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問者提的問題應限於現代化學葯規範(主要為西藥)範圍,且應該限於 進口葯 在國內市場 有相應國產葯的品類。

2、中成藥不在提問者提問的範疇,國產新葯、國產保密配方藥物也不在這個範疇。

3、進口仿製葯一般也不在這個範疇,因為在仿製葯領域,仿製葯做得比中國藥廠還強的發展中國家製藥廠【中國仿製葯產業雖然各方面水平都比較一般,大而不強,但真要全世界的國家都來排隊打榜,發展中國家能超過中國的極少,甚至部分「中等發達國家」的仿製藥水平也不如中國】,在世界上不算多,寥寥無幾——除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仿製葯之外,有可能在製藥上超過中國的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真不多(印度除外,印度的藥物專利法偏重保護印度藥廠的仿製葯利益而不是與國際接軌),而且仿製葯這一塊,只要是 國內有同類仿製葯上市的,那麼其他國家的仿製葯想進口上市就比較困難,即使批准上市也很難在中國市場上見到。當然已經本地化的中外合資藥廠是不包含在內的,至於合資藥廠本地化生產並供應國內市場的仿製葯,還算不算進口葯,這其實就是個統計口徑的問題了。

而中國大陸的中國人,往往會將仿製葯產業水平直接對標歐美日發達國家,這真是高標準嚴要求,當然也是中國的現實需求,14億人的醫療健康大市場,當然不能完全依賴進口不是?4、某些進口葯,如果還在專利保護期內,國內是不會上市相同劑型的國產仿製葯的,所以也不存在進口葯比國產葯好的問題,因為國內沒有同類藥物。5、一些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的歐美藥廠研發藥品,國內如果也有生產同類仿製葯的話,如果該國產仿製葯做了完整的一致性評價【即體外溶出曲線為主的評價標準】、生物等效性實驗和對比實驗【即對國產仿製葯的質量和療效,對標已過專利保護期同類外國專利葯,進行兩個同類藥品之間的一致性評價】,甚至做了臨床實驗的話,臨床療效基本上可以認為與外國原研葯是一致的,但製藥廠製備工藝、GMP管理等存在差別,會導致同類藥品在療效上存在細微差異,但這種差異不應該超過正負10%(否則,劣葯無疑。)。

6、還有部分國產仿製葯,如果直接花錢全套購買了外國原研葯的生產工藝全套資料、生產檢測線全套資料設備等,那麼與外國進口的外國原研葯並無區別。

7、某些有自有技術研發積累的國內藥廠,購買部分外國原研葯的資料,也能達到與外國進口的外國原研葯在療效等致性、質量一致性上相當的程度。8、另外部分國產仿製葯,因為國內仿製生產已經二三十年以上,現有生產工藝的逐步改進和品質控制已經比較完善,療效穩定確切有效,也沒有必要非得購買外國原研葯。9、一般來說,常規基本藥物,以醫生們臨床廣泛應用的藥品為主,他們這些專業人士對國產仿製葯的療效比病人還敏感,有效就是有效,效果比較差就是比較差,醫生不願意砸自己的牌子,醫院也不願意砸自己的牌子。10、所以,藥物這種事情,絕不能一概而論,也絕不能想當然。

11、2010年以後批准上市和繼續允許銷售的國產仿製葯,療效一般都有一定保證,在相同的GMP規範下,通常應當不會比外國葯有特別明顯的療效差別。

12、理論上講,國產仿製葯,應當達到國內外所有的仿製藥廠生產的同類葯,在質量控制和臨床療效 方面 都 呈現一致性、等效性,在臨床使用上應當沒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生物等效性(對標「參比製劑」)。13、最後也要看得的什麼病。慢性病,如果不差錢,最主要最關鍵的一兩種藥物可以選擇外國原廠原研葯,其他沒必要,當然國產仿製葯也最好選擇在有效性和一致性方面工藝控制到位的國內大藥廠生產的常規基本化學葯,如果是醫生處方葯,出院後在藥店買葯應當盡量選擇與醫院所選擇的製藥公司出產藥物相同,也就是說,同類藥物盡量認準廠家和商標,去藥店不要圖便宜,輕易更換廠家——除非你確信,換的葯,對你有效。急性疾病,搶救期,就是醫生和醫保政策決定你能用什麼藥物了。

14、印度仿製葯產業為什麼很強?中國仿製葯產業為什麼舉步維艱?不是專利壁壘的事,專利能是事咩?甚至,中國葯企可以買原研葯的全套製藥資料並移植到中國來生產。專利不是問題。A 市場——印度市場,西方葯企很難賺錢,西方發達國家在嘗試過法律訴訟手段對印度葯企作用不大而且印度市場比較雞肋之後,也就不太管印度國內仿製葯市場的閑事了,印度仿製葯企業佔了全世界人民的便宜;而中國市場,由於中國經濟向好、公共衛生政策相對健康、人民購買力比較強大,西方葯企能夠賺錢,西方葯企積極介入中國仿製葯市場的方方面面,包括開展強大的政府公關以維護西方葯企的利益,而這也影響和拖慢了中國藥品行業體制的改革完善步伐。

B 審批和促進體制沒有理順,仿製葯企業在各環節舉步維艱。

做葯難,但再難也難不過中央政府和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局是不是真正重視這個問題。

區別在生廠商不同(技術不同)、監管機制、機構也不同,消費者是聰明的,即使一時糊塗,拉長維度看、一定是理性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