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以為工廠的核心競爭力是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吧。

其實大部分廠的生產流程和工藝都大差不差。所以產品的質量都差不多的同價位上面。

當然了象很多有高科技、尖端工藝的廠他的核心是技術是發明專利。你去學是學不到核心的。

廠的核心競爭力是有完整的供應鏈,完善的上下游體系。

特別是產品的銷售渠道纔是廠裏的核心競爭力。

這也是為什麼傳統企業的銷售特別容易單幹的原因所在。


很有意思的問題,既然提到「廠裏」,那我就默認為是製造工廠了,很久沒有想學著怎麼開工廠的創業者出現了。

以下是正經回答:既然想模仿開工廠,那麼我們就可以假設你現在這家工廠的潛在競爭者,那麼你要進入行業裡面需要面對哪些困難呢(行業壁壘):

  1. 資金壁壘:顯而易見開工廠你得要錢,你得買設備,得租賃廠房,得僱傭工人,得買原材料。所以你得有一筆啟動資金,當然你不一定一開始就做那麼大,你可以先開幾條線試試,但是這時候你就要考慮一下規模效應了,你的體量越小,往往均攤的運營成本就越高,表現為有時候毛利潤可能看起來還不算太離譜,但是營業利潤就少的可憐了。
  2. 營銷渠道壁壘:做出來肯定是要賣出去的吧,你這個玩意沒有品牌,也沒有固定的營銷渠道,最開始肯定是要走成本優先戰略(甚至是偽成本優先戰略,雖然成本高但是我們售價低啊 )獲得第一批訂單讓自己活下來。
  3. 技術壁壘:生產技術,配方,工藝,設備,製程,這個東西跟隨成本走不囉嗦。
  4. 政策壁壘:有些東西生產是需要審批的,一方面基本的環評安評這些玩意,還有就是亂七八糟的質量認證體系。
  5. 供應鏈壁壘:這個一般問題不大,除了特別行業很少有關鍵供應商的問題,考慮的就是成本能不能壓下來,還有緊俏的關鍵零部件能不能拿到份額。

好了以上這些問題解決了,基本上你就可以進入行業內,也是「行里人」了,但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來了:你的比較優勢在哪?你有哪些特殊資源讓你覺得你能更行業裡面的大廠競爭?QCDS客戶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了,質量、成本、交期、服務,誰給你的自信讓客戶覺得你比大廠更靠譜?

說這些並不是想勸退你,製造業整體的行業利潤水平低,再加上這幾年gov搞得環保這類的利民措施,散點市場越來越少了,要殺進去有點難。說幾個可能有用的建議吧。

  1. 選產品盡量別選標準件,尤其是大規模批量生產的那種,利潤低不說,你死了也搞不過大廠,選非標件,特異化強,小量多批次,需要根據客戶需求變更設計的那種,這個大公司不一定做,因為小量多批次產生不了規模優勢,而且需要設計就說明技術含量高,換而言之就是能多買去啊。
  2. 別自己一個人幹,既然想拉桿子單幹,就得多拉幾個人,記住了最少你得有懂技術的人,有客戶資源的人,還有一個瞭解原料設備渠道的人,有了這三個人加盟,你就有了另起爐竈的資本。
  3. 訂單比技術重要,中國製造業(我指的是普通的民營工廠)從來就沒什麼技術壟斷一說,有一批訂單就能活,所以除非你有大資本投入一開始就很正規,否則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客戶爸爸。千萬比沉默於技術創新這種糊弄鬼的事。能搞定OEM也不錯
  4. 政策審批這個你自己掌握,看行業看監管力度以及法律風險後果,說實話過去都是先上車後補票,先找個地方幹著,掙錢了就補審批手續,賠錢了就黃攤子了。這幾年環保安全這類的監管越來越嚴了,這個具體你得看當地政策掌握。(我知道這個違規,但是也是特說歷史時期的產物,資本原始積累嘛 你都合規化也幹不了,當年多少鄉鎮企業小作坊弄幾個人兩臺設備找間房就敢幹,掙錢了就開始起照,越來越正規,不掙錢也就黃攤子了不了了之了)。
  5. 最重要一點你得有錢!有錢!有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的首先有錢才能買設備廠房原材料,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錢才能讓人信你,跟著你幹。前期保證一定的現金流才能活下來。


謝邀。兄弟莫急。

作為一個創業狗,我又兩句講。

一是想學的話,自然是先進廠從技術學起,最好是本身你自己有了一些相關技術或者經驗,然後進廠一邊幹一邊看,但是要明白幾個問題:

一、這個廠的產品多數是銷往哪裡?為啥下游或者市場願意接收?它的容納空間是否還能再擴展?

二、不要忽略銷售,老闆的客戶都是很多年交道打出來的,你看著他現在輕鬆,但是你沒看到他的起伏跟曾經的艱難,所以你的承受底線在哪裡?

三、你準備用哪一部分作為你的優勢和啟動點?是否有詳細的盈利方案?

四、無論是喫技術還是喫銷售,都要跟政府或市場打交道,這個過程中的時間消耗成本,一定要算到總成本里,就算是折損吧,這個會消耗很多的金錢跟精力。

五、它這個是短期這幾年不錯,還是這個行業曾經、現在、未來都是一直存在,一直不錯,它是否已經形成了產業,這些都關係著你未來走多遠,做多大盤子,千萬別求短平快,掙快錢。

從你的提問來看,你並沒有想的太明白,所以如果你特別認可這個賽道,那就進這個行業先泡上2年或者3年,別浮躁,別害怕呆久了機會沒了,如果一個機會你多等一會它就沒了,那它就不算是你的機會。

我自己就是當初以為想明白了,結果浮躁的很,一頭紮下去就沒了。

辦廠子花錢不是小數目,你可以先了解技術,再學它的市場銷售,別嫌麻煩。

最後,這個回答沒有跑題,我們自己做過生意了,反而更加知道生意難,一個梭哈,可能就再也爬不起來了,辦廠子不像開公司,公司有錢沒錢就弄開一個,哪怕皮包的,廠子不行,從員工到設備,沒個幾百萬怕是起不來,另外還要再準備一部分錢以防現金流斷裂。

就是一句話,哪裡不懂,就深入研究。哪怕你最後把銷售市場打開了,一點點再挪出來做都行,一開始在不太懂的情況就直接坐莊,3年以內很難盈利。


一個人開工廠是不大可行的,現在都講究資源整合,合作共贏。

講講自己一步步開工廠的經歷吧:

  1. 一開始畢業也是進了工廠,從最最基本的學徒做起,打雜跑腿等
  2. 幹了一兩年,因為人也勤快,幹事也積極,犯錯又少,就被領導提升做了組長,管理五六個人
  3. 幹組長活兒會少一些,主要指導下新人,監督下組員,提高績效,少犯錯,又幹了一年多。
  4. 後面因為其他組的需要個組長,在不同工藝部門之間,就調來調去,也就熟悉了整套的工藝流程了。再後來上面的經理跟老闆吵架,離職了,帶走了一批人,工廠正急缺人才,臨危受命,當上了課長,管理幾十號人。
  5. 後來自己上了夜校,又自費培訓了五筆打字,window 辦公軟體等,終於能文能武了,因此調去了工程開單,坐進了辦公室。
  6. 再後來,工廠擴張業務部,申請去了業務部,跑起了業務。期間又去培訓了雅思等英文。
  7. 接著沒過多久,老闆的兒子留學回來,要開拓國際業務,於是轉去了外貿部。
  8. 幾年後,老家拆遷,得了些本金,加上自己多年積蓄,便邀以前的同事一起開了工廠。


你說的這個是作為一個廠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東西。


生產流程很簡單,重在技術與管理。管理又設計到人員/生產運營管理和成本管理。不是簡單的流程明白了就能開廠成功的。


你知道嗎?我也有這個想法,我想去這個廠裏把流程都學會然後自己開一家廠子!

然鵝 那是不可能的!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