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好多女性視角的電視劇和電影,十分感同身受的同時,真的是好想看男性視角。難不成是因為煲劇的受眾羣體女的多?


如果你是針對我國來問這個問題的話,

中國影視至今沒有真正的女權主義,也並非女性視角。更多的是男性視角,你誤會了。

拍女性不代表是女性視角。

就好像這個國家很多女權主義者,只是自稱。然而多的是本身男權文化中浸淫已久,把女權搞偏的人。

真正要有女性視角,要認真讀過女權主義知識認真思考過得導演才能拍出來。

在我看來這個國家多是男人看的女性,而不是人用女性視角看女性。

所以,女性視角和女性題材應該分清楚。女性思想不要沒了。女權主義要正確看待發展。

我是女性。

我覺得近些年女性視角還沒有出現。

如果說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氓倒是有女性思想+女性視角的。高中的時候讀書讀到這個覺得,真的是好先進。

還要推薦《第二性》《她們》還有女同性戀作家珍妮特溫特森的書。

第二性是最基礎的了,珍妮特溫特森的書是如果看不下去的話可以看的小說。

如果是歐美的話,那是有一些的。


去年除了大陸女導演文晏的《嘉年華》,臺灣女導演張艾嘉的《相愛相親》之外還有什麼是真正的女性視角,女性敘事,關注女性的影視作品嗎?恕我一時想不起來。那種萬人迷宮斗大女主還是算了吧。人家演員孫儷都跟編導吐槽的。不過我提的這兩部片子質量還是不錯的。可惜商業性不強,觀看者並不多。另外張靜初似乎有個電影是母親視角的,要上映了觀成色才知道是不是這類型電影。電視劇最近國內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視角的作品都沒有。歡樂頌勉強算個0.25吧。日本倒是有部東京女子圖鑑的網劇可以看一看。

手機碼字,懶得排版了。


謝邀。反正我作為一個女生特別噁心這種劇,說是女性視角,哪個不是靠男人上位?


其實也不能說全是女性視角,

主要是編劇抓住了女性思維,

抓住了人們喜歡看的點,

一般觀看這種天馬行空搞笑啊套路什麼的現代都市浪漫愛情什麼的之類的,

不一般都是各種女性嘛。

有喜歡瑪麗蘇的,

有喜歡上層生活的,

有喜歡套路的,

而當前創作者就是抓住了這種東西,

來吸引大眾的眼球。

而觀看者又多以女性為多,

所以創作者就以此為契機,

製作出了一部部。。。電視劇電影。

所以看起來就都是女生YY出來的,

想像出來的美好。

但是其實從本質上來講是沒有什麼營養的。

因為電視裡面那個人永遠不會是你。

不會那麼漂亮,

不會那麼有錢,

不會那麼天真,

不會那麼幸運,

不會那麼時時刻刻口紅都不會掉色。

但是很多人喜歡看,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總是喜歡看美好的東西,

生活已經夠辛苦了,

為什麼我還要看跟我一樣那麼悽慘生活的電視劇電影,我是在自虐嗎?

很多人喜歡生活在烏託邦的世界,

關鍵是很多人也喜歡營造烏託邦的世界。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沒什麼可說的。

但永遠別把這樣的世界當成自己的世界觀。

以女性視角來開展的故事情節≠女性視角+女性主義。

真正意義上有深度的東西是可以令人思考的,而不是空看完以後就只剩下一片空白。

像當今某些娛樂綜藝,

看的時候樂呵呵可以樂一整天,

可是看完以後呢?

又是歸於空白,甚至空虛。

沒有半點營養價值,

只會讓自己變得平庸可還癡心妄想。

但根本不能阻攔別人繼續這麼做,

因為人各有志,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有人問我就回答,

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也不帶節奏,各自斟酌吧。

很多電影電視為什麼看起來小眾或者並不常見,多數原因就是缺乏關注,而缺乏關注的真實原因就是隻有少數人喜歡,而這少數人無法推動媒體宣傳推廣就只能覆蓋片面,或者就此石沉大海。

歸根到底很多人都喜歡停留表面,

這也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這也是很多人說 腦殘 的主要原因。

顧名思義 就是 盲目追求片面不客觀的評價

當然這些也是他人的看法

我們無法左右即使據理力爭真正聽進去的又有幾個呢?

偏見已經根深蒂固。

頹勢已經無法挽回。

我們無力改變。

那就只能順其自然。

有其他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們也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寶貴評論。

謝邀ε-(??ω???)


個人感覺,物以稀為貴,畢竟目前社會難多女少

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男女比例問題吧


「她們的衣服總是不顯身材,沒有任何人、包括母親的裁縫會想到,母親會有一具女性的身體。她們的年齡是一個謎,沒有任何重要性,因為她們唯一的年齡就是老年。」

「過去的女性要面對同樣的幽靈。差別在於,她們並不是被動忍受,她們進行了抗爭。她們沒有獲得成功,她們只是調整了期望,獲得了一種新的平衡。」

「我覺得,女性對平等的訴求,使我們要和男性進行競爭,也使女性之間的競爭變得激烈。這使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惡化,也使女性之間的關係變得殘酷。」

「女性作品會被評論家歸於女人寫給女人的書,人們會在這個範圍內對它們進行評價。」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需要突破女性性別,要打破常規的女性形象,這種形象是男性縫到我們身上的,女性也以為那是她們的天性。」

01【女性視角寫女性】

如果一手撈起許多部電影、小說、影視劇等文藝作品,其中十有八九都是男性拍攝、寫作、導演的,當然,也就是從男性視角出發的作品。其中僅有的女性也很有可能是從男性角度思考,不是她們自己的性別,而努力去靠近通常人們熟悉和喜歡的那個視角——男性視角。

這並不奇怪甚至我們都習以為常,以至於在從事藝術類的女性較多這樣一個固有偏見下,我們卻還是認為女性作品少見是沒有什麼不正常的。

即使有很優秀的女性作品被大眾所察覺,也好像非要冠以一個「這是她們寫給女性羣體的東西」、「這是她們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這樣的一個稱號,這種看似幫助實則用力過度的現象,反而從另一個面否定了作為女性也可以產出面向大眾視野作品的可能。

作為少有的全篇逐字逐句追隨女性成長腳步、使用女性主導的第一視角寫作、詳細講述女性幾乎整個人生經歷、只出現與女性相關的周圍事件,從她們的角度來寫這個世界的作品,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可以說是非常獨特的。

02【神降時刻是會跟著你跑的】

首先,一旦進入這四部作品,當明白瞭如何纔是女性視角的寫作時,就再也無法抹去這個意識的存在了。就像女性的自我意識,女權的自我覺醒一樣,在沒有接收到這些信息時,我們處在未知狀態下會認為「那些東西沒什麼」,會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可是一旦這種意識被打破,你就再也無法那樣看待事情了,不會再回到那樣想問題的時刻。

清晰的意識也是需要精心灌溉的。

在費蘭特的小說裏,不是僅僅將女性放在第一位置,然後就又跑去從別的角度來描述她們是怎麼作為陪襯的,她們如何作為這個世界的那些「周圍」來助力一切事物的發生,而是真切的讓她們作為主角,她們自己的世界和點滴是如何慢慢鋪開,從童年到老年經歷和遭遇的種種。

但她的作品吸引人也不僅僅因為單獨的女性視角,你知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看到的女性作品肯定不止這些。

她沒有平鋪直敘,沒有用說教般毫無聲色的理論書寫,也不是抱怨般將看在眼裡的女性故事一氣堆給讀者。她書寫的文字與書中描繪的角色之一「莉拉」有著相似的氣質。是那種引人入勝的句子,沒有一句是多餘的,沒有一個字像是陪襯,故事裡並非跌宕的情節,但日常的發生都足以精彩過任何試圖勝過它的景緻。

一旦看過這樣的故事,會驚奇地發現之前所有的書都讓你只是像個旁觀者,男人在描述他們的妻子,描述他們如何賺錢養家,描述生活中遇到的瑣事。可是這一次你發現你作為女性就是那個作者,你就是那個女人,是非常感同身受的,那種能將所有經歷蓋在她筆下的感受,似乎全部重疊的那種共鳴感。

你會發現這一次,作者纔是在描述我們自己的人生,作為女人的人生,而不是僅僅作為「妻子」或「她」出現在書裏,生活中發生的事都是包圍著你的,你是那個中心,你就是那個「我」。

而這種力量,不得不說只有女性自己能給予自己。常常有人會無法理解「感同身受」這個詞,會覺得不就差了他的經歷,對,正是這些經歷,僅僅是這些經歷,比你多的就是那些經歷。沒有什麼特別的,有經歷就會懂,沒有就不會懂,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如果要寫出或做出一些讓他人都能理解的作品,除了經歷還需要細膩捕捉情緒的能力、需要渴望記錄帶來的快感、需要神經質般的用作品撫慰自己的能力,最後需要降臨到你頭上的,指定你來完成這項人類巨大任務、讓靈感自動跑來找你的那種神之時刻。

而這些費蘭特都有,她似乎就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03【同齡女性間的支持】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被拍成劇集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中,你會感受到來自女性之間那種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無比強大力量,雖然有很大部分都是童年時期的事情,但那種穿梭在兩個女性之間的強支持電流是非常顯眼的,哪怕是在兩個未成年女性中。

她們互相交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起探索這個世界周圍的遭遇,一起犯傻,一起迷惑,一起頓悟,那是種比友誼更美的東西。

而這種同齡女性之間給予的互相支持的力量,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費蘭特作為作家自己本身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他/她是一位匿名作家,至今沒有人知道她的性別或真實身份,曾經有一股費蘭特熱,大家不僅很欣賞費蘭特的作品,也有人嘗試各種方法找到費蘭特的真實存在。

費蘭特說作品寫出來之後,它就脫離了作者,好的作品自然會吸引人來看,作為寫作者的費蘭特不希望人們知道「生蛋」的人究竟是誰,這也更激起一部分人的好奇心,常年累月的在尋找費蘭特的路途中。

或許她自己就是女性,或許她想像作品中的莉拉一樣,消失的乾乾淨淨,用從所有的過往中消失這種方法,來拒絕過去發生的一切。也許她有過不由自主,也許她妥協過,但她希望在這個世界中一塊小小的地方,那一部分,來找一個逃出的理由,一個自由拒絕的地方。

也許這樣的作品只有女性,也只能由女性來寫,如果女性自己都不從自身出發寫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那男性更不會了,以後就只能看到男人寫的屬於男人的東西,男性視角的東西。

費蘭特希望將這些一點點的感受和心情交由給世界,讓自己的「孩子」般的存在被眾多人所討論,所欣賞,自己作為那個隱身匿名的人在人羣中觀察這一切,自己也好像作為那個與這些作品無關的存在,也算是一種消失和自由的放鬆。

【相關】

1. 埃萊娜·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

2. 埃萊娜·費蘭特系列作品:《碎片》


除了受眾羣體主要是女性外,以女性視角為主的一大批言情小說更易影視化。這與我國近年來網路文學的發展也有一定聯繫。

男頻的小說更多是武俠和修仙,做個特效還要被吐槽五毛臘雞,相比之下,超有代入感和粘性的言情自然更受歡迎。

偶像劇最好拍也最賺熱度,拍偶像劇大家都開心,而女性視角細膩情感豐富,表現力也非常強。

其實說實話,這種發展趨向很早就呈現出來,從世紀初瓊瑤劇的大火,到韓劇的大量流入,10年代清宮劇霸屏,後來大ip的改編熱,一環套一環,走的也是穩穩噹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