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我來分析一下。先細化一下問題,才能進一步分析。問題應該這樣分開來,為什麼有的動漫能感動,某些人,卻不能感動另外一些人。

文字也是同樣的。

另外問的方式是,為什麼有的人常常會被動漫感動,卻很少被文字觸動?

我覺得在人類情感中,不論被什麼感動,是動漫,還是文字,還是電視劇。 感動的要素和種類是可以細化分析的,這應該是心理學中 一個命題。感動的成份是什麼,這樣細化分析下來,就能解答這個問題的主題了。

要想被感動,起碼應該能解讀,可是有的作品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解讀的,最近剛了一席談話中一個舞蹈排練的表演,說到一個觀眾的評論是,「我一點沒看懂,但是我很感動」所以對於這類作品,解讀是比較內在的過程,而文字的解讀,尤其是深層的解讀也是較內在過程 ,是和觀眾的許多感觸經歷掛鉤的吧,目前我也只能直觀的說到這一點。

在動漫和文字中沉浸久了,必定會對這種表達情式熟悉一些,於是能解讀的含義和感動的元素就要多一些,於是就產了問題中所說的情況吧。

就我來說感動還是和年齡和那個接觸的人生階段相關性很大的, 年輕熱血就會看到什麼都感動得很,年老了,看到什麼都理所當然,覺得關係不大。 我不知道和這個世界的作品共鳴多了會有什麼價值,但是在感動的時刻,會是比較好的一段人生體驗。就比像個體價值與更大的人類情感產生了交融,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的時刻。有的科學家或宗教學者說,那叫做和世界建立聯繫,和上帝和美等等建立聯繫。 也就說更高更高的存在,是在感動中體會到的,而不是被告之的。

所以最後還要看動漫是什麼樣的動漫,文字是什麼樣的文字,還要看他的經歷和他是什麼樣的人。


舉個例子,

我見到某個人以後,能定義出對方是「好人或者壞人」(是否適合與我相處……)但是我無法用文字描述出我使用的「這個判斷的規則」……

誇張點說,我使用的是「感覺」,實際上是有「規則」的,但是因為我語言能力不給力,不能描繪,這樣……

類似,聽到一首歌,我會先還原出一個場景,然後盡量去體會那些場景的狀態,之後才知道,這首歌到底表達了些什麼……

我認為不同人大腦的開發方式、部位不同的原因吧……

一個場景,在河邊,聽著水流,微風,遠山,鳥鳴…

不同人「記住」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畫家可能是畫面,

音樂家能做出一個譜子,作家能給你用文字描繪出來……

——————

我感覺大部分人被感動方式的「閾值」區別沒那麼大!!!針對於同一段文字,或者同一個?動漫……

除了少部分大腦不同區域的木桶效應太大了……

我對文字的敏感度超級低,(語文比較渣)但我能想像出畫面,這樣!

雖然寫不出來,但是我看到了一個故事一樣會感動……

也許,會與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有關係……

很業餘,瀉藥……參考


現在大多數文字感覺都是在為矯情而矯情,為感人而感人,動漫起碼真實,它表達的友情愛情團結都是真實能觸動人的

一個愛動漫的人蟹蟹呀

這是由於兩者的表現形式不同。

動漫是視覺、聽覺方面的表現,書籍是思維層面的表現。許多動漫改編自同名小說,看過小說的人往往覺得動漫的表現力不足,而只看過這部動漫的人可能會覺得它棒極了。

每個人的思維的層面是不同的,一些人無法通過文字構建起想像的意境;換言之,有些人看書時,頭腦中會構建出書中的世界,書中的一個房子、一個月、一隻貓,在自己腦中會有具象的呈現,而有的人就沒有這種能力;有些人只能在看到聽到具體的場景時才會產生思維活動,所以看動漫會被感動,而看書時會無動於衷。

其實不僅僅是看動漫,電視劇、電影也適用於上文說的規律。
這個有些人就框住了這個話題,沒錯,有的人看到書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會頭疼,文字中描述的那些感人至深的場景都無法進入他們的視線,就在不要說就文字展開聯想產生情景帶入這種操作了。但就電影電視和動漫來說,直觀的把情景設計好,那些原本讓你聯想帶入的內容都被製作好,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但也帶來了負面因素,聯想的單一化和帶入的刻板化,這也是很多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之後都很難有好評的原因吧!每個人的聯想不盡相同。所以電影或文字都是一種方式而已,看你喜歡那種了。至於動漫卻又是不一樣的,它在聯想的基礎上加了很多非現實的元素,一切現實中的不合理在動漫中皆合理,二次元的世界可以去看看,但不要在裡邊不出來。
我不贊同。讓人流淚的書籍多了,也許動漫連邊都排不上

漫畫的視覺衝擊來的更猛烈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