熟的酒米平鋪開使其適度降溫,接著撒上酒麴粉末和酒餅粉進行充分混合,最後再裝入桶中封存放置兩個月左右,等待微生物發酵完成。

封存多久,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其他人一般是一個月,這樣能夠保證多產多銷。而我家釀酒為追求好品質,往往會放置到兩個月。但還要考慮季節性,比如夏天氣溫高,那麼就不需要兩個月,大概40天左右就取出煮釀製,不然酒味兒就不對了,會微酸,而且米酒味淡,不夠香。要是在冬季呢,那就需要多放幾天再取出來進行釀造,這時釀出來的酒,味兒剛剛好。

酒餅粉要是放多了,口感就會變苦。

這些都是血淚的教訓啊,以前剛開始釀造的時候手藝不好,經驗也很缺乏,我家產出的米酒品質不穩定,不知道被多少熟客打電話來說味兒不對,問是不是偷工減料了,他們願意給多一點錢買好酒。

放下手機,父親沉重地嘆息,自言自語道:以後還能賣酒給誰啊!

一開始懷疑是酒麴的問題,我們就打電話問賣酒麴的阿婆,詢問是不是酒麴中少了某種草料,以至於釀造出來的酒味兒太淡。

最後,才在進行發酵的酒米桶中發現了問題所在,天氣炎熱,發酵過快,桶蓋處有許多細小的白粒蟲卵。沒辦法,只有拿兩桶來釀造留著自己製作泡酒,其餘就扔了。

這只是發酵程序,釀造的過程更為複雜,米酒的烈性就看釀造中天鍋換冷水的次數。

而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出酒後要保持火候穩定,火太大以至於蒸餾過猛,米糟中的雜質也會升騰,然後隨導酒管流出來,酒就壞掉了。

要是大鍋里放的開水太少,就很容易燒焦正在煮的酒釀,蒸餾出來的米酒就會有一股燒焦味。

我父親平時性子散漫,做事極緩慢,可是一旦進行釀酒,便彷彿換了一個人,非常的認真,他遠遠的坐在火堆前,眼神直盯著正燃燒的火柴和蒸器上不斷冒起的水氣。

每次進行釀酒前,父親都會推上電閘抽水,將泉水從山底下的老井中抽上來,確保釀酒房房頂的水塔是滿的,再進行釀酒。這樣做是因為我家在釀製米酒時往往需要換四次冷水,突然沒有水就會很尷尬,再從廚房提水過去很麻煩。

進行釀酒的過程通常需要六個小時左右,每釀一次酒,就要燒掉約八十斤木柴,用掉一缸泉水,午餐時還要看火候,只能是輪流吃飯。

也許有人會問,這麼辛苦的釀酒,是不是很賺錢?其實真不賺錢,釀一次酒大概能產50斤米酒,一斤米酒也就4元,減去酒米,柴木等成本,基本不賺錢。主要是我父親喜歡喝好酒,並且釀酒剩下的米糊能兌豬飼料餵豬,才支撐到現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