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們能接觸到的FPS遊戲里,BF2算是最有戰爭代入感的。


前幾天九月11號是《戰地1942》的18年周年紀念日,2002年的射擊遊戲包含多人模式,能夠開坦克、軍艦、潛艇、戰鬥機等等,開放的大戰場地圖,使用二戰各種武器與各地玩家參與當年重大戰役,在當年顯卡並不重要的年代儼然是超級配置的遊戲內容了。但是這麼多豐富內容的遊戲,我當時還在玩《星際爭霸》《紅色警戒2》《CS:1.6》《重返德軍總部》《魔獸爭霸》《帝國時代2》的單機,根本不知道有《戰地1942》這個劃時代遊戲。直到2004年末看遊戲雜誌才知道有個「顯卡殺手」《孤島驚魂》。

我在2010年期間才正式接觸網路遊戲《CF》《A.V.A》,這兩個遊戲玩到2011年高中畢業,我都不知道有個有著場景破壞、槍械豐富、搶載具還得靠固態硬碟的《戰地3》。高中生涯只能靠一個月一次的兩個小時的網吧收集資訊,但是《戰地3》這個遊戲直到上大二才知道有這樣一個物理破壞引擎的遊戲,還有個前輩《戰地:叛逆連隊2》。

真正讓我感受到《戰地》系列的魅力,是在大學畢業前在網路上得知的一個一戰背景遊戲《戰地1》,當時震撼的宣傳片傳得整個男生宿舍都在沸騰,大家都希望想嘗試這個遊戲,可惜當年的硬體設備並不允許,多數學生滿足於玩《英雄聯盟》的配置就足夠了。當年的《戰地1》真的是街知巷聞,能玩得起這個遊戲的玩家絕對是家中有礦的,《戰地》系列這個時候就被翻出來讚譽,才知道還有《戰地4》這個人氣很高的作品。

因為《戰地1》攢足眼球,到《戰地5》出來之前很多很多玩家開始關注《戰地》這個IP,當得知《戰地5》支持光線追蹤之後,更加多媒體報道新作《戰地5》的亮點如何如何,讓眾多玩家對《戰地》系列打雞血。最後結果,《戰地5》沒能延續《戰地1》的輝煌,糟糕透頂的預告片、半成品品質和EA高管罵玩家的腦殘操作再加發售一個月後半價售賣,讓本來可以跟《使命召喚14》比肩的《戰地5》直接拖進深淵,好不容易把十多年積攢回來的《戰地》系列口碑在一個《戰地5》的發售後打回冷宮。

目前的FPS玩家幾乎都能知道《戰地》系列遊戲,只不過很多都在觀望,畢竟《戰地》每一個系列都是配置燃燒的作品,而且它價格不太親民,受眾面小,不如《使命召喚》《CS:GO》,到一年之後EA又會降價促銷,新玩家所剩無幾,真正的「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縱使《戰地》系列遊戲至今仍然小眾,但是它的大戰場、物理破壞效果還有可玩性是其他FPS不能比擬的。《使命召喚16》嘗試大戰場,但是玩家並不買賬,還是《戰地》系列的氛圍做得好。目前《戰地》系列遊戲仍然是體驗大戰場遊戲的不二之選,它結合娛樂和硬核於一身,想拼搶、想爆破、想指揮.....各類想法都能夠讓玩家親自實現,在遊戲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快感。

我覺得《戰地》的名氣還是太小,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遊戲是什麼,甚至有人看了《戰地5》的畫面以為這是《絕地求生》。不過也不差,玩過《戰地》遊戲的永遠都會是《戰地》的粉絲,我們並不單純地喜歡這個遊戲,更加希望它能一直永葆青春。


就感覺以前扮演反恐精英打kb分子突然不香了。


四年級的老大哥。

5代口碑分化,6代要是提不起來口碑的話估計就是cod出風頭了。做完一代換一個團隊,披著戰地外皮IP 其實每一代都多多少少改變了。戰地5涉及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以及女犬主義,嘲諷玩家經濟實力,遊戲趕工粗糙。

現在每一年出這麼好遊戲,戰地IP無非就是多人大征服和空間的自由和遊戲場景吸引玩家,坐吃老本。


老大哥


我給很多人分享過戰地、使命召喚等等的fps遊戲的資源,但是只有戰地的評價不一樣。

大家說,戰地給人的感覺是一部代入感很強的戰爭電影,甚至能給人對和平的思考。

而使命召喚的感覺完全就是,(爽,爽,爽,子彈不夠用)


火雞倒下了 火雞倒下了

發現敵軍莊稼切

前校被貢獻

沒門兒火雞

你能重複一遍嗎

你們一定要老力 不言我腳另外淫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