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华为平板和ipad,ipad体验较好一些,华为平板是靠什么逐渐做起来呢?


华为的M6和MatePad之前的平板也不见得做起来。

华为真正做起来的平板或者是可以进入到知乎推荐列表中的板子,也就只有M6和Matepad。

所以,不如把这个问题理解为:华为的平板为什么会成为购买平板的另一选择


产品可以做出来,说明符合了市场的需求。平板这种产品尴尬的地方在于,它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如果平板的价格高于笔记本,那么购买的冲动可能就要打折。

【补充1】而板子和手机的最大区别在于,手机有通讯功能,其余的功能都是为手机锦上添花,暂称为娱乐功能;而板子是延续手机的娱乐功能之余,把体验做好。

在以前,安卓的板子,除了极个别的厂商,大多数板子可以用「辣鸡」来形容,包括华为早期的板子,也是很垃圾。

以前的板子连观看视频这种影音需求,娱乐功能都做不好,就不要怪消费者抛弃你。

所以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很单一,只能把目光望向iPad系列产品。


但iPad在刀工方面也是非常精湛。你要好的屏幕观感?你要好的听觉享受?你要高的顶级的书写体验?

就一个字,加钱。加到哪里呢?

iPad pro丐版也要5000多大洋;加上各种配件,没有6000多大洋拿不下

更要命的是,当板子的费用高于笔记本尤其是游戏本时,

就会有不少消费者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买一个笔记本不香吗?我真的需要一个平板吗?我真的需要全贴合吗?我真的需要外放很好吗?我真的需要很劲爆的处理器吗?

于是消费者就开始各种「良好体验」减配。


但这个时候,M6出来了,人们一看,舍得用好的CPU了,虽然打不过果子的,但是也有不错的体验嘛。再看外放效果那么好,屏幕也不错,价格也不高,也有快充等。

iPad系统的流畅度虽然是比安卓要好,但这种好,究竟能不能说服人们,这是另外一回事。人们自然就会选择华为的产品。

举我自己为例,我自己有安卓板子和果子板子,不得不承认,果子系统流畅度是很高,但要注意,M6也不差啊。

就好像我看爱奇艺,哪怕我M6打开爱奇艺没有果子的顺滑,没有果子的快,但这个时间和体验在整体的体验来说,占比是很小很小的。小到我都可以忽视它。

举个反例大家就知道了:

即使旗舰华为手机没有果子旗舰(哪怕是次旗舰)顺滑,进入软体也没有果子的快,但如果华为手机能够保证通信的质量,信号强度,那你觉得哪方面才是真正地影响体验呢?

我以前经常从广州出差到湛江或福建漳州,高铁/动车路程3个多小时,我用果子手机,几乎全程有一半多路程都是没有信号的,那么这时候你系统再流畅有何用,我总不能死盯著这手机,左右滑动屏幕,反复打开用不了的应用来告诉自己:虽然没信号,但你看,多顺滑啊!多好的体验啊!

而我现在用华为手机(不局限于华为手机),除了两三个很长距离的隧道,华为没信号,其余都可以做到满格或次满格的信号,甚至有时候我觉得高铁的WiFi太慢,直接用平板接热点来看视频,玩游戏。


华为光靠硬体还是不行的。如果有一天,果子突然把高配置下方,让iPad 2020也有了全面屏,也有了好的外放效果,(当然,我觉得并不会),安卓阵营岂不是被按在地上摩擦...

这也就是有些果粉经常说的,如果苹果搞低价策略,安卓的机子几乎都要死绝。

华为也很清晰看到这一点啊。

诸君请看笔记本区,华为,小米等搅局者的出现,不也把美帝良心搞出了年度良心机小新pro 13嘛。

华为怎么做呢?

那就是走生态的路

多屏协作,电脑模式,平行空间,Huawei share,一碰传,云电脑等等

生态路对于我等工作人士是非常爽的体验,而且我也认为华为切得很准。

比如,电脑版的微信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因为电脑版的微信本身就是残疾的,不能接收红包,有些功能不完善,朋友圈发不了等等功能缺失。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的微信真的需要在电脑登录,那我为什么不使用钉钉,QQ等通讯和功能更强的软体呢?

华为的板子/安卓的板子虽然都不可以登录微信,但把微信映射到平板中,这个思路很好的保留了:微信的东西,手机来完成,电脑或平板的协作是指提供更方便的交互和便携作用。

我已经很多次遇到很多人在别人的电脑上登录微信忘记退出,里面一些尴尬的对话,好友构成,一览无余。

再比如一碰传,它真的比果子的隔空投送好吗?不见得,但在一些情况下,比如我自己报销截图时,那就很好用,非常方便。但学生不会像我们那样,有大量的报销截图,自然就觉得这是鸡肋。

这些生态功能的推出,可以很好的俘获消费者,尤其是工作人士的心。

我公司附近就有一个华为体验店,平时有事没事就去逛逛,和里面的销售很熟。他告诉我,很多人去买华为平板,就是冲著这些生态功能,而且也不乏那些平板手机打包一起购买的用户。

所以,到这里,华为的M6和matepad pro能够做起来,原因就很简单了:

1)合理的价格,让用户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整体娱乐功能体验。

2)得益于前期华为手机的热销和品牌的建立,生态逐步俘获消费者的心。

3)配件相对费用低。


有人说,华为的手写体验辣鸡。

这个的确是的。我也不奢望华为的板子能够把手写体验做到和果子一样。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是不是所有平板用户都需要手写体验呢?

知乎上有个热门答案说得很好玩:

果子的笔,一代也好,二代也好,很适合去咸鱼购买,因为这器材的特点就是,买了之后发现自己其实用不到。

那究竟在这个市场中,需要手写体验如纸上写字这样的群体究竟有多少?

我们总不能光盯著学生党吧...

而且最尴尬的在于:

没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极大概率不会因为买了果子的板子和笔会变得喜欢记笔记或学习效率飙升。

这和kindle有点类似。不喜欢看书的人也是极大概念不会因为买了kindle而喜欢看书,但kindle才多少钱啊。

这些结论可不是我臆想出来的,我自己是教师,见过很多很多学生,几年观察下来,总结出来的。

有人说,你华为板子软体生态垃圾。

其实这个锅让华为背,有失公允。

但华为其实也在著手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些常用的软体,的确做得不错。

如果你只是看B站,看爱奇艺,WPS轻办公,看知乎,逛淘宝,刷微博等等。

对我来说,M6和matepad的体验不比你果子差。

招黑的说一句,我用老婆的ipad pro 12.9来看爱奇艺,1080P居然还会卡顿....

果子的板子应用市场里确有很多专业软体。

这时候你就要对比一下:

需要专业软体的消费者 vs 不需要专业软体的消费者(也就是想要一个体验好的放大版手机)

你觉得哪个群体数量会大一点呢?

真的需要专业软体的人又会有多少会购买ipad来替代更专业的设备呢?

举个例子:疫情当前,直播上课,我选择用来上课板书的设备,没用老婆的ipad pro或我的ipad,而是购买了一个数位板。

当然,要不是借了同事的 surface pro7,直播时发现,屏幕发烫严重,否则我也会考虑用surface pro。


你以为我在吹华为?别想多了。

我只是欣赏一家真的下功夫想做好平板市场的公司而已。

市场有竞争,对消费者来说,终归是一件好事。


当然,我在中国土生土长,本身就对国产的东西有情感。这种情感在于,只要的产品能给我来带好的体验,哪怕比国外的稍差一点,我也愿意支持。但不能触碰底线,垃圾卖高价,滥竽充数。


作为手持m6 8.4和matepad pro的半海军,其实我一直很费解一个事情,为什么平板价格高性能差?以我浅薄的认知,做一个平板要比做一个手机简单很多,毕竟空间大多了,而且取舍也方便,电池5000还是6000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都不是啥大问题。你就是做一个放大版的旗舰机,砍掉一些无所谓的功能,摄像头凑数就行,只要屏幕大,一切好说。

结果在m6之前市面上的都是什么玩意。。。。。

m6一出来就是最便宜的麒麟980设备,当时买的lte版,似乎是2499送把伞,但是我心理预期是3000,因为当时荣耀V30好像是这个价格,总之,真香。8.4寸的m6可以完美的放进裤兜,加上可以插卡,这特么就是一个大号的手机啊,用来刷抖音和农药,啊不,用来上课看笔记,简直爽的一批。这也导致了我没有继续给matex充值,毕竟mate20p+m6 8.4已经可以完美取代matex的功能,价格还便宜了一半,我为什么要买matex呢?好吧,是因为我穷。

旗舰晶元+低于旗舰机的价格,这是m6第一次同时做到的,之前的小米平板和三星平板总觉得是半吊子产品,潜在用户的范围很小,小米的确实便宜,但是性能不敢恭维,感觉就是用来追剧的,三星的平板一个字——贵,并且三星的系统和本地化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时候m6横空出世了,掐指一算,这玩意就是一个拍照摄像菜鸡+没有听筒+屏幕大+续航超强的荣耀V30/nova 5 pro,价格还便宜了一节,这个大便宜能不占?而且还有18w快充······等等,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快充好像真的没啥用,那个原配的头都被拿去给mate20p无线充电去了,一直用的是半卢慢充,但是平板没事就插著充电,从未遇到过要用的时候没电的情况。

除了送的快充,还有平行视界和华为share,matepad pro 甚至还送了无线充电,推荐各位下海体验一下。

但是为什么做出m6的是华为,而不是其他厂商?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华为对产业链的控制很强,麒麟980是颗好的soc,在前期投入巨大的资源后,后期每颗980的价格已经便宜得跟沙子一样(此处是夸张),可以下放到各条产品线上,这是华为最强的竞争力。假如m6用的是骁龙660,麒麟710这种,价格低个200,我会入手吗?恐怕不会,我对中端soc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成为瓶颈,而一步到位,直接上顶配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另一方面则是软体体验上的舒适,相比于其他厂商,华为的平板体验至少做出了差异感,比如平行世界,很明显是真的下了点功夫的,这个功能一出来就广受好评,可见天下苦垃圾平板久矣。加上华为其余的特色功能,比如matepad pro 的多屏协同,真的就是飞一般的感觉。

这一软一硬成了华为的杀手锏,至少安卓平板这块,华为目前没有对手。

华为几乎在全品种的手机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从那个畅享的智商机直到matex的教皇,充沛到可怕的技术积累溢出到了平板上,毕竟相比于手机市场平板其实只是个小市场,它存在的意义似乎更像是为了增加手机用户的粘性——没错,在matepad pro和ipad pro之间,我选择了前者,一旦选择后者,我就缺失了完整的使用体验,要付出高昂的学习成本,尽管matepad pro的手写笔显然比不过苹果,但是它只要能凑合用,我就不得不选它,我想很多苹果的用户应该有过类似的体验。

而华为可怕的产量又极大的压低了成本,平板只要贴著成本卖,大家当然都喊真香,甚至出现一些丧心病狂的搭配,比如我表弟预算3k买手机,玩过m6 8.4之后他买了个6g内存的高能版,再买个蓝牙耳机——至少在打游戏这方面,全宿舍都比不过他了,唯一的不爽就是没有听筒,接电话要靠蓝牙耳机,不然就是全宿舍公放。对于没有拍照,偶尔电话,但是有打游戏和看片需求的大学男生而言,m6真的是一个奇怪但是合理的选择。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低价骗你入坑→真香→形成依赖,继续购买华为的其他产品→依赖越来越深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厂商不能确保在手机领域的统治地位,那么很难做好平板,小米的平板真的已经做的不错了,但是在小米手机产品线溃败的情况下,它并没有能力维持平板的继续开发,据某位米粉透露,小米平板已经很长时间不更新了。三星手机在国内变成1%之后,平板几乎销声匿迹了,因为确实太贵了,而且系统可以说是非常的不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没有任何购物链接,本人也并不是忠诚的海军,就是出来蹭个热。。。。好吧,这也没热度,总之,要锤轻点锤。

=============放进裤兜的分割线============

不用怀疑,我买8.4寸版就是为了放进裤兜


2019年Q3国内平板市场,华为同比增长24.4%,市场份额超越IPad登顶中国市场第一。

这还只是去年三季度的数据。随著MatePad Pro上市,四季度的数据更夸张。

再这么下去,国内安卓平板要被菊厂一家独大,整个平板市场未来更可能被苹果华为瓜分。

所以说,华为平板做起来了,这是事实。

华为为何能够在平板市场取得成功,这是个好问题,先说结论:

1、产品层面,软硬体持续不断的优化迭代,特别是自研晶元的成本优势使得华为有堆料的本钱。

2、更关键的还是产品线乃至企业战略层面:

准确的市场研判;庞大的研发投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

这才是华为在平板市场成功的根源!


1、产品层面,软硬体持续不断的优化迭代,特别是自研晶元的成本优势使得华为有堆料的本钱。

平板这个市场,对于排名靠后的厂商实在太残酷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自研晶元的成本优势,令头部厂商可以把旗舰处理器下放到价位相当低的平板上。

以行业龙头苹果为例,苹果在平板市场执行的是打压竞争者的性价比策略.

凭借强大的A系列处理器、流畅的IOS系统与较为完善的平板生态,iPad Pro和iPad Air3成为压在所有安卓平板面前的大山。

Apple iPad Pro 11英寸 A12X晶元/FaceID京东¥ 7199.00去购买?

Apple iPad Air 3 10.5英寸 A12晶元 深空灰色京东¥ 3896.00去购买?

安卓如果硬体堆料,那么价格就比较高,很难与软体生态完善的IPad正面抗衡。

而如果不堆料,较为贫弱的硬体又限制了体验,只能困守相当低的价位段。

如果不是库存克星给新iPad上老掉牙的A10处理器,安卓平板的日子会更难过。

产品层面菊厂的突围,源自软硬两方面。

硬体方面,自研晶元的成本优势,使得菊厂有了堆料的本钱。

晶元的主要成本包括两大块:

晶片、掩膜、测试、封装等硬体制造成本;以及晶元设计、IP采购等软体设计成本;

现在的旗舰晶元成本和汽车类似:

晶元制造成本虽然不算很低,但仍比不过天文数字的研发费用。

而研发费用可视作一次性支出,并不会随著晶元出货量上升而上升。

正相反,同款晶元出货量越大,平摊到每颗晶元的研发成本就越低,这也是半导体行业强者恒强的重要原因:

高销量的规模效应能有效平摊研发费用,降低成本!

所以,自研晶元的华为海思有底气在售价较低的平板产品上采用旗舰晶元,同时仍然能维持较高的硬体水平。

这是华为平板能一步步成长壮大,直至与IPad争锋的重要原因!

怎么看科技美学称麒麟980成本才30美元,而骁龙855成本高达149美元??

www.zhihu.com图标

软体方面,菊厂对平板生态付出的心血更加关键。

M6首发的平行世界,极大解决了安卓应用没有HD版本的尴尬。

要知道,这方面即使是IPad也没有很好的解决。

而到了MatePad Pro,多屏协同也开始在平板显现出独有优势。

科技美学曾经出过一期视频,对比IPad和华为平板的软体生态。

那岩指出,即使华为已经为平板生态做了很多努力,笔记绘画软体都能满足基本需求,但IOS在笔记、绘画等专业软体数量和质量上仍有一定优势。

然而他也指出,平行世界对于平板生态和用户体验的贡献相当大。

(那岩原话是,这个平行世界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挽救了安卓平板的生态环境

反观苹果这边,即使是淘宝这种常用APP,对于IPad也没有进行适配。

而到了多屏协同这边,那岩的评价是这样:

顺带一提,这期视频的弹幕非常真实,评论区也非常有意思,这里我截几个高赞评论:

「科技美学直播」华为MatePad Pro对比苹果iPad Pro | 华为变道超车?| 3299元起的安卓平板能否迎来春天?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2、产品层面只是表象,背后的市场研判、研发投入、企业战略定力及执行力才是根本!

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华为平板的代表——M系列的历史。

2014年MWC大会上,华为平板M1发布。

以今天的眼光看,华为平板M1的各方面配置还比较稚嫩,但是:

一方面,华为平板M1继承了华为Media Pad注重影音的理念,并基于产品定位打造硬体上的差异化;

16:10的IPS屏幕、双扬声器、4800mah的大电池……

另一方面,华为平板M1开始将自研的旗舰晶元用于平板产品。

麒麟910虽然还比较孱弱,但旗舰晶元用在平板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可以说,华为平板M1为M系列后续所有产品奠定了根基。

从市场表现来说,2014年华为还没有登上全球平板出货量前五,仍然只是Others;

华为平板在国际国内市场离联想都差距甚远,更不要说苹果了……

2015年5月,华为平板M2发布,整体外观有些类似于放大版的P8。

麒麟930、一体化全金属机身、哈曼卡顿调音的双扬声器,升级到1920*1200的屏幕……

从以上硬体配置可以看出,M2相比M1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级。

而且,华为平板M2试图从软体层面打造出一定的差异化,进一步在影音领域深耕:

不仅与搜狐视频合作定制专属客户端;

更是与天籁K歌合作定制K歌程序,成为业界首款支持实时耳返的平板。

事后看,不论是搜狐视频还是K歌,华为平板M2在软体领域的尝试并不算成功。

但是,过往一些失败的尝试,并没有阻拦华为在影音平板领域继续前进的脚步。

从市场表现来说,2015年华为在全球平板市场上终于摆脱了Other,成为第五名;

但是国内销量仍然赶不上联想,全球市场更是只有联想的一半左右,甚至不如ASUS。

2016年9月,华为平板M3发布

从硬体产品力上来讲,M3相比M2是一次质的飞跃:

ID设计方面,M3的正面不仅摆脱了祖传大黑边,更引入了前置指纹解锁;

处理器方面,得益于「火龙」骁龙810的「优异表现」,麒麟950打了一个翻身仗;

屏幕方面,首次引入2560×1600的2K屏幕,彻底站稳了影音旗舰的地位。

其他还有哈曼卡顿调音、HIFI晶元、5100mah电池等等不一而足。

华为平板M3这一代是如此成功,以至于直到M6临近发布,我都能在数码论坛看到讨论是否购买M3的帖子。

从市场表现来说,印象中2016年华为在国内就超过了联想,成为国产平板第一。

而在全球市场,华为平板在大盘下滑15.6%的情况下逆势暴增49.9%,大幅拉近了与排名三、四名的亚马逊、联想的差距,与联想只有一步之遥。

2018年4月,华为平板M5发布。

从硬体升级来看,华为平板M5本该是又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换装USB 3.0介面、支持18W快充;

首个引入2.5D弧面玻璃的平板,超窄边框颜值与做工提升;

首次引入手写笔M Pen;

哈曼卡顿四扬声器、独立功放晶元;

但是一方面发布时间推迟到了18年初,另一方面处理器用麒麟960而不是970,导致处理器竞争力不太理想。

再加上首次引入的M Pen还不太完善,导致M5这一代略显尴尬。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7华为平板在国内市场站稳安卓第一,与其他厂商拉开了差距。

2017~2018年,华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暴增至28.3,而联想则跌至仅剩5%。

在全球市场,2017年华为平板出货量一举超越亚马逊和联想,成为苹果三星之后的第三名。

到了2018年,华为进一步巩固了全球市场第三的地位。

2019年7月,一代真香板——华为平板M6发布。

M6相比M5,硬体上是稳扎稳打的提升:

处理器换装7nm制程的麒麟980;

电池从5100一跃而至7500mah;

M- Pen相比上一代升级;

提升项目不多,但都相当关键。

特别是麒麟980,这是华为海思首次实现与高通交替领先的神U。

搭载麒麟980之后,M6弥补了上代M5的不足,彻底甩开安卓一众采用骁龙660的平板。

再结合M系列历代的卖点:16:10的2K屏幕、哈曼卡顿四扬声器等等,在影音娱乐方面的硬体配置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平行世界、电脑模式等软体层面的进化,同样是M6口碑爆棚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平行世界,这一点上文已经强调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配合8.4寸低至1999的起售价,M6成为一代真香板,至今仍然是入门级平板的不错选择。

华为平板M6 10.8英寸 麒麟980 影音娱乐京东¥ 2299.00去购买?

2019年11月,华为MatePad Pro发布了。

打孔屏窄边框超高屏占比、麒麟990、有线无线双快充、反向充电、升级的笔与键盘……又是一次全方位的跃进;

这款平板不需要我评价太多,相当多的地区热销以至长期缺货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意思的是,华为德国官方预热折叠屏Mate XS,称3月20日开售。

然而有德国网友在下面追问Matepad Pro的笔到底啥时候现货,笑死我了……

果然Matepad pro的笔和键盘到哪都缺货,真?环球同此凉热。

华为平板MatePad Pro 10.8英寸麒麟990 6+128WIFI京东¥ 3299.00去购买?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9年三季度开始,华为平板的国内市场销量超越IPad登顶第一。

全球市场上即使有某国的影响,华为平板出货量同比微跌3.5%,仍然维持住了销量。

如今回过头,看看华为平板从Others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国内登顶的过程:

如果不是华为从一开始就明确影音娱乐的市场定位,是否还能在早期取得市场突破?

如果不是海思数年如一日的巨额研发投入,是否还能有M6凭借麒麟980真香的一刻?

如果不是菊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持续迭代,是否还能有MatePad Pro的大放异彩?

所以说,产品层面只是表象;

准确的市场研判;庞大的研发投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

这才是华为在平板市场成功的根源!


因为华为平板定位太准了。

华为之前的主力应该是M系列,M系列在国外的名字叫MediaPad,意思很明显了,就是主打音影的。

当年M5出来的时候我还在群里说,都TM970的年代了还来个960的板子。。。不可接受。结果M5卖的还挺好。

M6出来的时候我也骂了,都TM8G内存的时代了,你才给个4G。结果M6销量也不差。

被打脸了两代之后我算是明白了,M系列的用户根本不在乎这个处理器或者是内存大小,2K屏和哈曼卡顿调音的四扬声器才是他们看重的。我甚至觉得就算华为给M5塞一个659,给M6塞一个810,再适当降点价,销量估计都和现在差不多。。人家买了M系列就是追剧专用,太tm精准了。同级别仅此一家。

相比看上去似乎啥都能干,但是干啥啥不行的iPadAir和iPad数字系列而言,M系列精准地命中了用户的痛点,两千多价位做到了音影板的极致,要啥自行车?

生产力方面则有MatePad Pro独挑大梁,而且电脑模式加多屏协同确实可以在部分情况下代替笔记本,手写笔的体验虽不如iPadPro但是基本的跟手也有保证,所以其实也挺香。

那这样一来华为平板的成功就不奇怪了。


头一次收这么多赞,诚惶诚恐。

再补充几点好了,知乎上吹上天的iPad Pro本人用过一段时间,生产力方面除了记笔记之外其他的没用几次就放弃了。

举个例子,压一个同样五六分钟的视频,搭载A12X的iPad Pro需要二三十分钟,而我的笔记本只需要两分钟不到。对了,iPadPro的视频剪辑应用的导出有很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码率,帧率,视频格式和解析度不可自定义等等。

说直白一点,即使是知乎er认为平板生态最好的iPadPro,在生产力方面的功能也远远没有达到「基本能用」的水平(对于视频编辑来讲我说的那个问题很致命)。

而且目前电容笔+屏幕这种东西由于材质原因,书写体验根本比不上传统的纸笔。案例很多,比如很多Apple Pencil用户会购买类纸膜等等。实际书写如果不经过长期适应的话,写在屏幕上的字连自己都看著别扭。

而文档编辑方面华为和苹果则半斤八两,都有对键盘和滑鼠的支持。由于安卓系统的缘故,华为的平板在外设支持这方面甚至要优于苹果。

而华为在低价位影音板领域则几乎没有对手,甚至新发布的Matepad和M6在定价和定位上都有点同门相争的意思。在国内还没有推进无纸化办公/学习的当下,两千元左右的2K屏幕四扬声器的「多媒体播放器」已经足够满足多数客户的需求了。


本回答由 MatePad Pro 创作。

由 M6 高能版幻影红、幻影蓝监制。

任何一家企业,又或者是其某条产品线为什么能做起来,我们需要用系统化的思维去看。

比如,我们不能只看单个产品,还得看产品组合、上市节奏。比如,我们不能只看品牌传播,还得看渠道布局、操盘节奏。

所以,华为平板为什么能做起来?这次我简单聊聊行业、品牌和战略,重点讲讲产品、竞品,而后者也应该是大家最想听的。

行业、品牌和战略

中国的平板行业,近两年来是稳步增长的,而且是量价齐升的状态。所以,这仍然是一个可做的市场。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稳步,并非井喷式增长。

而在这个市场里,活跃玩家只有华为和苹果,其他品牌都可以归为other,所以竞争环境相对简单。两家品牌要做的一件事不过是:遏制对手,顺便吃下other的市场。

单独说说华为这个玩家。

华为一再强调自己「1+8+N」的全场景战略。这个战略很简单,就是以手机为主,以VR/AR、Pad、PC、大屏、手表、音箱、车机、耳机为辅,九个市场,必须拿下。

资本是逐利的,企业的资金会优先选择投资回报率高的市场。华为的态度是,反正不管怎样,这九个市场我必须要。

正如 @凯二七 所提及的,「平板是否是5G时代全场景智慧生活的重要入口」这一维度,在华为的认知中,重要性高于「做平板市场是否有高投资回报率」。

所以,即使在安卓天然弱势的情况下,华为依然不遗余力的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优化。至少,决心在这里,我们不选择撤退。

产品

一款优秀的产品离不开优秀的设计,以及硬体软体两方面的实力。说到实力,我们肯定要拿旗舰 MatePad Pro 5G 来分析。

设计上,玻纤和素皮材质是创新。

对不起拍丑了…

硬体上,990 5G SoC快速下放,90% 全球最高屏占比,四声道哈曼卡顿调音,40W超级快充,也是全球首款支持正反向无线充电平板等等。

总之,硬体一直是华为的优势。

基于安卓已经放弃了平板,所以,华为在软体层面上的优化,才是最需要谈的。

Pad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很简单,在于比手机更大的屏幕以及比电脑更强的便携性。

所以,Pad 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就是大屏。那么,怎么才能最好的发挥大屏优势?

华为带来了平行视界、智慧分屏、多屏协同。

平行视界解决了大多数软体没有HD版本的情况。

确保我们在横屏使用时有更好的视觉体验,而不是横屏使用时两边留白,又或者被迫竖屏使用。

目前,华为已经完成了1000+款应用的适配,预计三月底能到3000+。

智慧分屏解决了我们多任务的需求。

基于大屏,我们可以一边看B站,一边做笔记。我们可以一边逛淘宝,一边聊微信。

而多任务的需求,受制于手机屏幕小,不能很好的实现。

多屏协同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了。

把手机投影到平板上,实现手机平板之间图片、视频、文件的拖拽互传。

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保证我的精力集中在一个屏幕上,不需要来回切换。

竞品

想必这是大家最想听的部分了,所以我也拿来做压轴吧。

苹果总共四条产品线,iPad Pro、Air、数字系列、Mini,实现了2K以上的全部覆盖。

苹果全年出货量的50%,是谁来完成的?是2-3K的iPad数字系列、Mini所完成的。

苹果全年出货量的30%,是谁来完成的?是3-4K的iPad Air、数字系列、Mini所完成的。

所以,苹果全年出货量的80%,交给了价格区间在2-4K的iPad Air、数字系列、Mini来完成。

抓两位重点选手:iPad 2019 和 iPad Air3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华为是怎么对标的?

iPad 2019 最低价 2499,所以,2299 起的 M6 抢市场。

iPad Air3 最低价 3896,所以,3299 起的 MatePad Pro 抢市场。

iPad 2019 的最低价位,比 M6 高一点。其他配置的价格区间,M6 也均有覆盖。而且,iPad 2019 的最高价位区间,被 MatePad Pro 直接压制住。

iPad Air3 的最低价位,比 MatePad Pro 高一点。其他配置的价格区间,MatePad Pro 都有不同的 SKU 覆盖。

这才是竞争策略。

写在最后

年初,如何看待苹果中国宣布 2019 款 iPad 降价,最高降幅达 500 元的问题上了热榜。

其实,分析商业世界的各种问题,永远离不开竞争这个维度。

事实是,在 MatePad Pro 上市之前,3K 以上市场被苹果几乎完全垄断。

而 MatePad Pro 在双12首销后,仅卖了不到 20 天的时间,取得了第四季度 3K 以上市场,18% 市场份额的成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至少在这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抢这个专属于苹果的市场。

MatePad Pro 10.8英寸 轻办公京东¥ 3299.00去购买?

M6 10.8英寸 影音娱乐京东¥ 2299.00去购买?

强大的品牌,优秀的产品,精准的对标,以及践行「1+8+N」的战略决心和不断的研发投入与消费者洞察,才是华为平板能做起来的原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