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米芾系列全帖,想知道循序漸進的臨帖順序,求學米芾的大佬指點!


謝邀。

我的順序是方圓庵記、苕溪詩、蜀素帖、手札。方圓庵記主要是學結構,扎架子,其他的學線條,學用筆。


先考慮米南宮的字要不要學吧。

要考慮的方面有:

1、舊憐俊氣閑羈馬,老厭奴書不玩鵝。這是米南宮的詩句。請問題主想寫奴書嗎。

2、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這句更厲害,說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字是惡札,還要一洗二王惡札,但他沒做到。

3、米南宮還是個時尚達人,穿著古裝,拜石稱兄。人送外號米癲。


沃興華先生寫過一本《米芾書法研究》,你可以讀一下。針對不同帖子裡面有對技巧詳細介紹。

but,寫字不能光學技巧。這本書盡量從頭到尾讀。


喜歡米的話,可以先從 蜀素帖 和 苕溪帖開始(不要想著一開始劍走偏鋒,學米的什麼冷門字帖,越是公認的越有開通性)。其次,如果學了一個階段,建議你觸類旁通,學學二王一路的字帖(二王,宋四家,吳門四家,趙孟頫,董其昌等),或許對你回過頭在重新審視米字有新的認識,米其實很容易上手(我說的上手不是說好寫,而是米字天生字形好看,臨完以後,拋開原貼,單看自己臨摹的,外行看看覺得挺美),但是,要真的喫進去,看細節,其實米字是很難臨像的。所以寫了一段時間以後,建議你回回爐,看看其他觸類旁通的字帖。


不知題主字寫得怎麼樣,不敢亂給意見。

如果是初學者或者第一次接觸行書,可以先寫段時間苕溪詩帖。

臨摹的目的是為了創作,寫久了拿一小段內容創作,檢驗自己臨摹學的東西,再考慮要不要往下手札,還是繼續臨摹。

我寫了半年苕溪詩後,斷斷續續寫了兩年手札,現在寫祭侄稿了。

(不管是哪個階段本菜雞創作都一塌糊塗,因為臨摹都沒認真臨,大部分時間都只在抄書)劃掉


我自己藝考時的學習是從《苕溪詩》《蜀素帖》入手的。

後來又練了更放的各種尺牘。

距那時已有五六年,現在回頭看來建議你可以從米芾大字入手。《研山銘》《多景樓》磅礴大氣,點畫疏通有變化。

不推薦從小字入手是因為:米字本身就變化多端,初學者往往被字形、點畫吸引,想要刻意描摹。但其實忽略了米芾字靈活的精髓,而拘泥於一點一鉤的寫法,寫的字相貌猥瑣縮成一團。一旦鑽入這個坑就很難再擺脫手上的習氣。(這其實也是我常建議初學者不要從米芾入手的原因)

練大字,可以站起來寫,也可以懸腕,書寫時手腕手指靈活擺動。手寫開了,寫順了,再入手小字。

希望對您有幫助。


嗯嗯,我個人只臨摹過《蜀素帖》,而且臨摹的原因是我爹喜歡米芾,但是他的字太難練了,我知道初學者基本碰不得,現階段我基本只寫篆書和隸書,行書和草書我練的最少,所以基本幫不到你什麼,可能看其他大佬給你建議吧,加油


謝邀,南宮的字是拼的,集眾家所長,然後又全都拋棄用刷字的方式去獲得了新的靈感和風格!至於你說的順序,著重看你對米芾之前的哪些名帖熟悉,然後結合米芾作品去練習就可以了!


我自己的話,是先苕溪,後蜀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