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第一最強(知乎上已經有大量精彩的敘述和評價,這裡不再重複了)

說下蕭道成、蕭衍和陳霸先

蕭道成的上位是建立在劉宋末期的各個有實力和威望的勢力在明帝晚年弒殺和後廢帝政亂拼光了的前提背景下。劉宋末期最厲害的幾個人物當屬劉休仁、吳喜、蔡興宗、劉勔等人,其中劉休仁和吳喜在劉彧臨終前夕被賜死,蔡興宗在後廢帝即位不久便逝世,劉勔在劉休範之亂中意外陣亡。這幾個人要是有一個還活著,蕭道成都出不了頭。除了那幾個之外,桂陽王劉休範要是在打到新亭時能注意下身邊的安保工作,估計也能成功,也就沒蕭道成什麼事了。

如果仔細讀《南齊書》會發現蕭道成在宋末有"通虜"和準備叛逃的不光彩事蹟。

《南齊書.垣崇祖傳》:元徽末,太祖憂慮,令崇祖受旨即以家口託皇甫肅,勒數百人將入虜界,更聽後旨。

按《南齊書.垣崇祖傳》中這條史料透露出,蕭道成曾命令垣崇祖將自己的家小都交託給皇甫肅,領著數百人在北魏邊界等待命令。他這是準備要叛逃跑路了。

除此之外,《南齊書》還記載了蕭道成當時曾有過準備勾引北魏南下的打算。

《南齊書.劉善明傳》:蒼梧肆暴,太祖憂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聲論。使僧副密告善明及東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見勸北固廣陵,恐一旦動足,非為長算。今秋風行起,卿若能與垣東海微共動虜,則我諸計可立。"善明曰:"宋氏將亡,愚智所辨。故胡虜若動,反為公患。公神武世出,唯當靜以待之,因機奮發,功業自定。不可遠去根本,自貽猖蹶。"遣部曲健兒數十人隨僧副還詣領府,太祖納之。

這條史料說明蕭道成當時居然準備勾引北魏出兵,製造邊境禍端。這種不靠譜的餿主意他都能想出來,也是沒誰了。幸虧劉善明及時勸阻,否則可能又要重蹈一次宋明帝泰始之禍。

從以上兩則史料來看,蕭道成和歷史上的那些一流的成大事者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不能否定蕭道成在宋末,主要是弒殺後廢帝之後,清除和消滅異己忠宋勢力的過程中,確實展現出了一定過人的軍政素養。但是要論實力和能力對比,他一流肯定稱不上,但是要說二流中的末流還是勉強有的。

至於蕭衍……此人爭議太大,不好評價。衍粉和衍黑兩極分化很嚴重,但我總感覺很多粉蕭衍的言論快接近粉大隊長了。經常看到說蕭衍時期南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南朝國力達到鼎盛。但問題是蕭衍治下的民生狀況和地方吏治實在堪憂,蕭衍過分縱容勛貴盤剝之舉和內殘外仁的風格實難稱得上明君。蕭衍應該是有心避免宋齊之亂,但是他的很多策略實際上比宋齊君主的方式還要極端。至於蕭衍時期的一些制度建設比如用人選官制度方面的革新,不能否定他本人確實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很多制度的完善是自劉宋中期以來的南朝諸帝就一直在貫徹和推進的,包括所謂的十八班,其實劉宋中後期就已經有了雛形,只不過由於那個時期皇位更迭比較快,內鬥比較嚴重,政策執行的延續性和進一步完善性不太好。剛好到了蕭衍,由於他個人壽命長,又是開國之君,因此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和推進。至於侯景作亂前,蕭衍統治的四十多年南朝沒有發生較大的內部變亂,這固然與他的各種執政努力分不開,但是劉裕和蕭道成在位時也沒發生宗室內戰等內部變亂啊。開國皇帝是宗室身份和權力的神聖性和合法性的核心來源,發生宗室內戰的概率本來就很低,往往是到第二代才開始鬧事。就簡單地看蕭衍死前和死後的蕭梁皇室相殘的那個慘烈程度,可知蕭衍的那些所謂的矯宋齊宗室之亂的策略從根本性的層面來說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問題和矛盾。還有蕭衍統治時期的南朝發生的農民起義和民變情況也不容樂觀。此外,蕭衍統治中期開始,北方變亂不斷,南朝迎來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戰略窗口期,結果硬是被這位佛系皇帝的各種騷操作給折騰沒了。總的來說,蕭衍此人小聰明有很多,博學多才,但要說他中後期的大略連劉義隆、劉駿甚至蕭賾都比不了,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落得被全國子民拋棄的結局,身死國破,還把整個南朝的基業和國本徹底耗光了。

至於陳霸先和陳朝政權,不管就統治集團勢力來源還是疆域領土來看,就不是典型的南朝了。經過南梁末期的侯景之亂、蕭梁宗王內戰、北朝發兵和江北淪陷,不僅支持南朝百年基業的士族高門遭到毀滅性的致命打擊,更重要的是支持南朝的諸武力集團和勢力,包括江東的武人強宗,也基本歸於覆滅,這些勢力部分歸於北朝,部分被消滅。陳朝立國之初,能支持陳朝的就剩下根基尚淺,實力並不強大的江南本土豪族武力了。而陳朝之所以能夠立足,恰好是它最終充分吸納和整合了江南本土豪族武力勢力,但是這不是陳霸先一個人完成的,陳朝基業的定鼎,是陳霸先、陳蒨、陳頊三代人努力的結果,其中陳蒨的作用更大。陳霸先死的時候江南還有一堆地方割據勢力,陳朝政權的號令不出建康四里之處,其合法性遠沒有得到江南本土地方勢力的承認和信服,陳朝政權面臨的內外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江南本土勢力基本納入陳朝政權的統治範圍,整合進陳朝統治體系,主要是陳文帝陳蒨時期完成的。


劉裕大於早年蕭衍大於蕭道成大於晚年蕭衍約等於陳霸先

如果合併蕭衍,那就是劉裕大於蕭衍大於蕭道成大於陳霸先


我的個人觀點,宋武帝劉裕更有實力,他是南朝四帝裏戰績最輝煌,也是最有機會統一的,加上偶像光環的話,我甚至覺得兩晉南北朝他是最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滿了酸甜苦辣,也創造了成就,也得到了遺憾,不知一生幾乎沒有敗績的劉裕,最後被兒子「一計害三賢」導致長安失守的時候回做什麼感想,時也命也,劉裕的遺憾不光是兒子的敗家和劉穆之的去世,更是徵戰了一輩子的自己還是敗給了年齡,如果不改朝換代,他的作為始終在朝廷名不正言不順,命運讓他止步在了偏安,未能達成統一。

我總是去想,如果老天多給劉裕幾年會怎樣,如果劉裕手下不止有劉穆之還有如韓信張良一般的能人會怎樣,但歷史沒有如果,也是天意,讓劉裕的後代沒有能再繼任他的存在,也是天意讓北魏崛起南朝再無力北伐。

說幾個他的輝煌戰績吧,都是史書上的,有些比較扯淡,儘管是史書,也還是不要太主觀,還是要有分辨真假的能力的:

1,徵孫恩以一人之力以一敵千

2,義兵勤王誅桓玄

3,卻月陣破魏騎兵

(無三不成禮,就舉三個栗子吧)

最後是我在宋武帝誕辰的時候為他做的詞,略帶個人情感

破陣子·四月十六宋武帝誕辰紀詞

烽火禍殃華夏,不尋京口斜陽。

貧苦仍思天下志,駿馬金冠銀槊長。

亂臣賊虜惶。

北府軍如神將,天兵卻月鋒芒。

煞破秦燕胡骨膽,席捲長安復洛陽。

南朝誰者王?


陳朝選陳霸先還不如選他侄子…至少能看見齊高後背了


宋武 劣化的漢高

齊高 大度的唐祖

梁武 命長的孝文

陳武 運好的侯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