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喜社交,但是我自我感覺不是不善社交,我可以很快的與陌生人找到聊天話題並保持氣氛。但是比如和其他女生聊明星,聊八卦或者對方更我聊她的感情經歷,我很厭惡。有時候我會在調節完氣氛就立即退出,上一秒笑下一秒轉身。漸漸的我就有點厭煩了,雖然還是會這樣做,但是漸漸開始淡出。

我一直覺得自己勉強算的上理性吧,但是我上次有意識的跟(大學)老師透露了一點(算是試探老師的態度)老師批評了我,說我這樣其實是很非理性的,很幼稚的行為。所以我有點猶豫,不知道我這樣到底是不是幼稚,如果是我會想辦法改正。

但是我還不能從老師的語句中確認,故來此提問。


喜不喜歡社交這件本身是非理性的,因為是情感支配的。

問這個問題本身是非理性的,因為喜不喜歡社交和理性與否沒有直接關係,是個人喜好問題


其實在我看來,喜不喜歡一件事本就不應該考慮理不理性,本身喜歡這件事就是建立在感性上的,用理性來分析一件感性的事,就顯得很不理性了。

我本人也跟你一樣,跟陌生人能聊,但不喜社交,因為跟陌生人聊的是我的信息,而非興趣,但如果我遇到能跟我在有興趣的話題上聊得來的人,我就會把他歸為知音,而非陌生人,人生本就是在篩選伴侶的一個過程,每個年齡段都有與自己同頻的人,不喜社交,其實不是你社交能力有問題,而是你的社交門檻高,優質人總是如此,劉謙也不善社交,韓寒也說自己不善社交,無數英雄人物都是寂寞孤獨的,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什麼人都能結交,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


喜歡社交或是不喜歡社交與理性還是不理性有關係嗎?理性與否的判斷標準應該是遇到問題,是否能夠冷靜處理,是否更善於情緒管理。

喜歡社交的,但是TA人云亦云,遇事只顧自己哭,鬧,不想辦法,這也是非理性的。

也許你的老師認為覺得不喜歡社交所以就不社交是不理性的?這個邏輯是不對的,人有內外向之分啊。


我覺得這跟理性不理性無關。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有自信與勇氣地遇事不慌且能夠全面了解和總結並儘快的分析後恰當的使用多種方案(這些方案可以是預備的或是臨時的)中其中的一種方案去操作或處理,達到事件需要的效果。即理性一般指我們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分析、綜合、比較、進行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理性是基於正常的思維結果的行為。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意義之一在於對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卻與生俱來的社會使命負責。 ——摘自百度百科

我自己同樣不喜歡社交,跟誰聊的都不錯,但內心覺得很無聊。不需要尋找認同感,每個人性格不一樣,不喜歡聊天也沒關係。

當然,不喜歡聊天就盡量不聊,沒必要強迫自己去聊。若是因為其他種種原因,導致需要聊天以維持關係等等,這個時候看自己,是自己不想聊天分量重,還是關係分量重。

所以說,我認為沒啥好糾結的啊。

是否理性與是否喜歡社交無關。

你是否喜愛社交與他人無關。

不喜社交與幼稚無關。

但是,

你糾結自己是否幼稚的行為,有那麼一點點幼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交流都是因為愉快,有人喜歡互相交流的愉快,有人喜歡被肯定的愉快,還有人喜歡被負面反饋的愉快,各種各樣。你的交流喜好影響到你認為自己不喜社交,但是對上相對的人可能你就不會認為自己不喜社交了。

回過頭來,理性和不理性的區別在於這個動作背後是否帶有正確的思考,如果你個人評估隨大流的社交投其所好讓自己不愉快而不喜社交,這對你和你所要面對的群體都是正確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