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好玩,讓我想到一個更好玩的問題。我教過的本科生聰穎過人者有之,家財萬貫者有之,勤奮異常者也有之,但無論什麼樣的,每年幾萬刀的學費和紐約貴死人的生活費都是拿得起的,所以,不管啥樣的,錢還是有的。我上課教得很認真,小朋友們學得都不錯,大家一起上課,其樂融融十分融洽。某天他們忽然就對我的教育背景產生了興趣,在我給他們課間五分鐘休息時間,他們就開始跟我聊天。

「你高中本科都在中國唸的嗎?」他們問。

「是啊。」我答。

「那你是念的私立學校嗎?」他們又問。

「嗯…中國情況和美國不太一樣,好學校一般都是公立的,所以我來美國以前一直讀的都是公立學校。雖然人多了點,教學質量還不錯。」我又答。

「那你們學費多少錢?貴嗎?」他們問。

「我高中一學期交300人民幣,大概四十多美元,我爹媽再每週給我20美元左右零花。大學每年學費4800,住宿900,大概八百多美元吧。」我繼續答。

「啊?!」小朋友們震驚了,「你這不是白念大學嘛!一年八百刀,你確定?」

「嗯,我們學校還很好呢,大概跟康奈爾聖路易斯華盛頓差不多。」

小朋友們更震驚了,一個家裡四個孩子、所有孩子從小就讀私立一直讀到至少本科生院的姑娘說,她以後要把孩子送到中國去上學。我說,「那好啊,可能不需要你拿錢,還能拿獎學金。」

然後我們就繼續上課了。一邊上我一邊想,這羣一年交五六萬美元的小朋友們,最後不也被我這一年800刀公立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教麼。當然,還有其他各種好處,只不過我跟他們聊完,總覺得怪怪的。

碩士我不大瞭解,沒啥接觸,至於博士,極其聰明的比例可能比平均值高些,但依然是少數,雖然平均智商可能會高些,但也不能保證各個都是那種自帶閃著金光的大腦的,所以,和別的學校一樣,有特別厲害的大神,也有每天苦哈哈學到焦慮抑鬱想退學的,但大家總體來說,都很勤奮靠譜,沒拿到學位之前,還是能堅持一天算一天吧。


去哥大讀碩士的人,有頂尖985或者美本的人,也有雙非背景的同學!

放一些之前幫助過的學生錄取到哥大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1、本科背景:美本

基本成績:GPA3.92,託福免,GRE329

申請專業:美國經濟學、應用分析

軟性背景:安永實習、中國銀行、經濟事務研究部、2段項目研究經歷、1篇論文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

2、本科背景:北工商

本科專業:會計專業

基本成績:GPA3.85,託福111,GRE325

軟性背景:中糧集團財務部門實習、政府機關實習、東亞銀行實習、中信建投行業研究部實習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應用分析

3、學校背景:中財+國貿專業

基本成績:GPA3.89TOEFL103GRE324

軟性背景:民生證券實習、華融信託市場業務部門實習、北京銀行私人銀行部門、東亞銀行市場部實習;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項目、美國大學生建模大賽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

4、申請背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

申請人語言成績:GPA3.8、T110、G328

軟性背景:國泰君安實習、諮詢公司、建模大賽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

5、申請背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

基本成績:GMAT:720;TOELF:102;GPA:3.75

軟性背景:外資銀行實習、基金實習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

6、申請背景:美本經濟金融專業

基本分數:GPA3.5 GMAT:720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

7、申請背景:對外經貿大學金融

基本成績:GPA3.5,G680,T103

軟性背景:英大基金,德勤實習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應用分析

8、申請背景:美本,工業工程

基本分數:免託福,GRE330

申請方向:金融工程、金融數學專業

軟性背景:中信證券投資銀行部實習等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

9、申請背景:浙江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基本成績:GPA:3.5託福105GRE:325

軟性背景:建模大賽、中金實習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

10、申請背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

軟性背景:外資投行實習、中信銀行實習

基本成績:GPA3.8,免託,GRE325

錄取結果: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

以上為部分哥大的錄取案例,想要了解案例詳情,可以找我免費領取。

發佈於 2020-01-0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Ser JaimeSer Jaime?

哥倫比亞大學 運籌學碩士

在哥大讀研可能是,像我這樣的人:

本科國內985/211應屆生,平時成績專業前幾,標化成績過關,實習經歷不錯

也可能是,像我室友這樣的人:

本科清華經管,某省理科高考前1,在金融和宏觀經濟領域有五年工作經歷

以上說明的是在哥大不同專業讀研的差距

————————這是一條分割線———————

至於本科生,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哥大本科四個學院CC, SEAS, GC, Barnard(即使也算在內),每年錄取的大陸高中生加起來,也不超過百人。尤其Columbia College每年公開的錄取率幾乎都在7%左右,可以排到全美錄取率最低的本科院校前幾。所以能在哥大讀本科的,不是擁有捐樓的財富能力,就是擁有過人的智力水平。

博士生而言,和研究水平和導師推薦有關了,就不多講了。反正能進入哥大讀博的人,屬於鳳毛麟角。


在哥大讀研可能是,像我這樣的人:

本科國內985/211應屆生,平時成績專業前幾,標化成績過關,實習經歷不錯

也可能是,像我室友這樣的人:

本科清華經管,某省理科高考前1,在金融和宏觀經濟領域有五年工作經歷

以上說明的是在哥大不同專業讀研的差距

————————這是一條分割線———————

至於本科生,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哥大本科四個學院CC, SEAS, GC, Barnard(即使也算在內),每年錄取的大陸高中生加起來,也不超過百人。尤其Columbia College每年公開的錄取率幾乎都在7%左右,可以排到全美錄取率最低的本科院校前幾。所以能在哥大讀本科的,不是擁有捐樓的財富能力,就是擁有過人的智力水平。

博士生而言,和研究水平和導師推薦有關了,就不多講了。反正能進入哥大讀博的人,屬於鳳毛麟角。


或許是,是一開始沒把哥大當做夢校的人?哈哈哈哈~

要相信自己,你最後的去處一定是適合你的好地方。

這裡就分享一位ED不是哥大,但最終卻愛上哥大,毫不猶豫選擇了哥大的同學經歷吧,他是在美高讀的,為什麼他會反轉呢,他哪些經歷是哥大所看重的呢?大家一起仔細看看 ↓

——分享的分割線——

我一開始的ED選擇並不是哥倫比亞。我對排名不看重,沒有藤校情節。我對學校的印象都是參考自己瞭解的學校官網。

在11年級春天去訪校時,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核心課程比較吸引我,兩所學校都有文理兼修的氣質,並且還有大城市的氛圍和機會。現在的高中在小鎮上,大學想要換一種環境。我學校的Counselor會給我提出一些建議,但沒有對我有很多輸入,選校都是我自己主導的。

我的ED學校是芝加哥大學,也因此花了很長時間的來敲定它的特色文書。在被芝大defer之前,我就在全力完成RD申請文書的期間對各個學校進行了更深入的瞭解。

從那時起,我深刻察覺到了我與哥倫比亞的匹配度並將哥倫比亞認定為了我的新夢校。而在全部申請材料提交完成之後,我也會時而幻想自己被哥大錄取時的情景。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哥大錄取結果其實是不期而至的:我在正式放榜之前一個多月的2月中就收到了哥大的likely letter。我在之前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還差點把它從我郵箱茫茫一片學校推廣信中忽視掉了。

收到likely letter的當天晚上,我經過與同學朋友家長顧問等多方確認才得知這封信的意義和錄取信是一樣的。當時就有點上頭,晚上在校園裡漫無目的地漫步了一圈來沉澱自己的激動情緒。

我們學校不建議學生在確定去向之前就告訴其他學生自己的錄取情況,而學校的Counselor一般不會提前宣傳學生的錄取情況。其目的是防止學生的恐慌和競爭心情。而我因為考慮到我宿舍同學們的心情和感受也是選擇不將這個消息分享給太多人。

但就算我沒有分享,我收到哥大的likely letter之後一個星期的亢奮情緒也是掩蓋不住的。相比之下,我之前與之後對待收到的其他學校的offer都像是輕描淡寫了。僅僅是那種得到了其他學校認可的欣慰。

說回到likely letter上,其實收到它之後在自己心裡也只是屬於99.99%的概率錄取。為了確保收到正式offer,我在學習上反而變得比收到likely letter之前更謹慎更努力了。這樣的一種心情我想也是很多其他申請的學生所沒有體會過的。

而最後ivy day確認了哥大offer之後我也是沒有絲毫猶豫的在當天晚上就把其他學校的offer都撤銷了。

回顧我整個申請過程,雖然我意識到了我與哥大的匹配度,但我其實也不能完全說出哥大最看重或者我自己最出彩的是哪一個點。

在高中三年多的時間中,我的每一段經歷其實或多或少都幫助到了我的這個最後結果,所以真的很難能把成功的所有因素能說全。而恰好我在思考整個申請規劃的時候,耗費時間最多的就是準確定位並說明我的經歷如何造就了現在的我。重點在於讓大學瞭解是什麼造就了當下的我。

因此,我決定將我的重要成長經歷分享給大家

我的興趣從小就比較廣泛,但很多興趣也來自於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小時候展現的奧數思維讓我在初中進入了人大附中早培班。

那時的我身邊同學是清一色的理科尖子生,而在他們之中我一個對於哲學、國學、人文等學科仍保留濃厚興趣的人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經過與父母的討論,我認為我並不會單單潛心研究理工,而是希望能夠接受更加文理兼修的教育。加之我對以後大學在美國就讀的規劃,我最終在九年級決定申請美國私立寄宿高中。

而現在,在我在美高就讀四年並取得成功之後,我也確實體會到了我的高中,the hill school,給我帶來的不同之處與幫助。

當時之所以選擇這所高中有以下幾個原因。

1.我來美國之前就有學習拉丁語的想法,而我的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是美高頂級水平。

2.學校在賓州享有很高的名氣,屬於美高中類比藤校的十校聯盟中的一員,相對比較老派,比較保守,契合我和我的家庭。

3. 它的足球隊經常奪得州冠軍,而我是一名狂熱的足球迷。

來到學校之後,我很快切實感受到了美高在人文方面的深厚底蘊,它的課程、資金、活動構成了完善且歷史悠久的體系。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的高中的古典學(Classics)在美高中至少可以排到前三,而且我的學校也是在美高中極少數提供古希臘語課程的學校之一。

相比其他第四年才學習AP課程的學校,在hill我們拉丁語第三年的水平就可以考拉丁AP了。

同時,美高很看重community service,也就是對當地社區的回饋。我也順應這種文化以及自己的願望而經常去社區的兒童中心講課並陪當地的孩子玩。

而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高中,我的學校自然也有其他長期存在的優秀項目。我參與過的包括現場實地參觀紐約證券交易所並聆聽證券交易人員的講解,參觀著名收藏傢俬人藏品並聽他講述人文見解,以及玻璃彩繪等藝術品的價值。

正是由於美高存在的各種優勢以及吸引我的各種活動,我在美高的經歷大部分都是興趣驅動的。換句話說,我並沒有為了申請大學去刻意做任何活動。我選擇課外活動的原因,都是因為這些活動都有讓我想嘗試的優點。

我的學校可選擇的活動很多,藝術類的我只參加過演講課並觀看了學校的戲劇以及音樂會的演出,自己則是沒有參與進去。也算比較可惜,有點遺憾。主要是時間上的安排讓我沒有機會參與藝術方面的活動。

體育類的活動我自然是一直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歷史上和現在我們的校隊也一直非常成功。每週都會至少出去一次與其他學校比賽,而每天的訓練也能幫助我從學習中的緊張情緒放鬆下來。

而說到了外出比賽的事情就不得不提我的學校的日常表了。我們學校對所有住宿生有非常精確的全天時間規劃,週一、週二、週五都有7個按照時間段輪換的課程,每門45分鐘。

一名學生一般最多可以選擇6門課,所以剩下的一個時間段可以自由安排,一般學校會加入一些為學校服務的要求來培養學生對學校的付出感與參與度。週三和週四加起來有7節70分鐘的課,週三三個時間段,週四四個時間段。而這種安排會在下午騰出時間用於體育比賽,或者全校會議。每天不管什麼日程,放學半小時後,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一項課外活動。

由於我的學校是trimester也就是一個學年分三個學期的體制,每個學期的課外活動以及一部分單學期的課程都要重新選擇。這其中,至少有一個學期要參與體育活動。因為不同活動的時長不同,所以對學生的時間安排上的影響也不一樣。有的活動可能會連續訓練並佔用學生每天至少3個小時的時間,造成不小的學習時間規劃壓力。

我在學校內活動的經歷也是我廣泛嘗試的寫照。我參與了辯論社團,並在9年級的時候就作為校隊成員在州辯論比賽獲獎。除此之外,我還參與了機器人、網球、社區服務、數學競賽、拉丁語教學等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美國鼓勵嘗試,從而讓我有了選擇的權利。

我也成功將自己從人大附中早培班(理科班)出來帶的STEM標籤給模糊化了。更自由的時間規劃權以及活動選擇權讓我的活動比較分散。

可能當時在其他人看過來會覺得我這樣沒有向某一個方向規劃會在申請中出現問題,會覺得我比較任性,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

但相反,我恰恰認為正是我這種遵循自己本心的真實性讓我能夠在後續的文書寫作中挖掘出我當時做出這些選擇的原因,從而將一個完整的我的興趣成長呈現在大學面前。這種真實性也會提高我的文書對於大學的可信度,並讓他們瞭解我的價值觀。

在學校的活動以外,我還經常參加幫扶助學的活動。這其中大部分的志願者活動以及支教活動都是因為自己切實幫助他人的願望才加入的。我在初中時就加入了獅子會,陪伴聾啞兒童並宣傳獻血做志願者。我也一直都比較喜歡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述給其他人,特別喜歡教小朋友並幫助他們體會我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樂趣。

當然,在美高這四年佔用我時間最多的既不是學習也不是課外活動,而是我的個人生活。美高給每名學生都配有一名生活顧問(advisor),每名生活顧問大概會負責6-8名學生。而對於留學生,學校還會安排當地寄宿家庭。我有幸擁有一名體貼負責的生活顧問和一個無微不至的寄宿家庭,是他們的存在讓我能夠在美高四年享受一段順利安穩的生活。

而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遭遇到的麻煩比較少,這些多出來的時間讓我變成了比較學有餘力的學生。對我來說,學校的課程比較輕鬆,自己週末也經常留在學校,所以會有大量的自由時間可供安排利用。這方面我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還是可以做的更好,但從側面來說有這樣的經歷也才會讓我有這種感悟。只有在一個能夠自己獨立決定的環境中才能真正培養我的時間規劃安排能力,而事實也恰恰如此。

回到學習方面,我不得不說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的成功除了個人因素也有運氣成分。美高的學業壓力和老師有很大關係。同一門課,不同老師的課業難度不一樣,成績也不一樣。我只有一次被分到一名嚴格而且課業量大的老師的課裏,而整體來說我每一年所有課加起來的課業量都在一個讓我遊刃有餘的範圍內。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從來沒有因為寫作業熬過夜。因為個人早上工作效率最高,所以通常會週末6點起牀工作。

除了運氣,我認為我能合理規劃時間的原因在於我只會選擇效率高的時候工作。很多熬夜花費更多時間工作的同學,因為本身很疲勞而導致精力不集中,從而會花更多時間來工作。

這樣一來,可以休息的時間就更少,形成惡性循環,甚至積累焦慮心態,導致自己身心俱疲。對此我建議,只要自己覺得不在狀態,就一定要放下工作先休息好。我一般會通過冥想來達成放鬆的目的。

而冥想這個事情也和學校要求的精神生活教育有關。每半個學期我就會去進行一次冥想。對於調整自己的心態,很有幫助。在有壓力時冥想,能夠緩解心情從而提升工作效率。這樣一種良好持續的心態幫助我保持「付出努力,取得回報」的良性循環。

當然,我的學習經歷也不是前面說的這麼理想且一帆風順。我也經歷過挫折。

因為是理科班來的,我剛開始輕視美高的理科教學。因為粗心,失誤,沒有認真聽課,忘記了基礎知識,有一兩次沒有考好。理科方面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就算是成績A+也會因為小失誤有一兩天的不爽,9、10年級會有一些壓力。

後來我釋然了,更重視理科的細節,而且更不要因為過去的經歷而自滿。

另一個挫折是10年級第一年級英語課期中成績拿到了C+。當時特別冷靜,第一時間去和老師交流,我應該去怎麼做,可以改變狀況。老師說,只有一項assignment,但我並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

後來我就嚴格按照老師要求,不寫跑題。主動和老師交流,改進自己的不足,最後以A-的成績結束。自己覺得把成績提升上來,非常不容易。我遇到挫折的反應,通常是不沉溺在傷心難受裏,而是思考下一步去做什麼,向前看。當我全部精力都放在下一步做什麼時,壓力會自然而然消失,精力都放到怎麼解決問題上。

關於在美高的學習生活,我會建議大家注意學習效率和時間安排。在美高和老師保持良好的關係,不僅對提升成績很有幫助,還能更加理解老師的出發點,思考題目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雖然可能從文學賞析方面,可能更多偏向老師的理解,但老師的觀點也很有價值。到了大學,我的目的是聆聽不同、多元的思維,接觸到更多元化的觀點,開闊視野,更進一步。

最後說一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也比較感興趣的古典學。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我在10-12年級的古典學老師,同時教我拉丁語和古希臘語。他在我形成個人獨立思維的階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我私人關係比較好。他對古典學的熱愛讓我產生了共鳴。

學校也會組織古典學的活動,去義大利,希臘,法國,英國等地不到一個月,研究古典學代表的語言和歷史。最後,我也通過老師接觸到了古典學的研究。老師是PhD,為數比較少的在高中還在堅持個人的研究,在古典學研究方面有一定名氣。他自己撰寫論文,也帶我們一起研究,寫小論文。

對於其他想學古典學的同學想說,中國人的教材比較少,建議通過英文來學習古典學,語源比較相近。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練習,花大量時間。暑假的專註學習會幫助很大。因為語言學需要記比較多內容,所以短時間、高強度、大量學習的效果更好。我有很多學習古典學的同學都通過假期專門學習。

我學習古典學的出發點是為瞭解西方古典思想。通過學習拉丁語言,學習了語言之後,更能夠瞭解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再加上目前中國對古典學的瞭解比較少,存在需求。我個人學習古典學也有作為中國學生推廣這種不同視角文化的責任感。

關於申請方面,我的學校連續三年都有學習古典學的女生去到了斯坦福。但我個人學習古典學是在瞭解了古典學申請優勢之前,也就是純憑興趣的。再加上良好的環境,老師與同學之間的影響造就的學習氛圍堅定了我對古典學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認為被直接展現在或者間接影響了我的申請材料的經歷了。但發掘我前面所寫的這些經歷並將它們轉化為一份讓大學滿意的申請材料卻需要更多的工作。而這也就是我從暑假開始和擇由接觸後便馬上開始了的工作。

首先擇由通過系統專業的職業規劃表格與問捲來幫助我確立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這有助於我捨棄在申請時曾經考慮過的以STEM申請的念頭而最終決定以古典學申請。夏校結束後我便在11年級暑假來到上海開始進行文書的集中頭腦風暴。

在這期間我與擇由的詹老師和嚴老師都進行了大量的討論來挖掘自己的性格、想法和思維方式。嚴老師對心理學有很深的理解,能夠在我不經意間挖掘到以前我沒有想到的故事。

比如我幼年時期與爺爺的關係可能影響到了我願意幫助他人但是稍顯保守的性格。嚴老師通過分享她和她父母之間的關係和故事來引發我思考自己和父母、爺爺奶奶的關係。在短短几天內我令我受益匪淺。

這其中很多挖掘出來的信息其實沒有使用到文書裏,但整個剖析過程,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成長過程並對自己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認知。這種認知讓我的各個材料之間建立了整體性並幫助到了我之後的文書寫作。

最先著手也是花費最多時間的文書就是UC文書和PS。寫UC文書時,我和擇由通過枚舉的方式把我所有提到過的經歷都一一與UC題目對比並考慮契合度。這樣一種事無巨細的方式也幫助我確定了後續寫作的基調。

這樣一來,後續文書就可以在UC篩選過的故事的基礎上再做調整了。文書寫作的內容我全部是參考詹老師對我的文書建議再進行自我把控的。在寫作上我一直比較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固執己見。

但在和詹老師合作的過程中,包括之後我父母與我交流透露,我的改變還是比較大的。我能夠更多去聽取詹老師與我想法不一樣的建設性意見。一開始文書我甚至會按自己的想法和詹老師的想法分別寫2稿,而最終往往也證明詹老師的建議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是更合理的。

詹老師管住了我的一些過於個人的想法並引導了我對文書大方向的選擇。而他通過另外的視角來審視我的文書,讓我反思我自己有哪些表達不明確的地方。我們對需要表達出的形象意見統一之後,怎麼表達合適就需要詹老師這雙眼睛來幫助我仔細審查。

總結來說,我的文書寫作重點有2步:

1.挖掘自己,瞭解自己。

2.正確展示自己的形象,更好傳達自己的形象。

在第一點上,擇由幫助我解決了找不到好的切入點這一難題從而讓我更好展現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他們和我的討論、選題都非常專業,讓我在文書寫作的過程中發揮出我的寫作優勢,而不至於因為立意和題目喫虧。

在第二點上,我也一直面臨著自己的文風容易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情況。有時候我會嘗試運用一些我自己覺得有效的手法,這時候,詹老師就會指出我用意不清的地方並幫助我改變自己的文風。在他的幫助下我在描述時更清晰、直接。而這種寫作方式才更能讓招生官更準確瞭解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個小建議是寫完文書初稿後需要放一放,不要急著每天修改。那樣的話新點子難以浮現。我最滿意的哥大文書的點子,就是在放置哥大的文書一週多後寫其他學校的文書時出現的靈感。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以前我從學長那裡聽到的話:「你最後的去處一定是適合你的好地方。」帶著這樣的信心才會讓自己不再焦慮。

這對工作效率甚至申請成功度都有提升。不要覺得進不了哪個學校就是世界末日。帶著信心來申請。雖然我最後的結果很好,但我也經歷了ED芝大的defer,和牛津的拒絕,心理上有過波動,但沒有過於強烈,影響到後續的工作。

不要讓心態影響自己的工作。下一步做什麼是最重要的。不要沉浸在負面情緒裏。

——分享結束的分割線——

想了解更多優秀學生的申請經歷嘛~可以私信我【Top30】~

在此祝大家都能充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走適合自己的路並最終以此申請到心儀的學校!

編輯於 2020-12-0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日召火韋日召火韋?

哥倫比亞大學 理學碩士

我先回答一下"什麼樣情況的人去不了哥大讀書?"

  • 住皇后區或者布魯克林,最便宜最便宜500刀左右全包。
  • 學校遠,坐地鐵,每月交通費100刀。
  • 用網路交作業查資料,一個月最低30刀左右。
  • 手機買最便宜的套餐,30刀一個月。
  • 喫飯,自己做飯的話,一個月最少250刀。
  • 日用品每月100刀。
  • 衣食住行都照顧到了,每月最省也要1000刀。一年就12000刀。
  • 學費一年62000刀(根據我入讀時i20上面寫的)
  • 總計是74000刀一年。按照匯率7,是51.8萬一年.

結論:在沒有任何獎學金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家庭如果提供不了一年50萬人民幣或者從其他合法途徑獲得50萬一年的讀書費用,是無法去讀哥大的。(歸納不分國籍)

那反推回來,是不是可以大膽做一個不一定準確的歸納,能去哥大的人大多數投胎運氣都挺好的

還是希望珍惜這一份運氣,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給社會。


我先回答一下"什麼樣情況的人去不了哥大讀書?"

  • 住皇后區或者布魯克林,最便宜最便宜500刀左右全包。
  • 學校遠,坐地鐵,每月交通費100刀。
  • 用網路交作業查資料,一個月最低30刀左右。
  • 手機買最便宜的套餐,30刀一個月。
  • 喫飯,自己做飯的話,一個月最少250刀。
  • 日用品每月100刀。
  • 衣食住行都照顧到了,每月最省也要1000刀。一年就12000刀。
  • 學費一年62000刀(根據我入讀時i20上面寫的)
  • 總計是74000刀一年。按照匯率7,是51.8萬一年.

結論:在沒有任何獎學金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家庭如果提供不了一年50萬人民幣或者從其他合法途徑獲得50萬一年的讀書費用,是無法去讀哥大的。(歸納不分國籍)

那反推回來,是不是可以大膽做一個不一定準確的歸納,能去哥大的人大多數投胎運氣都挺好的

還是希望珍惜這一份運氣,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給社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