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是幫助你拓寬處理或者思考某些事物的思維,主要表現有兩點好處:1、標準化搭建抽象思維框架模型;2、低成本高效率理解事物的邏輯。

重點在於理解。不管你是自己畫思維導圖,還是去背思維導圖,都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觸達目的的手段。

我舉個例子:你要帶著大家(沒人給你指路帶路的情況下)從A地去B地,路上稍微有點繞。那麼你就有兩種選擇:1、你可以選擇先查地圖,自己做好標記,梳理出一張你的路線圖。2、或者你可以記下來別人走過的路線圖。1比較費時費力,但是你的理解感觸會更深刻。2一目瞭然,但是容易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兩者要根據你遇到的實際情況,自己去判斷。一般來說,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優先是循著2來走,行有餘力則用1。另外,別人的圖未必就見得是完全正確的,需要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正。

選1和選2都不重要,重要的你不管你選1還是選2,你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從A地去B地,即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

仔細思考下,其實畫圖和背圖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你背圖了,自己也就可以畫出來了。你畫圖了,也就有對整個圖的記憶框架了。所以如果非要評判孰優孰劣,探討如何取捨,真得見仁見智了。


我認為這取決於你的思維導圖要用在什麼方面,如果是考試類型的,,作為鞏固知識類型的用途,這個時候為了防止自己總結的片面性,我建議你去參考一些書上的思維導圖,它會比較全面的給你總結相關知識點,而且省時省力呀,你自己抄寫兩遍遠大於你自己去費力總結還不全的情況。

但是如果想要融會貫通,將其運用於實際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夠自己針對你所面臨的困境去梳理思維導圖,這樣對你來說是一種有效提升。很多時候思維導圖這個東西並不是說靠背就能夠去靈活運用的,它是一種輸出型的工具,很多時候是要靠你自身的一種融會貫通的理解,才能把它輸出的很好,所以這個時候的思維導圖我認為完全是需要你自己去畫去憑藉你自己對於事物的領悟,理解認知,去把思維導圖輸出出來的。所以沒有完全標準的思維導圖,是說我去背一個好還是我去自己畫好,是要根據你的不同用途加以區分的吧。


作為一個工具,在不同的場景各有用處

別人的導圖也就是幫助你快速瀏覽、提綱挈領,適用於只需要略讀、二次消化的材料

真的需要喫透的東西,還是應該自己讀懂了自己做


謝邀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對一個知識或者理論、框架,是背下來比較好,還是自己去研究比較好。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用語言來辯論都比較蒼白,直接上一個真的案例。

比如,下面這個宏觀經濟研究的框架(宏觀經濟非常複雜,這裡僅僅是 GDP 的部分)

這個 GDP 框架非常好,你現在想背下來這個框架。

首先第一個問題:你可能真的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背得下來,除非你天賦異稟(不過相信我,所有天賦異稟的人,都不會去背)。

其次第二個問題:你背下來了,在交流溝通甚至研究的過程中,你都會沿著原作者的思路去思考,這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一件好事。

來看第二個場景,如果你畫 2 天時間,自己從0到1自己創建這個框架圖(大多數情況下你在創建的過程中都會做一些自定義的修改和說明、備註什麼的)

然後過後,當你帶著自己創建的思維導圖來跟同行交流溝通的時候,你會有一種打自心底的自信哦。


個人真實案例:剛畢業第一份工作,就是協作公司一個海歸博士構建中小微企業信評模型(模型理論來自國際四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當時的模型是用一個 excel 來構建的,大約有50來個 sheet 吧。小哥當時那叫一個苦悶啊,前2個星期什麼code都沒寫,就一直死扣這個 excel 表格,包括裡面每一個 sheet 每一個 單元格 是怎麼算的,又被其他什麼 sheet 和 單元格 引用。花了一個及其複雜的流程圖。

然後2周後,開始 code,基本上 code 的時間也就一兩周。

這件事告訴我兩個道理:

  • 開始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其底層邏輯,不要一上手就開始胡亂搞(如果當時我一上手就開始寫代碼,我相信2周時間是完全寫不完的,甚至2個月也不一定)
  • 對任何其他的模型,切忌去死記硬背,一定要先理解其運作邏輯,這樣也許會有意外收穫(我的意外收穫就是:即使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時畫的流程圖也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但是我對那個模型的底層原理依然非常清晰,如果現在讓我再去負責一個信評項目,我還是會非常有自信的)


首先回答下,肯定是自己繪製的好

分析下:自己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首先會構思這篇文章分幾個部分來繪製,第一個部分的主幹應該放什麼關鍵詞,主幹後面的分支應該填什麼,它和前面的主幹,它和其他的分支之前有什麼關係呢?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不斷的強化記憶,不斷強化理解,這樣畫完也就記住了,事半功倍的完成了記憶、理解。自己的思維導圖加入自己的思考、想像、思維在裡面,甚至加入自己的感情,這些相互交叉在一起更加深了你的記憶、理解。

而別人的思維導圖呢,只是別人思維的體現,它也是可以幫助你記住一些東西,但是效果略差。當你背別人思維導圖的時候,需要死記硬背的去記各個關鍵詞,這樣記憶的效果、效率都會下降。

就像小時候背書一樣,當你理解了再去背誦速度就提升上去了。自己繪製的時候,肯定是加入了自己的思維的。So還是自己動手吧。

貼上我自己的思維導圖:一張電子版,一張手繪版

你看即使是自己,電腦畫的和親手畫的都不一樣,更何況是自己的和別人的呢?

所以強烈建議自己繪製,能動手就別背。


你看一下我對這些相關問題的回答吧,挺詳細的了。


最好自己畫,思維導圖代表了你的理解,話一邊印象更加深刻。


思維導圖,是關注一件事,然後自己的大腦進行發散聯想,想出屬於自己的獨創的新點子,新想法。

背誦一個嗎?那更多的屬於樹形圖,是用樹形圖整理一本書的大綱式展開,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那和看書又有什麼不同?

不是哪個好,而是其含義的不同。


先模仿自己覺得好看的作品,慢慢再自己創作


建議自己畫,它體現的是你的思維,自己畫出來根本就不用背。


自己畫比較好


自己畫唄


思維導圖不是背的,是幫你梳理思路的。如果在學習初期建議至少先手繪30張,否則畫不出來感覺的。


建議親自動手哦 印象更深刻呢 你可以找找自己做的思維導圖與其他思維導圖的區別


思維導圖又稱之為腦圖,所以思維導圖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思維導圖可以清晰羅列知識要點,也可以培養思維習慣,更是一款整理的工具

(但這個也是自己的看實際情況需要哦!)

自己畫就比如手繪的就是說會比較有新穎性,思維是無窮的,大腦可以無限的記憶,聯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主幹和分之來加小圖,用圖來表示。會顯得主題特徵視覺化,更深刻記住一些關鍵特徵。

別人畫好的或者電子的(模板),從使用上來說,無疑是方便快捷的。但是這個是死的,不具有靈活性的,你使用也只是按照它給的思路來填空。不具有你自己想要的

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時間有空餘就可以自己試著畫一畫,時間緊迫,可以使用模板先套用。


自己畫是把知識融入你的腦子,背只是把知識塞進去


個人認為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工具,還是自己畫的好。但是並不能說我們不能去參考別人的思維導圖,通過別人的成果來提高自己也是不錯的。當然如果自己實在畫不出來,可以先嘗試著背誦別人的思維導圖,這樣自己再畫思維導圖的時候也會擁有新的想像。加油


自己畫,盡自己所能就好。

思維導圖是讓你對所有知識的共性進行總結,以提取一個框架。還是自己寫的有效。

推薦學習觀,第04。


不管做什麼,只有自己主動去做,才能理解更多,做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剛開始可能做得不好,但慢慢完善的過程纔是最能學習到東西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