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不進去葯是心理作用嗎……


喫得下飯,吞不進去膠囊,這個基本是心理問題。一般藥品的劑型和包裝不能隨意破壞,有些也是高科技,能夠決定藥物的釋放速度,釋放位置。當然有些純粹只是包裝。如何判斷呢?控釋,緩釋,腸溶等等名字的,不要破壞藥品結構,當然不止,看到說明書上寫了能夠有類似功能的藥物,一般不要破壞完整性。

不想回答你,太麻煩了,你自己慢慢看吧。

一粒葯加多少氯化鎂都是一個需要好幾年實驗的問題,別說膠囊還是片劑這種大問題了。

  1.藥物吸收及影響的因素

  吸收概念:是指藥物從給葯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除靜脈給葯外,其它給葯均存在吸收過程。

  吸收途徑:血管外給葯途徑有——消化道給葯、注射給葯、呼吸道給葯和皮膚黏膜給葯。  (1)消化道吸收:  包括口腔吸收、胃吸收、小腸吸收、直腸吸收。其中小腸是藥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原因有3:吸收面積大、血流豐富、pH適當,既適合酸性藥物的吸收,又適合鹼性藥物的吸收。)  (2)注射部位的吸收:  ① 肌內注射  ② 皮下注射—不包括靜脈注射。  ③ 其他注射給葯:包括動脈注射和鞘內注射(將藥物注射到脊髓的蛛網膜下腔,如進行脊髓麻醉)  (3)肺部吸收:揮發性或氣體性藥物通過肺上皮細胞或氣管黏膜吸收。  (4)經皮吸收: 局部給葯, 吸收的速率和程度取決於用藥的面積、藥物的脂溶性及皮膚受損情況。

  【影響吸收的因素】

  (1)藥物的理化性質:弱酸性藥物在胃中易吸收,而弱鹼性藥物在小腸中吸收。  ● 藥物吸收與排泄的規律是酸酸鹼鹼促吸收,酸鹼鹼酸促排泄。  (2)藥物的劑型 藥物製劑釋放速率和溶解速率影響藥物的吸收。  (3)首過(關)消除:某些藥物在通過胃腸黏膜及肝臟時,部分被代謝失活,進入體循環的藥量減少,稱為首過消除或首關效應。  ● 「首」代表第一次,「過」誰?——肝臟。  藥物第一次通過肝臟時,就給代謝了,真正進入血液循環發揮作用——管事的葯少了。    ● 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異丙腎上腺素都具有明顯的首過消除。  ● 掌握受過消除的意義:首關消除明顯的藥物不能採取口服給葯。

  (4)吸收環境 主要涉及胃腸內容物、胃腸液酸鹼度、胃腸蠕動和排空、血流量等。


只喫粉末還是有很多影響的。

如果是普通的膠囊,只喫粉末。

1、會苦。

2、很多藥粉對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如果只喫藥粉,可能會導致局部藥粉濃度太高,灼傷食管。

3、膠囊裏的藥粉是有統一劑量的,如果只喫藥粉,在打開膠囊殼的時候,可能會損失一部分藥粉,影響療效。

如果是特殊膠囊

1、腸溶膠囊,藥物需要到達小腸才能釋放藥效,膠囊殼可以保護藥物在胃裡不被胃酸分解,如果腸溶膠囊在食道或者胃裡被吸收了就起不到治療的效果了。

2、緩釋膠囊,膠囊殼的特殊結構可以讓藥粉在體內緩慢地釋放,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如果直接喫藥粉,就不能發揮這種緩慢釋放的作用。

3、控釋膠囊,膠囊殼的特殊結構可以讓藥粉在體內以恆定的釋放速度勻速釋放,保證藥物持續穩定地發揮作用,如果只喫藥粉,也達不到這種效果。

如果實在是吞不下,可以嘗試換個姿勢;

保持站立或坐直,把頭微微低下,先把膠囊放進口中,然後再喝一大口水,這樣膠囊就會浮起來,靠近咽喉就很容易就咽進去了。

還是吞不下去的話,可以換一種劑型。

很多的藥物都是有多種劑型的。

如果膠囊吞不下,就選擇普通藥片,如果普通藥片還是吞不下,就選擇分散片,可千萬別告訴我分散片還吞不下哦,分散片是可以泡在水喝的,而且一點也不苦(#^.^#)。

具體的請看膠囊吞不下就只喫粉末?那您是沒遇到我!


有些藥物裝在膠囊裏,是為了避免藥物對腸道的刺激,而不同的藥物吸收的時間地點不一樣。


有沒有聽說過腸溶衣,可以定點讓藥物在小腸上吸收,某些藥物在胃不好吸收,讓膠囊躲過胃液的吸收,到了腸才開始吸收
當然不一樣。完整藥片在胃裡是慢慢一點的放出藥力。。如果是切開的藥片就是短時間內一起釋放
有一部分藥物是可以的,有一部分這樣喫會失效,或者加大不良反應……


我也迷茫,我的葯主要成分只有明膠和水再沒有其他的,這種藥粉我個人認為是要弄出來喫比放安全。對否?希望有人解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