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想說的是

育人為善,育人為才

當然是善更重要了。


無疑是「成人」,如果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格都不具有,最基本的道德、待人接物的道理都不知道,那「成才」也是不可能的。


其實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傳統文化中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成纔則是第二位的。《論語》中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說小孩子要先學會做人,行有餘力,才可以學習文化知識。

《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成人是根本,本正則末治,本不正,上層建築設計得再好,也終究會帶來滅頂之災。

而近些年中國的教育早已擯棄了我們中國古老的傳統,被一種急功近利的價值觀侵蝕,缺乏定力和主見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就都開始拔苗助長,導致孩子自我意識的樹榦還沒有足夠強壯就被迫努力向上生長,最終淪為競爭和外界評價體系的犧牲品。

黑塞寫道:「樹被砍掉了主幹之後,會在根旁萌發新芽,同樣,在患了病和被摧殘之後,人的心靈往往會回到春天般的萌芽時期和充滿遐想的童年,好像它能在那裡發現新的希望,把被扯斷的生命線重新連接起來似的。這些根部萌發的枝條雖然茂盛多汁,生長迅速,但這種生命只是表象,它永遠也不會再長成為一棵真正的樹。」先成人後成才,是教育的規律。本末倒置,終將誤入歧途,越努力越無力,越成功越迷失。所以我們的國家比以前富強,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是孩子們長大後卻越來越不快樂。

學區房、培訓班、私教、海外遊學……現在中產階級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無所不用其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並不是說這樣不好,在經濟實力保障的前提下,當然是讓孩子體驗越豐富越好。問題的關鍵在於,所有這些努力,如果父母本身都被外在的價值觀牽著鼻子走,都以外在的評判標準為導向,而不注重引導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和接納,那麼這些努力從根源上就錯了。沒錯,這樣可能會教出很優秀的孩子,但是很難教出幸福的孩子。

按照現行的主流價值觀和越來越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難,他們有著千篇一律精緻光鮮的履歷,但是教育出一個發自內心幸福的孩子將萬里挑一,成為稀有的珍珠。為了優秀而優秀的孩子很難幸福;為了幸福而幸福的孩子也很難優秀;只有那些認同自我、通過超越自己實踐自我價值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幸福的人。而這樣的孩子,不可能不優秀。

發佈於 2018-12-2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無名無名自由職業者

我覺得還是品質重要。另外如果品質不過關, 其實也很難成才。


我覺得還是品質重要。另外如果品質不過關, 其實也很難成才。


一個教師與家長的答覆

——出頭處要自由!

陶行知

原文

南京八日專電,載有戴傳賢於本月七日給全國教育家及學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上面寫的是:「培植出一根樹苗,要他長成端正的大樹,要費幾根大木頭,四面撐住他。培植一個好青年,要犧牲幾個成年人,四面去扶植他。樹苗自由,不能成長;青年自由,不能成人。全國的教育家醒來,全國學生的父母兄弟姐妹醒來!救國先救國家命根的青年!救國先救教導青年的學校!」

我雖然當不起教育家這個名詞。但是一個當過十幾年教師的人,總該跟著諸位教育家共聽戴君之教益。我並且是幾個小孩子的父親,更該負起責任來發表我的見解。在戴君大聲疾呼之下,我是醒了,恕睡也睡不著了。我於是先把戴君的信介紹給孩子們看,然後對他們發表我的意見,誰是誰非,讓他們自己判斷吧。我對他們所說的話是:「你們要知道種樹嗎? 底下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頭,幼苗才能種得活。有水分、肥料、空氣、陽光,而無蟲害,幼苗才能長成大樹。園丁的責任在灌溉、施肥、除害蟲,而不沒收它的自由的空氣與陽光,則幼苗自能欣欣向榮了。花園裡給人玩賞的樹木,四面是有死木頭撐住,並有繩子把它們紮成種種曲線美。這些是樹少爺,因為有樹聽差服侍它們;有的是樹小姐,因為它們裹腳束腰,和人間不自尊的姑娘大同小異。樹少爺、樹小姐只是人的玩物,這中間找不出棟樑材。棟樑材是長在森林裡,興安嶺的幼樹可有樹聽差服侍?誰見過它們裹過腳束過腰?如果你想叫幼苗端端正正的長起來,也難也容易。小樹生在大樹中間,若大樹端正,則小樹須向上吸收陽光,自必端正,這不是很容易嗎?若大樹慣於折腰,罩在小樹上,小樹得不著陽光,想它端正便是萬難。

所以:

出頭處要自由!」

「樹苗要伸出頭來呼吸自由的空氣,感受自由的陽光,才能活,才能長,才能端正。假使我們在幼苗的出頭處加以壓力,那末除非是幼苗肯像烏龜樣把頭縮進殼裡去,它的自然的生長力是會把壓力衝破,如同小雞啄破雞蛋殼出世一樣的不可制止。

「戴君認定你們青年是國家的命根,我也有此認識。你們也不可把自己小看了。不可做樹少爺!不可做樹小姐!不可給折腰的大樹把你們籠罩住!與害蟲奮鬥!伸出頭來向水分、肥料、空氣、陽光進取!這樣,你們才能把自己造成中國之棟樑之材,才可算是國家命根的青年。」

「我既主張出頭處要自由,那麼『自由』的涵義是什麼也得說明。自由是以自己的意志指揮自己的行動。個人自由是以個人自己的意志指揮個人自己的行動。團體自由是以團體自己的意志指揮團體自己的行動。自由這個名詞是含有自主、自決、自動、自得種種意義,擴而大之,是要各得其所。自由人是奉頭腦做總司令;他的反面是奴隸。他自己不願做奴隸,也不要人做他的奴隸。放蕩不是自由,因為放蕩的人是做了私慾嗜好的奴隸而不能自拔。一個人若做了私慾嗜好的奴隸便失掉自由。青年放蕩固然不能成人;成年人放蕩也只算是成年,不能算是成人。成年人、青年、小孩子都該在一個道德標準下生活。雙層標準、三層標準只是恕道不足的結果。青年不可以假借自由之美名去過放蕩的生活,教師、家長也不可假借放蕩之罪名去剝削青年小孩子生長所必需之自由。根據以上所說,我所得的斷語適與戴君相反。我的斷語是:

失掉自由,不能成人』。」

解讀:

本文原載在1931年12月11-12日《申報·自由談》。文章開頭由南京政府的專電載有戴傳賢給全國教育家及學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做引子,展開議論。

戴傳賢在公開信中提出「樹苗自由,不能成長;青年自由,不能成人」的觀點。陶行知先生針對戴君的這一觀點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也用樹苗的成長作比,直截了當地說明要想讓樹苗種得活、長得快,就必須「底下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頭」。並且要有水分、肥料、空氣、陽光,而無蟲害,這才有利於樹苗長成大樹。園丁的責任僅僅是盡對樹苗進行灌溉、施肥、除蟲害的責任,但卻不能剝奪樹苗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和自由沐浴陽光和雨露的權利。只有這樣一顆樹苗才有可能快樂地健康成長。

接下來,他又從花園裡供給人們玩賞的樹木入手,進一步分析了園工們為了取悅遊園的欣賞者,而對樹苗的成長進行了人為的限制,有的用木頭撐住,有的用繩子捆住,限制了樹苗的自由生長,把樹苗塑造成人們所需要的各種造型,以供遊人們賞玩。因此,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樹苗,是成不了棟樑之才的。而真正有用的棟樑之才只能在自由生長的大森林裡才能找到。於是他得出的結論是「出頭處要自由」。樹苗的成長尚且如此,更何況人才的培養呢?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就必須讓它伸出頭來自由呼吸空氣,感受體驗自由的陽光;那麼要培養一個國家需要的棟樑之才,更應該給青年們以自由成長的機會和環境。

順理成章,接著他就對「出頭處要自由!」進行了一番剖析。他首先解釋了「自由」的涵義就是能以自己的意志指揮自己的行動。個人自由是以個人自己的意志指揮自己的行動。團體自由是以團體自己的意志指揮團體自己的行動。「自由」含有自主、自決、自動、自得等意義。當然,他在闡述自由的涵義的同時,也指出了「放蕩不是自由」的界線,不能把青年人的放蕩當作青年人的自由來等同。青年人也不能借自由之名去過放蕩不羈的生活;同樣,教師、家長也不能借放蕩之名去剝奪青年小孩生長所必需的自由環境。

最後,陶行知先生在上述的正反論述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失掉自由、不能成人」的觀點。在教育孩子上,他一貫主張,還自由給孩子,對兒童實行「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雙手、嘴巴、耳朵、頭腦、時間和空間,從小培養兒童學習的興趣,激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家長不但要善於發現兒童的創造力,而且還要善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這個發現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只有讓兒童身心處於自由的狀態時,才有可能及時發現他們的創造力,並認真地加以培養。才能使兒童真正自由、健康成長,使兒童成人成才,造就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


先成人再成才!先把規矩 教養 習慣這些基本的樹立好了,再培養成才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二個


培養孩子成人是父母的職責,

而成才是孩子的選擇,父母只需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力所能及就好。


教育子女是為人父母的天職,同時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是子女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教育。父母的教育定位的確會影響子女的成長。

個人觀點:先成人後成才

所謂「先成人」,就是讓子女從小就認知到自己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要學會付出,學會感恩,學會懂禮,學會孝順,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內容。還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同時要為家庭與社會負責,做一個對家,對社會,對自己都有益的人。這樣的人就不會誤入歧途,不會做對人對社會有害的事。即先成人。

所謂「後成才」,就是在成人的基本上,培養子女的各種能力,讓子女符合時代的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

父母們切記: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人品,光有能力,那將是家庭,社會的災難,所以先讓孩子成人,再成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