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不是簡單的“性價比”維度。

作爲商務本,ThinkPad更多是爲了主打商務辦公、“穩定性好”、返修率低一些,還有就是他的鍵盤手感好+小紅點那一套,是有一定的溢價在裏面的,純粹說性價比肯定是不如小新啥的。

2020年年末,還是建議等等再買ThinkPad了。因爲2021年要更新的ThinkPad X1 Nano、ThinkPad X1 Carbon旗艦機型都要使用16:10的屏幕,升級窄邊框。而T和X系列的更新還有待觀察。

系列 定位
X1 Carbon/Nano/YOGA/Fold 旗艦產品,主打極致
T / X 高端本
E 中低端入門產品

現在最先更新到十一代處理器的,是ThinkPad E14,可能是目前最高的“性價比”ThinkPad了。高色域+四面窄邊框,內部擴展性爲板載8G+8G插槽、多一個M2的接口,其實屬於取捨比較得當的產品

聯想ThinkPad E14 2021款 高色域 英特爾酷睿i5 14英寸京東¥ 5199.00去購買?

其實這裏也可以探討一下商務本的未來

商務本所謂的穩定性,也不完全是玄學,其實來自兩點——

  • 接口、內部加固
  • 穩定性標準更高,高溫、粉塵環境

當然測試環境和真實環境相比還是有差距,所以該壞的還是會壞,但是人確實做了這些認證,花了成本做加固,不完全是玄學。

這些穩定性考量會導致商務本的成本更高,性能釋放上也不會像小新Pro13那樣激進,步調/上市節奏也會慢一些。另外,ThinkPad的鍵盤也是傳統優勢了,但是某種程度上也有“喫老本”的嫌疑。

我個人的觀點是,可以接受一千的溢價,爲了ThinkPad這些溢價,但是前提是你得做好產品。但是消費者很難爲了八千價格的寬邊框低色域設備付費。


目錄

ThinkPad就不存在什麼性價比。

2021年初的ThinkPad產品線(紅字爲新品)

酷睿低壓處理器產品(Ps、X1、X、T、Ts、L、E系列)

銳龍低壓處理器產品(X、Ts、T、E系列)

標壓處理器高性能本(P1、P15、P17、P15v/T15p)

現階段有一定“性價比”的型號

2021年值得關注的新品

更具“性價比”的商務本

ThinkPad就不存在什麼性價比。

尤其是今年聯想又開始重點打造主打消費市場的跨界商務品牌ThinkBook,外觀更討喜,紙面性價比更高,以後ThinkPad更沒可能做性價比了。未來在國內市場ThinkPad除了少數型號外,重點可能還是放在企業級市場,主打“專業”商務本的概念。

2021年初的ThinkPad產品線(紅字爲新品)

酷睿低壓處理器產品(Ps、X1、X、T、Ts、L、E系列)

從目前(2020年底)在售產品看,由於商務本一般配置更新比較慢,目前只有低端的E系列和中端L系列(國內叫S2系列)更新了11代酷睿。其中S2 2021沒有更新模具,依然是寬邊框,外觀被E14 Gen2倒掛,價格也高一些,沒什麼優勢。

相對來說E14、E15 Gen2(2021款) 升級了窄邊框、高色域屏,散熱和拓展能力比上代都有提升,競爭力更強一些。

T、Ts、X、X1、Ps新品預計要等到明年CES發新品,現階段10代酷睿其實沒有多少關注的價值,其中T系列低配還是低色域屏,完全是敗壞品牌形象的配置。

作爲旗艦級商務輕薄本的標杆,不主打性能的X1 Carbon 2020雙十一打出了8k起的促銷價,已經是不錯的價格。但是據貼吧泄露的信息,2021款X1 Carbon G9很有可能換16:10屏,還會有1kg重的X1 Nano,新品更值得等一些。

更新:907g重 2k 16:10屏的旗艦級商務超輕本:

聯想ThinkPad X1 Nano(1SCD) 英特爾Evo平臺 13英寸輕京東¥ 9999.00去購買?

銳龍低壓處理器產品(X、Ts、T、E系列)

由於銳龍5000大規模上市很可能要等到2021 Q2,現階段銳龍4000依然能賣一段時間。不過ThinkPad 現款銳龍配置也很迷,T、Ts、E都是低色域屏,也只有X13銳龍相對能看一些,在其他銳龍輕薄本紛紛漲價的背景下,5k出頭、銳龍Pro的X13也還有一定購買價值,畢竟是高端模具下放。但是砍背光鍵盤實在沒有必要。

標壓處理器高性能本(P1、P15、P17、P15v/T15p)

輕薄創作者本P1 Gen3相比上兩代性能釋放有所提升,P15、P17也是正經的板磚工作站,但是這幾款都是五位數起步,自然也談不上什麼性價比了。

P15v(及其馬甲T15p)則是繼續延續了低色域屏起步的騷操作,作爲入門級高性能本/工作站價格由於2021款E系列已經開始標配高色域屏,明年ThinkPad全系100% sRGB起步(不含企業市場)概率很大,2020款也就不值得推薦了。

現階段有一定“性價比”的型號

所以,在2020年12月初,ThinkPad能跟“性價比”沾邊的型號也就是ThinkPad E14/E15 Gen2 11代酷睿版本和ThinkPad X13銳龍版。前者拓展能力更好、後者做工檔次和輕薄更具優勢:

聯想ThinkPad E14 2021款 酷睿版 英特爾酷睿i5 14英寸京東¥ 5199.00去購買?

聯想ThinkPad X13 銳龍版(08CD)13.3英寸高性能輕薄京東¥ 5499.00去購買?

2021年值得關注的新品

X1 Carbon G9、X1 Nano、新一代X、T系列等。

更具“性價比”的商務本

而如果追求“真正”的性價比,同門的ThinkBook同定位、同配置的產品大概可以比ThinkPad便宜500或者更多,比如接口更全,電池更大ThinkBook 14。當然ThinkBook沒有小紅點、沒有ThinkPad鍵盤:

聯想ThinkBook 14 2021款 i5 酷睿核顯 高色域屏京東¥ 4699.00去購買?

夠得到高端門檻的ThinkBook 13s甚至已經配置了2.5K 16:10的屏幕,指紋開機二合一設計,不管是外觀還是輕薄,都比X13更有優勢:

聯想筆記本電腦 ThinkBook 13s 銳龍版 2.5k屏京東¥ 5199.00去購買?


Thinkpad現在大多數是年紀大、或者一直用、或者公司採購爲主;

如果說性價比,thinkpad基本上跟這個詞不是太有緣;

我覺得同樣think部門研發的筆記本,thinkbook反而可以聊聊性價比這個說法~

聯想ThinkBook 14s 酷睿版 英特爾酷睿 14英寸輕薄筆記京東¥ 6799.00去購買?

立減: ThinkBook 14銳龍版 2021款 14英寸輕京東¥ 4599.00去購買?

在回答的時間上,十代低壓intel處理器依然是thinkpad的主流,但銳龍四代全方面超越,所以,不如考慮銳龍版的thinkbook,該有的配置也有,顏值不低;

而且thinkbook內部做工可以看出,採用了金屬支架加固了外接口,各部分的散熱片和減震海綿都用了,think的作風基本延續,雖然沒有軍工測試,但性價比是妥妥存在的~

thinkbook 14和14s的區別,就像是一個側重性能,一個側重商務,商務範意味着穩定輸出、安靜、續航~

供參考,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濤叔 @dd to 已經把ThinkPad產品線整理的非常詳細了,真是讓人不得不服。

現階段只有三種種ThinkPad是值得買的。

第一種是更新了11代酷睿的,更偏向家用和SMB定位的產品,第二類是搭載了ryzen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的產品,最後一種是下一代即將變更設計語言,喜歡當前設計的產品。

其中最後一種和性價比無關,單純是看個人喜好。

第一種的代表型號是ThinkPad E14 2021。換了E14 gen2的模具後接口,散熱,拓展性都有了長足進步,更重要的是換裝了14寸100%sRGB色域的屏幕,比較值得購買。

聯想ThinkPad E14 2021款 酷睿版 英特爾酷睿i5 14英寸京東¥ 5199.00去購買?

第二種的代表型號是x13和t14的銳龍版。這兩款都是商務本里的“常青樹”了,從x20/t20的年代一路走來,已經歷時整整二十載。這一代的主要槽點就是x13有高色域屏幕沒有全尺寸鍵盤,t14正好相反。但是整體產品力還算在線,可以購買。

聯想ThinkPad X13 銳龍版(08CD)13.3英寸高性能輕薄京東¥ 5499.00去購買?

聯想ThinkPad T14 2020款(03CD)14英寸 7納米 高性能京東¥ 5699.00去購買?

第三種的代表型號是x1 carbon。現有的資料指向下一代x1 carbon將會換裝類似現在x1 extreme 的貫通式轉軸,所以喜歡傳統外觀的可以考慮下價格已經崩盤的2020款。

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2020(05CD)英特爾酷睿i5 14英京東¥ 10999.00去購買?

如果需要更多ThinkPad選購方面的知識,看看我的這篇文章也許有幫助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078000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上一臺筆記本是10年入的X201i,經過各種折騰續命,最終還是在20年壽終正寢。

於是,入了ThinkPad X13銳龍版R5,就是這款:

聯想ThinkPad X13 銳龍版(08CD)13.3英寸高性能超輕薄京東¥ 5499.00去購買?

雖然ThinkPad品牌談不了性價比,但是作爲小黑粉,還是可以說說入手這一臺的理由:

1、爲什麼是X13,而不是其它系列:E系,S系首先排除,本質是是聯想換殼,元件配置也低,T系太笨重,X1系列又毫無性價比可言,只能是X13了;

2、爲什麼是銳龍版R5:AMD真香。銳龍版和酷睿版相比,除了CPU不同,雷電接口換了type-c接口,製程更先進,性能更強,價格更低,果斷選AMD啊!而且銳龍版比酷睿版多的一個功能是支持三屏輸出,因爲核顯性能更強,親測有效!至於選了R5而沒有選R7,因爲本本性能壓制的原因,R7也不能完全釋放性能,當前硬件性能過剩的情況下,R5也夠用了(如果x201i不壞,我還能繼續用,日常辦公無壓力),除了大任務量金屬框架有發熱,平時使用也還好,散熱無壓力;

3、爲什麼只考慮ThinkPad:耐操。同樣是輕薄本,X13全金屬外殼,接口齊全,鍵盤手感依舊,對比其它,要麼不夠堅固,要麼接口太少,總之不如心意。

最後的最後,還是因爲小紅點,這一點不用多解釋,就是好用,而且會上癮。

感恩上一個十年有ThinkPad作伴,希望下一個十年繼續同行。

補充一下三屏輸出,真香:

兩個外接屏,一個用HDMI,一個用type-c擴展塢轉VGA。橫屏看ppt和excel,豎屏看文檔。

鍵盤手感也是一如即往地好,沒兩個月已經打油了......可見習慣是用右手拇指敲空格鍵的......

關於續航,還沒有全程測試過,不過開半天會(4小時左右)用一半的電,還是連WIFI,連投影的情況下,省着點用,撐一天應該不是問題。

關於發熱,多少還是有點,鍵盤本身並不熱,不過鍵盤的左右邊和上邊的框架有發熱,底面CPU和內存區域也有發熱,但都不至於燙手的程度,風扇也比較安靜,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冬天氣溫不高的原因。

補充:

在x201死亡了半年之後,我還是決定復活x201,畢竟這麼多年的感情。

本來之前就已經升級到滿配,4G*2內存、閃迪SSD、副廠9芯電池,於是一百多塊錢淘了塊i3的板子換上,再次復活!在家當備用機,真香!

好像有點後悔買x13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